2022年10月5日 星期三

腫瘤心臟

心臟有沒有問題,聽心音就能分辨!高雄榮民總醫院說,民眾就醫時,可請醫師協助聽聽心臟有無心雜音,有時光是「聽心音」就有機會發現致命卻可治療的心臟瓣膜疾病。發現早晚預後大不同,若等到症狀明顯,壽命可能只剩2到5年。

 

高雄榮民總醫院副院長許書雄說,心血管疾病百百種,心臟聽診是診斷心臟疾病的重要檢查之一,患者心臟結構出了問題,聽診時可以聽到很明確的心雜音,即便不是心臟專科,也能透過聽診器察覺異狀、揪出問題。

 

高雄榮民總醫院重症醫學部主任暨台灣心肌梗塞學會理事長黃偉春醫師指出,心臟瓣膜疾病在各個年齡層都可能發生,早期可能完全沒有感覺,即便有症狀也不一定能直接聯想到是心臟發生了問題。聽心音主要是借助聽診器,來分辨心音的強弱、速度與頻率等。當心音不正常或有心雜音時,通常會建議患者接受心電圖,以離清病情所在。

 

黃偉春說,民眾平時可以在家自行使用聽診器,聽聽看聽的是健康的「撲通撲通」聲,還是主動脈瓣膜狹窄的「轟轟轟」的聲音。

 

除此之外,若有全身無力、走路會喘等看似跟心臟無關的症狀時,千萬不要以為只是老化。及時陪同就醫,即便是在家裡附近的家醫科、耳鼻喉科診所,一樣可以請醫師幫忙聽個心音。一但發現心臟雜音、再轉診心臟專科進一步檢查。

 

高雄榮總心臟內科郭風裕醫師說,國標舞后劉真會發現心臟有異狀,是因為女兒感冒時,大哭抗拒給醫生聽心音,劉真為安撫女兒,請醫生示範聽診時,被醫生發現心跳有雜音,提醒她趕緊就醫,檢查後發現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

 

郭風裕說,以主動脈瓣膜狹窄為例,發現期別不同,預後差很多。輕度狹窄時,可能只是覺得走路有點喘,但當重度狹窄、胸口會痛,這時平均壽命可能只剩5年,一旦到了走路會昏厥、就只剩3年,若等到腳都已經腫了、已經心臟衰竭,平均壽命只剩2年。

 

若有心悸、容易喘、胸痛胸悶、容易疲勞、頭暈昏厥、體力下降要及早就醫。「找心音、找心病」,民眾可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不要拖到後面變成急症、重症才到醫院,風險變高、治療效果也變差。





 一名海歸學者明明身體健康,血脂、血糖、血壓也都很正常,但他48歲時就發生人生第一次心肌梗塞,經醫師詢問後,竟然與他日常生活的習慣有關。

腎臟科醫師江守山於節目《健康好生活》中透露,有名50多歲的學者目前在國內的大專院校任教,他大學時期就跑到美國念書,也學到一套美國人的生活方式,洋芋片、薯條等零天天吃,導致他48歲就發生心肌梗塞,而他當時身體其他方面都很健康,血脂、血糖、血壓也相當正常。

江守山說明,洋芋片、薯條等食物都含有碳水化合物,在高溫製焙時會產生所謂的過度糖化終極產物(AGEs),而AGEs已被研究證實,對人體血管來說是毒物,容易對血管造成嚴重傷害。

江守山表示,洋芋片、薯條這些都是碳化化合物,「多項研究證實,碳化化合物經高溫烹調,會產生糖化終極產物AGEs,這是一種血管的毒物,會嚴重傷害血管的健康。」

江守山也說,除了食品本身或有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的風險外,烹調方法也很有可能影響健康,以被分類為二級致癌物的「紅肉」來說,經過烘烤就會變成一級致癌物,提醒民眾要多加留意。

(中央社記者李先鳳花蓮縣19日電)近期氣溫變化大,花蓮慈濟醫院加護病房一週內住進2名年輕人,都是出現感冒症狀,因胸悶和喘掛急診,抽血報告顯示心肌酵素異常升高,檢查出急性心肌炎。

花蓮慈濟醫院今天發布訊息表示,2名病人都是20多歲的健康男性,其中1人有規律高強度運動的訓練,已出現數天的感冒症狀,因胸悶和喘掛急診,經抽血報告,顯示心肌酵素異常升高,X光片出現心臟擴大且肋膜積水,心電圖顯示大範圍異常,疑似急性心肌炎,經使用包括利尿劑、抗發炎藥物3天,心臟功能才逐漸改善。

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惠生指出,心肌炎是心臟的肌肉層發炎合併心肌細胞受損,造成心臟收縮能力銳減,嚴重的心肌炎會引發心率不整、心臟衰竭,甚至休克、死亡;心肌炎發生的原因很多,有可能是病毒、細菌感染或免疫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壓力造成,以病毒感染直接或間接影響心肌造成占多數。


66歲的肺癌患者,長期接受癌症免疫治療,癌症受到控制後,卻出現嚴重的心肌炎,引發心臟衰竭一度危及生命。根據國外研究顯示,2019年癌症患者的非癌死亡率達40%,其中22%的非癌死亡原因為心血管疾病。北醫附醫內科部主任黃群耀表示,癌症早已不是絕症,但癌症治療衍生出的急慢性心血管併發症,反而是導致死亡的原因之一。台北醫學大學台北癌症中心成立「腫瘤心臟」跨團隊照顧,及早揪出潛藏在癌症治療中的心血管疾病,降低死亡率。

據國外研究顯示,2019年癌症病人的非癌死亡已達40%,其中22%死於心血管疾病。若從不同癌別來看,乳癌、膀胱癌、咽喉癌、部分淋巴癌患者,因心血管死亡的比例,已和癌症的死亡比例相近。其中,攝護腺癌、子宮內膜癌已出現「死亡交叉」,換句話說,攝護腺、婦癌患者因心血管死亡的比例,甚至遠高於癌症死亡。

黃群耀表示,「心臟是人體最不會長腫瘤的部位,但卻經常是癌症病人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當腫瘤治療已日益進步、延長壽命之際,但卻有超過4成的癌症病患,死亡原因並非原本罹患的癌症導致,這當中超過二成是被忽略的癌症心血管疾病,可見在腫瘤治療大幅改善的同時,心血管疾病的陰影,仍持續籠罩在癌症病患的身上。

黃群耀表示,不少癌症治療藥物都可能誘發心血管疾病,或是加重對心血管疾病的危害。舉例而言,一名乳癌病人若本身有心血管共病,使用癌症治療藥物,如小紅莓等,或接受放射治療時,就可能增加對心血管的危害。

台北癌症中心成立「腫瘤心臟」跨團隊照顧,可以先評估癌症患者,接受癌症治療是否會增加風險,並在癌症治療的前、中、後期,客製化設計一套完整的癌症心血管照護系統,一但發現危險預值,立即跟主責醫師討論,若不幸仍發生心臟衰竭、心律不整、冠狀動脈疾病等心血管併發症狀況,也能與時間賽跑,及時拯救病患,幫助癌友戰勝病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