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日 星期二

番薯變香蕉

 「政府必須建立完善的基礎建設與預警體系,把全球暖化的衝擊降到最低!」中研院地球科學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1日受訪時表示,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不斷加快,台灣的國土面積也不斷縮小,未來恐「從番薯變香蕉」,政府必須帶頭做好節能減碳,並建立完善的基礎建設與預警體系兩項工作,把損失與傷害降到最低。

海平面上升國土縮小

汪中和表示,在全球暖化的衝擊下,海平面已持續上升數百年,而自1980年以來,南極大陸融冰量增加6倍,40年來累積約有50,800億噸,造成海平面上升約14公釐;預估2100年之前海平面平均值至少上升1公尺,且上升的趨勢會延續數百年,「我們無法迴避。」

「自1900年開始,全球海平面上升速度不斷加快。」汪中和指出,海平面上升將對台灣低漥及海岸地區形成直接且嚴重的損害,包括宜蘭平原、台北盆地、桃園新竹沿海,以及自彰化以南的海岸平原地區都將受到嚴重衝擊;隨著海平面不斷上升,台灣的國土面積也不斷縮小,「未來我們會從番薯變香蕉!」

汪中和指出,根據綠色和平提供的資料,推估2050年海平面上升造成的衝擊,以六都來說,像台中港、竹圍漁港、安平古堡、八五大樓等知名地標,都將因位於沿海或盆地,相對風險較高。其中台南市恐淹沒426平方公里,為六都最多;新北市則是受影響人口達75萬,為六都最高。

加強海嘯地震預警

「在全球暖化衝擊下,要做好節能減碳,以及建立完善的基礎建設與預警體系,把傷害降到最低。」汪中和說,基礎設施方面,應進行都市改造,發展低碳城市,並把易受海平面上升影響的沿海城市,遷移到將來不會受影響的地區;預警體系方面,防備高溫熱浪、颱風等,這些中央氣象局及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都做得不錯,但海嘯及地震預警體系還需再加強。

汪中和強調,台灣活斷層很多,現在活斷層上還有建築物及居民居住,政府應儘速辦理疏散遷移,才能在強震發生時,降低居民損害;若發生海底地震時,宜蘭、高雄、台南及屏東等地有可能發生海嘯,中央氣象局雖已有海嘯警報,但萬一真的發生海嘯時,地方政府在防範、遷移疏散、救災方面都還不夠,都還需加強基礎建設。

他也舉例說,高雄蚵仔寮漁港受海平面上升影響,現已開始面對海岸線不斷後退的壓力,但這只是開端,未來西部沿海的這種壓力將越來越大,所以民眾需了解自身面臨的風險,開始往安全的地方遷移,「民眾自主遷移會比較順暢」,但政府也應超前部署,進行遷村、遷社區等工作,避免災害實際發生時,陷入手足無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