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次「FMD擬斷食」就能讓身體逆齡2.5歲,回復青春再生?長壽專家一張圖告訴你,FMD斷食法的原理與3大成功關鍵!從古至今,人們都在追尋吃什麼才能長壽又健康。但當諾貝爾獎頒給了發現細胞自噬作用的科學研究,專家們認為「不吃」可能才是健康與回復青春的關鍵。於是科學界開始反思,要讓身體回到健康狀態,那個開關就是「FMD擬斷食」。
FMD擬斷食之父、
隆戈
博士找到長壽關鍵
讓世界為之驚豔的這位先生是老年醫學專家、瓦爾特‧隆戈博士(Dr. Valter Longo),現任美國南加州大學長壽研究院院長,也是米蘭IFOM分子腫瘤研究院的長壽暨癌症實驗室主任。有著一頭讓同齡者都羨慕的濃密頭髮,除了專注在長壽與健康的研究,隆戈博士在科學方面的成就被時代雜誌選為健康界50大最有影響力的人。
因為他的研究正在影響人類的未來,並非發現了什麼超級食物、也沒有特效藥,而是從「時間與吃法」上深研,發展出能延緩老化,為健康與長壽帶來新曙光的「模擬斷食」機制。
身為世界知名的科學家,隆戈很早就在實驗室發現「延壽」的秘密。因為「老化」是所有重大疾病的核心風險因子,與其設法針對疾病預防,不如介入老化的過程。但干擾老化過程可能嗎?看一下你身邊同齡的人,有人看起來很年輕,有人看起來比較老,除了天生基因,後天的影響其實很大,尤其是飲食。於是隆戈博士認為,長壽與年輕的關鍵,其實後天也有機會做得到。他使用了諾貝爾得獎研究,以斷食後產生的細胞自噬作用,發展出「FMD擬斷食」技術。
FMD擬斷食的特殊配方,不止瘦身更讓細胞回春
透過實驗,隆戈博士有兩個重要發現,1.如果把酵母從充滿糖與營養的液體移走,讓它饑餓,它的壽命會多出一倍。2.糖會激活Ras與PKA這兩種基因,會加速酵母的老化與死亡。
於是隆戈博士與任教的南加大、破天荒聯手研發模擬斷食計畫,與一般斷食最不同的地方在於:模擬斷食能促進組織的再生能力。一般的斷食大多只能做到影響脂肪代謝(如減肥),但透過模擬斷食的營養技術,對身體產生積極的壓力,能減少人體衰老的標記物,促使細胞產生多種益處(如自噬作用與再生幹細胞)。
例如在動物實驗中,模擬斷食可以保護正常細胞,並殺死癌細胞與受損細胞,減炎症,促進多個系統再生並延長壽命。而且人不吃東西的風險大,模擬斷食(FMD)修正了這個缺點,能吃,還能達到跟斷食一樣的效果!
透過全美18所名校與診所,如史丹佛大學、梅約診所等,進行超過32項獨立的人體實驗,模擬斷食的使用者在每年執行3次後,身體年齡神奇的回春2.5歲!還能降三高、降低脂肪肝、糖尿病等風險。實驗結果也發表在世界最頂尖期刊如《自然》(Nature)、《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與《細胞》(Cell)等。
不用挨餓5天達標,FMD擬斷食大勝傳統斷食原因在這裡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或試過斷食,但「FMD擬斷食」是什麼?怎麼會吃東西還能比不吃瘦?安全性還更高?
來比較一下傳統斷食與FMD擬斷食的差異:
模擬斷食(FMD):美國專利,源自諾貝爾得獎技術基礎
- 作法:一日四餐正常進食(需使用科學配方產品)
- 優點:不用餓肚子,成功機率100%
- 效果:實驗證實諸多健康益處,如降三高、身體年齡回春2.5歲
- 安全性:高,因為能持續進食。模擬斷食(FMD)獨家比例配方有42項全球專利,能促進長壽、改善健康與預防疾病,傳統斷食無法完成
- 時間:5天達標
傳統斷食:如168、52斷食或隔日斷食
- 作法:禁食一段時間,通常不超過1天
- 優點:隨時都可以開始、執行門檻較低
- 效果:因人而異,如果成功,效果僅限體重減輕
- 安全性:不佳。對慢性病、正在服藥中的人也不合適,並且容易有低血糖、增加體內發炎的風險
- 缺點:有明顯肌餓感、只能在特定時間進食,多數人容易放棄。會影響正常作息,上班族挑戰會更高
- 時間:5天達標
- 作法:禁食一段時間,通常不超過1天
- 優點:隨時都可以開始、執行門檻較低
- 效果:因人而異,如果成功,效果僅限體重減輕
- 安全性:不佳。對慢性病、正在服藥中的人也不合適,並且容易有低血糖、增加體內發炎的風險
- 缺點:有明顯肌餓感、只能在特定時間進食,多數人容易放棄。會影響正常作息,上班族挑戰會更高
傳統斷食:如168、52斷食或隔日斷食
現代人長壽的重點在於「健康老」,人生進入高齡階段也能過著積極活躍的生活。美國一名專門研究長壽與逆轉老化疾病的醫學專家認為,除了先天基因與運氣,後天積極作為也能為延年益壽創造重大的有利條件。這名醫師認為,與睡眠、肌肉、血糖有關的3項健康習慣應該從20多歲時期優先養成,有助於防因老化而產生的疾病,為「健康超級老人」奠定基礎。
《紐約郵報》27日引述美國知名健康資訊網站「綠身心」(MindBodyGreen)訪談內容報導,在紐約曼哈頓執業的精準醫學醫師科米特(Florence Comite)以行醫40多年的心得強調,時光若能夠倒流,她會在20出頭就養成奠定老後健康根基的3項重要習慣,即使不年輕了,開始永不嫌晚:一、深度睡眠充足。科米特認為,睡眠品質與人體對糖的渴求、胰島素控制有密切關聯。胰島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與高血壓是糖尿病的印記。睡眠品質不佳則與糖尿病、心臟病、高血壓、焦慮憂鬱、肥胖與其他慢性病風險較高有關。
專家建議成人每晚睡足7到9小時,科米特強調,充足的深度睡眠非常重要。這個睡眠階段通常在上半夜發生,此時大腦活動最慢,心率與呼吸速度也最慢,身體最為放鬆,不容易醒。深度睡眠對於人體修復肌肉骨骼組織、增強免疫系統、處理新的記憶、清除大腦毒素至為關鍵。科米特自我監測顯示,深度睡眠改善,生物年齡檢測明顯下降。
二、增強肌肉。科米特說:「對我而言,肌肉有如青春之泉,這是長壽關鍵所在。」人類從30歲開始逐漸流失肌肉,這與睪固酮等荷爾蒙開始減少的時期頗為一致,因此糖尿病會在30多歲至50多歲冒出來,荷爾蒙變化導致肌肉持續流失。史丹佛大學昔日研究得知,比起有氧運動或者結合有氧與肌力的運動,肌力訓練能夠減掉更多脂肪,讓血糖值更理想。
肌力訓練不像有氧運動能迅速燃燒熱量,而是增強肌肉組織,維持肌肉組織需要長時間耗能、消耗熱量。肌力訓練過程可專注於鍛鍊或雕塑特定肌肉。科米特建議,每周至少進行2到3次肌力訓練,而且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藉此盡量減少肌肉損失。
三、監測血糖。科米特建議長期使用血糖監測儀追蹤自身血糖值,有些機型也可追蹤睡眠品質、壓力值,甚至辨別哪些食物最有利新陳代謝。纖維、健康脂肪與蛋白質的組合,通常有助於減緩糖分吸收,延長飽足感。
人口老化趨勢下,今年8月,台灣65歲以上長輩已超過440萬人,占全國人口18.9%,維持長輩身體功能是保障未來生活品質的基石。為延緩衰弱失能,國健署鼓勵長者半年量一次六力,包括認知、行動、營養、視力、聽力及憂鬱6指標,透過LINE官方帳號就能完成,一旦發現異常,也可在官方帳號上快速找到醫療機構求助。
2022年老人狀況調查顯示,高達16.07%的65~74歲老人無法在不用手的情況下,從椅子上連續站起,75歲以上則有47.64%;而65歲以上者在洗澡、穿脫衣服、上廁所等6項日常生活活動,至少1項需人協助比率為11.86%,75歲以上者為24.4%。在處理家務、備餐、外出、洗衣服等4項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至少1項需人協助比率,65歲以上為18.41%,75歲以上者增至36.72%。
國健署2021年起參照世界衛生組織(WHO)長者整合式照護(ICOPE)指引,發展出長者功能評估的模式。這些功能包括認知、行動、營養、視力、聽力及憂鬱,透過「長者量六力」LINE官方帳號就能掌握自身狀況。
國健署長吳昭軍呼籲年滿65歲者,每6個月或自覺身心功能狀況衰退時,運用「長者量六力」進行自我檢測。若自評異常,請運用資源地圖搜尋附近社區據點,或至醫療院所接受深入的評估與處置。民眾只要在LINE ID搜尋「@hpaicope」就能立刻加入。
你是否有深刻感受,到了某個年紀後會忽發現自己「老很快」?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衰老是一個無法避免的自然現象,但是只要超過了一個臨界點,你的大腦就會像掉下懸崖一樣急劇衰老「崩塌式的退化」,甚至影響你的壽命。對此,黃軒教你6招延緩老化的方法,讓你保持健康活力不快速衰老。
大腦衰老的臨界點
大腦衰老的臨界點,是指在人的一生中,大腦功能會出現急劇下降的年齡節點。黃軒指出,不同研究可能有不同的定義和測量方法,但一般來說有以下幾個臨界點:
.70歲
2022年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團隊在Nature發表題為Clonal dynamics of haematopoiesis across the human lifespan的研究,探索人為什麼會在70歲這個時間點會斷崖式衰老,斷崖式衰老與血漿蛋白的關係可追溯到造血幹細胞。
在整個生命週期中,分子損傷的積累是漸進的和終生的,包括「端粒磨損」、「體細胞突變」、「表觀遺傳變化」和「氧化反應」激化。這種分子損傷的逐漸積累到70歲後,大量毒素垃圾增加到臨閥關卡,仍然沒有得到解決,導致身體細胞大量跟著死亡!
.54歲、72歳
一項發表在《自然》子刊的研究指出,大腦在中年和老年時會出現兩個老化轉變臨界點,分別是54歲和72歲。該研究發現,大腦在某個基因(Vimar/RAP1GDS1)的過度表達下,會產生一種「SASP蛋白物質」並約在54歲年齡左右,開始表現就是粒線體碎裂、細胞內的鈣超載、能量代謝下降,這些情況持累積到72歳左右,導致大腦老化加速、認知功能減退和壽命縮短。
.34歲、60歲、78歲
這是一項2019年發表在《自然醫學》雜誌上的研究Undulating changes in human plasma proteome profiles across the lifespan,研究分析了4263名年齡在18-95歲的受試者的2925種血漿蛋白質,發現他們與年齡增長呈現非線性變化 :
(a)34歲開始衰老波峰
34歲的突然衰老在「顏值」上體現得最明顯:科學研究認為那是因為參與結構途徑的蛋白質大幅下調,如細胞外基質相關的蛋白質大量減少。這意味著膠原蛋白的流失,你會臉部肌肉開始塌陷、皮膚開始鬆弛,失去了年輕時的飽滿、彈性和光澤。(b)60歲和78歲明顯衰老的波峰
60歲和78歲的崩塌式衰老,不只是呈現在皮膚表面上,而是在「健康」衰老上表現得最明顯:
.60歲時,激素活性、結合功能和血液通路相關蛋白變化大量流先,最為劇烈。
.78歲時,血液通路、骨形態發生蛋白信號傳導出現大量障礙變化,最為劇烈。
研究人員發現在60歲和78歲的蛋白波峰,主要是與疾病相關的蛋白波動,與阿滋海默病(AD)、心血管疾病(CVD)等衰老疾病相關的垃圾蛋白,明顯增加太多了,阻止了神經傳導物質,導致了嚴重的內臓器官快速衰老。這些蛋白波峰與疾病出現和衰老基因表達相關,最終導致人體出現三波斷崖式衰老。
老化雖是自然現象,但日積月累的「生活模式」與「飲食態度」都可以直接影響老化速度的急緩。
70%的老化速度可由自己掌握
大約30%的老化速度是由基因所決定,這代表還有70%可以掌控在自己手中。長期的不良飲食會損害健康,過度攝取精製糖、白麵粉以及乳製品,都容易在人體內造成炎症,從而加速老化。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缺乏運動、抽菸、酗酒等更是導致慢性疾病的主因,所以慢性疾病不完全是年齡增長的自然現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