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保制度健完善,常常令外國朋友羨慕不已,近日有在台瑞士人表示,起初他對台灣這項制度感到震撼,不過時間一久,也發現了其中弊端,讓他直呼「台灣健保真的無敵嗎?」,貼文發出後也引起網友熱烈討論。
一名居住台灣的瑞士人在臉書粉專「法文邂逅」發文,分享自己對於台灣醫療及健保體系的看法,外國人只要被問到「你最喜歡台灣的什麼?」,回答不外乎人情味、美食、生活便利,若是深入詢問長居台灣的外國人,他們都會回答是健保,連發文者也不例外,只要他和親友分享台灣大小事時,一定會提及健保,告訴他們台灣其實很先進。
這名瑞士人表示,台灣醫療讓他震撼,瑞士以生活品質高、設備完善而自豪,但卻連基本的醫療制度都沒辦法做到高度便利,並且醫療費用高,負擔重,「根據消費能力換算,瑞士人每年在醫療上的花費,大概是台灣人的5倍。」,另外,時間安排也是一大難題,在瑞士光是看皮膚科就要等2至3個月。在剛來台灣的那幾年,他覺得台灣健保無敵,便宜又快速,留在台灣的時間一長便發現問題。由於他有皮膚相關困擾,常常需要看診,但醫師問診過程很草率,接著開藥,再換下一位患者,醫生根本沒有時間了解問題的根源何在,以致於他跟朋友聊天提及自己去哪家診所時,對方驚呼「哎呀!你怎麼會去那間皮膚科?他很不會看欸!」,讓他感到困惑,明明都是醫生,怎麼會有哪家比較好與不好。
他接著說明,自己曾經遇過非常厲害的皮膚科醫師,漸漸變得有名,病人太多,乾脆不參與健保,改向醫美診所或私人診所發展,不禁讓他懷疑,「如果健保制度的設計,讓一些優秀的專科醫師選擇投入其他路線,那這個制度,真的是健康的嗎?」
比較瑞士與台灣醫療差異,雖然瑞士看診不方便,等上好幾個月已是家常便飯,但醫生問診相當徹底,一次看好的成功率高,不像台灣,雖然快速方便,但往往需要多次回診,或是多看幾家診所,才能獲得完整解方。
他表示,自己並不認為台灣醫生不專業,反而感到驕傲,只是這些醫生沒有足夠時間去應付這幾十、幾百個病人,沒辦法深入進行療程,讓他反思「方便與品質是不是一種衝突」,是否正是因為台灣健保的便利,讓醫療體系過度負荷,長期高壓運轉,才沒辦法讓患者獲得完善治療,他提出自我看法,若在價格和就診流程改變,也許能讓資源分配更有效率,讓患者接受該有的治療。
網友紛紛表達看法,「身為台灣人只能說健保有點偏離保險理念,只重治療不注重預防,又平準保費導致一堆人根本沒在為自己的健康負責」、「我覺得問題的最根本是台灣人因醫療費便宜而很容易就去使用醫療資源。在台灣很少家長小孩發燒不會趕快帶去看醫生拿藥。如果台灣能維持健保,但國民自我保健、珍惜醫療資源,那就相當美好」、「但這個制度照顧到收入低的人」、「短時間可以見到醫生的確是方便,但他能否治好你,又是另外一回事嘍,健保基本上就是讓你陷入不停回診的無限循環」。有人提出改善方法,「如果歐洲的健保跟台灣的健保能稍微綜合一下就好了,我能夠接受等,也能理解需要繳更高的保費,但在歐洲找診所本身就是件麻煩事,台灣健保最好的是每個診所都能簡單去掛號,德國這邊的診所通常要嘛有家醫轉診,要嘛就要多打幾家電話詢問是否能在他們那看診,不是每家都願意收新病患,連找最基礎的家醫也是麻煩事,但相對的就是這些診所就是只服務於這些病患,不會有如文中所說的病患太多的問題」。
也有人分享國外醫療,「我在法國看的醫生常常花很多時間問診,也沒有獲得正確或者深入的診斷,所以我覺得醫生花時間在你身上跟醫療品質沒有絕對的關聯。在法國這種醫療分級職度明確嚴謹的地方,如果第一次接觸的醫生沒有正確的判斷,很容易延誤就診時間,更常有的是花了大把的時間沒有受到適當的診療。在台灣則沒有如此嚴謹的規範,一般民眾也能到大醫院直接找專業醫生就診,相對來說也會造成醫護人員的過勞,每個病患相對分到的時間也縮短」。
記者陳俊宏/綜合報導
胸腔科名醫蘇一峰分享,一名60歲不抽菸女性患者,輕微的咳嗽半年多沒好,結果進行電腦斷層,發現是3公分的肺癌,大概第二期或三期。
蘇一峰在臉書說,患者期間去過其他醫學中心,照X光看了沒事,判斷可能是長新冠,但治療還是咳嗽沒有好,後來來他的門診。蘇一峰指出,X光一照看完覺得有問題,「讓大家找看看在哪裡」;安排後續的電腦斷層CT檢查,發現是3公分的肺癌,大概第二期或三期。
蘇一峰表示,當胸腔科醫師,門診X光片壓力很大,以前住院醫師訓練的時候,「老師教我們不要隨意幫病人照X光,開了一張X光,醫師拿不到一毛錢,之後卻可能要負擔無比大的責任。」
為達成健康台灣政策目標,衛福部次長呂建德今天表示,長照3.0將強化醫療及照顧整合,特別提出「10分鐘照顧圈」概念,融合長照資源與共生社區,鼓勵共餐、互助喘息等,實現在地老化。
台灣今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中就有1名老人,衛生福利部次長呂建德今天以「長照政策現況與未來展望」為題線上演講,說明長照3.0政策規劃重點。
呂建德指出,目前台灣平均壽命已經來到80歲,然而不健康餘命高達8年,總統賴清德相當重視,希望在延長平均壽命同時,能把不健康餘命縮短,因此,長照3.0的核心精神就是在健康促進、延緩失能、整合照護、安寧善終的基礎上,提供居家、社區、醫療、社福、機構的連續性服務。長照3.0最重要的3大規劃首先是醫療照護整合,即全民健康保險急性後期整合照護(PAC)計畫加大家醫院計劃;第2,積極賦能則涉及居家無障礙環境、定期檢視照護方式等;最後也最重要為落實安寧善終,包括減少無效醫療、預立醫療決定(AD)等。
長照3.0計畫將於民國115年完整啟動,未來希望長者能按照不同健康狀況在地老化。呂建德表示,為落實這件事情,長輩可能會需要使用失智據點、日照中心、小規模多機能等服務,衛福部推出「10分鐘照顧圈」的概念,就是在開車10分鐘內可以到達據點。
「10分鐘照顧圈」是針對長照資源跟共生社區的融合策略,涵蓋長者健康整合式功能評估(ICOPE)、智慧管理(AI生成照顧計劃)、在宅醫療加大家醫計畫、互助喘息、送餐、交通服務、智慧輔具等範疇,小到以家庭為單位、大至整個社區,鼓勵共餐、健康促進、預防及延緩失能和社會參與。
在安寧善終部分,呂建德說,未來將放寬住院特定病人的預立醫療照護諮商給付,並且研擬一定年齡以上者,提供一生一次的免費諮商服務。
面對逐漸成長的照顧需求,呂建德強調,未來照顧人力單靠本國籍人力一定不夠,必須引進外籍照服員,除了在機構的夜間照顧人力補強外,也可以作為護佐人力,協助護理師一起照顧病患。
此外,呂建德表示,長照基金餘額還有新台幣2000餘億元,收入主要來自菸捐、遺贈稅、房地合一稅等,目前收支平衡,以現況評估稅收制度較適合台灣狀況,但並不排除任何可能性,如社會保險、商業保險等,會持續與外界溝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