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要這麼省耶!中國上海有一位太太,經常燉排骨湯給自己和先生補身體,但兩人喜歡家鄉味,總是會在湯裡加花椒增添風味,不過這位太太卻省過頭了,即便花椒發霉,卻認為洗乾淨就沒事,久而久之,卻因此罹癌了,原因就是食物發霉後的黴菌經過代謝後所產生的「黃麴毒素」!
根據陸媒報導,這對年輕夫妻從老家到上海工作5年,沒想到卻雙雙罹患癌症。報導中提到,兩人經常為了補充營養所以會燉排骨湯來喝,也都會加老家帶來的花椒,但沒想到花椒因為存放不當發霉了,而太太也只是將花椒沖洗一下就下鍋煮了,認為經過高溫烹煮就不會有事,殊不知卻是兩人罹患肝癌的因素之一。
醫師就指出,發霉的花椒,經過代謝後就會有毒性極強的黃麴毒素,而黃麴毒素是一種一級制癌物,若是長期食用,使毒素在體內堆積,進而損害肝臟,導致肝細胞發生病變,從而誘發肝癌。
食藥署於2022年8月10日公布的邊境稽查結果,有一批從中國出口的乾蓮子被檢驗出致癌物黃麴毒素(Aflatoxin)超標近10倍(照片由食藥署提供)。
黃麴毒素是什麼?
黃麴毒素是由曲霉屬(Aspergillus spp.)及青霉屬(Penicillium spp.)中某些菌種所產生的一系列代謝物質,這種代謝物質是一種無色無臭的東西,用肉眼無法辨認,必須利用化學分析或紫外線視察。黃麴毒素有很多種,主要有B1、B2、G1、G2四種,並以B1的毒性最強。
黃麴毒素主要污染花生及相關製品,容易在潮濕、溫暖的環境產生。而且黃麴毒素一旦產生,就不易受到烹調高溫分解而破壞。污染花生及花生製品的黃麴毒素,可能對人類及動物的健康產生威脅。
黃麴毒素對人體的影響?
如果長期吃入低劑量的黃麴毒素,容易導致肝細胞突變,增加罹患肝癌機率,特別會使B型、C型肝炎患者及帶原者罹癌的風險增高。長期食用含過量黃麴毒素之乳製品,包括牛乳、乾酪、加工乳酪等,會造成肝臟損傷而影響對營養之吸收和代謝。黃麴毒素的另一毒性作用會影響免疫系統,使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感染,且不易殺死腫瘤細胞。
哪些食物會有黃麴毒素?
雖然黃麴毒素會污染的食品非常多,包括:
花生及相關製品:包括花生粉、花生糖、花生醬五穀雜糧
堅果類
豆類
南北乾貨類辛香料
醃漬類食品
古法釀造製品
地瓜粉及麵粉
咖啡豆
而且,如果以受黃麴毒素污染的玉米、五穀雜糧作為飼料,餵食雞、鴨、魚、牛、豬。其內臟尤其是肝臟及牛乳、蛋,也含有黃麴毒素。
含有黃麴毒素的食物,可以從外觀或味道來判斷嗎?
有時候可以,有時候不行。如果食物有明顯的發霉、出現怪味,可能遭受黃麴毒素或其他黴菌污染,就要丟掉。但有時食物發霉外表看不出來,肉眼看不到的地方也可能長菌絲,無法從外觀辨認食物是否受黃麴毒素污染。
吃到黃麴毒素會有什麼症狀?
黃麴毒素列為一級致癌物,如果長期吃到黃麴毒素,會增加肝癌風險。
攝食過量被黃麴毒素污染的食物,會導致慢性及急性病變,主要的病徵如下:
一、慢性病變:導致細胞受損、畸胎及突變甚至致癌反應。二、急性病變:
嘔吐
腹痛
肺水腫痙攣
昏迷
胰臟充血
肝、腎、心衰竭
腦水腫
死亡
吃到黃麴毒素怎麼辦?
如果不慎吃到黃麴毒素而有不適症狀,應盡快就醫治療。但顏宗海指出,最好的方式還是避免食入含有黃麴毒素的食品。
如何避免吃到黃麴毒素?
一、挑選新鮮的魚、肉、蔬果,剩餘的食物放冰箱冰箱,如果食物發霉、過期,應立即丟棄。
二、儘量少吃內臟類、醃漬類、乾貨式食物。
三、少吃易受污染的食物及其製品。
四、 注意農作物的收成、運輸、貯藏程序,避免黃麴毒素的發生。
五、購買新鮮、真空包裝的米、豆、麥、五穀雜糧及其製品,並從外觀觀察是否長黴。包裝若有破損或色澤改變,不可購買。六、食品打開後,最好以乾燥的密封罐貯存在低溫、乾燥處,並在有效期限內吃完。
參考資料:
台灣癌症基金會花蓮區農業推廣簡訊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
╱江寶釵 】
2012.06.01 03:55 am
〈大學校園巡禮〉第17站:中正大學
無論大學被稱為什麼名字,它都要負擔著追求真理的使命,必須超越人的政治。它必須創造一個空間,在那裡,水土豐美,公平正義自然滋長……
清江先生堅持把樹留下來
寧靜湖。
圖/江寶釵提供
偶然看到大學的工程招標廣告,我遂寫了一封自認為文情並茂、辭深義長的信去向當時的大學籌備處主任林清江先生自我推薦:用文言文。那當口,我在台北知名女中教書,剛好過完一輪的三年,想到未來將是三年一輪又一輪無休止的重複,我忽然感到生命在這裡已經走到某個涯岸的盡頭,是得轉彎的時候了。
一個中文碩士寫信給未來的大學校長,能有幾個人獲得親自約談?誰說文字沒有力量?這個經驗,使得我教應用中文時,總是從寫好一篇自傳起頭。當然,也許還需要有一位像清江先生的人。
是從被清江先生親自約談的那天起,我開始了大學與我自己的故事。
我是一個出生成長於台北的高雄人。在這以前,我唯一與嘉義縣的交集,便是大學畢業典禮時上阿里山時路過。知道被聘用的某個夏日,我和外子喜孜孜地特地開車去看預定的校地。由省道轉入的道路兩旁站著大到要好幾個人伸手合圍的芒果樹,在熱得騰煙的土地上,搭起一條綠色隧道。綠蔭如水一般,吹著風流向你,一股甘甜沁入你的心裡頭去。在進行校園工程的時候,最簡便的方式便是砍掉樹,時間和金錢花費都極低。清江先生堅持把樹留下來。為此大學的聯外道路似乎變小了。那些實在無法原地保留的芒果樹,便雇工移植;移植後,還有復育的工作,所費不貲。在二十多年以後的今天看來,聯外道路的稍稍窄小並未影響交通往來,而在我與環境相習,做了無數的田野調查後,方知道這些樹多數種於日治時期,也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清領時期。很久很久以前,它們就是從唐山移居嘉義的那些羅漢腳們工作之餘小憩的所在。如今春夏之交,人們持長竿打芒果,一方面是芒果好吃得很,一方面為日常生活編織樂趣。
訪客自他方來,每每一轉入這段道路便驚呼,好美哦!我總不例外地要背一段陳夢林對檨樹的描寫給我的朋友們:「小圃花齋曲徑通,參天老樹鬱青蔥。地高不怕秋來雨,暑極偏饒午後風。」並加註道:檨,是芒果樹的舊稱。何只是美觀?在這個北回歸線通過的炎熱之地,這些樹貢獻了多少降溫的能量!
是要如此的高瞻遠矚,不怕麻煩,才能為道路保存容顏,留下無數行人居停游偃於其下的歲月故事,展示生之樂趣與深度。不知道為什麼,我以為這就是大學最重要的精神之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多麼好的譬喻!
大學的覆綠從校外便開始了。如今,順理成章地成為全國綠色大學的典範之一。
芒果樹之外,就是一大片高逾人身的蔗田。田裡穿梭著據說肉質鮮美異常的田鼠,以及頭頂斗笠、面蒙花巾的採蔗女,她們工作時的歌唱揚起一陣又一陣的熱浪。艱苦的工作還銘刻著被殖民的淚水:「第一憨,種甘蔗乎會社磅。」日本時代設會社收購台人種植的甘蔗,收購價與斤兩皆由會社決定。蔗田隨著台灣產業的發展,變成了鳳梨田,彷彿蔓延到遙遠的地平線。地平線外的這一頭,海濤洶湧的布袋港,曾經船桅雲集,無數台灣人的故事一再地推打於遠去的浪水裡。那一頭,阿里山上,鄒人宏偉的歌聲迴漾,從雲端浩浩蕩蕩、曲曲折折地走到山下來。
成立於台灣經濟最樂觀的時代
這個學校成立於台灣經濟最樂觀的時代,是台灣奇蹟的見證之一。陪著上香開工破土,要遙想二十二年前了。圖書館是全校的心臟,居校園的中央,俯瞰整個嘉南平原。兩旁是文學院與理學院翼衛,往後走,正前方是禮堂國際會議廳,右方是行政大樓,左方的另一側是共同教學大樓,再往前走,是工學院。這個建築規畫圖充滿了隱喻。
隱喻之一,作為一個理想的大學人,要能兼顧人文與數理的基礎知識,養成通識的視野與襟懷,進而有能力開展應用實務的能力,為自己打造最美好的生活。之二,行政支援教學活動與學術研究。我還記得清江先生如何帶著幾位先生到人事室、會計室,說明用人與花錢只要是合法的,任何屬於程序的困難都應該協助解決。程序永遠是可以補正的,重要的是,補正程序的結果對教學研究是否有益。
校園的興築創造了無數的故事。據說有「風水仙」向清江先生陳述,現在圖書館的位置,為龍脈之首,是全校風水最佳之處。他的回答是,假如真的有風水之事,最好的風水應該由全校師生所共享。在這個被傳稱為龍首的地基上,遂有了這一座盤踞於高地上的圖書館。
就是要在這裡,大學走向地方,更要直接通往世界。
這裡曾成就過無數特出的人物,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育部長、科技顧問室主任、國科會人文處處長等,更不要說各式各樣的學術傑出獎了。學生進來專心致志讀了幾年書後,年年都繳出極高的升學與就業率。
人生有千萬個起跑點
國際級的運動休閒為中正大學校園的教學與研究特色之一。
圖/江寶釵提供
為了提高行政的素質,大學特別向教育部申請了十五個助理研究員的缺,我是其中之一。初在圖書館擔任典藏組主任,未久,調語言與文學研究中心的行政助理兼辦外文所所務。校園組織尚未完備,日常的工作是我要協助學生、老師,安排課程,辦研討會,幫教授寫計畫,一切英文的中譯,兼招待與打掃工。特殊的時候是起草系所評鑑書。Michael是耶魯大學博士,最記得我到水上機場去接他抵達校園的時候,是半夜兩點。他看了房間,皺眉頭說太髒了。這時候還有誰能幫忙呢?我只好捲起袖子立即幫他把房間打理一遍。創校時的行政工作者,便是要隨時待命,泥裡來、沙裡去,日以繼夜,不計分屬,只有一句話、一個信念,把事情做好。
然而,大學有她自己要經歷的淬鍊。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大學像這個大學引起如此多的不必要爭議。大學原是為紀念被尊崇為偉人的某人而籌設,而這個名字所屬的偉人,卻在後來引起諸多意見。無論大學被稱為什麼名字,它都要負擔著追求真理的使命,必須超越人的政治。它必須創造一個空間,在那裡,水土豐美,公平正義自然滋長,而努力有它的價值,正直耕耘者獲得他應得的糧餐。而也必定會是如此創造出來的文化,為我們在荒野裡為下一個世代又一個世代起造一座素樸的茅舍,歇息人們疲倦的步履,遮蔽人們在風雨中的流離。
這大學畢竟是台灣經濟氣象最風華時刻的一個見證。
清江先生有無數的名言,我最記懷的是「人生有千萬個起跑點」。只要我們願意,在自己準備好的那個點上,就永遠可以起跑。這句話其實就是好萊塢電影「明天將會更好」這句話的翻譯。朋友說,這是美國人的天真,也是美國開朗樂天的剛健象徵,更是青春不死鳥永遠南飛之印記。可不是?《飄》裡女主角郝思嘉說:There is always a tomorrow. 故事裡,她的女兒死了,家園毀了,而她剛剛才發現自己深愛著的丈夫正在收拾行李離開她。她說:總是還有明天。每一個明天,都是新的一天。這種剛健精神不也契合「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古老教訓,以及「明明德」的大學精神?
寧靜湖花草繁茂,入夜後燈光迴映,美不勝收。
圖/江寶釵提供
大學中的人,多半是像我這樣的外來客。但是假如我們認真想,存在本身就是一個永遠的他方。布列東在〈超現實主義宣言〉說:今年夏天,玫瑰是藍色,森林是玻璃。披著翠綠草衣的大地,無足輕重的似鬼靈一般映在我心。只有繼續活著或停止活著,才是所能想像的出路。存在其實在他方。像我這樣的外來客在大學裡像海德格所說的,追尋存有(being, dasein)的「本真性」(authenticity)。這兩者乍看起來是矛盾的,卻有著它內在的邏輯。唯有不黏滯,不執著,自我定位在他方的人,才能無私地、成功不必在我地為「此在」持續貢獻,並隨時準備離開。因而,何曾會有人才流動的問題呢?我想起多年來大學在評鑑中不斷被詬病的人才流動,可是天下人才天下用,它根本從來不是一個問題。
當鋪了一整條路的黃金風鈴木,點燃三月春天,烘襯著圖書館的紅瓦牆,藍天綠草白雲,就算你只是打這裡走過一遭,也沒有人能不感到幸福。二十二年前,我來,來就助理的職位。十年前,我異常幸運地得到籌備台灣文學研究所的機會,期望它能具備雲嘉地方特色與國際化能力。今年夏天,我將從這裡卸下行政工作。而最終地,我將離開,在某一日。然而,我不會忘記:這個我出入多年的他方──另一個世界,曾經有過我追求真正生活的生活。在這一點上,我相信,許多人跟我有一樣的經驗。
為這座大學的設立而世代感激。她是台灣奇蹟在某個巔峰上最有價值的見證之一。
中正大學簡史
國立中正大學,簡稱中正或中正大,校區位於嘉義縣民雄鄉,為紀念前總統蔣中正並兼顧高等教育之平衡,於1989年7月1日正式成立的國立大學。中正大學校地早年由附近五穀王廟捐贈甘蔗田,故學生戲稱為甘蔗田大學,亦有別名鳳梨大學。現任校長為吳志揚博士。
中正大學校歌
巍巍的高山,浩浩的海洋,
放眼四望,一片綠疇擁平崗。
言先行,行中正,我們意氣多昂揚!
言先行,行中正,我們意氣多昂揚!
研究、教學、服務、實踐理想;
倫理、民主、科學,把握方向。
求名當求萬世名,計利當計天下利,
以聖賢為榜樣,以聖賢為榜樣。
中正大學校訓:
積極創新,修德澤人
【2012/06/01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生活在他方──記嘉南平原上的中正大學 | 聯副‧創作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X5/7130145.shtml#ixzz1wWWC2XWs
Power By udn.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