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8日 星期六

腎臟疾病

 綠豆可以清熱解毒抗發炎,中醫也經常會建議病患食用,不過有腎臟疾病的患者就要特別小心,一名50多歲腎衰竭男子,被醫師要求採取「低蛋白飲食」,因為不敢吃肉而改吃豆類,又聽信腎臟病是「熱毒」導致,因此食用大量綠豆。想不到1個月後,身體癢爆讓他抓到破皮,緊急回診檢查才發現,血中含磷量過高。其實高血磷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此外磷與鈣的吸收及代謝會相互制約,進而導致抽筋、心律不整,嚴重更會造成血管狹窄、心肌梗塞。

圖/翻攝自YouTube頻道年代MUCH台 健康好生活
圖/翻攝自YouTube頻道年代MUCH台 健康好生活©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提到,這名男子是第4期腎衰竭患者,被要求低蛋白飲食,因為不敢吃肉而改採豆類當作蛋白質來源。但沒想到病患又聽信腎臟疾病是「熱毒」造成,開始每天狂吃綠豆,希望能「清熱解毒」,男子1個月後全身發癢,甚至抓到破皮才緊急回診,抽血一測發現,一般磷的正常值都在5mg/dl以下,而這名患者血中的磷含量超過7mg/dl,江守山也直言「這是吃出來的,磷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江守山再說明,很多食物都有磷,尤其這名患者開始改吃豆類之後,又覺得綠豆清熱解毒,又是澱粉類,不過其實綠豆就是高磷的食物,所以才會把自己吃到全身都抓破,江守山表示腎臟病患除了注意控制蛋白質以外,其實更重要的是控制磷,他也舉出多項高磷食品,像是酵母類、全穀類、內臟類、硬核果類、乾豆類、奶類、巧克力、和乾燥海產等。

圖/翻攝自YouTube頻道年代MUCH台 健康好生活
圖/翻攝自YouTube頻道年代MUCH台 健康好生活©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雖然豆類好處多多,蛋白質含量豐富,但乾豆類含磷量高,腎衰竭者無法排除多餘的磷,容易造成高血磷症,而高血磷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甚至使血管組織鈣化,讓血管狹窄、堵塞、心肌梗塞。因此腎功能不佳患者再攝取「低蛋白飲食」的時候更要謹慎。


洪永祥分享,曾經有一名代謝症候群的病患,聽從他的意見,透過飲食和運動,最終減重20公斤,代謝症候群也隨之消失,恢復健康,「代謝症候群是一個十字路口,你如果做了一些改變,你可能可以恢復健康,你不理他,你後面等著的就是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甚至是癌症。因此,你要逆轉,就是在代謝症候群的時候」。

洪永祥強調,若想改善腎功能,絕對不要誤食偏方。他建議遵照疾病限制的飲食方法,以及吃天然當令當季的食物。他指出,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成人每天應吃25~35克的膳食纖維,而腎臟病患者在蔬果方面要限制鉀離子,所以,腎臟病患者吃蔬菜時,應先汆燙過,把鉀離子燙掉,而水果方面也要選擇低鉀水果,如芭樂、水梨、蘋果,若想吃高鉀水果,則要適量。

不過洪永祥提醒,腎臟病患者最好不要吃「楊桃」,當慢性腎衰竭或尿毒症患者吃下楊桃後,會代謝成神經毒物,無法排出體外,反而導致昏迷,嚴重者甚至死亡。

此外,運動也是改善代謝的方法,洪永祥建議每週至少五天做3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像是跑步、快走、開合跳、游泳。再搭配飲食的控制,便能成功「逆轉腎」!




據統計,台灣罹患腎臟病人口約為12%,人數高居世界第一,推估國內大概有170~200萬名腎臟病患者,但其中九成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腎功能不佳。腎臟科名醫王偉傑提醒:有高血壓、糖尿病、痛風、蛋白尿或常吃止痛藥的人都算高危險群,必須特別注意飲食:除了減少鹽分攝取外,若腎臟功能已經很不好的病人,建議楊桃也不要吃,因為楊桃中含有特殊成份楊桃素,患者需特別節制。另外,常用的止痛藥、利尿劑等也都要特別謹慎選擇,避免加重腎臟負擔。

腎臟是個「沉默的器官」,腎功能受損早期很難察覺,腎臟科名醫,衛福部立桃園醫院副院長王偉傑醫師,26日在接受中廣「聽醫生的話」節目專訪時表示:慢性腎臟病可分為5期,前兩期若有出現血尿與蛋白尿才會診斷為慢性腎臟病,有些民眾會擔心尿液的顏色變化,王醫師表示:尿液顏色和水份攝取、藥物、食物甚至是感染與否都有關係,並非單純的反應腎臟功能,至於許多銀髮族擔心的泡泡尿,其實有時候是因為馬桶的高度、尿尿的強度、洗廁劑殘留等造成的誤會,觀察的重點是多層、不會散的小泡泡,才比較可能是蛋白尿,另外下肢的水腫也不一定與腎臟有關,有時反而是在反應肝臟和心肺的問題。至於尿的味道部分:尿毒的患者有時口腔會有阿摩尼亞的味道,而尿中若有魚腥味,可能是肉吃太多,有過量胺基酸排出的問題,若尿意有水果甜味,就必須擔心可能是血糖沒有控制好。醫師表示若想了解自己的腎功能,最可靠的方式還是到醫院透過「尿液檢查、血液檢查、腎臟超音波、腎臟組織切片檢查」等科學數據來確認。高危險群更建議每3個月就要去醫院追蹤檢查。


多久跑一次廁所算正常?排尿次數多相當惱人,既影響生活品質又影響睡眠,容易導致隔天精神不濟,有這情形的人注意了,千萬別以為排尿量多就代表腎功能正常,其實頻尿、夜尿是腎功能受損早期徵兆之一,若未即時就醫找出確切病因,恐導致腎功能惡化。

一名55歲患有高血壓婦人,合併有頻尿、夜尿情形並未在意,直到出現水腫才前往醫院看診,沒想到一檢查竟是慢性腎臟病,甚至已經到了第四期,婦人對此感到不解,認為自己平日排尿量多,怎麼會有腎臟疾病?大千綜合醫院腎臟內科醫師張書明說明,「頻尿」指的是感到需要排尿的次數比平時多,在沒有大量喝水及其他因素影響下,成人每日排尿次數約為6至8次;「夜尿」則指夜間起床排尿2次或2次以上。

張書明解釋,當有慢性腎臟病時,會導致頻尿、夜尿,而造成原因為腎臟功能受損,影響「尿液濃縮能力下降」,致使尿液產生過多;腎臟「排鈉量增加」,增加尿液產生;「心臟」出現問題,諸如血壓升高,也會造成排尿量過多;「滲透性利尿」腎臟疾病患者並非過量飲水,引起排尿次數增加,而是由於血液中物質較多導致。張書明進一步表示,雖然頻尿、夜尿不是腎臟病唯一症狀,不過一旦出現頻尿、夜尿應及早就醫查找病因,若確診為慢性腎臟疾病,平日應做好血壓及血糖管控,積極配合醫生治療,避免惡化,否則進入到晚期,恐面臨血液透析或腎臟移植。

想解決頻尿、夜尿情形,張書明建議晚餐後減少液體攝取量、搭配醫師治療降低膀胱活躍度、養成適度運動、定期排尿、睡前排尿的好習慣,這些都有助於減緩頻繁排尿的問題。


人體「這器官」是先天之本 掌管生長發育、泌尿生殖少了它下場慘

蔣志偉 陳儒桓 的故事 • 昨天 下午11:13

中醫的腎包括現代醫學當中的生殖泌尿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腦下垂體及腎上腺軸等,事實上中醫和西醫所稱的腎不完全相同,以西醫的腎來說,腎臟歸屬於泌尿系統,負責將人體多餘的水分過濾後形成尿液排出,維持體內水分和電解質平衡,中醫觀點,一個人壽命長短,主要與腎有關,而腎是人的先天之本,腎中所藏的精氣,決定一個人的生命活力。

圖/TVBS
圖/TVBS©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醫藥記者蔣志偉:「腎精是人體維持生長發育、生殖以及全身各臟腑正常生理活動的基本物質,腎精不足,可能會造成失眠、不孕、心悸、頭暈、記憶力減退,甚至是腰痠背痛等,以中醫觀點來說,治療時除『補益腎精外』,還須益氣養血。」

彰化秀傳中醫部醫師廖叡豐:「中醫說腎是先天之本,它不只包含腎這個器官,還包括了我們的生長發育、泌尿生殖,以及我們的骨骼關節,都包含在腎的範圍,所以從少年成長的轉骨,然後成年不孕的調理,以及我們老年的關節椎間盤退化,都會是中醫當中腎的範疇,那我們該怎麼照顧我們的腎呢,中醫來說腎有分陰陽,腎陽不足的人,可能會覺得手腳冰冷全身無力,提不起精神,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用溫補腎陽的巴戟天。」

彰化秀傳中醫部醫師連亭瑄:「中醫講腎主骨生髓,這個髓呢就是骨髓的髓是同一個字,那腦又為髓海所以當腎精不足的時候,很多人就會覺得腦袋空空的好像比較健忘,很容易忘東忘西,甚至會有一些暈眩或是耳鳴的症狀,那中醫講的腎精呢,就像是我們存放在銀行的老本,那這個老本什麼時候會被拿出來用呢,就是當你現在生活過勞比較忙碌,然後生活節奏比較緊湊的時候,你就會把這個所謂中醫的老本,也就是腎精拿出來使用。」

中醫觀點,一個人壽命長短,主要與腎有關,而腎是人的先天之本,腎中所藏的精氣,決定一個人的生命活力。

彰化秀傳中醫部醫師廖叡豐:「那如果說腎精不足的人,可能會有我們失眠盜汗腰膝痠軟的狀況,這個時候就可以使用我們中藥材熟地,而如果老年當中我們的腰椎膝蓋痠痛的話,這個時候可以使用我們填補腎精的龜鹿二仙膠,來調理我們保養我們的腎。」

圖/TVBS
圖/TVBS©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彰化秀傳中醫部醫師連亭瑄:「那除了生活的忙碌以外,還有另外一個狀況,是我們現代人常常容易忽略的就是睡前玩手機的時候,當你已經很想睡覺了,可是呢又還想要再硬撐著玩一下手機的時候,那這時候你玩手機的精神跟體力,就是靠你存放在身體的老本,也就是腎精會拿出來使用的時候,所以累了就要休息,就是補養腎精很好的一個方式。」

醫藥記者蔣志偉:「中醫和西醫所稱的腎不完全相同,以西醫的腎來說,腎臟功能包括:排尿毒素與尿酸,調解電解質的平衡,如鈣磷鈉鉀,還有很重要的造血與活化維生素D、以及控制血壓等。」

臺大醫院家醫部主治醫師姚建安:「西醫對於補腎喔,事實上沒有什麼特別的共同的一個看法啦,但只要說它不是含電解質太高,事實上都是很好的食物,水分充足的一些水果啦食物啦,或是一些蔬菜,事實上都是對腎臟都很有幫忙的,我們都會建議說少吃一些含蛋白質太多的,多吃一些水分比較多一些蔬菜水果,事實上是還滿不錯的。」

圖/TVBS
圖/TVBS©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成大醫院資深營養師吳紅蓮:「因此,減少腎功能負荷的飲食就可顧腎,像是以植物性為基礎的飲食,多蔬果,清淡飲食,少加工與罐頭食品,多喝白開水,少含糖飲料,適量的蛋白質,如黃豆與其製品、蛋、奶、魚雞鴨豬牛羊等,腎功能正常的人每日約5至6份蛋白質的食物,其中一半來自黃豆與其製品,每日5蔬果包括至少3份蔬菜(2碗)、2份水果。」




金馬影帝陳松勇,在今(17)日下午15時07分時,病逝於桃園長庚醫院安寧病房,享壽80歲。而據媒體報導,陳松勇主要死因是腎衰竭,14日進入安寧病房第3天後就離世,由胞弟陳鴻章和乾兒子陪他最後一程。

據健保署2020年公布2019年醫療費用支出統計,慢性腎臟疾病再度居首、一年耗費533.16億元,成為10大燒錢疾病之首。醫師也表示,人口老化,以及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三高控制不佳,是造成洗腎主因;要預防腎臟疾病,應留意蛋白尿、腎功能與心血管變化之間的關聯性,也應定期健康檢查,減少洗腎之可能性。

陳松勇1970年出道,演過許多膾炙人口的戲劇、電影,其中1989年憑侯孝賢執導的《悲情城市》獲金馬獎最佳男主角,代表作還包括《魯冰花》、《流氓世家》等。

據了解,陳松勇近年身體健康狀況欠佳,包含糖尿病、心臟鈣化、腎病等疾病纏身。不過他去年坐輪椅出席活動時,當時身體依舊硬朗,說話中氣十足,且不改幽默性格打趣與大家對談。而在一個多月前,他身體就有狀況,也曾緊急住院治療。

根據國健署衛教資訊,引起腎衰竭甚至導致洗腎的主要原因是腎絲球腎炎,其次是糖尿病。以糖尿病來說,會抑制身體使用葡萄糖,假如葡萄糖待在血中不分解,他的作用也像毒素般,若傷害到腎時稱為糖尿病腎病變;而腎絲球腎炎是免疫反應引起的,使腎絲球發炎或增生。其他有一些可能由感染,發炎所誘發,如長期使用未經醫師處方的一些止痛藥,抗生素,利尿劑或減肥藥,甚至一些草藥或偏方等,都可能傷害到腎臟。

據健保署2020年公布2019年10大燒錢疾病,慢性腎臟疾病再度居首,39.7萬人共耗費533.16億元;其次是糖尿病309.6億;齒齦炎及牙周疾病花費180.03億居第三。受人口老化影響,近幾年上榜項目都以慢性病居多,健保署估計,隨著醫療進步拉長個人壽命,未來健保在慢性病花費上,恐會繼續增多。

醫策會執行長王拔群也表示,在台灣,腎臟病治療費用名列健保支出第一,為提升病人生活品質,醫策會2017年推動腎臟病照護品質認證。美兆診所總院長朱大維則呼籲,民眾應定期健檢,像是腎絲球過濾率值(GFR)、蛋白尿等數值,是目前能早期發現慢性腎臟病如糖尿病腎病變的方法之一 ;不過民眾即便有微量蛋白尿,不一定是腎臟損傷,但可作為評估指標,若同時有其他數值異常或不良生活習慣,就有更惡化提高的風險。


2021年12月17日 星期五

冬至

 

冬至將至! 今年12月22日是24節氣中的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許多人在這天按照習俗與家人團聚吃湯圓,對此命理專家清水孟國際塔羅小孟老師統整6大禁忌,千萬別誤觸,恐會衰運一整年,亦再提醒8大習俗可照著作,讓你有機會開運、招財一整年。

冬至「6大禁忌」注意:

一、情侶間不可進行房事:因冬至氣溫較低,陰氣旺盛,男女精力太旺盛容易陽氣外洩,導致陰氣入體,容易傷到元神

二、晚上要避免外出:在《周禮春官神仕》中提到「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因此冬至對古人來說為鬼節,小孟老師建議晚上9點後不要外出,若必要外出,可攜帶鹽巴。

三、嫁出去的媳婦不要回娘家:因為冬至氣溫寒冷,若媳婦回娘家,在途中感冒生病,傳染給長輩,在冬天生病會更加嚴重

四、不宜熬夜晚睡:因冬至相當寒冷,太晚入睡容易陽氣下降、陰氣旺盛,導致氣場欠佳,又冬至有小過年的意涵,若在冬至陰氣旺盛會影響來年運途。

五、冬至吃湯圓一定要雙數:若是單數代表形影孤單,來年容易孤獨寂寞;雙數代表能夠幸福圓滿,成雙成對,又可以添歲又添福

六、冬至當天忌逞凶鬥狠:因冬至為節氣變化之日,小孟老師提醒,情人朋友外出不可以吵架動怒,以免氣場轉換壞了磁場。

示意圖/ingimage
示意圖/ingimage

8項「冬至習俗」帶來福氣、累積好運:

一、在白天祭拜神明、祖先、地基主:感謝神靈過去一年的辛苦護持,祈盼來年再多加幫忙保佑。準備供品:三牲、四果、湯圓3碗、發粿、茶或酒3杯。紙錢:拜神明使用刈金、壽金、地公金;拜祖先使用刈金或銀紙都可以。

二、吃湯圓:冬至吃湯圓代表圓滿如意,單身者可旺桃花,想要求財者會出現財富圓滿如意,人際上也會人事滿滿,家庭上也會家庭和樂幸福美滿,建議紅白湯圓一起吃,可以陰陽調合旺5年。另外,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因此讓小孩吃湯圓也等於小孩大了一歲,有添歲的意涵。

三、吃水餃:冬至吃水餃可以旺財富,因為餃子象徵財寶,吃下後能讓你財氣飽滿,招財進寶。

四、吃豬腳麵線:冬至吃豬腳麵線能去穢氣煞氣,還能延壽破除太歲卡關,尤其今年屬虎、猴、蛇、豬運勢較差特別要吃。

五、吃年糕:冬至後象徵新的氣息,因此吃年糕吃的甜甜的好過冬,也代表又一年的開始。

六、冬至送鞋:唐朝「中華古今注」記:「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古人在冬至晚輩會買鞋子送給舅舅與姑姑,演變到現今,成了舅舅與姑姑送鞋給外甥、侄兒,代表幫晚輩添衣,如同添歲。

七、冬至進補:冬至黑夜較長也較冷,因此適合冬令進補,古人會在這一天燉羊肉或煮麻油雞湯來喝。

八、吃餛飩:南宋時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麵」的俗諺,代表冬至為白天較短夜較長,隔天恢復正常白天長夜晚短,有混沌初開的意謂,如同盤古開天闢地祝賀大地初始,也代表惡運結束,好運將來。

圖/ingimage





過幾天國曆12/21(二)為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這天是一年中白晝時間最短的一天,而接下來「晝短夜長」的情況會更加明顯。而現今講到冬至大家首先都會想到要來吃「湯圓」,不過在以前的台灣民間,冬至習俗除了吃湯圓外,可還是重要的感謝之日哦!除了要來祭祖外,甚至還要來幫牛慶生?到底是怎麼回事?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以前的台灣為農業社會,當時沒有現今進步的耕作機械,農民們多倚靠牛隻來幫忙農務。而農民們為了感謝牛,除了不吃牛肉以外,還認為冬至這天為牛的生日,所以他們用湯圓來餵牛,以此感謝牠們這一年對於農作的貢獻。除此之外,現今冬至我們所吃的湯圓,在以前民間都稱它為「冬節圓」。一開始紅白兩色的小冬節圓是用拿來當作供品,而當時人們認為「萬物皆有靈」,所以就會在冬至前後把冬節圓黏在各種家具上,來感謝這些家具神和灶神一年來的辛勞,此俗也被稱為「餉耗」。另外餉耗的行為也被認為是求子女的好兆頭,想要增添生育之兆的粉絲不妨可以試試看。


在以前天氣科學還不發達的時候,人們把對於氣候的觀察與經驗濃縮成一句話,成為諺語流傳在民間生活當中,因此如果想了解各節氣的氣候特色,閱讀節氣諺語絕對是最佳方法之一。而週二來到「冬至」節氣,該節氣除了大家熟知的要來吃湯圓外,其諺語又是怎麼來形容冬至呢?所以本篇報導就要來介紹關於冬至的諺語,帶大家認識冬至!粉絲們還記得冬至當天的天氣嗎?會這樣問是因為有句俗諺為「冬至烏,過年酥。」意思是冬至日若為雨天,接下來過年期間就會是晴朗好日子。還有一句也是以冬至當天氣候狀況預測來年物候的諺語「冬至透腳日,做田人拼攏劊直。」則是指冬至如果為晴天,接下來農事就會順遂發展,讓農夫忙的不得了,所以粉絲們不妨回想一下冬至日天氣,等到過年、收成期間來驗證看看吧!而冬至日期也是古人們用來預測來年氣候的重要手段,俗話說「冬節在月頭,烏寒在年兜;冬節月中央,無雪更無霜;冬節在月尾,烏寒正二月。」意思是冬至日若在農曆月初,那過年時天氣一定非常寒冷;如果是月中,那天氣就會正常,不會太冷也不會太熱;最後如果是在月底,那春節過後的天氣一定更寒冷。所以依照此俗諺,今年冬至日為農曆11/18,就會是溫度適宜的好氣候哦!




馬上就要冬至了,今年是在12/21日,但清水孟國際塔羅的小孟老師提醒,冬至這天有6大禁忌不可做,否則容易影響來年運勢。

冬至6大禁忌:

1.不可以房事

冬至氣溫較低,陰氣旺盛,男女精力太旺盛容易陽氣外洩,導致陰氣入體,容易傷到元神。

2.晚上避免旅遊外出

《周禮春官神仕》中提到「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因此冬至在古代人來說為鬼節,建議晚上9:00後不要外出,外出可攜帶鹽巴。

3.嫁出去的媳婦不要回娘家

因為冬至這天氣溫低寒,若媳婦回娘家路途遙遠,在途中萬一感冒生病回家後會傳染給公婆,公婆大多年長,萬一冬天生病會更加嚴重,因此冬至媳婦避免回娘家。

4.不宜熬夜晚睡

冬至相當寒冷,太晚入睡容易,陽氣下降,陰氣旺盛導致氣場欠佳,又冬至有小過年的意涵,若在冬至陰氣旺盛會影響來年運途。 

5.吃湯圓要雙數

冬至吃湯圓一定要雙數不可以是單數,若是單數代表形影孤單,來年容易孤獨寂寞;雙數代表能夠幸福圓滿,成雙成對,又可以添歲又添福。

6.忌逞兇鬥狠

冬至為節氣變化之日,情人朋友外出不可以吵架動怒,以免氣場轉換壞了磁場。



2021年12月16日 星期四

牙痛與健康

 最近幾年許多腸胃科醫師都建議,食物要多咬幾口才吞嚥,一方面可以充分混合唾液,減輕腸胃道負擔;一方面唯有充分咀嚼,大腦才有時間下達飽足感的指令,免得我們吃太多,不知不覺吃進太多熱量,造成肥胖。

 

至於究竟一口食物要嚼多少次,每位名醫建議的次數不等,從最少的三十下到最多的六十下都有。說實在,我自己試過,偶爾一口或二口勉強咀嚼六十次才吞嚥或許還可以,若要每餐飯的每一口都做到,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以上提到擁有健康牙齒的好處,大概都算常識範圍,很容易理解。但我最近看了日本失智症權威長谷川嘉哉醫師寫的書,非常訝異,因為他用日本人一貫的嚴謹與一板一眼、實事求是的實驗精神,證明了要避免失智或失能,與口腔的「咀嚼力」「牙齒數目」息息相關。

 

長谷川是位每個月負責診治一千位失智症患者,數十年來累積超過二十萬名病人的醫學博士兼腦神經內科專家。

 

他讓口腔衛生師常駐在自己的診所裡,並設置了牙科治療椅,透過牙科與神經內科這兩科的合作,以及實證醫學的研究,證實了對於改善、預防失智來說,牙科與神經內科的合作有非常明顯的效果,也找到了其中的運作機轉。

 

長谷川醫師主張,大腦與牙齒彼此間有非常強烈的「羈絆」。大腦裡的神經血管有廣大的範圍和口腔及牙齒相連結,口腔的神經分別占據了全腦運動及感覺神經的三分之一,若再算入與嘴巴相連的顏面神經,甚至占了一半。

 

換言之,光用牙齒咀嚼就能廣泛地活絡大腦。相反的,若牙齒掉光無法咀嚼,腦部刺激就會減少,腦神經也會逐漸退化

 

已有許多研究證明,牙齒的數量和大腦萎縮的風險有非常顯著的相關性。每一次咀嚼都會讓健康牙周膜的血管受到壓縮,如同幫浦般將血液送往腦部,每咬一次的血量是三.五毫升。

 

牙齒愈少,整體牙周膜乘載的壓力隨之減少,送往腦部的血液量當然也會變少。唯有大腦裡的血流順暢,才能沖走造成失智症的β類澱粉蛋白。

 

正因如此,最容易讓成年人喪失牙齒的牙周病,成了失智症的源頭。

 

日本早在一九八九年就開始發起「八○二○」運動,意思是「即使到了八十歲,也要留下二十顆自己的牙齒」。這個運動的確有效果,一份二○一六年發表的調查顯示,八十至八十四歲的日本人中,超過半數擁有二十顆自己的牙齒。

 

長谷川醫師還發現,由於食物愈來愈精緻與柔軟,現代人的咀嚼次數正在快速減少,必須額外創造咀嚼的機會。他的建議是嚼口香糖,每天三次,每次至少五分鐘以上,以彌補正常進餐時不足的咀嚼量。

 

現今市面上的口香糖多半不含會引起蛀牙的糖,改用木醣醇這類天然甜味劑取而代之,口腔內的細菌不會對木醣醇代謝產生酸,因此能減少牙菌斑,預防蛀牙與牙周病,甚至內含磷酸鈣,可以幫助牙齒的再礦化,也就是修補與強化齒質。

 

更棒的是,咀嚼本身就能幫助牙周膜的血液流動,連帶讓大腦的血流帶走代謝廢物。

 

長谷川醫師的論點讓我這個牙科醫師收穫匪淺,現在都隨身攜帶木醣醇口香糖,在外用餐後沒辦法立刻刷牙,或與朋友聚餐無法細嚼慢嚥時,隨時都能來上一顆。

 


牙痛對於不少人來說並不是過於罕見的情況,但無論如何,相信醫護人員當下的判斷,對於病患或是家屬來說,絕對是最有保障的選擇;急診科柯世祐醫師分享自己曾經手的一例個案指出,一名婦人因牙痛掛急診,表明希望能打止痛針,但聽了婦人簡單描述病症後他卻意識到情況不簡單,果然沒過多久就發生意外。柯世祐醫師在《醫師好辣》節目中分享,由於牙痛只是一般症狀,因此當聽聞婦人想打止痛後,柯世祐醫師僅建議對方改掛牙科門診就好;不過婦人當下就拒絕表示自己有牙周病,且蛀牙最嚴重的牙齒「已經拔掉」,只不過是因為牙齦和下巴痠痛感太明顯,才希望藉由止痛針緩解。不過柯世祐醫師卻察覺到異常,因為如果已經拔掉蛀牙,不太可能會出現牙痛症狀。

為了保險起見,柯世祐醫師馬上安排婦人做心電圖,而結果也讓他嚇出一身冷汗,發現「心電圖ST段上升」的情況下,經會診心臟科後判定有立即送心導管室的必要;而由於心導管同意書須要家屬簽署同意書,因此也找來婦人的兒子幫忙,不料卻在向兒子解釋病因的同時,婦人就突然表示想吐,接著便因心律不整當場倒地、失去生命跡象。婦人的突然倒地嚇壞在場所有人,所幸醫護人員緊急上前實施電擊CPR,才成功將婦人從鬼門關前帶回,兒子見狀也不再堅持,馬上簽下了同意書;柯世祐醫師也表示,透過心導管結果發現,婦人左前降支已經有90%都是塞住的,證實就是心肌梗塞沒有錯;對此柯世祐醫師也提醒,倘若病患是有些年紀的,出現牙痛、脖子不舒服或是肩頸痠痛的症狀,就要警覺是否有心肌梗塞的風險存在。


洗澡時別刷牙!牙醫警告「細菌長這」:刷不乾淨反而傷身

黃凡甄 的故事 • 9 小時前

炎炎夏日又濕又悶,不少人為了減少待在浴室裡的時間,會在沖澡的時候順便刷牙,不過牙醫師提醒,這樣做看似節省時間,實際上卻可能造成牙齒刷不乾淨,甚至增加健康風險,並舉出3大理由,建議民眾別再一味追求效率,結果反而得不償失。

根據《紐約郵報》報導,英國牙科診所Quest Dental的主任巴拉(Payal Bhalla)指出,一般人洗澡時通常使用較高的水溫,而高溫容易軟化牙刷刷毛,導致牙齒刷不乾淨;如果用的是電動牙刷,還可能因為長時間泡在水裡,造成零件損壞。

邊沖澡邊刷牙還有另一個缺點,那就是增加感染細菌的風險。巴拉醫生指出,洗澡水一旦接觸過身體,可能帶有細菌,隨著牙刷進入口腔,而另一個引發感染的來源則是蓮蓬頭:「蓮蓬頭可能窩藏細菌,當你在蓮蓬頭底下刷牙時,牙刷也一併暴露在細菌環境中,增加罹患疾病的可能。」

此外,洗澡時不小心滴落在地板上的牙膏,很有可能成為浴室意外的致命元兇。「水加上牙膏,讓淋浴間的地板變得溼滑,可能增加跌倒受傷的風險,」巴拉醫生表示。而為了維持口腔健康,他也建議不要把牙刷放置在淋浴間,避免濕氣累積,變相把滿滿的細菌吃進肚子。


牙醫說,問題可能不在這一顆牙,再換一顆治療。她繼續被抽神經、拔牙,直到左上排8顆牙全被拔掉,牙齒和神經都沒了,但「牙痛」還是照舊。「我已經痛到活不下去了!」她痛苦不堪,甚至有自殺念頭。

世上怎麼有這麼難纏的牙痛?答案是,它根本不是牙痛,而是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是第5對腦神經,主管臉部、口腔的感覺,左右臉頰各一條,有三個分支分別通往眼部、上顎和下顎區域,因此稱「三叉」。拔牙時麻醉的就是三叉神經末梢的分支。

台北慈濟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任夏毅然指出,三叉神經痛最常發生在第二、第三分支,這兩個分支正好通往上下顎骨區域,因此常被誤以為是蛀牙或神經壞死而引起的牙痛,不少患者犧牲了好幾顆牙,但疼痛依然存在,最後才發現「主謀」其實是三叉神經痛。三叉神經痛是血管或腫瘤壓迫顏面的三叉神經、或是其他功能異常引起的臉部疼痛,常被誤認為牙痛、頭痛等症狀,可能因說話、咀嚼、微風吹拂、化妝等輕微動作而引起嚴重疼痛,無法以一般的止痛藥改善,且會突然出現、反覆發作。如果出現長期、反覆發作的臉部疼痛,或是無法以止痛藥改善的疼痛,建議就醫診治,才能早日擺脫三叉神經痛困擾。

  1. 一般的牙痛通常不會無緣無故就痛起來,往往是漸進式地出現痛感;而三叉神經痛可能會在單側突然出現,且異常劇痛讓人難以忍受,且疼痛的範圍可能會擴及眼睛周遭。
  2. 止痛藥效:服用止痛藥有助於緩解牙痛,但對於三叉神經痛則無緩解之效。
  3. 醫師判斷:亦可直接尋求牙醫師的診斷評估,若持續疼痛卻無明顯的牙科病灶時,則建議可再向神經科醫師求診。
  4. 正確診斷方式是觸摸患者的頸部、耳後、耳前、太陽穴等位置,若稍微按壓就會疼痛,代表是三叉神經痛。牙痛很多人都會遇到,所以止痛的方法很重要

    5種快速止牙痛的方法

    方法一,我們可以用鹽水漱口,對疼痛部分進行消炎。然後使用噴氣式潔牙器,將牙齒與牙齒間的殘留物去除,以免再次引發炎症。

    方法二,水磨擦和谷穴(手背虎口附近)或用手指按摩壓迫來止住牙疼。

    方法三,牙若是遇熱而痛則多為積膿引起,可用冰袋冷敷頰部,疼痛也可以迅速得到緩解。

    方法四,咬個茶包,把茶葉袋放入水中用微波爐加熱,然後把多餘的水分去掉,再把茶袋咬在牙疼的地方,牙疼的問題瞬間就可以緩解了。

    方法五,把大蒜爛,然後溫熱後敷在痛點處,由其是對於一些牙周炎,牙髓炎引起的牙痛問題效果由為明顯。


    牙痛疼痛止痛偏方

    1、用生薑咬在痛處,含在口裡。

    2、在牙痛的地方點上蜂蜜,過幾分鐘,牙痛的問題可以得到很有效的緩解。

    3、多喝水,由其是對於一些由齷齒引起的細菌從而引起的牙疼問題,多喝水就可以沖走口腔中的細菌起到一個緩解牙齒疼痛的作用。

    4、陳醋,花椒,煮10分鐘,涼之後含在口裡幾分鐘,可止牙痛。

    5、把大蒜爛,然後溫熱後敷在痛點處,由其是對於一些牙周炎,牙髓炎引起的牙痛問題效果由為明顯。

    6、樟腦,冰塊適量,一起磨成細末,一起放在牙痛的地方。


緊急止痛一:洗牙

洗牙其實是一種消炎措施,牙醫師會仔細清除牙垢與結石,尤其是充血腫脹的牙齦邊緣會多洗幾回。由於水超音波的衝擊力道會直接刺激疼痛的敏感部位,有些人甚至會感覺像針在刺、刀在割,但洗牙完全不會損害法瑯質或割傷軟組織。你就把這程序當成水療SPA館裡的強力水柱按摩,你越放鬆自己的顏面與肩頸肌肉,疼痛與不安的掙扎感就越低。

有些患者怕痛,會央求牙醫師洗牙下手輕一點,另外也有些牙醫師標榜無痛洗牙,但其實無痛並非代表技術好。洗牙沒有訣竅,就是認真、細心地把可能藏污納垢的死角邊緣清乾淨,尤其是痛點更不能迴避。當下你或許覺得牙醫師在傷口灑鹽,但為了不讓牙菌繼續殘留惹禍,你還是忍耐些讓牙醫師洗得徹底點,讓你的掛號費花得值得些。

除了洗牙外,牙醫師另一種讓牙齦快速消炎的方法,就是打雷射。雷射消炎的原理,是透過聚集光束產生的高能量,深入清除發炎及潰爛組織,達到殺菌與刺激牙周組織再生的功能。然而,雷射屬於自費項目,若患者有經濟上的考量,還是可以選擇健保給付的洗牙方式來消炎。(推薦閱讀:洗牙的6個迷思

緊急止痛二:開洞

當你開始覺得牙齒有點隱隱作痛、還忍得過時,其實牙髓已經開始發炎。發炎這回事,就好像我們拿了根錘子敲了指頭,指頭開始充血腫脹,這股壓力刺激到神經而產生疼痛感。牙髓發炎之所以比其他疼痛更劇烈難耐,是因為它的壓力極大無處釋放,就像一個高壓鍋。由於牙髓所處空間非常狹小封閉,四周都是堅實、無彈性的硬質組織,沒有一點緩衝餘地。當牙髓持續發炎,齒內會持續累積大量的炎症物質,隨著牙髓腔壓力越來越大,疼痛感也就越來越強,如同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

面對這樣的急性疼痛,最快的止痛方法就是讓火山爆發,釋放牙髓腔裡的高壓。牙醫師會在牙齒上方鑽個小洞,讓裡頭的炎症物質流出來。一旦牙齒內部的壓力得到紓解,疼痛感就會慢慢降低。後續牙醫師會開立止痛藥,回去有痛才需服用。但開洞畢竟只是緊急處理,要治療牙髓發炎問題,把開了洞的牙齒長久留住,就得需要再約時間,進行根管治療。

除了幫牙齒開洞外,如果患者牙齦出現膿包,牙醫師會劃破讓膿流出,來釋放牙齦化膿部位的壓力。(推薦閱讀:刷牙流血、牙齦紅腫…還在以為火氣大?

緊急止痛三:削低

廣告
 

當疼痛排除蛀牙或是牙周組織發炎的問題,而患者又有咬到就很痛的反應,甚至有牙齒非常搖的情況,這很可能就是咬力太大,刺激到牙齒周圍的牙周韌帶。牙醫師會檢查你上下排牙齒咬起來的情況,如果痛點出現在咬力特別強的地方,做法是把牙齒咬合面削低,或是磨掉咬合特別受力的凸點。請別擔心,這只是很輕微地修掉一點法瑯質,並不會損傷到牙質與牙髓。你的牙齒反而會因為避開咬的衝擊,不再有刺痛的感覺,原本非常搖的情況也穩定下來,無需做額外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