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攝護腺癌

 醫師,我這邊骨頭、那邊骨頭一直在痛,吃止痛藥也好不了,是不是退化?」一名年約七十歲的老先生,每天飽受骨頭痛之苦,個性堅毅的他以為是退化造成,想隱忍,但實在痛到受不了,只好四處求醫,無論去復健科或骨科診所,也無論吃多少止痛藥,疼痛依舊如影隨形,拖了一段時間,直到去大醫院檢查,才發現是晚期攝護腺癌(又稱前列腺癌)骨轉移引起,接受治療後,情況才逐漸好轉。

在臺大醫院泌尿部主任闕士傑、台灣楓城泌尿學會理事長劉詩彬的診間,有時會遇到像上述老先生這樣的病患。乍聽到自己是晚期攝護腺癌病患,多數如晴天霹靂,有些甚至失去生存意志,不過現今治療藥物增多,加上多有健保給付,因此晚期攝護腺癌病患還是有機會延長壽命,同時享有不錯的生活品質,在醫師的勉勵、說明下,許多病患重拾希望,不再灰心喪志。

11月鬍子月登場,提醒男人珍惜攝護腺健康

「為避免拖到晚期、骨轉移,最重要的,就是50歲以上的男性需定期做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篩檢,有攝護腺癌家族史,更要提早篩檢!」闕士傑解釋,在早期,攝護腺癌多半沒症狀,常受到忽視,所以又被稱為「男性的沉默殺手」,即使到晚期骨轉移階段,也不見得所有人都有明顯症狀,導致不少病患確診已是晚期,唯有接受PSA篩檢,才能及早發現病灶、展開治療,痊癒機會當然也會高出許多。

闕士傑認為,透過PSA篩檢,有助早期發現攝護腺癌病灶,並及早展開治療。記者林伯東/攝影
闕士傑認為,透過PSA篩檢,有助早期發現攝護腺癌病灶,並及早展開治療。記者林伯東/攝影

劉詩彬指出,攝護腺長得像核桃一樣,外面包覆一層膜,當癌細胞還在膜裡面,也就是早期階段,治療以開刀、放射治療為主,治療成功率的確很高,不過有部分病患,即使接受開刀、放射治療,體內還是殘留著頑強癌細胞,病程還是可能繼續進展,這類病患,抗癌之路相對辛苦,也需更多的支持、協助。

由於攝護腺癌是沉默殺手,可能嚴重影響男性生活品質,甚至傷害男性生命安全,因此在許多歐美國家,將十一月視為「鬍子月」,很多男性在這段時間留鬍子,呼籲大家注意男性健康,並重視攝護腺癌威脅。

癌細胞轉移,這些症狀讓病患痛不欲生

有關攝護腺癌警訊,如前述,多數早期無症狀,隨腫瘤擴大,可能引起排尿不順、排尿障礙,但這些症狀與攝護腺肥大相似,常受忽視。一旦癌細胞轉移,很常出現骨轉移、淋巴轉移,以骨轉移來說,常見症狀為骨頭疼痛、病理性骨折,而骨轉移常出現於脊椎、肋骨、腸骨、髖骨等中軸骨區域,主要特色為多點疼痛,吃止痛藥也無法改善,剛開始,病患可能只感覺酸麻、不舒服,嚴重就會形成劇痛、神經壓迫症狀,病患可能因神經受壓迫而大小便失禁或一手一腳不能動,更有不少病患痛不欲生,痛到了無生趣。

「癌細胞一轉移,依病程進展不同,治療策略不一樣。」劉詩彬表示,癌細胞轉移之時,治療以「去勢性療法」為主,也就是運用荷爾蒙藥物阻斷男性荷爾蒙作用,進而抑制癌細胞生長,效果可維持一段時間。若癌細胞已經始對荷爾蒙藥物產生抗性,目前還有體內放射線同位素,第二代荷爾蒙藥物或是化療可供選擇,可以幫助延長病患存活期。

劉詩彬強調,即便是晚期攝護腺癌病患,只要按照醫囑、及早用藥,便有延長生命的機會,還可多爭取與家人相處時間,因此千萬不要放棄希望。記者邱德祥/攝影
劉詩彬強調,即便是晚期攝護腺癌病患,只要按照醫囑、及早用藥,便有延長生命的機會,還可多爭取與家人相處時間,因此千萬不要放棄希望。記者邱德祥/攝影

癌細胞骨轉移,治療依然有希望

至於攝護腺癌骨轉移部分,如果此時癌細胞對荷爾蒙療法有反應,醫師就會建議使用荷爾蒙療法,當荷爾蒙療法不再有效,病患可選擇體外放射線治療或體內放射性同位素治療,幫助舒緩骨轉移疼痛症狀,同時減少骨折風險、延長生命。

闕士傑分析,若採用體外放射線治療,範圍比較局部、聚焦,相較之下,體內放射性同位素治療透過注射方式進行,治療範圍較廣泛,當骨骼上的癌細胞吸收到放射性同位素,就會萎縮、受壓制,病患的症狀便可明顯舒緩。

此外,治療晚期攝護腺癌時,療程的先後順序也可能決定治療效果。有研究顯示,體內放射性同位素治療越早使用,效果會比較好。

近年來,在晚期攝護腺癌的治療上,不少新藥、新療程納入健保,讓病患的負擔減輕許多,病患也更能安心接受治療。舉例來說,當病患對荷爾蒙藥物產生抗性、有兩處以上骨轉移,還沒出現內臟轉移,且因為疼痛而使用止痛藥,此時使用體內放射性同位素治療,便納入健保給付範圍,根據闕士傑、劉詩彬的觀察,許多病患在接受治療後,重新可以旅遊、含飴弄孫,享受各式生活樂趣。

男人骨骼保養,非常重要!

劉詩彬叮嚀,無論有沒有罹患攝護腺癌,對於男性而言,骨骼保養都是非常重要,特別是罹患攝護腺癌後,骨骼健康更是整體照護重點之一,病患除了要定期接受骨骼掃描等檢查,平常也要規律運動、曬太陽,並補充足夠鈣質、維生素D。

闕士傑也提醒,當民眾確診攝護腺癌必須了解,攝護腺癌有高惡性度、低惡性度與極低惡性度的差別,若是低惡性度或極低惡性度,不見得需要開刀或進行侵襲性治療,病患也不一定得承受治療副作用,此時可與醫師討論,以擬定最適合治療、監控計畫。

有異常症狀,一定要盡快就醫、求助

劉詩彬再次強調,男性病患只要出現排尿相關症狀,或骨骼疼痛等異常症狀,千萬不要隱忍,盡早站出來求助,並諮詢專業醫師建議,才能及早揪出病灶,生活才不會大受影響。



日本德仁天皇日前驚傳攝護腺出問題,進行全身磁振造影等檢查,健康狀況受到外界關注。宮內廳後來宣布,檢查出攝護腺肥大,雖然沒有太大問題,為了以防萬一,德仁仍於今(27)日前往醫院,接受病理組織切片檢查。

日本德仁天皇今日上午前往醫院檢查。(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日本德仁天皇今日上午前往醫院檢查。(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綜合日媒報導,62歲的德仁日前接受健康檢查後,發現與攝護腺疾患有關的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指數,出現些許異常的傾向。於6日接受全身磁振造影(MRI)檢查後,發現攝護腺肥大的狀況。

宮內廳表示,雖然檢查結果沒有問題,但是PSA指數偏高,為了以防萬一,德仁天皇依然於今(27)日早上抵達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接受更詳細的切片檢查。檢查結果出爐後,宮內廳也會對外公布。

日本明仁上皇曾罹患攝護腺癌。(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日本明仁上皇曾罹患攝護腺癌。(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事實上,德仁有攝護腺家族病史。日本明仁上皇在位時,由於攝護腺相關數值持續出現異常,2002年12月前往宮內廳醫院進行詳細檢查後,發現癌細胞。於2003年1月前往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病院,接受移除攝護腺的手術。 

隨扈透露,德仁天皇目前沒有任何症狀,生活起居與平時如出一轍。他於26日和皇后一同前往東京澀谷區,出席童子軍日本聯盟創立百年紀念儀式。



「醫師,我爸爸說他手腳會麻、下半身疼痛,晚上都睡不好!」兒子推著坐輪椅的父親來到診間,醫師一看便懷疑是骨轉移,於是安排進一步檢查;孰料,兩天後老父親就因為下半身痛到完全無法行動而被送進急診,經過緊急手術後才慢慢恢復行動,目前接受攝護腺癌及骨轉移治療中。

黃冠華主任提醒,攝護腺癌患者務必提防骨轉移,否則產生的疼痛與併發症會對生活品質造成劇烈衝擊。<br />圖/黃冠華主任 提供


奇美醫學中心外科部副部長暨泌尿外科主任黃冠華提及該病患狀況時感慨,骨轉移是攝護腺癌晚期的進展,不只會造成生活品質下降,也會導致生理機能的退化。尤其是骨轉移嚴重的患者,若是問題出在中軸骨,恐怕稍微碰撞就會造成骨折癱瘓,不僅影響行動能力、生理狀況也會逐漸下降,「骨轉移所產生的疼痛相當折磨人,對患者而言真的是生命中難以承受的艱辛。」

攝護腺癌晚期最易發生骨轉移黃冠華副部長指出,幾乎所有癌症都會出現骨轉移,其中攝護腺癌更是發生骨轉移機率最高(約65%-75%)的癌別,其他如肺癌、乳癌、大腸癌等也都可能出現骨轉移,因此不能掉以輕心。

以攝護腺癌來看,若出現骨轉移,在初期幾乎不會有症狀,「等到已經出現腰痠背痛,卻沒有明顯痛點,起初是一陣一陣的痛,到後來會持續疼痛時,這時多半已進入病程晚期。」他建議攝護腺癌高風險族群如50歲以上,或有家族攝護腺癌病史的45歲以上男性,要定期接受評估偵測,像是抽血檢驗攝護腺特異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濃度,以及早警覺。

黃冠華副部長提醒,若不幸罹患攝護腺癌,更要定期抽血檢測PSA指數。臨床對於骨轉移的診斷以全身骨掃描為主,先觀察骨頭被蝕骨細胞侵犯的狀況,若懷疑有骨轉移時,再進一步以核磁共振或局部X光、電腦斷層來做診斷。補骨針治療骨轉移可保骨,治療前先護牙

目前對於攝護腺癌骨轉移的治療,首先會以局部性的電療來減少疼痛,「另外也會搭配具護骨機制的藥物使用,像是常聽到的補骨針,能改善骨骼病灶惡化的情況,讓骨轉移所造成的骨質脆弱能有強化的效果,以減少中軸骨骨折的發生機率。」

不過黃冠華副部長提醒,「要特別留意的是,在進行補骨針治療前,務必先請口腔外科評估牙骨的健康度,若有任何牙痛狀況也要先進一步確認並治療完全,再接受補骨針治療」。另外,在骨轉移治療期間也必須維持口腔衛生保健。最後黃冠華副部長補充,雖然目前全民健保對於補骨針在攝護腺癌骨轉移給予給付但有些許條件限制,若有需求的病患可以透過諮詢主治醫師了解是否適合施打,以避免發生因癌症骨轉移引起的嚴重骨骼事件,同時提升罹病後的生活品質。

游姓男律師提起刑事自訴,指控羅姓醫師為他進行攝護腺手術後,他無法射精,醫師涉犯傷害致重傷及詐欺罪,但台灣高等法院認為,醫師的手術符合醫療常規,游也無法舉證證明與醫師手術有關,駁回他的上訴,判決羅無罪。可上訴。

63歲游男指控,2018年8月6日羅對他施以攝護腺手術(經尿道前列腺雷射切除手術),術前完全未告知術後無法正常射精,嚴重減損生殖機能,致他生殖機能嚴重減損,羅在手術說明同意書也完全未提及術後無法正常射精嚴重減損生殖機能極重要事項,涉犯詐欺等罪。

一審台北地方法院審酌醫事鑑定報告等資料,認為羅姓醫師手術的時間合理、操作過程符合常規,都未逾越專業的裁量,再加上無法證明其犯罪,判羅無罪,游提上訴,二審高院駁回。


攝護腺癌名列男性癌症十大死因第五位,由於初期攝護腺癌並無專有臨床症狀,即便出現異狀也容易誤以為可能是攝護腺肥大,因而錯過就醫黃金治療期。萬芳醫院泌尿科主任林雍偉表示,一名67歲的蔡先生連日出現頻尿、血尿、急尿性尿失禁等排尿異常現象,抽血後攝護腺PSA指數高達109毫微克/微升,遠比正常值多出25倍,確診為第三期攝護腺癌。攝護腺癌屬於進展緩慢惡性腫瘤,早發現早治療大多能徹底根治

據研究指出,攝護腺癌的發生病因與老化、發炎、家族遺傳、基因突變或高脂肪飲食習慣有關,相較於其他器官癌症,攝護腺癌已屬於進展緩慢惡性腫瘤,若能儘早發現越早治療大多能徹底根治,即使確診時已屬遠處器官轉移的攝護腺癌,積極治療仍能穩定病況與疾病共處,不過有鑑於攝護腺癌臨床症狀與攝護腺肥大相似,當病人因相關問題求診時,會特別抽血檢查測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指數或是肛診判別。

攝護腺癌隨不同癌期別有著對應治療方式,診斷時為第一、二期可透過達文西機械輔助腹腔鏡手術,或影像導航放射治療精準治療病灶來達到完治,民眾所擔心的副作用也會較為少發生;若屬於中後期逐漸出現轉移現象時,仍可透過全身性賀爾蒙治療抑制癌細胞增生;如進展到晚期則以全身性一、二代賀爾蒙治療併行骨骼標靶治療或化學治療,三種併行能獲得顯著改善。

一、二代賀爾蒙製劑合併使用,能夠增加病人存活時間

「一、二代賀爾蒙製劑合併使用,能夠延緩轉移的進程,大幅增加病人存活時間」,個案蔡先生因猶豫而錯過根治的時機,五年後再次求治時,已經出現肺部、全身性多處骨骼轉移,病情一度不樂觀,血尿導致尿滯留、嚴重的骨骼轉移處疼痛、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等類似癌末惡體質症狀,所幸在即時新式賀爾蒙療法與放射治療下,病情現已穩定控制並恢復正常生活。林雍偉說,賀爾蒙療法對攝護腺癌控制反應良好,通常會長期使用來控制疾病,而受到轉移的骨骼透過放射治療減少骨折發生,而兩者同時進行更能達到顯著的效果。

林雍偉醫師也建議,男性45歲以上有攝護腺癌家族史的族群或直系親屬罹有多樣癌症者例如乳癌,每年應安排檢查,飲食方面應避免高油脂食物可參考地中海飲食的方式,而接受賀爾蒙藥物的病人,可能會出現骨質疏鬆、肌少症和心血管血栓等副作用,因此病人平日可適度運動提升肌肉量避免跌倒發生,同時有心血管疾病之病人應定期追蹤留意血栓的情形。

有名25歲男子跑去「半套店」消費,結果小姐在替他服務時,發現他的睪丸摸起來有一粒硬硬的異物,建議男子要去看醫生。男子到醫院檢查後,竟真的罹患睪丸癌,好在被有經驗的姐姐「觸診」及早發現,開刀後可算是痊癒了。

泌尿科醫師顧芳瑜分享,男子剛到門診時就說自己上週有去半套店消費,他剛開始心想男子8成是尿道流膿、罹患淋病。結果男子才羞澀地說,小姐在抓龍筋時驚訝道:「弟弟,你蛋蛋那邊摸起來有一顆硬硬的東西不太對勁,你可能找醫師檢查一下比較好」,才讓男子嚇得趕緊求醫。

顧芳瑜指出,男子的確正處於睪丸癌好發年齡,他觸診時也確實有一個像是棗子大小的硬塊,用超音波檢查後,的確看起來非常像是睪丸癌。因此,幫男子開轉診單到醫學中心,後來合作的醫師也告知,男子確定是睪丸癌,並已經在一週後住院完成開刀。

顧芳瑜表示,男子化驗的結果幸好很早期,後續只需要追蹤,可算是痊癒了。男子真的是因為有經驗的姐姐幫忙「觸診」,才能意外及早發現睪丸癌的蹤跡。

顧芳瑜說,很多人以為癌症都是到了一個年紀才會發生,但其實有些癌症很容易好發在年輕人。像是睪丸癌,好發年齡在20到40歲之間男性,且通常都是因為洗澡摸蛋蛋時意外發現。而睪丸癌是一個早期發現幾乎可以治癒的疾病,根據統計,未轉移的睪丸癌平均5年的存活率在99%左右。

顧芳瑜建議,年輕男性可以在洗澡的時候稍微觸摸按壓睪丸,觀察是否有硬塊。如果有硬塊時,可以掛泌尿科請專科醫師檢查,提早發現,早點治療。


攝護腺癌的家族史很重要,假如父親有的話、罹癌機會就比別人高。假如兄弟有的話、那機會就更高了!」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泌尿部李經家主任曾接獲多起兄弟都得攝護腺癌症的案例,其中一起讓他印象很深刻,案例中的大哥一開始是到醫院照顧攝護腺癌轉移住院的二弟,順便做了檢查、沒想到結果數據也異常,進一步檢查確認罹患攝護腺癌,最終轉到高醫接受手術。

結果三弟一聽也來做檢查,竟然真的也罹癌,大哥與三弟因早期發現、還來得及手術治療。但最早發病的二弟因為發現時已轉移,最後不敵癌症。

李經家主任指出,隨著高齡化社會到來,很多年長者有頻尿、急尿、夜尿、尿不乾淨、小便變細,甚至產生血尿等排尿異常症狀。部分人自覺這是「老化」自然現象,並沒有特別在意,但這些症狀卻也是攝護腺肥大與攝護腺癌共同可能出現的症狀。一旦出現這些症狀,建議應該交給專業醫師鑑別診斷。醫師會藉由肛門指診,抽血檢驗血中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甚至加上直腸超音波,協助揪出早期攝護腺癌。

「早期診斷很重要!」李經家醫師指出,攝護腺癌如果在三期以內都有機會接受手術、根本解決。傳統開刀因為容易流血、術後可能留下尿失禁或是性功能異常等後遺症,部分患者聞之卻步。不過,近年手術技術不斷進步,包括民眾熟知的達文西機器手臂等,不僅讓手術變得簡單、而且能夠保留神經、保留括約肌。手術成效良好,平均三期內病人五年存活超過九成。

「但是一旦跨過第三期,到第四期轉移之後,存活率就大幅降低。」李經家指出,因為腫瘤可能轉移到淋巴或是骨頭,手術無法將腫瘤拿乾淨,這時候就需要接受荷爾蒙治療。李經家指出,睪固酮、也就是所謂的男性荷爾蒙,是攝護腺癌滋生的促進因子,透過荷爾蒙治療,把睪固酮降到最低,讓攝護腺癌少了刺激因子,腫瘤就會穩定、甚至慢慢崩解。

荷爾蒙治療是一個使用很久的治療,但是效果還是非常好,近年除了有第二代荷爾蒙問世,主力第一代荷爾蒙也發展出長效劑型。讓患者不需要每個月到醫院打針,可以三個月打一次、甚至可以六個月打一次。

一般來說,接受荷爾蒙治療的患者如果血中的PSA數值穩定維持在0.1以內,就會建議他不妨三個月來一次、減少往返奔波。

尤其是交通不便、住得比較遠的,李經家醫師說,「像是我個人門診就有從離島、澎湖、七美,甚至在東南亞工作的台商。因為不方便每個月就醫、對他們來說,三個月到醫院一次就變成非常方便。」「尤其攝護腺癌罹病族群很多都已經七、八十歲,甚至八、九十歲,常常需要全家勞師動眾一起陪病,如果說家屬還要上班,也很適合三個月打一次。」

「最近這一年多因為肺炎疫情,有不少患者擔心頻繁進出醫院被感染,甚至也會跟醫師提起是不是能夠不要每個月來醫院一次!這時候三個月劑型就提供了非常大的助益。」

李經家主任指出,近年也陸續接獲四十多歲就罹患攝護腺癌症案例,提醒民眾,如果家族裡有父執輩或是兄弟有病史,五十歲以上健康檢查時別漏了攝護腺。另外,攝護腺癌最常轉移的區域除了淋巴之外、就是骨頭轉移,「如果沒有特別受傷、骨頭常常有一個點固定疼痛,可能也要多注意!」



性生活不僅能促進親密關係,還有助於身體健康!泌尿科醫師戴定恩表示,適當性行為次數,能夠調劑攝護腺健康,且性生活美滿對身體有「3好處」,包括提升睡眠品質、紓壓和降低攝護腺癌罹患風險,快分享給你的另一半。

1.提升睡眠品質

戴定恩表示,根據研究顯示,性行為能夠幫助身體釋放催產素、多巴胺以及內啡肽,而當達到性高潮之後,更會開始產生催乳素,能夠讓人感到情緒平穩、愉悅,當身心開始放鬆之後,便會自然地增加睡意,讓人一覺好眠!

2.紓解日常壓力

戴定恩說,性行為是一種自然舒壓的方式,大多數人不知道,其實伴侶之間的親密關係與體內的皮質醇產生有關,當體內的皮質醇水平釋放到正常的範圍,便可以幫助大腦達到減壓的效果,成功紓解壓力!

3.降低攝護腺癌風險

戴定恩說表示,隨著年紀的增長,許多男性過了中年之後,容易因為許多因素減少性行為次數,然而,體內的精液每天仍然持續製造,當精液無法排出,在長時間的積累之下,當中的礦物質便有可能沉澱變成結石,進而導致攝護腺發炎。

倘若又長期處於發炎的狀態,便成了引發攝護腺癌的危險因子。因此,擁有適當的性行為次數,是保護攝護腺的重要方式之一!

2021年9月28日 星期二

人瑞與老化

世界上最長壽人瑞、西班牙老婦瑪麗亞·布蘭尼亞斯·莫雷拉(Maria Branyas Morera)的家屬週二(20)透過社群平台X發文表示,莫雷拉用她生前所期盼的方式,在她的睡夢中安詳且沒有苦痛地離開人世;這名出生於美國,7歲後搬回西班牙加泰隆尼亞地區(Catalonia)的老婦,經歷了2次世界大戰與流行疾病,享嵩壽117歲。

綜合《衛報》、《法新社》等外媒報導,莫雷拉的家屬週二代其發文,稱莫雷拉已經離大家而去,且如她所期盼的在睡夢中,安詳且沒有苦痛地離開,「我們將永遠記住她的一切建議與良善」。

莫雷拉出生於1907年的加州舊金山(San Francisco),去年1月118歲的法國修女蘭登(Lucile Randon)去世後,獲得金氏世界紀錄(Guinness World Records)認證為世界上最長壽的人瑞,並於今年3月4日迎來117歲生日。

到了晚年,莫雷拉經常使用「語音轉文字」設備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她曾表示自己認為能夠如此長壽,除了歸功於好運氣、良好的基因遺傳以外,還歸功於自己生活井井有條、保持安寧、經常接觸大自然、情緒穩定、與親友保持良好關係,也與任何有毒的人際關係(toxic people)保持距離。

莫雷拉這一生經歷了1918年西班牙流感、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西班牙內戰,她也在2020年、她的113歲生日幾週後感染了新冠疫情,當時她被隔離在自家房間裡,但後來已經完全康復。

西班牙老婦布拉尼亞斯(Maria Branyas)是全球最長壽的人瑞,1907年便出生的她經歷過2次世界大戰、2次全球疫情,不過期家人20日證實:布拉尼亞斯近日已於睡夢中安詳離世、享嵩壽117歲。

《衛報》報導,布拉尼亞斯的家人20日透過聲明表示「布拉尼亞斯離開了我們,她如自己所願的那樣在睡夢中平靜且沒有痛苦地離去,我們將永遠記住她的建言和善良」。

2023年1月,當時118歲的法國修女蘭登(Lucile Randon)去世後,金氏世界紀錄便正式認證布拉尼亞斯為世界上最長壽的人,1907年出生於美國舊金山的布拉尼亞斯1915因為第1次世界大戰爆發、便隨全家回到西班牙,她的父親甚至在船上感染肺結核死亡、遺體只能被丟入海中,最終布拉尼亞斯和母親定居於在巴塞隆納,並於1931年與1名醫生成婚。布拉尼亞斯後續又經歷了1918年的全球流感疫情、第2次世界大戰與西班牙內戰,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時剛過完113歲生日的她也確診,不過最終布拉尼亞斯仍完全康復,她的女兒莫雷特(Rosa Moret)曾將母親的長壽歸功於遺傳基因,稱「她從未去過醫院,也從未骨折過,她很好,身體也不曾疼痛」。

此外,布拉尼亞斯自己則深信長壽源自「秩序、寧靜、與家人和朋友的良好聯繫、與大自然的接觸、情緒穩定、無憂無慮、沒有遺憾、保證正向並遠離有毒的交際」,不過她也逗趣地表示「我覺得跟運氣也有點關係」。巴塞隆納大學的研究小組曾分析布拉尼亞斯的DNA,想藉此找出她如此長壽的原因,結果顯示布拉尼亞斯的頭腦完全清醒,還清楚地記得自己4歲時發生的事情,而且她並未罹患老年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唯一的問題是行動不便和聽力問題,這讓研究人員直呼「太不可思議了」。

隨著布拉尼亞斯過世,目前全球最長壽的人瑞是定居在日本的糸岡富子,出生於1908年5月23日的她現年116歲,而目前史上最長壽的人為法國女子卡爾蒙(Jeanne Louise Calment),1997年去世的她活到122歲又164天。


社群媒體上最紅、最年長的醫生,恐怕就是他了。美國醫師塔克已經100歲、行醫75年不輟,至今還沒退休。他說,他健康長壽有5個秘方,最重要的是永不言退,因為,「退休是長壽的天敵,你會慢慢枯萎。」

美國百歲醫師、神經學家霍華德·塔克(Howard Tucker)透過短影音分享長壽秘訣,在抖音上一炮而紅。

塔克醫師出生於1922年7月10日。那個年代,美國男性平均壽命只有58歲,而塔克今(2023)年即將度過101歲生日,影片裡的他滿頭白髮,但神態健康、俏皮地手舞足蹈。100歲的他有手機、有筆電、還會用社群媒體。

行醫75年、67歲拿律師資格

塔克醫師自1947年開始行醫,從事醫學研究、患者治療長達75個年頭,獲金氏世界紀錄(Guinness World Records)認可是史上「最年長的執業醫師」。新冠疫情期間,他甚至每週看診高達5~6天。

塔克在1950年代韓戰期間擔任大西洋艦隊神經科主任,當年的他30多歲,看似已經來到職涯巔峰,但塔克似乎從未停止對自己的要求,67歲那年,他通過俄亥俄州律師考試成為律師。

塔克直到最近才停止看診,但他還是沒退休,依然每週到克里夫蘭的聖文森特慈善醫療中心(Vincent Charity Medical Center)執教鞭,培育住院醫師。

如今塔克醫師膝下有4個兒女、10個孫子,他的妻子莎拉(Sara)89歲,同為高齡學者,是個精神分析與精神病學家,目前也仍在執業。塔克醫師說,結婚65年,他「從沒跟妻子吵過一次架」。

孫子奧斯汀(Austin)現在正為爺爺拍攝紀錄片,讓更多人看到這位傳奇名醫如何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他總是問我:這該怎麼做?示範給我看!他對世界始終充滿好奇。」奧斯汀說。

百歲名醫看長壽 生活中5招抗老

病人常向塔克醫師請教:如何保持健康、快樂、不失智?塔克說,長壽或許是基因,同時可能也有一點運氣,但如果能保持某些生活方式,或許就是長壽的訣竅。

他向美國媒體CNBC分享5個長壽秘方:

1. 不退休、持續學習

塔克醫師建議,如果你有一份喜歡的工作,而且身體還能負荷,應該考慮延後退休。因為很多人退休後,生活開始停擺、不再活躍,認知能力下降,接著失智可能就來報到了。

他說自己沒有退休計畫,因為非常享受自己正在做的事。「退休是長壽的天敵,你會慢慢枯萎。」他說,比起臥床、在養老院慢慢死去,他更想繼續享受人生,這對他而言是一大樂事,「我每天都在學習新東西!」

2. 維持運動習慣

直到80多歲,塔克醫師依然持續游泳、慢跑、爬山和滑雪,保持身強體壯。「根據研究,只要健走15分鐘,就能降低近25%的早逝風險。」他說。

現在高齡100歲的塔克雖然不再滑雪,活動力也大不如前,但還是每個禮拜努力跑4.8公里的跑步機,如果單純跑步覺得無聊,他會邊跑邊看經典電影。

3. 不抽菸

塔克醫師高中時,曾向爸爸提出想抽菸的想法。爸爸回他:「我無所謂。只是生命已如此短暫,除了新鮮的空氣,怎麼還會有人想在肺裡塞髒東西?」這一番話,立即打消了塔克抽菸的念頭。

他指出,吸菸導致癌症、中風、動脈相關疾病和心肺疾病。「過去我參加醫學會議,醫師們會一面抽菸,一面告訴病人說,抽菸能控制食欲、安定神經。」如今這些話都被推翻,吸菸的舒服與帶來的惡果相比,在他看來顯然不值一提。

4. 適度而不過度

許多退休人士喜歡自律的作息跟飲食,不准自己吃這個、不准自己做那個。但塔克認為,太過自我限制的生活,對長壽恐怕適得其反。「適度而不過度」的生活方法,才能充分享受每一刻,同時維持長久的健康。

「我偶爾也會小酌一杯馬丁尼,或吃一塊紐約牛排,但我不會天天都這樣做。」塔克說,妻子莎拉擅長烹飪,替夫妻倆準備健康、多樣化的飲食。他喜歡吃菜、每餐都有,特別喜歡吃十字花科的蔬菜,如:白菜、花椰菜和甘藍菜。

5. 持續傳承知識

作為一位70多年的神經學家,塔克醫師說,自己見證醫學的演進變革,目睹腦科學從額葉切除術,一直進展到最新的電腦成像技術,他想把所知所學繼續傳承給下一代,不讓知識被浪費掉。「我很喜歡教導醫師跟學生們,我自己也從他們身上獲益良多。」

長壽無秘訣:把每天當成最後一天

去年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可,塔克醫師很開心,他把這個頭銜當成這段「又長、又滿足、又快樂人生裡」一項新的里程碑。

「大家都覺得長壽有公式可循,我的答案是:享受每一天!把每天都當成你人生的最後一天去活,我覺得這種人生哲學很美。」

塔克表示,長壽真正的秘訣,就是沒有秘訣。「我們每天都在生活,卻只會死亡一次,所以必須充分利用我們擁有的時間。」

資料來源:CNBC、Today、Good Morning America、Guiness World Records


義大利最年長的男人瑞賈尼尼(Tripoli Giannini)於新年前夕在家中過世,享嵩壽111歲。他也是歐洲現今第2老的男性長者,過去談到自己的長壽秘訣,他表示「清淡飲食、沒有壓力」是不二法門。

《衛報》報導,賈尼尼12月31日上午在家人的陪伴下,於義大利利弗諾市(Livorno)的家中去世,享年111歲又133天。

賈尼尼生於1912年,一生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和兩次大規模流行病。去年8月,他歡度111歲生日時,曾表示自己長壽的秘訣是清淡飲食,用餐時總不忘來杯葡萄酒,不抽菸,生活沒有壓力,並將每一天當成是上天賜予的禮物。

根據義大利國家統計研究所(Istat)資料,2023年義大利百歲以上老人達到2萬2千人,創下史上最高紀錄,加上出生率不斷探低,政府正面臨龐大的養老津貼和健保壓力。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已下達指示,將解決人口老化問題列為2024年的首要任務之一。

目前歐洲最年長男人瑞,是現年111歲的法國人路德維希(André Ludwig),他比賈尼尼年長75天。




宜蘭縣三星鄉居住多位人瑞,最年長的111歲人瑞王學海與陳阿燕都住三星鄉,兩人身體狀況還不錯,可以對答如流。鄉長李志鏞、鄉民代表與村長今天帶著紅包及壽禮前往人瑞家中拜訪,陳阿燕阿嬤收下2萬元大紅包,開心點數鈔票,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明天重陽節,李志鏞鄉長今帶著豬腳麵線、壽桃、紅包等賀禮來到人瑞陳阿燕女士家中。他說,三星鄉環境好山好水,陳阿燕阿嬤除了重聽,簡單的生活事可以自己打理,幾年前還能穿針引線修改衣服,她拿裁縫剩下碎布料縫成一條「百衲被」,顏色非常好看,老人家脾氣好且待人溫和,是一位難得的智慧長者,更可說是三星鄉的「金銀婆婆」最佳代言人。

另外住安農溪附近的111歲王學海先生,是一位抗日英雄,早年退役後在朋友提供的農地荷鋤勤耕大半輩子,身體十分硬朗,以前逢年過節會下廚煮大餐,感謝一路來照顧他的貴人。幾年前白內障手術後視力良好,患有攝護腺癌,目前癌指數降下來了,他在台灣未婚,在看護照顧下生活過得平靜愜意,心情開朗而且不顯老。

12位百歲及逾百歲人瑞,分別是王學海(民國1年)、陳阿燕(民國1年)、游金知(民國4年)、張龍有(民國6年、)、林阿玉(民國7年)、邱林阿尾(民國8年)、宋送妹(民國10年) 、林含少(民國10年)、朱源茂(民國11年)、鄧天養(民國11年)、吳阿蟳(民國11年)、李高阿珠(民國11年)。

宋送妹女士雖然眼盲行動不便,但有子媳照顧全家和樂;鄧天養先生身體硬朗,榮獲資深績優鄰長,目前服務長達53年;吳阿蟳女士雖然臥床,一對孿生女兒輪流陪伴,並不孤單。

三星鄉公所今年發送重陽敬老金,特別把滿110歲以上敬老金提高到2萬元,70至79歲從原來300元提高到500元,80至89歲致贈1000元,90至99歲致贈2000元,100至109歲致贈6600元,期盼帶動敬老觀念,打造宜居的長壽之鄉。

111歲的王學海日常心情開朗而且不顯老,三星鄉長李志鏞今天致送重陽節賀禮與敬老金。圖/鄉公所提供


於2019年獲得金氏世界紀錄,為全世界現存最長壽人瑞的田中加子,1903年出生於日本福岡。根據統計,日本100歲以上的人瑞級長者約有8.6萬人,在平均壽命不斷延長的現代,絕大多數人可能都希望不只是活得夠久,更要活得健康、愉快,而非晚年在臥床、病痛中度過。

田中加子正是如此。她不只活得久,直到度過119歲生日時,她都保持著一定的行動力、生活如常,多數日常事務都能自己完成而不需倚賴他人。2019年福岡市長拜訪時曾問她:想要活到幾歲?她的回答是:「沒想過這個問題啊,我還沒打算死呢!」

最愛可樂、不忌甜食 102歲才入住養老院

一般人可能認為,能夠活得如此長壽的人瑞,肯定擁有身強體壯的好體質。事實上,田中加子在45歲時曾罹患胰臟癌、第二次更在103歲時因為大腸癌而接受手術,也曾罹患傷寒、膽結石和白內障,卻都以驚人的生命力順利恢復健康。

據說,她在完成大腸癌手術後,醫生來探望時說的第一句話是:「我想喝啤酒呢。」

此外,田中加子也不是奉行健康飲食的養生專家,據說她除了喜愛巧克力等甜食,還特別喜歡喝可樂、歐樂納蜜C(一種營養機能補充飲)等碳酸飲料,和加了糖的咖啡。

田中加子非常愛喝可樂,日本可口可樂公司特別為了祝賀她獲得金氏世界紀錄,送上印著名...

 田中加子入住的安養院員工表示:「加子女士是一位非常活潑,幾乎是有點調皮的長輩。」102歲才入住的她,有時候會故意戳戳工作人員的衣服,然後在對方回頭時,裝作什麼都不知道的表情。

她喜歡和別人聊天、說笑話,住進來之後很快就交到不少朋友,總是笑口常開的開朗個性,讓她身邊經常自然聚集著人群。對於許多70、80歲的入住者來說,田中加子就像是媽媽一樣令人安心的存在,是院內的超人氣偶像。

人瑞的長壽秘訣:保有社交能力、喜歡算數學和下棋

負責經營安養院的佐藤美千代觀察,會意識到周遭的環境和人事物、具社交性,是長壽的重要秘訣之一。

「加子女士入住這裡10幾年來,日常生活能力幾乎沒有太大變化。即使有時需要助步車的輔助,她也可以不依靠輪椅而自己走路;晚上會自行如廁、洗澡時除了某些較難清潔的部位,也都能自己完成。」

一般來說,到了這個年紀的長者,需要別人餵食才能用餐也是很普遍的事。但田中加子除了會自己拿著餐具就口進食,還會在三餐之外,跟職員說自己想吃零食。「對於外在事物明確表現出要求和欲望,也是一種生命力的展現,在入住的長輩當中,會在固定供應的餐點外要求其他點心的人,就只有加子女士而已。」

此外,田中加子也很喜歡黑白棋,幾乎每天早上都要玩上幾場。多年來培養出的實力,從安養院內的所有員工到來訪的記者,沒有人能贏過她。

田中加子平時喜歡玩黑白棋,能贏過比她年輕幾十歲的院內員工和記者。(出自每日新聞)...
田中加子平時喜歡玩黑白棋,能贏過比她年輕幾十歲的院內員工和記者。(出自每日新聞) 圖/取自50+(Fifty Plus)

在田中加子入住的安養院,為了讓入住者鍛練腦力,會根據每個人的年齡和健康狀態,給予「學習作業」,像是漢字填空、或是簡單的數學計算題等。其中田中加子特別喜歡做計算題,除了過程中十分專注,也幾乎都能拿到滿分。

年輕時曾是老闆娘的田中加子,簡單的數學計算題完全難不倒她。(出自Daily新潮)...
年輕時曾是老闆娘的田中加子,簡單的數學計算題完全難不倒她。(出自Daily新潮) 圖/取自50+(Fifty Plus)

喜歡學習、充滿好奇心,或許也正是田中加子保持長壽與頭腦清晰的秘訣之一。

人生最快樂是什麼時候?她說:現在!

從12歲就開始工作,婚後和先生經營餐飲店、退休後又在67歲繼續開了花店、80歲時才交棒給兒女,直到102歲入住安養院前都還會偶爾顧店的田中加子,長年保持著把每天發生的事、看報紙新聞的感想,或是自己的心情隨手筆記的習慣。

她曾在筆記中寫下:「最重要的並非是所謂隨著年紀就該過什麼樣的生活,而是在自己的步調和能力所及範圍內,盡可能地維持心靈的年輕。」「上了年紀之後雖說不要太勉強自己,但我也想不輸給年輕人、充滿精神地過日子給他們瞧瞧。我總是在想這些事情,不好意思啊。」

在田中加子116歲生日時,她曾有感而發地說:「到了這個年紀,還能這樣活著真是令人感謝。」獲頒金氏世界紀錄證書時,被問到「人生最快樂是什麼時候?」她的回答是:「現在!」

如此對生命充滿熱情的田中加子,除了金氏世界紀錄外,也在2020年9月時,以118歲高齡刷新了日本史上最長壽人瑞的紀錄。在她度過119歲生日時,還許下了「想要活到120歲」的願望。

雖然這個願望最終沒能實現,但田中加子無疑已經活過了充實和精彩的一生,她始終抱持樂觀與活力,盡情享受人生的態度,無論生命長短,都值得我們學習!

資料來源/Daily新潮QS-Source

原文:世界最高齡人瑞,最愛可樂和啤酒!119歲田中加子:一生不失智的秘訣

全球最長壽的男人——巴西男子戈麥斯(Jose Paulino Gomes)上週五(28日)在家中與世長辭,享嵩壽127歲,距離他迎接128歲生日只剩下一星期。

根據《紐約郵報》報導,戈麥斯的家人證實了這項消息。他們表示,戈麥斯死於器官衰竭,可能和年事已高有關。他的遺體於29日安葬於佩德拉博尼塔(Pedra Bonita)的Corrego dos Fialhos墓園。

根據佩德拉博尼塔當地紀錄,戈麥斯出生於1895年8月4日,見證過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並三度度過全球大流行傳染病。

家人表示,戈麥斯曾是一名馴獸師,直到過世前四年他都還在騎馬。

「他很純樸,為人非常謙虛。他特別的地方在於,他不喜歡任何工業化的東西,只喜歡來自農村、自然的東西。他養雞、養豬...他只吃當地種植、飼養的東西,而且他總是喜歡喝點小酒,」家人說。




嘉義縣水上鄉全國最老鄰長黃德成,明天是他110歲農曆生日,他的兒女、孫姪今天齊聚一堂為他慶生,黃德成記憶好叫出眾人名字,還開心招呼大家喝茶,家人直言他生活規律勤走路,愛吃甘蔗、花生米,身體健康是全家人寶貝。

「祝你生日快樂!」黃德成兒女、子孫、晚輩30多人,今天中午齊聚水上鄉三和村家中,席開三桌為他慶生,子女們拿出蛋糕開心唱歌,找他拍照、合影留念,他笑著比出「愛心」手勢,還不忘招呼訪客一起用餐,雖然有些重聽,但行為、舉止完全看不出來已高齡110歲。

黃德成的兒子黃昆山說,父親身分證登記是民國2年,但他逢人都說「生肖屬鼠,跟中華民國同年,晚報戶口」,擔任水上鄉三和村第7鄰鄰長超過40年,是全台最老鄰長。黃昆山說,父親去年之前每天上午,都1人走路到百公尺外找鄰居聊天泡茶,下午也會外出散步,直到年初不明原因昏倒,送醫後醫師診斷,疑因百歲時爬樹摔傷腦部,建議住院手術,父親堅持不手術,因此現在都由家人陪同外出。

黃的三女兒黃銀嬌說,父親個性樂觀、生活規律,每天固定時間用餐、散步、喝茶、午睡,對於來訪的人幾乎都認識,還能叫出對方的名字。

牙齒好很重要!」黃昆山說,父親多年前裝的假牙對他幫助很大,讓他能夠正常用餐,能吃喜歡的食物,因為喜歡吃甜,至今仍愛嚼甘蔗,家人將甘蔗切片供他嚼食,平時也愛吃花生米,人生豁達、凡事不計較,真的是家人的寶貝。



曾經率領過自民黨、社會黨與先驅新黨三黨聯合內閣的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3日迎接他的百歲壽辰。據日本媒體報導,村山富市選擇在大分市的家中,與家人一起度過。據瞭解,村山堅持早晨和中午散步,或者是扶著橫桿深蹲等習慣。村山富市的生日願望,是「希望日本能成為永遠和平的國家」。

村山出生於1924年3月3日,1994年6月,出任日本聯合政府的首相,一直到1996年1月。

村山富市透露迎來百歲的心情稱,他「並沒有特別的感受,和家人度過的每一天都感到很幸福」。據瞭解,2月23日,與村山富市同為明治大學畢業生組成的校友會,造訪了村山家,祝賀他百歲壽辰。


台北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與榮陽團隊發現,「身智衰退症(PCDS)」可做為早期偵測不健康老化的指標,如何避免走向晚年失能、失智一途?陳亮恭表示,其實並不困難,研究發現,平日無暇運動,假日可以「補運動課」,建議五十歲後應養成「平均」日行七千步習慣的基本目標,但只要開始,就算已經高齡七十五歲,也不嫌遲。

聽到可偵測不健康老化徵兆,許多人想要知道應該接受那些檢查,陳亮恭請大家不要著急,較簡易與可行的診斷方法尚待建立,但避免老化,有些經研究證實有效的措施可先落實於生活,只要開始,腦細胞便可盡量維持健康,愈早投資,「CP值」愈高。

研究針對全國各地千餘位平均年齡約七十五歲有PCDS徵兆者,透過高強度的多元運動、認知訓練、營養教育與慢病管理等策略積極介入,持續一年後,長者的運動能力與認知功能有明顯進步,甚至憂鬱情緒與營養狀況都顯著改善。

陳亮恭強調,這些介入活動除了強度也強調多元性,運動涵蓋有氧、肌力和平衡等訓練,只要開始,永不嫌晚,只要願意出來活動與互動,就值得鼓勵,但為了追求有效達成健康長壽的目的,一旦開始就要逐步提升強度與複雜度,而這些生活習慣的介入愈年輕開始效果愈好。

上有老下有小的三明治族群,平時忙於工作與家庭,假日才能擠出時間運動,陳亮恭指出,根據針對青壯年使用穿戴裝置進行研究,證實「假日補課」有很好效果,整體而言,只要做到平均日行七千步就有預防未來活動功能衰退的效果,雖然是計算步數,連上肢的握力也可以改善。

反過來說,平日忙碌缺少運動者,若假日時間都拿來補眠休息,是未來身心功能衰退的高風險群,他建議,凡事起頭難,但養成習慣便有機會持之以恆,若平日不運動,假日又是沙發馬鈴薯,不僅體能活動會退步,認知功能的衰退也會加速,即使因為生活限制無法天天運動,先從假日補運動課開始也是CP值很高的做法。

PCDS有那些早期徵兆?陳亮恭指出,目前要建立精確診斷還不甚方便,但有幾個重要的表徵:

一、是活動力減退,例如原本走路速度和同事差不多,最近跟不上同事腳步;原本扭開瓶蓋不成問題,現在有困難。

二、高階認知功能退步,對原本擅長的事務力不從心,抽象思考能力下降,多工處理事務容易混亂。

三、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容易算錯錢、走錯路等。

陳亮恭指出,出現上述警訊,必須開始從事兼顧體力與腦力的鍛鍊,持續衰退者應考慮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