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腹膜腫瘤溫熱治療中心主任暨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張伸吉分享,1名45歲女性因數日無法正常排便,緊急到急診室求助。經進一步檢查後發現,個案已罹患直腸癌第四期,且腫瘤充滿骨盆腔,導致周邊器官嚴重受到侵襲與擠壓,由於腫瘤太大無法直接手術,所以先利用標靶藥物配合化療讓腫瘤縮小,再接續手術切除,術後至今已過了4年,個案病程仍相當穩定。
精準治療燃起末期癌症新契機 打擊轉移癌細胞與縮小腫瘤
張伸吉主任表示,該女性個案面臨的治療困境絕非少數案例,有一定患者在確診時已無法直接開刀移除腫瘤,一來癌細胞已經轉移,沒有辦法去除乾淨,二來骨盆腔的子宮、陰道、直腸等器官也要移除,這類患者在過往,可能僅有安寧緩和醫療一途。
張伸吉主任說明,在精準醫療發展下,讓晚期癌症治療有了新契機,以該個案為例,其先透過基因檢測揪出致癌基因型態,再對症下藥、使用單株抗體標靶藥物,同步配合腹膜腫瘤溫熱治療與化療,成功打擊已擴散癌細胞,也讓原發部位腫瘤體積縮小,達到可以執行手術程度,提升預後,讓患者生命重新燃起希望。
第一線標靶藥物最重要 檢測癌細胞基因有助用藥選擇
張伸吉主任指出,治療大腸癌第一線標靶藥物選擇非常重要,如果效用未能達到預期,須換藥為第二線標靶藥物時,5年存活期恐怕驟降20%,因此在投入藥物前,建議病人檢測癌細胞基因,包含KRAS、NRAS、BRAF、HER-2等,當確認癌細胞基因後,才能精準選擇第一線標靶藥物,讓治療能有最佳效果。
張伸吉主任強調,以KRAS與NRAS基因為例,病患檢測RAS基因未突變狀態下,使用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單株抗體標靶藥物與化療,能有效攻擊癌細胞,除腫瘤縮小速度加快外,轉移癌細胞也難以生存,讓手術成效更好,在臨床上,我們發現乙狀節腸癌及直腸癌效果尤其好。無疾病惡化存活期能達13個月,平均存活期至少30個月以上。
大腸癌治療方針因期別而不同 越早發現5年存活期越高
張伸吉主任說,大腸癌治療方針,早期癌症以開刀為主、化療為輔,晚期癌症則是以化療為主手術為輔,早期癌症因腫瘤還在局部,在癌細胞沒有擴散前,把腫瘤切除是最好方式。如果已發展到中晚期癌細胞擴散,必須先用化療先打擊轉移癌細胞,同時縮小原發部位腫瘤體積,再執行手術腫瘤去除。
張伸吉主任提醒,治療癌症最高原則,仍然希望病人能越早發現越好,在大腸癌治療病患5年存活率來說,第一期能有95%,第二期約78%至85%,第三期則下降到60%至80%,第四期則大幅減少至5%至10%,因此希望民眾能定期接受篩檢,並且時刻注意大腸癌任何疑似症狀,一旦發現異狀立刻就醫檢查。
善用糞便潛血篩檢發現早期大腸癌 突然排便習慣未改善速就醫
張伸吉主任呼籲,大腸癌發生原因相當多,包含家族病史、飲食、生活習慣,父母曾有大腸癌病史,子女發生風險高於常人三倍,飲食西化喜愛高油脂食物,加工食品所使用的人工添加劑,甚至吸煙,都會提高大腸癌罹患風險,由於癌症出現是多種因素交織所致,唯有健康良好日常習慣,才能遠離大腸癌危險。也提醒民眾,衛福部國健署提供50歲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一旦確認檢驗陽性,就會安排更進一步檢查,當中約4%能找出大腸癌病兆;另外,當發現自己排便習慣突然改變,或用肉眼都能看到糞便有血,如果一個禮拜未能改善,最好馬上就醫檢查,確認是否大腸癌所導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