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9日 星期三

醫師染疫自救法

 賴鴻政確定染疫,擔憂父母年事已高,若也感染,更加棘手,趕緊安排雙親至另一住處,自己開始為期7天的居家照護。因不符合抗病毒口服藥的用藥資格,而以家中常備藥物症狀治療;停診多日,有婦癌老病人猜到確診,特地送來「清冠一號」,要他好好養病,保重身體,因為抗癌之路,還需醫師陪伴。

賴鴻政表示,染疫第2天症狀劇烈,咳嗽、喉嚨痛,咳出相當濃稠的痰液,幾個小時內血氧濃度不斷下降,一度掉到90%以下,智慧手錶不斷發出警示聲響,他也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仔細觀察身體的變化。單看有無症狀,容易讓自己陷入焦慮情緒,賴鴻政建議,每隔幾小時應自我判斷症狀是否加劇,例如,思緒是否是否愈來愈迷糊,呼吸愈來愈急促、急喘?此外,肌肉痠痛、喉嚨痛、疲倦感等症狀,逐漸變嚴重嗎?只要主觀感覺到症狀加劇,就應撥打1922,尋求協助。

除了透過藥物症狀治療,賴鴻政另有「規律運動」的抗疫密招,確診當天就在跑步機、飛輪機器上做復健,先從「緩走」開始,每天半小時,一開始速度為每小時五公里,就會發喘,但仍強迫自己要走下去,幾天後能夠「緩跑」,調高強度,藉此維持心肺機能。

「臥床休息不一定對身體好。」賴鴻政說,染疫後,如果一直臥床,身體可能愈睡愈差,因為肺部持續擴張不全,痰液等分泌物蓄積在肺泡末端,透過輕度運動讓自己喘一下,可適度擴張肺部,容易咳出分泌物;許多染疫死亡個案在解剖時發現「肺部全積滿了痰」,彷彿溺死。

賴鴻政強調,訓練心肺功能,可以避免病情惡化,若持續臥床,一旦感到不對勁,可能就已經太晚;有人一確診就躺兩周,心肺功能退化,肌肉也會流失,下床走路時都站不穩。

熱愛運動的賴鴻政,在今年三月完成生平首次標準鐵人競賽,雖然染疫,前後約兩個星期無法練跑,但仍要參加台北全馬,明年則將挑戰超級鐵人三項113K競賽,邁向人生另一個里程碑。

台南奇美醫學中心品質管理中心主任暨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欽明,在6月中旬確診,雖然症狀不嚴重,但仍有好幾天感到不太舒服。他套用一句廣告詞笑說,「既然早晚都要得到新冠,為什麼不早一點得呢?」他認為,大家應以正向的心態看待染疫,「或許是老天爺給的恩賜,在忙碌的人生中,有機會停下腳步喘息、沉澱一下。」

陳欽明是胸腔內科權威、專責照顧加護病房的重症病患,在這波疫情中,他並未分配到照顧新冠重症患者,而是其他疾病的重症病患。「醫院會把照顧醫師做分流,避免有疫情擴大之虞。」他表示,雖然加護醫學部裡的醫護接觸新冠病毒的機率比其他科別高,但院內的感染管控制度相當嚴格,因此醫護染疫的比率還好,而且多數科內染疫者都是社區感染。

6月12日那天,他自覺有些感冒症狀,即便曾有過類似症狀,篩檢結果都是陰性,但他仍保持警覺性。13日同事告知確診,因為兩人曾在辦公室討論事情,為了以防萬一,他立即買了快篩試劑檢測,快篩結果確定「中鏢」了。

別人確診時,總是七上八下的心情,但陳欽明得知確診後,馬上計畫要處理一堆事情,包括擦撞的車子要送修、要去清理堆滿書籍與資料的老家、要撰寫及審查好幾篇國外文章等等。他說,「或許是我了解新冠染疫的相關信息,才讓我不覺得害怕,終於有空閒去處理已拖延很久的事情了。」

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醫師陳欽明平日注重健康,經常運動。圖/陳欽明提供
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醫師陳欽明平日注重健康,經常運動。圖/陳欽明提供

「其實身體也是有不舒服的,特別是發病後前幾天。」陳欽明表示,就像感冒一樣,有喉嚨癢、鼻塞流鼻水、體力不濟等症狀。平常注重健康、有運動習慣、固定補充維生素D的他,染疫後一個人在老家隔離,每天喝大量的水、吃大量維生素D,有視訊看診,症狀都還好,於是沒有請醫師開藥服用,也因為沒有發燒,連常備的普拿疼都沒有使用。

「國際研究證實,補充大劑量的維生素D,可以提升免疫力與細胞修復,連美國前總統川普確診時,他的醫師開出的處方也含有維生素D;研究顯示,如果重症患者體內的維生素D指標維持30 ng/mL以上,死亡的比率相對低很多。」因此,陳欽明在隔離期間採行「維生素D療法」,補充大劑量的維生素D,同時也補充維生素C,吃了這兩種維生素後,讓他感到精神及體力變好。

「染疫,真的讓我獲益良多。」陳欽明表示,隔離期間,不僅做了許多平常沒空做的事,更讓自己有機會停下腳步,思索人生的方向。他一向是停不下腳步的人,上班時,總是忙工作,生病時,才感悟到「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我要對自己好一點。」

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醫師陳欽明在染疫期間,學會上網點餐宅配,覺得很有趣。圖/陳欽明...
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醫師陳欽明在染疫期間,學會上網點餐宅配,覺得很有趣。圖/陳欽明提供

陳欽明平常忙到沒空購物,生活也很節儉,但隔離期間,他開始上網買了許多東西來布置整理老家;由於不想讓太太忙著幫他弄餐點,他在早上和中午都會上網叫外送餐點,卻意外發現了這個有趣的生活模式。其實,他的太太不僅每天送餐,也不時打電話關切他的安危,「當然最感謝的人還是老婆。」

剛確診時,陳欽明也不清楚通報流程,但很快地,他就搞懂了,而且還感受到「與國外相比,台灣政府真的已經幫民眾做很多了」。他以自身經驗鼓勵確診者,「盡量保護自己別染疫。但如果真的染疫了,也不要恐慌,當成人生難得的休息。」

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醫師陳欽明與家人。圖/陳欽明提供
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醫師陳欽明與家人。圖/陳欽明提供

醫師小檔案



桃園市天晟醫院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翁國依規定居家隔離七天,未料二天後太太也確診,夫妻倆在家裡主臥室隔離,使用新冠症狀治療藥物,他們僅在前四天出現疲倦不適、肌肉痠痛喉嚨痛等症狀,自第五天到隔離結束,他的作息就已恢復正常。

染疫後,他最擔心的是家人會不會確診,雖然夫妻確診隔離,幸好就讀國二、小六的兩個孩子沒有確診,心情壓力就沒那麼大。當時兩個孩子因為疫情居家線上教學,夫妻倆也是第一次由孩子來供餐照顧,孩子做得不錯,讓他頗感意外和感動。喜歡從事耐力運動的翁國益,長期以來都在做跑步及游泳運動,確診後,他擔心會不會出現「長新冠」症狀,若有症狀會持續多久,是否影響運動表現?後來恢復正常做運動,從記錄來看,的確與染疫前有段差距,心律較快、表現較差。他也研究很多運動選手資料,發現有的運動員疫後恢復與染疫前相同,也有人無法恢復如前,幸好他逐步恢復正常。

疫情已邁入第三年,翁國益長期為病人看診、做PCR的經驗豐富。他分析說,醫師在看診的使命感下,染疫的比例較高,過去清零作法,確診者不多,採檢幾百人只有幾個人確診,直到今年五月疫情管控放寬幾周,快篩陽到醫院做PCR的病人激增,只要做PCR的人幾乎百分之百都確診,帶給醫護很大的壓力,也導致醫師確診風險增加,「醫師確診、隔離、回來上班」的情況一再重演。「快篩即確診」公布的時機太慢,如果早幾周實施,就可以減少很多醫護人員被感染確診。他說,因為PCR採檢不是醫療行為而是行政工作,只是病人需要保險等證明,卻造成醫護人員相當忙碌,增加染疫的風險。

翁國益以自己染疫經驗提醒其他確診者,絕大部分確診病人是輕症,在家好好休養,做好衛生防疫不要傳染別人,大多數人是可以恢復到確診前的健康狀況。但如果是慢性病人和年長者,應積極就醫,使用藥物治療症狀,降低中重症發生率。


「千萬不要以爲自己很強,一定不會感染。」這是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牛道明染疫後,第一時間想說的話。疫情期間接觸許多確診兒童,周遭同事也陸續確診,但他都沒有被感染,心想「我可能不容易被感染」,沒想到竟然確診了,更歷經病毒反彈,他一度擔心會重症或死亡,心理承受巨大壓力,建議確診者務必好好休息、維護健康。

牛道明回想感染經過,可能是5月23日到急診室外的綠色通道值班,須穿防護衣、戴多層口罩、手套、面罩等,十分悶熱,整個面罩都是霧氣,應該是口罩沒戴好,一直碰到眼睛,就用手調整了一下,調整前還特別用酒精消毒雙手,不料還是感染了。但也可能是看診病人很多,上午診療40多名染疫病童,因而免疫力不佳就被病毒侵襲。

直至25日、26日,喉嚨開始有要痛不痛症狀,有點被痰哽住的感覺,同時聲音沙啞,但快篩陰性,就不以為意。沒想到,27日症狀變嚴重,微燒、味嗅覺異常、腰痠背痛、肌肉痠痛喉嚨痛、咳嗽、鼻塞,甚至鼻咽管也被阻塞,講話聲音悶悶的,牛道明心想,「慘了,莫名奇妙被感染了!」經快篩及PCR陽性確診,Ct值20。

牛道明笑說,身材比較胖的他,BMI為31,屬高風險族群,看診後服用倍拉維(Paxlovid)治療,2至3天後,不適症狀減輕,完整服藥5天後快篩陰性,第7天出關後,雖然身體仍有點疲憊,但他重新回到工作崗位,連續兩天到中正紀念堂兒童疫苗施打站督導。

但牛道明卻又出現肌肉痠痛、打噴嚏、流鼻涕、咳嗽、喉嚨不舒服等症狀,再經PCR檢測,Ct值竟只有18,病毒量比第一次確診更高。他說,這是服藥後未完全殺死體內病毒,加上沒有好好休息,導致病毒量再次反彈,「醫學文獻報告,確診者快篩陰性後,病毒反彈比率約占2%」,沒想到他就是其中之一,可能與自身免疫力不佳有關。牛道明因此暫停門診一周,採在家視訊上班,7天後再次PCR檢驗,結果令人沮喪,病情沒有好轉,Ct值仍維持18,此時「心情盪落谷底,變得非常差」,面對病毒反彈,內心很驚訝又沮喪,很憂慮會引發重症,也擔心影響到心臟等器官傳導系統,很怕在看診時會「突然倒下死掉」,但如果遇到了,還真的無法避免。

牛道明說,病毒量持續反彈「並不尋常」,應該是生病後沒有好好休息,這次他請中醫師同學診斷,開立類清冠一號中藥材治療,再搭配吃維他命D、鋅片來提升免疫力,並利用時間多休息,症狀才慢慢好轉。他提醒,確診者一定要完全休息,把病養好。

面對曾經染疫的經歷,牛道明建議,在綠色通道值班的醫護人員,穿戴裝備一定要落實,看診後不可以再用手觸碰口罩、面罩等;醫院在更換防護衣的空間,應裝置紫外線燈加強消毒,以降低同仁染疫機會。

感染期間最讓牛道明感傷的是,不能探望高齡90歲的媽媽,尤其到中醫診所看診那天,媽媽家就在診所旁邊,但避免媽媽擔心,不敢打電話給媽媽,只能站在媽媽家一樓「想著媽媽」,一下子就哭了出來,「真的很難過,為什麼讓自己感染成這個樣子。」頓時感觸良多。

牛道明說,居家隔離時,喉嚨不舒服不想說話,就多喝水、多休息、多吃高蛋白質食物,太太會煮雞湯、鱈魚、牛小排等,提升免疫力。不過,染疫後味嗅覺異常,吃東西感覺味道很惡心,幾乎吃不下,雞湯、雞肉都是強忍著吃。「唯一沒有改變的味道,就是蘋果,所以吃了很多蘋果。」

確診後牛道明最大感受是「健康真的很重要」,其他事情都是其次。歷經染疫21天康復後,他想「該減肥了」,希望從現在87公斤減到75公斤。不過,染疫後仍感覺容易疲累、肌肉痠痛,現在晚上6點多回家後會先躺30分鐘,待恢復體力後,再起床吃飯、做事,希望持續多休息,把身體準備好,以便走更長遠的路。

牛道明表示,有出現微燒、味嗅覺異常、腰痠背痛、肌肉痠痛、喉嚨痛、咳嗽、鼻塞,甚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