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直有個令人遺憾的「洗腎王國」封號,腎臟病人口約12%,洗腎人數逾9萬大關全球最高,但因為腎臟病初期沒有明顯症狀,許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腎功能狀況。腎臟內科權威許永和教授表示,要了解自己的腎臟健康,抽血驗尿是最直接的方法,也可以先自我觀察有沒有「泡水高貧倦」等症狀,來評估是否需要做進一步的腎臟病篩檢。至於腎臟功能數據也要以年齡來計算比較,才能做出客觀診斷。
台灣腎臟醫學會秘書長,也是台北醫學大學新國民醫院院長許永和教授,日前在接受中廣「聽醫生的話」專訪時表示,急性腎損傷,是可以修復再生的,但如果超過3個月沒變化的慢性腎臟病,過去都認為受損的腎功能就不可回復了,但近年有幾種降血壓、降血糖的藥物被發現也有保護腎臟的功能,甚至如果在疾病早期就適當介入,腎功能還有部分回復的機會。要做好腎臟防護最重要的就是腎臟篩檢,尤其是有三高、腎病家族史、糖尿病、65歲以上的長者、經常使用止痛藥者,都算是高危險群,更要定期檢測腎功能。
許院長也提醒腎臟功能不佳者,對蛋白質與鈉離子攝取量都要減少,清淡飲食就是基本原則,水分攝取也一定要足夠,因為結石也是導致腎不好的原因之一。至於健檢報告中的腎絲球過濾率的數值,也需要參考年齡才能做為判斷標準,通常就是140減掉年紀,得出來數值就是自己目前應該有的標準,再和檢測出的數值比較就可以自我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就醫治療。中廣「聽醫生的話」每周一到周五,中午12點在中廣《愛健康》、《流行網》YouTube頻道聯播,歡迎大家訂閱收聽。
國內腎臟病患者高達170至200萬人,其中約9萬人需要長期接受透析治療,讓台灣一度是洗腎王國。花蓮慈濟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林于立表示,民眾若要遠離洗腎,應先避免罹患慢性腎臟病,或防止病情惡化,平時應控制三高、避免肥胖、戒菸及痛風等。而民眾對腎臟病常有錯誤迷思,認為腰痛是腎臟病主要症狀,但其實常見症狀是「無症狀」,提醒民眾透過「泡、水、高、貧、倦」五字訣,簡單自我檢測是否可能罹患腎臟病。
林于立說,洗腎十大高危險群,包含糖尿病、高血壓、腎絲球腎炎、痛風患者,以及濫用藥物、透析或腎臟病家族史、65歲以上老年人、抽菸、肥胖、環境暴露。其中透析腎友中,近有一半患有糖尿病,長期高血糖如同全身器官及血管浸泡在糖水裡,進而傷害腎臟血管,增加腎臟負荷,導致慢性腎病變。建議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應定期測量血糖、控制血壓,避免腎臟傷害。
另長期濫用藥物,包括消炎止痛藥、來路不明未經醫師許可的中草藥,都可能傷害腎臟,建議不要隨意囤積藥物或聽信偏方,如因疾病因素必須用藥,請遵照醫師指示服用。而痛風患者因過多的尿酸也會沉積在腎臟,造成痛風腎病變,所以需少食用高普林的食物,配合降尿酸藥物的使用,並定期追蹤尿酸濃度。至於抽菸會造成交感神經的刺激,引起腎臟血管收縮造成血流不足;長期吸菸也會造成血管病變,進而影響腎臟功能。
民眾對腎臟病常有錯誤迷思,認為腰痛是腎臟病的主要症狀。林于立說,慢性腎臟病常見症狀其實是「無症狀」,直到腎臟病末期即將進入透析階段,才會出現尿毒症狀,但慢性腎臟病可能在早期就有徵象,透過「泡、水、高、貧、倦」五字訣,簡單自我檢測是否可能罹患腎臟病,民眾若出現這些症狀應及早求醫。
泡:是小便有「持久不散」的泡泡,通常是「蛋白尿」的表徵,極可能是腎絲球腎炎所導致。水腫:為慢性腎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由於地心引力影響,早上起床水腫常見於眼窩及背部,日間活動後小腿前側及踝部水腫會變得明顯。
高血壓:腎素分泌失調及身體水分堆積會使血壓升高,而未受控制的高血壓更加速腎功能惡化。
貧血:腎臟分泌的紅血球生成素減少,無法刺激骨髓製造足夠紅血球而導致貧血,多以頭暈、無力、疲倦、體力下降為表現。
倦怠:貧血加上體內尿毒素的累積,易出現全身無力與倦怠症狀。此外,也可能會出現血尿、食慾不佳、噁心嘔吐、呼吸喘等症狀。
國內腎臟病患者高達170至200萬人,其中約9萬人需要長期接受透析治療,讓台灣一度是洗腎王國。花蓮慈濟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林于立表示,民眾若要遠離洗腎,應先避免罹患慢性腎臟病,或防止病情惡化,平時應控制三高、避免肥胖、戒菸及痛風等。而民眾對腎臟病常有錯誤迷思,認為腰痛是腎臟病主要症狀,但其實常見症狀是「無症狀」,提醒民眾透過「泡、水、高、貧、倦」五字訣,簡單自我檢測是否可能罹患腎臟病。
林于立說,洗腎十大高危險群,包含糖尿病、高血壓、腎絲球腎炎、痛風患者,以及濫用藥物、透析或腎臟病家族史、65歲以上老年人、抽菸、肥胖、環境暴露。其中透析腎友中,近有一半患有糖尿病,長期高血糖如同全身器官及血管浸泡在糖水裡,進而傷害腎臟血管,增加腎臟負荷,導致慢性腎病變。建議糖尿病、高血壓患者應定期測量血糖、控制血壓,避免腎臟傷害。
另長期濫用藥物,包括消炎止痛藥、來路不明未經醫師許可的中草藥,都可能傷害腎臟,建議不要隨意囤積藥物或聽信偏方,如因疾病因素必須用藥,請遵照醫師指示服用。而痛風患者因過多的尿酸也會沉積在腎臟,造成痛風腎病變,所以需少食用高普林的食物,配合降尿酸藥物的使用,並定期追蹤尿酸濃度。至於抽菸會造成交感神經的刺激,引起腎臟血管收縮造成血流不足;長期吸菸也會造成血管病變,進而影響腎臟功能。
民眾對腎臟病常有錯誤迷思,認為腰痛是腎臟病的主要症狀。林于立說,慢性腎臟病常見症狀其實是「無症狀」,直到腎臟病末期即將進入透析階段,才會出現尿毒症狀,但慢性腎臟病可能在早期就有徵象,透過「泡、水、高、貧、倦」五字訣,簡單自我檢測是否可能罹患腎臟病,民眾若出現這些症狀應及早求醫。
尿液裡有泡泡十分常見,造成泡泡尿最普遍的原因是高速的排尿。現代人工作忙碌可能會長時間憋尿,導致膀胱內貯存大量尿液,當好不容易有時間去廁所時,就會高速把膀胱中的尿液排空,這時就如同魚缸中的打氣幫浦一般,會不斷把空氣打入尿液中,造成最終尿液充滿泡泡,這是不需要擔心的自然狀況。
另一個較少見導致泡泡尿的原因是逆行性射精,男性若射精時尿道括約肌沒有適時的放鬆,便有機會導致精液射到膀胱中,進而使射精完的下一次排尿看到尿液含有泡泡狀的精液。若經常在射精後觀察到泡泡尿,可能需要到泌尿科門診做進一步諮詢。
此外,泡泡尿最令醫生擔心的成因是尿中含有過多的蛋白質。正常情況下,腎臟就像一張濾網,會把水和代謝廢物濾出,而蛋白質這類大分子因為過不了濾網則會被留在血液循環中。但當腎臟出了問題,濾網的過濾功能出差錯,就會導致蛋白尿,並以泡泡尿作為病徵。
如何自我鑑別正常和異常的泡泡尿?
當你懷疑出現泡泡尿的症狀,可以在解尿後先不要沖馬桶,過幾分鐘再回來觀察尿液。正常的泡泡尿由於僅含空氣,會在幾分鐘內自動消散;然而若尿液中含有過多的蛋白質,即使過一段時間也不會消散,民眾可以依此現象做初步的鑑別。
暫時性蛋白尿
最簡單又準確知道是否為蛋白尿的方式是使用尿液試紙驗尿,或到醫院就診,讓實驗室檢查尿液中是否含有過多蛋白質。即使真的是蛋白尿,也不一定是腎臟出問題,有可能是稱為良性蛋白尿的情況,常見原因包含:發燒、激烈運動、壓力、缺水導致尿液濃縮。
良性蛋白尿通常是暫時的,只要當下的身體狀況恢復正常(例如:退燒、休息過後等)便能逐漸緩解,與健康方面的疑慮較無關聯。
姿勢性蛋白尿也是一種暫時性的蛋白尿,常發生於青少年,雖然目前原因不明,但觀察發現是在站立時會出現蛋白尿,而這並不是一種疾病,也不會造成長久的影響。
腎病變症狀口訣:泡-水-高-貧-倦
倘若蛋白尿一直持續,或包含其他典型症狀時,醫師可能會懷疑不單單只有蛋白尿這麼簡單,並開始考慮腎病變的可能性。腎病變常見症狀的口訣為:泡-水-高-貧-倦。
「泡」泡尿:
腎臟過濾功能受損,導致血液中的蛋白質滲漏,形成蛋白尿。
「水」腫:
腎病變滲漏的蛋白質主要為白蛋白,白蛋白在血液中是維持血管滲透壓的重要角色,滲漏掉會使血管內沒有足夠白蛋白拉住水份,讓水份流到組織間形成水腫。
「高」血壓:
高血壓既是腎病變的因,也是它的果。長期高血壓不斷衝擊腎臟內的小動脈造成破壞,使腎臟不能獲得足夠的氧氣與養分,最終導致腎臟功能被破壞而形成蛋白尿,甚至演變為腎衰竭。腎病變亦會導致高血壓,當腎臟血流降低時,腎臟會分泌腎素,腎素會活化血管張力素,除了直接造成血管收縮,也會間接增加腎上腺分泌醛固酮,醛固酮又會作用在腎臟增加鈉離子和水份的再吸收,這兩者皆可能導致血壓上升,長期的腎臟血流不足即會形成高血壓。
「貧」血:
腎臟會分泌紅血球生成因子促進骨髓內紅血球的生成,當腎病變導致紅血球生成因子不足,血液中的紅血球數目便會減少,導致出現貧血的症狀,如:頭暈、疲倦、容易喘。
「倦」怠/疲倦:
除了腎病變貧血導致的疲倦,腎臟功能不好也會讓代謝廢物累積,產生尿毒症,而其中倦怠是尿毒症常有的臨床表現之一。然而倦怠感成因多元,除了身體各部位的異常,生活上的壓力也常常造成倦怠。
因此若發現自己有符合前述四項指標,伴隨經常休息卻始終感到無來由的疲倦,則建議盡早向醫師諮詢。
慢性腎臟病成因和分級
慢性腎臟病常見的原因是身體其他系統性的疾病影響腎臟,稱為次發性腎臟病,常見引發的疾病包含糖尿病和高血壓。
醫師會利用抽血結果來診斷慢性腎臟病,其中最常被使用代表腎功能的指標為血清肌酸酐(Creatinine),它是一種肌肉的代謝產物且會由腎臟排出,可以顯示腎臟代謝廢物的能力,正常值為0.7~1.2mg/dl,會依照年齡與性別有些微差異。藉由公式可以由血清肌酸酐推算得出腎絲球濾過率(GFR),它表示腎臟過濾的功能,GFR越小代表腎功能越差,依此醫師替慢性腎臟病進行分期並治療。
第一期:GFR ≧ 90 且合併其他證據證明有腎臟疾病。第二期:GFR 60~89 且合併其他證據證明有腎臟疾病。
第三期:GFR 30~59
第四期:GFR 15~29
第五期:GFR < 15
除了血液檢查,尿液檢查也可以預估慢性腎臟病的預後,尿中所含白蛋白越多則代表預後越差,依此分成三級:
A1:尿中白蛋白 < 30 mg/g,正常。A2:尿中白蛋白 30~300 mg/g,微量白蛋白尿。
A3:尿中白蛋白 > 300 mg/g,巨量白蛋白尿。
綜合血液和尿液的檢查,醫師可以預測慢性腎臟病的預後並給予適當的處置。
慢性腎臟病的治療與併發症
想要緩解慢性腎臟病的惡化,要從造成腎病變的源頭開始處理,常見方法包含控制血壓、血糖與血脂、飲食中減少蛋白質與糖分的攝取、限制每日鈉含量。
然而慢性腎臟病影響的不僅是腎臟,也會有許多全身性的併發症;常見有紅血球生成因子分泌不足導致貧血,這時為了治療,會藉由補充鐵質與施打紅血球生成刺激劑來取代體內不足的紅血球生成因子。
除此之外,慢性腎臟病也會導致血液中鈣與磷的失調,磷無法藉由腎臟排出而會與血中的鈣結合沉積,長期沉積在血管壁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而副甲狀腺素升高也會導致不斷積累的惡性循環,因此治療方法可以選擇服用磷的結合劑來排出多餘的磷,或是藉由活性維生素D和擬鈣素抑制副甲狀腺活化,打破惡性循環。
結語
臺灣是眾所皆知的洗腎大國,健保耗費大半資源在因慢性腎臟病而洗腎的病友,可見腎臟保健的重要性。從源頭開始預防,控制血壓血糖,並及早意識到腎病變的表現,適時介入處置,將得以有效避免步入慢性腎臟病的惡性循環。
參考資料:
1.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foamy-urine
3.KDIG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ON GLOMERULAR DISEASES
【本文獲問8健康新聞網授權刊登,原文標題:【黃彗倫醫師】尿中有泡泡就是腎功能出事?醫用口訣教你辨別何時該就醫】
喝水習慣恐導致膀胱癌?腎臟科醫師陳俊宇在分享,一位患者因長期飲用鄰近廢棄礦坑的地下水,從而導致罹患膀胱癌的案例。該患者的尿液中重金屬含量是正常人的十幾倍,且本身有抽菸史,這才大大增加了罹患膀胱癌的風險。
陳俊宇在《醫師好辣》節目中表示,患者飲用的地下水來源於一處多年未使用的礦坑附近的「天然湧泉」。當地衛生所在進行健檢時,才發現該男子有血尿情況。經醫院檢查後,確定已罹患膀胱癌。更在後續檢查中發現,其尿液中鉛、鎘、砷等重金屬含量都是正常人的十幾倍。陳俊宇直言,由於患者有抽菸史,因此菸中的化學物質也可能增加膀胱癌的風險。
據豐原醫院官網的資訊,膀胱癌的好發年齡在50歲至70歲之間,其中男性的發病率是女性的2.5倍。作為泌尿系統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膀胱癌症狀包括無痛的血尿、頻尿、排尿困難、排尿疼痛、尿急與尿液滯留等。當腫瘤侵犯到輸尿管開口,或因為後腹腔內的淋巴結腫大而壓迫到輸尿管時,可能導致輸尿管阻塞,引發腰痛,甚至產生腎水腫或腎衰竭。
膀胱癌的危險因子包括抽菸、長時間暴露於某些化學製劑、反覆的膀胱感染、過去曾罹患膀胱癌、長期性的膀胱問題(如結石及感染)、居住在烏腳病流行區(砷污染水源)、常吃醃漬、發酵、碳烤等食物。陳俊宇呼籲,民眾應注意日常生活的飲食習慣和水源問題,以降低罹患膀胱癌的風險。
腎臟病友常以為開始洗腎(血液/腹膜透析)後,飲食就可以不受限制?!
腎臟權威醫師王峯銘(凱硯診所院長)表示,洗腎並不能洗掉所有的毒素,沒有持續做好飲食管理,會造成體內大量腎毒素持續累積,並可能引發其他併發症。
許多病友常感覺洗腎過程很不舒服,非常易累,其實也就是因為沒有吃對營養。臨床上沒有藥物能幫助排除腎毒素,或修復腎臟功能,除了定期洗腎,更應該透過正確的營養飲食來有好精神,改善生活品質!
國內腎臟病患者高達170至200萬人,其中約9萬人需要長期接受透析治療,目前透析治療分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其中血液透析是利用人工腎臟取代已失去功能的人體腎臟,病人每兩至三天到醫院,一次治療時間約4、5小時,一切交由醫護人員來協助洗腎。腹膜透析是利用自己身體的腹膜代替腎臟功能;病人每天自行更換3到5次透析液,每次約20、30分鐘,不用到醫院,可以正常生活,上班,甚至可以游泳、泡溫泉、出國旅遊。
新冠疫情期間,民眾外出不便,為避免感染也不願到醫院看病、洗腎,腹膜透析就是十分方便的方式,花蓮慈濟醫院特別出版新書「全彩圖解覆膜透析居家照顧全書」詳細介紹腹膜透析,解答民眾疑問。花蓮慈濟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林于立說,腹膜透析具有不需要打針、不需經常往返醫院、飲食較不受限制、較能保留殘餘腎功能、透析時間彈性、無血液流失、透析過程血壓穩定、提升自我照顧能力等優點。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許志成說,新冠疫情期間,洗腎患者改以腹膜透析治療,對政府來說,疫情期間能減少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管控,避免讓醫療量能與人員遭受到毀滅性打擊。2021年台灣腎病年報指出,台灣透析治療存活率優於美、加、紐、澳,且腹膜透析存活率更佳、平均餘命也更長。加上腎臟科醫師努力,腹膜炎發生率近5年有下降趨勢、腹膜透析平均住院率或急診次數也較低。
林于立表示,大部分血液透析腎友每次需打兩針、一周需往返醫院3次、飲食須嚴格控制鉀、青菜需先用熱水汆燙過、喝水也要斤斤計較、飲食也需特別挑選鉀離子較低的蔬果;但腹膜透析是利用預先植入腹腔的導管進行透析,免除打針之苦,每個月只要在約定好的時間返診一次、且因透析藥水不含鉀離子,不需特別限制蔬果攝取量,水分攝取也可自我拿捏,生活模式與正常人相近。
但雖然腹膜透析腎友可以享有較好生活品質。可是目前絕大多數長期透析腎友為選擇血液透析,根據2021台灣腎病年報紀錄,目前僅9.4%新發末期腎病患者接受腹膜透析。為了普及與協助病友對腹膜透析有更多了解,林于立醫師特別致贈一批新書給中華民國腹膜透析腎友協會,並由理事長吳鴻來代表收下,希望國內第一本關於慢性腎臟病居家腹膜透析的完整知識能幫助到更多病友。
許志成說,腹膜透析存在許多優勢,但近年利用率無法提升,政策制定者應給予更多支持與關注,期待社會各界不再只是關注洗腎在健保的支出,更希望能從對腎病患者為中心出發,探討該如何共同面對這個疾病,有機會翻轉台灣腎病的發生或治
身體出現任何狀況都不能輕忽,根據統計台灣洗腎盛行率是世界第一。對此,有醫師就直指國人洗腎最大的背後因素,全跟「這1疾病」有關,並示警「常常是靜悄悄發生」,提醒民眾萬萬不可大意。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指出,台灣每百萬人有超過3400人接受洗腎,盛行率位居世界第一,透露曾遇過一名58歲的男性患者,儘管自知有高血糖問題但卻沒有多加控管,直到近日健檢時才得知血液檢查結果已符合糖尿病症狀,還意外揪出腎絲球濾過率有異,若晚一步發現恐走向洗腎。
錢政平解釋,當腎絲球濾過率數值界於15~29 ml/min/1.73m2,顯示腎臟功能已處於重度慢性腎衰竭,弱勢eGFR小於15ml/min/1.73m2,則意味著腎臟處於「末期腎臟病變」,若逐漸無法排除體內代謝廢物及水份,就得進行透析治療或是腎臟移植,嚴重程度不容小覷。
錢政平提醒,糖尿病或腎臟病變「常常是靜悄悄發生」,就算腎臟癌化生長出惡性腫瘤,也不易被發現,建議民眾平時應注重飲食、戒菸,定期進行檢查並維持正常血糖及血壓狀態。
多吃蔬菜有益健康是普遍的觀念,不過一名60歲男子因狂吃芥菜,導致掛急診洗腎,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該男子患有糖尿病,餐餐吃芥菜,導致體內含大量鉀離子,醫師提醒深綠色蔬菜含有大量鉀離子,腎臟病患者需適量攝取。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節目《健康好生活》中分享,一名男子患有糖尿病,還是慢性腎衰竭第四期患者,腎功能本來就不好,加上確診新冠肺炎,腎絲球過濾從30分一下子掉到15分。
男子因擔心自身身體狀況,聽從有機營養師建議,餐餐吃芥菜,半個月後出現頭暈、冒汗等症狀,被送急診治療,醫師發現他的腎功能非但未改善,體內鉀離子甚至飆高至7.5,心跳僅剩40下,最後只能洗腎。
洪永祥醫師提醒,深綠色蔬菜富含大鉀離子,多多攝取不僅可以降血壓、消除水腫,還有抗發炎及抗癌等良效,對一般人有益健康,不過腎臟病患者應適量攝取,避免造成高血鉀,得不償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