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流感發威,台大醫院兒科前醫師蒼藍鴿指出,近期得流感的人很多,如果有高燒、痠痛症狀,去驗快篩大概八九不離十。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也表示,週末兩天有不少感冒、流感的病人來看診,提醒大家提高警覺。
蒼藍鴿在臉書表示,近期流感真的多,如果碰到高燒、痠痛去驗大概八九不離十。目前克流感已有擴大公費的政策,如果有類流感症狀加上相關接觸史,可與醫師討論是否能直接開藥,不一定要經過戳鼻子流程。此外儘速接種流感疫苗也是保護自己與家人的方式,望周知。
李典憲也在臉書指出,週末兩天診所的感冒病人真的非常多,流感也不少,2天居然驗到7個A流,幾乎每個看診時段都有驗到,提醒大家真的要提高警覺。
疾管署呼籲,目前臨近年末民眾探親旅遊等活動頻繁,疾病傳播風險增加,且隨著氣溫驟降,呼吸道病毒將更活躍,呼籲65歲以上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等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完成流感及新冠疫苗接種,以獲及早獲得保護力,降低感染後發生重症和死亡風險。
逐漸送走酷熱夏季,迎接最適合人類的氣溫,但還沒開始享受到涼意,許多人就感冒了。夏轉秋的小段時間為什麼容易生病,專家表示,與劇烈溫度變化無關,除了低溫身體抵抗力較低,這個時節也是鼻病毒、冠狀病毒活躍期,病毒大量在空氣中繁殖,一不小心就會中標。
醫學研究,多數成年人每年感冒 2~4 次,兒童感冒 5~7 次,約與一年季節大致相符,特別是秋季、冬季和春季,感冒和流感傳染率會小幅上升。
感冒機會與季節變化有相關,但劇烈溫度變化並不是生病直接原因,而是溫度變化使不同病毒群大量繁衍。專家指出,引起普通感冒的最常見病毒,鼻病毒和冠狀病毒都在涼爽乾燥的天氣盛行。
最常見的病毒人類鼻病毒 (HRV),40% 感冒都是因為它,這種病毒在涼爽的天氣特別活躍。雖然冬天肯定更冷,但通常冬天也更潮濕,許多病毒喜歡涼爽又乾燥的秋天或春天。若空氣寒冷又乾燥時,就是流感好發的環境。
除了氣溫較低與乾燥環境病毒本就活躍,體溫也會影響免疫能力。耶魯大學研究,鼻子內溫度降低會使身體更難對抗病毒,並更容易使病毒數量增加。如果有風,鼻子乾燥會使病毒更容易進入體內。研究發現當鼻子溫度低於核心體溫約 37°C 時,感冒病毒更容易複製,研究人員確定,稍低的 33°C 以下,關鍵的免疫系統蛋白干擾素受損,感冒病毒更容易在老鼠氣管細胞繁殖和傳播。
後來科學家對人類氣管細胞也有研究,觀察 37°C 或 33°C 以下孵育的受感染細胞,發現即使沒有干擾素,細胞仍可控制病毒,是身體另一種抗寒機制。簡言之,核心體溫以下,受感染細胞死亡更快,阻止病毒複製。攻擊和降解病毒基因的酶 RNAseL 較高溫時會增強,這些途徑有助免疫系統防禦感冒病毒。無論哪種途徑,都是 37°C 時表現最好,研究強調溫度對免疫系統防禦的影響。基於這種理論,當外面很冷時,鼻子和嘴巴周圍包圍巾可能有幫助。
鼻病毒在體外可存活 3 小時,有時在門把手或電燈開關等表面存活長達 48 小時,專家表示,季節過渡期間要避免感冒,只能定期洗手並避免觸摸臉部,並保持良好飲食、睡眠和運動增強免疫力。只要稍加努力和一些運氣,當季節變化感冒來襲時,仍可安然度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