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6日 星期六

食物風險隔夜飯菜風險

 食安風波不斷,近日更因許多加工食品中含有恐致癌、禁止添加在食物中的蘇丹紅而引起民眾對加工食品的關注。別因為加工食品好吃就掉以輕心!營養師李婉萍分享,香腸、培根等「6大超毒加工食品」,恐增肥胖、糖尿病、中風,甚至有致癌風險!

加工食品增心血管、糖尿病風險!6大超毒食品別忽視

加工食品吃太多會怎樣?李婉萍營養師於臉書分享,過度加工的加工食品不僅已破壞食物本身的營養價值,還因為添加大量的鹽份、糖分與不好的脂肪,長期、過量食用會增加心血管、肥胖、糖尿病等疾病風險;此外,各類化學添加物則可能增加癌症風險,千萬不容忽視。

而在各類加工食品中,有6大超毒加工食品常被民眾忽視:

香腸、熱狗、培根都是超毒加工食品!每天1條就增18%大腸癌風險香腸、熱狗、培根都屬於高熱量、高脂肪含量的加工肉品,且生產過程中會加入大量調味,因此普遍還有鈉含量過高的問題。而加工肉品常見的添加物包括亞硝酸鹽、磷酸鹽、調色劑等,其中,磷酸鹽和調色劑等添加成分,吃多可能影響腎臟功能與學習注意力。

另外,亞硝酸鹽雖然是合法可使用的食品添加物,具有保持肉品鮮紅色、延緩肉品酸敗、抑制肉毒桿菌的作用,但經過油煎、燒烤等高溫加熱後,會加速升成具有致癌風險的「亞硝胺」;營養師簡鈺樺也曾分享,每天攝取50g加工肉品(約為1條熱狗/香腸),大腸癌風險就會增加18%!因此,綜合李婉萍營養師與蕭瑋霖營養師的說法,平時就建議減少食用香腸等加工肉品,想吃的話也應該以水煮、微波爐加熱等方式取代煎炸燒烤;另外也可以多攝取含維生素C的蔬果、富含多酚類的食物:如:柑橘類、咖啡、茶等。維生素C能破壞亞硝酸鹽,避免生成亞硝胺。

油條也是超毒加工食品,熱量炸彈一半是油組成!

油條為了口感,會加入化學膨鬆劑,再經高溫油炸,不僅會產生不好的物質,也會攝取進大量的油脂,簡直可說是「油脂熱量炸彈」!

根據衛福部雙和醫院資料,一條54g的油條就有近20g的脂肪量,可以說油條幾乎有一半由油組成。若是把油條與燒餅組合,熱量更是驚人,一份就可高達554大卡,高敏敏營養師於臉書建議,這類油脂高的食物,高血脂、脂肪肝、或減脂民眾要謹慎攝取。

營養師孫語霙則受媒體訪問表示,油條久久吃一次即可,平時想吃傳統中式早餐的話,「低糖/無糖豆漿搭配全麥饅頭夾蛋(或肉包、菜包)」是較好的選項。

「最差油脂」人造奶油也超毒,恐增壞膽固醇

人造奶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高,不僅人體難代謝,攝取過量還會提高膽固醇、肥胖風險,成為肝臟、心血管的殺手。

人造奶油因較有高的可塑性、安定性與酥脆性,常被用在烘焙食品中,不過,營養師鄭惠華曾受媒體訪問說明,它也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會增加血液中的低密度膽固醇(壞膽固醇),提升心血管疾病風險。因此,和動物性奶油、單元/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相比,人造奶油可說是「最差的油脂」。

汽水高糖還傷胃!日本最愛汽水縣市腦中風患者也是全國第一

汽水可說是含有大量糖分、各種化學添加混和物的含糖飲料;還因為pH值較酸,容易刺激腸胃道,讓腸胃不好的人更容易慢性發炎!

日本知名綜合內科醫師秋津壽男曾以總務省「家計調查」分析,日本岩手縣的碳酸飲料購買金額是全日本第一,而該縣的糖尿病患數量為日本第三、腦中風患者為日本第一,可能便與此大有關係。

因為喝含糖碳酸飲料的民眾,不僅會讓血糖上升,增加糖尿病風險,還回增加血管問題,提升腦中風的危險性。若想享受汽水的滋味,陳嫚羚營養師(嫚嫚營養師)曾於臉書建議,可改用無熱量的氣泡水添加水果替代,不僅有助控制體重,還能幫助排順暢、提神醒腦。


早餐吃錯,小心得癌症!一名女子本身並沒有喝酒習慣,也非常健康,怎料有天突然消化不良,一檢查竟然「肝癌」,而且癌細胞已轉移肺癌,全因平日都吃「這早餐」害的!醫師、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在《早安健康》專欄指出,罹患癌症有10大可能原因,包括癌症遺傳基因、感染、吸菸、吃檳、喝酒、受到游離輻射或紫外線、賀爾蒙、吃進黴菌毒素、飲食習慣,以及工作上接觸到石棉、甲醛、苯、農藥等,都可能誘發癌症。其中「黴菌毒素」看似很離自身很遠,但其實已藏在平日飲食中,一不小心已吃下肚!劉博仁坦言,「黴菌毒素」是國際癌症研究署認定的「一級致癌物」,像是遭污染的咖啡粉、花生粉、花生醬、豆腐乳、臭豆腐、玉米等,都可能含有黃麴毒素。

劉博仁分享案例說,有名女子就本身並不喝酒,也沒有罹患B型、C型肝炎,有天因消化不良檢查,結果罹患「巨大肝癌」甚至併發,癌細胞轉移至肺臟。女子如此健康,為何罹患肝癌?可能與1早餐習慣有關!劉博仁指出,女子20多年來,早餐都吃「花生醬吐司」,推測可能是長期吃到受到黃麴毒素污染的花生所害;醫生同時也建議,可以吃帶殼的新鮮花生,降低吃進黃麴毒素污染的機會。女子如此健康,為何罹患肝癌?可能與1早餐習慣有關!劉博仁指出,女子20多年來,早餐都吃「花生醬吐司」,推測可能是長期吃到受到黃麴毒素污染的花生所害;醫生同時也建議,可以吃帶殼的新鮮花生,降低吃進黃麴毒素污染的機會。


食安問題真的讓主婦們驚心膽顫啊!比起平常在意的營養均衡問題,現在更要注意的就是隔夜菜,到底能不能吃?事實上,3大營養素當然是不會流失的,雞腿放到隔天還是雞腿,蛋白質不會變少,五花肉隔夜一樣是五花肉,脂肪不會變不見。

不過,水溶性維生素,比如維生素C、維生素B群等,確實會有部分流失,但流失的程度不易評估,基本上還是值得吃,「我自己也不喜歡浪費,我常態性的吃隔夜飯菜,已經吃很多年了還是頭好壯壯。」

隔夜菜,4大保存食用守則蔡明劼繼續指出,近期爆出食物中毒的新聞,比起營養素問題,更要注意的應該是隔夜菜的衛生。他就提出4個基本觀念,包括冷藏保存、冷凍保存、加熱溫度以及食用時間等。

冷藏保存

應盡快將剩餘的飯菜冷藏起來,不要放置在室溫下太久,例如米飯放在室溫超過2小時以上,容易滋生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造成食物中毒。

冷凍保存

如果要保存比較多天,比如說一次準備一個禮拜份量的便當,那麼隔天的便當放冷藏,其他的就放冷凍,更能防止細菌生長,但也不要冷凍太久,比如去年端午節的粽子放到現在。

加溫加熱

此外,確保將飯菜加熱至足夠高的溫度,建議在攝氏75度以上,以確保能殺死殘留的細菌。

食用時間

蔡明劼也提到,加熱後也要盡快食用,避免再度長時間放置,如果聞起來或吃起來有異味,就不要太節儉了,趕快丟掉。

冰箱被塞滿,也有隱憂

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也補充說,不管是米酵菌酸,還是仙人掌桿菌等,通常會是食物放置常溫超過2小時開始出現,並不是「隔夜飯菜」就會產生毒素。因此,若沒吃完的米飯類沒有即時冷藏,才會有可能導致中毒。已經產生毒素的食物,即使完全加熱也難以消除。

不只米飯類在保存狀況不佳時,會出現仙人掌桿菌,蛋類也會出現沙門氏菌,海鮮類則容易出現諾羅病毒,尤其餐廳環境不潔,大腸桿菌問題就會發生。所以,針對食物保存的最佳方式,冰箱冷藏室溫度建議約在攝氏4度或是4度以下,如果冰箱被塞滿,冷氣無法流通,對於食物保存的品質也會受到影響,同樣也會增加細菌或是毒素的滋生。

衛福部同時也強調,請不要食用長期存放於不當環境的澱粉發酵食品。




酒精對人體的危害,幾乎人人皆知,但家醫科醫師魏士航表示,果糖比酒精更危險,這並非因為酒精較健康,而是因為人類很難意識到果糖帶來的高風險,使得果糖容易引發高尿酸、脂肪肝、糖尿病、痛風等代謝疾病外,進一步導致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果糖的成癮性也難被察覺,且果糖不會讓人有飽足感,進食後仍難停止,進一步加重其對健康的危害度。

魏士航在其YouTube頻道中表示,果糖被稱為「最油的碳水化合物」,原因為果糖的代謝過程與酒精非常像,都是經過肝臟代謝,肝臟代謝果糖過程中會生成脂肪。他表示,內分泌學家Robert Lustig曾說,成人絕對不會給其未成年的孩子喝啤酒,但可能會幫他們買可樂,雖然,這兩者攝入過量都會傷害代謝與內臟功能,但果糖居然還有不為人知的三大甜蜜陷阱。

陷阱1:果糖的危害更難以察覺。

喝酒後人會覺得頭暈、失去感覺、想嘔吐的警告,但果糖能直接欺騙大腦,讓人缺乏飽足感,而不斷吃進果糖。

陷阱2:果糖的濫用潛力和依賴性更強。

許多研究證實,人體對果糖有成癮性,在生理上,與菸酒的成癮性相當類似,會影響大腦,讓人對果糖越吃越多。另有研究指出,果糖會引發瘦素阻抗。瘦素是一個飽足感的荷爾蒙,所以當阻抗發生時,會缺乏飽足感,增加進食的慾望。

陷阱3:果糖攝取量更難以被感知拿捏。

天然的水果含有纖維,可以減緩果糖被人體吸收的速度,而汽水、果汁中的果糖,可快速進入身體,經肝臟代謝後,以脂肪的形式儲存,此類果糖攝取量高,卻讓人難以察覺,且越喝越多,輕易地超過一天的攝取上限。



近年來健身風氣興起,加上擔心血糖高、想增加肌肉,因此越來越多人習慣利用「高蛋白飲食」來少吃飯、麵等澱粉類,改以肉、蛋等高蛋白食物為主,不過胸腔暨重症專科黃軒醫師就表示,攝取過量的高蛋白,對身體也存在不少隱憂。

黃軒表示,根據《Nature metabolism 自然·代謝》的研究顯示,高蛋白飲食可能與主動脈病變有關聯,甚至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和進展,甚至只要每餐吃超過「25克蛋白質」就會啟動mTOR途徑,但mTOR途徑可抑制巨噬細胞的自噬,從而促進心血管疾病的發病,且可能導致血液中氨基酸濃縮增加,使單核細胞mTORC1激活,進而更抑制自噬。

因此黃軒提醒,根據相關的動物實驗結果提到,蛋白質佔比若超過飲食中的22%,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所以通常每天蛋白質的推薦攝入量為0.8g/kg,約佔飲食的11%,不過對於老年人家來說,蛋白質的攝取量需要更高一點,因為老年人在肌肉和骨骼的蛋白質合成方面,就比年輕人弱一些。

最後黃軒說到,蛋白質不是吃愈高愈好,特別是使用支鏈氨基酸(BCAA)補高蛋白的民眾,就應特別注意亮氨酸(Leucine)的攝入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