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的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曾罹患肺腺癌,但透過積極治療、調整為清淡全素飲食,並保持樂觀的心態,成功抗癌19年並未再復發,前陣子還透露打算拚到80歲才退休。
根據《健康2.0》報導,林百里在2005年被診斷出肺腺癌後,聽從醫師建議,將飲食調整為清淡全素為主,甚至購入2萬坪農地種植有機蔬菜,少吃進口或加工過的蔬果。此外,林百里深信心態的影響力,他認為保持樂觀的心境對於身體健康至關重要。「當我們心開了,氣就會開,內分泌就會正常,身體自然就會很健康」,所以19年來他的肺腺癌並未有過復發。
營養師黃淑惠表示,林百里的養生之道著重於「回歸天然」,將飲食結構調整為以植物性為主。這種飲食方式與現代提倡的均衡飲食概念不謀而合,每天攝取3/4植物性食物、1/4動物性食物。
黃淑惠指出,美國心臟血管學院的研究證實,每天攝取2份水果、3份蔬菜有助於長壽。她並分析亞洲長壽地區的飲食習慣,發現這些地區的居民普遍喜愛食用新鮮水果,尤其是蘋果,以及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十字花科蔬菜。此外,這些居民還注重全穀類食物,如白腎豆,並搭配橄欖油、海魚等健康油脂,以及富含兒茶素的茶飲。
大腸癌去年奪走6000多位國人性命,其實從日常的食材中就可以攝取抗癌的養分,像是地瓜,可以因含有SPP蛋白質等抗癌物質,可以抑制大腸癌等癌細胞生長。不過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高溫可能破壞SPP蛋白質結構,建議若想達預防癌症功效,應該要回到最原始的吃法「水煮」地瓜,而不是烤地瓜。
地瓜是營養濃度最高且最便宜的蔬果,當中含有SPP蛋白質可抑制腫瘤生長,江守山表示,「不是一篇研究,而是很多篇研究」,都看到這樣抗癌的功效。江醫師提到,從最近一篇研究發現,在實驗室裡,兩組溶液都加進了大腸癌細胞,其中一組溶液中再加入從地瓜萃取的SPP蛋白質40mml,72個小時後進行觀察,沒有加SPP蛋白質溶液的癌細胞翻倍式成長,癌症成長曲線為7.8,有加入SPP蛋白質的溶液為2.2,兩者差距達到2.5倍。
江守山說,另一篇研究,則是在兩組溶液加了Dca8113癌細胞,同樣在其中一組額外加入從地瓜萃取的SPP蛋白質,48個小時後進行觀察,有加入SPP蛋白質的溶液,Dca8113癌細胞從0.4掉到0.1,而沒有加入SPP蛋白質的溶液,Dca8113癌細胞則從0.4成長至0.485。
根據《中時新聞》報導,江守山說,要吃進地瓜最多抗癌營養素,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用水煮,烤地瓜溫度太高,會破壞抗癌蛋白質結構,水煮不過攝氏100度,很多蛋白質都很耐水煮,水煮對地瓜抗癌蛋白質的影響不大,很適合癌症病人長期食用。
菇類營養價值高,還有助於抗癌。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分享案例,一位60歲男子罹患第4期大腸癌,之後接受抗癌療程,卻不願改變不吃菜的飲食習慣,在醫師的建議下,決定每天吃「半碗菇類」,至今2年半,癌症都未復發。江守山指出,菇類幫助提升免疫力、調節免疫系統,任何一種菇類含不同的抗癌成分。
江守山在健康節目提到,一名60多歲男子做健康檢查時,確診罹患大腸癌,接受開刀治療,還發現淋巴轉移,已是第三期,隨後割掉腸子、腫瘤,經過化療半年,癌細胞轉移到肝臟,馬上進入第4期病程,他便建議病患可以透過飲食對抗癌症。江守山指出,大腸癌轉移到肝臟,並非無藥可救,患者仍繼續接受治療,他建議對方多吃蔬菜,未料男病患卻秒拒絕,直言「我不知還能活多久?我就喜歡吃肉」,他便推薦多吃菇類,男病患接受抗癌療程,每天吃各種不同的菇類,分量約半碗,至今2年半,第4期癌症都未再復發。
江守山表示,對抗癌症除了靠藥物,增強抵抗力也很重要,而每種菇類有不同的抗癌機轉,例如金針菇提供精胺酸,抑制腫瘤生長;鴻喜菇抑制癌症生長,降低重金屬負荷;杏鮑菇的多醣體可抵抗癌症;香菇含麥角固醇、香菇多醣,抑制癌細胞、刺激免疫系統;袖珍菇含糖蛋白,傷害腫瘤細胞;白木耳有助於加強B細胞,吞噬癌症細胞的功能;巴西蘑菇富含β-葡聚醣,調節免疫系統,預防癌症轉移。
地瓜葉是台灣人餐桌上常見的蔬菜,基隆長庚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錢政弘近日分享新書時,舉出了有2位阿嬤吃地瓜葉讓肝癌消失的案例,他表示肝癌當然還是需要正規醫學治療,但近期研究也發現地瓜葉中可分離出一種有抗癌潛力的「甘藷抗癌肽」,醫師也提醒,地瓜葉的葉子比梗有營養。
錢政弘醫師在臉書發文表示,近日在新聞中分享了2位阿嬤吃地瓜葉讓肝癌消失的案例,他提醒,對於罹患肝癌的病患,當然建議接受醫學治療,他同時分享去年接診一位50多歲男性病患,肝臟處發現8顆肝癌腫瘤,最大的高達13公分,判定是晚期無法開刀,後續安排了血管化學栓塞和免疫標靶治療,直到今年6月追蹤檢查時,發現雙側肝癌全部消失,至今沒有復發的跡象,並且治療過程中也沒有什麼副作用,體力恢復十分快,回診時精神奕奕、有說有笑,且這位病患也有多吃地瓜葉。錢政弘醫師分享,地瓜葉因為蟲不愛吃,所以很少使用農藥;地瓜葉和葉柄纖維質多,食用可以促進胃腸蠕動,預防便秘,地瓜葉的營養成分包含維生素A 、B 、C、鉀、鎂、鐵、鋅、磷等,能幫助降血糖、降血脂,預防動脈硬化和心臟病。
錢政弘醫師也提到,地瓜葉是酚類化合物的天然來源,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活性和作為抗氧化劑的潛在效用。葉子中的總酚類含量和總類黃酮含量比葉柄高十倍以上,而葉柄則是纖維多助排便,他認為,對於胃不好容易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捨去葉柄硬的部位不吃。
錢政弘醫師指出,最近在實驗研究中發現地瓜葉中可分離出的一種含有16個氨基酸的肽,稱Ipomoea batatas anti-cancer peptide(IbACP),即『甘藷抗癌肽』,這個成分現在被認為可以透過讓線粒體凋亡的途徑,誘導和促進胰臟癌細胞死亡,有抗癌的潛力,至於能不能對抗肝癌還有待研究證明,他也再次提醒,多吃地瓜葉對改善病情有幫助,但還是不能取代正規的醫學治療。
中國一名百萬繪畫博主「咖啡」罹直腸癌,歷經7個月的抗癌仍不治,於本月26日病逝,得年29歲。對於如此年輕就罹患腸癌病逝,台大醫院醫師黃約翰表示,大腸癌患者明顯年輕化,就飲食而言,與食物西化密切相關,例如年輕人喜歡吃燒烤,而燒烤食物是大腸癌的危險因子。
衛福部本月19日公布最新「111年癌症登記報告」,其中,肺癌連續2年為首位,大腸癌則居次。肺癌、大腸癌、女性乳癌都破1.7萬人。其中,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
台大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約翰接受《三立新聞網》採訪時表示,就飲食而言,過去數十年來,全球普遍受到「西方化」飲食模式的影響,例如高紅肉、高加工食品、精緻糖類與含糖飲料的攝取增加。這些飲食改變可能干擾腸道菌相,導致慢性發炎及促進腫瘤生長的環境。他表示,飲食與生活型態的因素會改變腸道菌相組成,增加有害菌並減少有益菌,使得結直腸黏膜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進而提高早期產生腫瘤的機會。
他強調,大腸癌是預後極佳的癌症,且非常容易預防。他表示,若不想做大腸鏡,只要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即可揪出大腸癌,「每天吃半顆高麗菜的蔬菜量,就能有效預防大腸癌。」
蔬菜富含膳食纖維,但黃約翰強調,民眾不應採用人工纖維素的補充,而應直接食用原型食物,因為蔬菜除了纖維素外,「還含有抗氧化的類黃酮,這是蔬菜香甜味的成分來源。」
針對大腸癌的原因,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曾表示,口腔中的梭形桿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的細菌,目前被認為與大腸癌也有關,來自口腔的梭形桿菌會改變腸道的免疫環境,讓腸道細胞更易發炎,而導致有基因問題的細胞更易失控而癌變。
一名60幾歲的男子不幸罹患第4期大腸癌,唯有接受開刀、化療等抗癌療程,因男子不喜歡吃蔬菜,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建議他,每天可以吃半碗不同種類的菇類。值得一提的是,男子在接受江守山醫師的建議後,罹癌至今2年半竟都不再復發,江守山醫師說明,菇類有助於提升免疫力、調節免疫系統,而不同種類的菇甚至含有各種抗癌成分。
江守山醫師現身健康節目《健康好生活》,分享過去的一起病例,病患為60幾歲的男子,在一次健康檢查中意外證實罹患大腸癌,儘管立刻開刀治療,卻已擋不住癌細胞已轉移到淋巴。江守山醫師說,病患隨後接受化療,還割除腸子、腫瘤,沒想到半年後其癌細胞再度擴散,轉移到肝臟後,病情惡化進入第4期。江守山醫師表示,對抗癌症的方法還包括控制飲食,然而病患卻拒絕多吃蔬菜,直言「我不知還能活多久?我就喜歡吃肉」,他接著推薦,在接受抗癌療程的同時,每天吃半碗不同種類的菇類即可,果然病患在2年半中,病情都沒有復發。江守山醫師說明,不同菇類有不同抗癌功效,包括金針菇提供精胺酸抑制腫瘤生長、鴻喜菇可抑制癌症生長、杏鮑菇的多醣體可抵抗癌症以及香菇含有抑制癌細胞的成分,還有袖珍菇的糖蛋白可傷害腫瘤細胞、白木耳可加強吞噬癌細胞的B細胞功能,巴西蘑菇則可調節免疫系統,預防癌症轉移。
許多料理中都會添加大蒜增添風味,但除了能讓食材美味程度更上一層樓之外,大蒜實際上也富含驚人營養,營養功能醫學專家、醫師劉博仁在節目上指出,多吃大蒜助於降低大腸直腸癌發生的風險,並曝光1吃法「才有效果」。
劉博仁在《健康晚點名》節目中分享,大蒜中所含的蒜素(Allicin)是一種含硫化合物,而過去有研究發現,多吃大蒜者的大腸息肉會比較少,會降低部分大腸直腸癌的機會。
而料理蒜頭的方式相當多種,哪種吃法最有效果?劉博仁指出,只有生吃蒜頭才有效果,不論煮或烤都會導致它裡面蒜素被破壞掉,蒜素裡面都是辛辣的東西,而蒜頭切開剝開後經過空氣會氧化「變成一個很強抗癌的東西」,反觀若將蒜頭拿去煮,雖然有蒜香「可是它的抗癌物質其實弱得很」。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大蒜富含硫胺基酸、蒜素、礦物質鍺、鈣、銅、鐵、鉀、鎂、硒、鋅和維生素A、B1、C等,對人體好處多多。另外,有研究發現,蒜素已被證實具有防止腫瘤增生的效果,可抑制致癌物亞硝胺的形成與代謝,影響身體解毒系統之酵素的作用,與修補細胞和增強免疫力功能以抵抗癌症的侵犯。
另外,有調查也發現大蒜的攝取對於胃癌、大腸癌等有預防的作用。不過,加熱之後會降低蒜中的抗癌有效成分,最好食用方法是將生蒜切薄片或拍碎後,放置常溫中10分鐘,讓空氣與之接觸,讓蒜胺酸、蒜酶轉化為蒜素,提高抗癌的效用。而大蒜中的「蒜素」是有助人體的抗氧化劑,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達到預防血栓形成的效果。
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國外曾進行一項研究,在培養皿中加入癌細胞與不同蔬菜的萃取物,觀察癌細胞被殺死的速度,最終結果出爐,前6名依序為大蒜、韭蔥、蔥、抱子甘藍、高麗菜與綠花椰。
對此,江守山指出,榮登第一名的大蒜並非加入培養皿中就能殺死癌細胞,要先進行壓碎、切碎的動作,讓大蒜酶與大蒜元兩個成份充分混合,才能有效殺害癌細胞。江守山接著提到,有多篇研究證實,大蒜加熱後「抗癌的有效性會變差」。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官網指出,研究發現,蒜素目前已被證實具有防止腫瘤增生的效果,可抑制致癌物亞硝胺的形成與代謝,影響身體解毒系統之酵素的作用,與修補細胞和增強免疫力功能以抵抗癌症的侵犯。另外,流行病學的調查也發現大蒜的攝取對於胃癌、大腸癌等有預防的作用。
官網中也提到,值得留意的是,加熱之後會降低蒜中的抗癌有效成分,最好能將生蒜切薄片或拍碎後,放置常溫中10分鐘,讓空氣與之接觸,能讓蒜中的蒜胺酸、蒜酶轉化為蒜素,提高抗癌的效用。
老化是不可避免的,但能透過飲食習慣,減緩老化的過程。台大生物產業學系老師洪泰雄提到,飲食方面多攝取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低GI、高纖維飲食、控制發炎食物的攝取量,有助於降低身體細胞受到自由基的損害,零嘴可選擇一小把堅果或綠茶。
洪泰雄在臉書提到,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細胞會逐漸受自由基損害,導致老化速度加快,不過可透過飲食策略,有助於延緩老化,保持身體健康與活力,第一是選擇「富含抗氧化劑的食物」,幫助中和自由基,減少對細胞的氧化損傷,延緩老化進程。洪泰雄指出,富含抗氧化劑的推薦食物有「含維生素C」的奇異果、橘子、草莓;含有「維生素A」的紅蘿蔔、番茄、菠菜;富含「花青素」的藍莓、黑莓、紫葡萄;含「維生素E」的杏仁、葵花籽、核桃;及含「Omega-3」的亞麻籽、奇亞籽,也可選擇綠茶、黑巧克力(70%以上可可)。
再來是選擇「低GI飲食」,血糖波動若過大,會促進老化,低GI食物有助於穩定血糖,減少細胞的壓力,推薦食物是全穀類,例如糙米、藜麥、燕麥,還有蛋白質,像是魚肉、雞胸肉、豆類,選擇健康脂肪,分別是酪梨、橄欖油、深海魚。
洪泰雄表示,飲食上採「高纖維飲食」,促進腸道蠕動,減少毒素累積,可選擇燕麥、五穀飯、秋葵、紅蘿蔔、甘藍菜、蘋果、香蕉、梨,最後是「控制發炎食物的攝取」,慢性發炎會加速老化,減少促發炎食物,降低風險,少吃高糖、高鹽、高脂加工及飽和脂肪酸食品。
吃水果能降低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有些甚至還有助於抗癌。腎臟科名醫江守山提到,水果可減緩胰島素阻抗問題,降低中風、心肌梗塞風險,而且綜合所有研究來看,蔓越莓、萊姆、帶皮的蘋果還有抑制癌症細胞分裂的能力,食用時應選擇原型水果,而非果乾或果汁。
江守山接受「三立新聞網」《奕起聊健康》採訪表示,吃水果好處多,除了降低糖尿病併發症風險,還可減緩胰島素阻抗問題、幫助減重,甚至降低罹患中風、心肌梗塞的機率,也能降低壞膽固醇,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
江守山指出,水果含有纖維素,能夠降低大腸癌風險,不過有些水果還能抗癌,綜合所有研究來看,水果界抗癌前三名分別是「蔓越莓、萊姆及帶皮蘋果」,只要一點濃度就能抑制癌細胞,有些水果就算吃再多,依舊看不見抑制癌症細胞分裂的能力。
江守山補充說,低劑量的蔓越莓、萊姆及帶皮蘋果,就顯現出抑制癌細胞分裂的能力,不過不少人得知蔓越莓能抗癌,就到超市買果汁來喝,不過果汁及果乾的效果都很差,建議吃原型的水果,頂多選擇冷凍乾燥品,若覺得蔓越莓太酸,可以添加一些「蜂蜜」。
癌症奇蹟康復,靠1蔬菜!一名女子罹患子宮內膜癌,一檢查竟發現體內塑化劑非常高,在醫生建議下多吃1蔬菜,9個月後「癌細胞通通不見」,奇蹟痊癒了,甚至能懷孕產子。
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在節目《健康晚點名》分享個案,一名年輕女子確診子宮內膜癌,若是癌症早期,婦科醫師會用高劑量黃體素來抑制癌細胞,但女子已做了3次切片,都是子宮內膜癌,連婦科醫師跟她說「很抱歉,為了避免癌細胞轉移出去,要得做子宮手術。」
劉博仁指出,他後來替女子做檢查,竟發現體內雙酚A等塑化劑非常高,便猜測女子工作時可能常接觸熱感應紙,一問之下對方每天買熱的飲料喝,有可能紙杯內的塑膠塗層,以及常用塑膠袋外帶熱湯,都會導致塑化劑過高。
劉博仁當下也叮囑女子,一定要跟婦科醫師密切配合抗癌療程,並替對方制定排毒規劃;他透露,他要求女子大量吃蔬菜,尤其是多吃「十字花科蔬菜」,而患者本身不愛喝水,在他的要求下,每天必喝2500C.C以上的水,而且一定每天運動,或者泡腳、泡澡,讓身體流很多汗。沒想到,女子乖乖遵守後,6個月後體內的塑化劑排得很乾淨,9個月後奇蹟康復了!劉博仁直言,患者在做第4次的子宮內膜切片手術後,竟發現「癌細胞通通不見」,而且運氣還不錯,之後順利懷孕,成功產子。
至於十字花科蔬菜有哪些?包括:白蘿蔔、綠花椰菜、白花椰菜、青江菜、高麗菜、大白菜、小白菜、苞子甘藍、結球甘藍、羽衣甘藍、大頭菜、油菜、芥菜、芝麻葉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