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7日 星期四

影響睡眠的食物

 營養師李婉萍在《健康晚點名》節目中分享,若想要擁有好的睡眠品質,睡前盡量別吃6種食物,

第1是吃太多紅肉,解釋因身體需要很辛苦地消化這些脂質,會導致無法睡眠品質受到影響;

第2種是加工肉品等高鈉食物,當人體攝取過多的鹽分,躺下後會導致水分不平均,進而影響睡眠和呼吸。

第3為高黏性的食物,例如麻糬、粽子等,其不易消化的特性也會讓睡眠受到影響;

第4種則是十字花科蔬菜,如高麗菜、白蘿蔔等,李婉萍表示,很多人會感到很意外,因它是公認的抗癌好食物,但實際上它們含有寡糖,雖有增加好菌的功效,但進入腸道後不好消化,容易造成脹氣和放屁,進而影響睡眠,不過,李婉萍也指出,適量吃不會有太大問題,要避免一次大量攝取恐造成反效果。

第5種是甜點,李婉萍透露過去曾遇過患者為緩解壓力,習慣暴飲暴食且特別喜歡吃甜點,結果睡覺經常被嗆醒,檢查發現是胃食道逆流,提醒胃食道逆流者睡前應避免吃甜點,「會讓睡眠品質更不好」;

最後則為酒精類,儘管睡前小酌會讓人更容易入睡,但也很容易起來,導致最後整個睡眠深度不夠好。


不少人因工作、學習、玩樂等養成熬夜習慣,但長期晚睡不只傷身,還會加速老化。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表示,晚睡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免疫力下降等,若想改善熬夜習慣,建議規律運動、睡前避免使用手機、少喝咖啡或含酒精飲品等,避免影響睡眠。

劉博仁在臉書粉專指出,長期晚睡會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例如加速老化、免疫力下降、記憶力減退、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等,若想改善熬夜習慣,每天「提早15分鐘上床」,使身體慢慢適應新的作息時間,改變速度如果過快,可能造成適應壓力,因而出現反效果。

劉博仁表示,除了上床時間,「創造睡眠良好環境」也很重要,臥室應保持安靜、黑暗且舒適,建議使用遮光窗簾或眼罩,避免藍光干擾,例如手機或電腦,使大腦自然分泌褪黑激素。再來是「固定睡眠與起床時間」,就算假日也要盡量保持一致的時間表,幫助調整生物鐘。

睡前可進行「放鬆活動」,避免劇烈運動或觀看刺激性內容,進行深呼吸、冥想或閱讀輕鬆的書籍,有助於放鬆身心;飲食方面則是別在睡前喝咖啡或含酒精飲品,還有高脂或高糖的食物;也可以透過「規律運動」,每天適量運動,比如早晨散步或瑜伽,有助於改善睡眠結構,但別在睡前3小時內劇烈運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