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提出藍區(Blue Zones)理論的長壽大師布特納(Dan Buettner)透露,參加教會禮拜,比節食或運動更能延長你在地球上的壽命,原因在於宗教活動中的祈禱、冥想,可以協助人們減少身心壓力。
《每日訊號》(The Daily Signal)報導,曾提出藍區理論的長壽大師布特納說,「人的壽命只有約20%是由基因決定的」,若選擇健康生活方式,代表普通人可以「多活12年」。此外,他還特別提到,每週去教堂,對延長壽命有很大的影響。
布特納的紀錄片調查了世上平均壽命最長的地區。研究人員訪問了263名百歲老人,發現除了5人之外,其他人都「屬於某個以信仰為中心的社區」。有其他研究發現,定期去教會可以使美國人的平均壽命延長7年,更使非裔美國人的平均壽命則延長14年。
這個數字讓其他健康習慣相形見絀,包括定期運動和飲食,布特納說:「對於一個20歲的人來說,如果你從標準的美國飲食轉向藍區飲食,也就是說全食物、植物性飲食——那麼預期壽命可以延長大約10年,而對60歲的人來說,這是值得的。」另外,簡單的運動方式也能延壽,布特納說:「如果你一生中的體力活動為零,那麼每天只需步行20分鐘,你的預期壽命就可以延長3年」。
布特納說,牢固的家庭關係也會延長壽命,百歲老人都同意,「把家庭放在第一位,讓年邁的父母留在身邊,投資你的伴侶,投資你的孩子」、「處於忠誠關係中的人比獨居的人多活2到6年」。
總之,透過運動可以讓人們的壽命延長3年,吃豆類可以延長4年,透過保持忠誠的關係可以延長6年,靠著吃天然食品和植物性飲食可以延長6到10年,但這些都比不上定期上教堂。若每周都去教堂,則可多活7到14年,其可能的原因在於可以降低壓力。布特納說,長壽的關鍵在於讓身心減壓,宗教活動中的冥想、祈禱,或是在用餐前簡單地表達感恩之情,都可以讓人們減少壓力,進而降低身體的炎症。
長壽專家洛伊忍博士(Dr. Michael Roizen)利用科學研究重塑自身生活方式,聲稱他成功將自己的年齡逆轉了21歲。他表示,有6件簡單的習慣可以幫助我們活得更久,其中他建議常吃酪梨、鮭魚和橄欖油,對身體更健康。
《商業內幕》報導,現年78歲的洛伊忍博士進行了許多與長壽相關的研究,並提倡用科學方法改善生活。他聲稱自己的生物學年齡為57.6歲,比實際年齡年輕了21歲。不過,目前學界對於什麼是生物年齡或如何測量,尚未達成共識。
洛伊忍博士致力於尋找能幫助人們延長壽命的生活習慣。他也強調,即使無法徹底改變生活方式,仍然可以透過「一些小事和簡單的行動」對壽命產生巨大影響。以下是洛伊忍博士認為每個人都應該做的6件事:
一、多走路
洛伊忍博士將每天走一萬步納入每週運動計劃的一部分,並建議每個人都應該「試著多走一點路」。例如,為了在通勤中增加活動量,他會將車停在離工作地點較遠的地方,然後步行去目的地。
二、吃酪梨、鮭魚和橄欖油
洛伊忍博士先前提到,他為長壽選擇的七種食物包括:橄欖油、鮭魚、鱒魚、黑巧克力、菇類、酪梨和花椰菜。他表示,即使只吃其中三種,酪梨、鮭魚和橄欖油,依然能帶來顯著的健康益處。研究顯示,這三種食物與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相關,還可能有助於減少發炎並促進大腦健康。
三、建立堅固的人際關係
洛伊忍博士指出,培養友誼是一種「有趣」又有效的方式來增進健康與延長壽命。據其他專家說,擁有穩固的社交連結對長壽的重要性,與健康飲食和充足運動同等重要。
四、玩反應速度訓練遊戲
洛伊忍博士建議,玩訓練反應速度的遊戲,這些腦力訓練遊戲的研究顯示,可能有助於提升大腦運作速度,並減少罹患失智症的風險。洛伊忍博士建議,每週玩這些遊戲兩小時,連續五週,有助大腦健康。
五、服用綜合維他命
洛伊忍博士提到,一些研究發現,長期服用綜合維他命的人,其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失智症的風險有所降低。不過,也有研究顯示,服用綜合維他命與壽命延長並無顯著關聯。此外,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不建議大眾服用綜合維他命,因為尚無足夠證據顯示,這具有明確益處。即便如此,洛伊忍博士表示,他仍然服用綜合維他命,以保持體內維他命水平的穩定。
六、接種流感疫苗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建議,6個月以上的所有兒童與大人,每個流感季節都應接種流感疫苗。洛伊忍博士補充,他接種流感疫苗還有另一層原因,有研究指出,為老年人接種流感疫苗,可能有助於預防失智症,而原因或許在於它能減少大腦發炎症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