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抽象,卻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話題:當生活缺乏意義感時,身體竟然可能更容易發炎。這不是科幻小說,這是來自醫學研究的真實發現。根據研究,缺乏人生目標或意義,可能會悄悄地引發體內的發炎反應,增加心臟病、糖尿病,甚至癌症的風險。成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 張維紘表示缺乏意義感?簡單地說,就是生活覺得空虛、沒有目標或方向感。或你曾經經歷過的工作倦怠、退休後的迷失等,或甚至是日常的瑣事,讓你覺得生活過得沒有勁。醫學上,這些心理狀態會觸發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的過度分泌。皮質醇是身體的警報系統,短期內幫助我們應對壓力,但長期的高漲就會擾亂免疫系統。其實我們的心理健康以及身體健康是密不可分的。當我們的人體長期處在一個壓力之下,合併有像焦慮、憂鬱,或者是失眠的困擾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呢 會啟動所謂的壓力反應系統,東元綜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張夢涵指出它會分泌我們所謂的壓力荷爾蒙,也就是皮質醇的部分,那我們身體如果處在高濃度的皮質醇之下,有可能會抑制我們的免疫系統,造成我們容易感到疲累,容易感冒生病等等。在社會上的壓力無所不在,連日常生活中繳費,也是一個壓力源! 陽明交大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 劉宛瑜進一步說明,有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你得先覺察,那接著是調適,接著是宣洩,那某一個部分是你得覺察的事情,還有做到的事情就是什麼呢?就是減少追求完美,這是什麼意思呢?每次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不夠好、不夠強、不到100分,通常在追求這樣完美的時候,其實就是會有壓力了,那也會讓自己的身心裡是不舒服的。研究指出 如果單純只是追求享樂而缺乏生活意義的人,雖然他在情緒上可能會感到愉快,可是呢他的身體卻會出現與那些長期處在一個逆境,或困難的當中的這些人的基因表現會類似,彰化秀傳醫院家醫科主任 李育慶表示這一類人,他會讓自己的身體,可能誤以為自己正處在一個比較有高度壓力,或者是有威脅的環境當中,那會導致一種慢性發炎的一個情況風險會提升。
臺北榮總感染管制中心主任 林邑璁教授從感染角度表示,發炎它是一個表現,感染是一個常造成發炎的一個原因,但是感染造成的發炎通常是一個比較急性的一個發炎。所以你身體會因為這個發炎反應,有相當多的不舒服,可能發高燒,然後發了發抖這些狀況啊,所以是這種感染造成的發炎,通常都是要立刻做處理的。當發炎反應持續上升的時候,就會對身體造成損害。除了大腦的反應之外,其實發炎反應,長期也會影響到身體各個器官,如心血管疾病;在長期的發炎反應下,會增加15%的致死風險。糖尿病的控制也會因為長期的慢性發炎,而導致血糖的控制不佳。
壓力反應及生活這些相關的因子,都有可能在發炎反應的持續刺激之下,導致疾病的發生。成大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 張維紘表示如果用這樣的方式來思考,在我們的臨床上,如何讓所謂的無意義感所導致的這些相關發炎能夠得到控制呢?規律的生活、適當的紓壓、好好地安排自己相關釋放壓力的活動,這些都是非常好、能夠降低發炎反應的 所謂的非藥物治療。
科學家做一個研究,他們發現只有單純享樂型快樂的這種人, 彰化秀傳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 曾展緯表示雖然說他們也很快樂 可是他們身體裡面發炎的一個趨勢,反而比較類似一個慢性的壓力狀態啊,相對呢 如果有意義感的這群人呢,他身體的發炎狀態就會相對少很多。長期壓力之下,合併焦慮、憂鬱的狀況呢,也可能影響自律神經系統。東元綜合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張夢涵進一步說明,造成腸胃道的症狀,像是容易反胃啊 噁心、肚子痛,或者是拉肚子等等,所以在臨床上,我們有時候會看到一些找不到原因的疼痛,或者是腸胃道症狀,這時候我們其實就要想到,有可能是情緒壓力所造成。
醫師提醒如果因為身體疾患,或是憂鬱相關心理疾病,所產生慢性無意義感,而導致身體發炎,建議透過專業的醫療尋求協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