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0日 星期三

飲食與癌症

 癌症都是吃出來的!眾所周知,飲食習慣、內容對於人體影響之大,也因此常聽醫生說,刺激性飲食盡可能少碰,才不會招來病痛纏身,外科江坤俊醫師、無毒教母譚敦慈也表示,像胃癌、胰臟癌等都是長期累積在器官的毒素所造成的,提醒民眾千萬不能掉以輕心。

江坤俊醫師、譚敦慈在TVBS健康2.0《挖健康》表示,高鹽飲食最容易增加胃癌風險,同時就美國、新加坡的研究指出,每週喝超過3次含糖飲料的情況下,罹患胰臟癌的機率就多出了將近80%;另外攝入過量的黃麴毒素則與肝癌相互掛勾,加工肉品,不新鮮的菜則是可能造成大腸癌,而肺癌、口腔癌則是與菸、酒、檳榔有關。而含糖飲料對人體影響極大,此前彭逸珊營養師就曾表示,手搖杯含有的糖份之高實屬嚇人,但由於手搖杯帶來的「幸福感」難戒,因此在「慎選基底」、「慎選配料」、「慎選甜度」、「慎選容量」、「控制頻率」的情況下,適量飲用還是可以的。


針對有女性天天喝豆漿罹患乳癌,好奇詢問營養師「豆漿是致癌還是抗癌」一事,根據《ETtoday新聞雲 》報導,營養師許睿涵表示,不管是豆漿裡面的大豆異黃酮,還是身體製造的雌激素,分子進入人體後都是先送往肝臟這個中繼站,才能決定後續去哪裡。

許睿涵解釋,會對身體造成傷害、有致癌性的毒性物質,需要經過肝臟解毒,才能更容易從排泄物一同離開人體,示警如果沒有肝臟,身體就像「垃圾掩埋場」不斷堆積,無論好、壞的物質都會慢慢腐爛發臭。

許睿涵解釋,肝臟解毒共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是將毒素從大分子轉為小分子,第二階段則是添加新的分子來中和,確保毒性壓到最低,「因此容不容易得到婦科相關疾病,其實與肝臟的解毒功能好不好有關係。」

預防癌症,飲食該怎麼選

彤彤最近交了一個學食品營養的男友,兩人中午約出去吃飯,彤彤把蔥、薑、蒜通通從菜裡挑出來,因為她從小就不愛吃。

男友開口:「蔥薑蒜有很多好處喔,可以防癌、提升免疫力。」

彤彤回應:「這些東西好辣、好嗆,我不喜歡。」

男友說:「辣、嗆的味道,就是那些有效成分喔。」

彤彤瞅了他一眼,心裡卻想:如果真的能防癌,可以試著吃一點吧?

飲食和癌症的關係非常密切,高油脂、醃漬、發霉的食物都跟癌症較有關,喜歡吃油膩的食物會導致大腸癌、乳癌等的發生,吃醃製類可能會與其他食物產生高致癌物,如:亞硝胺⋯⋯等等,也易得胃癌、肝癌等。不過,也有許多食材含抗氧化成分,可以幫助我們對抗癌症。

乾淨的水
維生素A

胡蘿蔔、川七、紅鳳菜、紅莧菜、地瓜葉、芫荽、油菜花、

番茄

維生素C

綠豆芽、油菜花、辣椒、甜椒、花椰菜、野苦瓜、芭樂、木瓜、

草莓、奇異果、柳丁

維生素E

全麥、小麥胚芽、胚芽米、糙米、杏仁、葵花子、核桃、

綠色蔬菜

辛香料青蔥、生薑、大蒜、洋蔥、辣椒、薑黃、肉桂
多酚類綠茶、紅茶、烏龍茶、咖啡、黑巧克力

高油脂、燒烤食物

高油飲食是癌症發生的風險之一,尤其是大腸癌、乳癌,像是帶皮的肉類、五花肉、內臟類、油炸食物等都屬於這一類。我建議除了平時要少吃燒烤、烤肉、美式餐點之外,最好多吃高纖食物、多喝水,這樣可以預防癌症。

高纖食材可幫助代謝油脂,如:鮮香菇、秋葵、竹筍,綠色蔬菜中的地瓜葉、青江菜、綠花椰菜富含抗氧化物。高膳食纖維的水果,像是:黑棗、聖女番茄、百香果、奇異果、芭樂、柳橙等都是。

紅肉加工食品

國人愛吃的紅肉加工食物有:香腸、火腿、臘肉、培根、熱狗、肉乾⋯⋯等,都是含亞硝酸鹽的食物。亞硝酸鹽跟胺會在腸胃中形成亞硝胺,亞硝胺就是致肝癌、胃癌、腸癌的一個危險因子,胺一般在魚貝類中比較常見。

亞硝酸鹽其實是必要之惡,因為像香腸、火腿、臘肉等在製作過程會產生肉毒桿菌,肉毒桿菌會致命,所以亞硝酸鹽在食品加工的用處就是抑菌。其他功能還有讓顏色漂亮,讓香腸火腿賣相好。

我會不會吃香腸、臘肉?也會!

亞硝酸鹽不是不能加,要按政府規定的比例添加,大品牌的工廠會遵守,但便當裡的香腸,你不知道是來自哪裡;也許是市場菜攤做的,亞硝酸鹽加多少,也許有、也許沒有,但你不知道他的來路哪裡;所以通常便當店的香腸我不會吃。不過,我們也不能一竿子打翻所有人,像是有些有機商店的香腸、臘肉就沒有添加亞硝酸鹽,但是相對的抑菌、包裝等措施就要做好一些,才不會有肉毒桿菌。所以選擇紅肉加工食物,可以選擇大品牌的,亞硝酸鹽的添加量會在政府規定的範圍內。

有個方法可以降低食品內亞硝酸鹽的含量,這是已逝的毒物科權威林杰樑醫生所提供的方法。先把紅色加工肉品水煮,之後再去烤或做其他料理,就能降低亞硝酸鹽的含量。國人很喜歡的香腸,或是平常料理會食用到臘肉、火腿、熱狗、培根等,我建議可以把這些食材用三種方式料理:水煮、電鍋蒸、微波盧加熱,可以降低亞硝胺的形成,也盡量不要在炭火上烤太久。

餐後也可以多吃高維生素C的蔬果、多酚類食物、維生素E的食物,可以抑制亞硝胺的形成。另外,多攝取高纖食物、益生菌來促進腸道蠕動,抑制有害菌生長,降低腸道菌合成亞硝胺的風險。

發霉食物

發霉食物跟肝癌比較有關,最常見是花生製品可能含黃麴毒素。還有,我希望大家注意的是醬料,例如很多人把醬料保存在家冰箱裡,有些醬料要一段時間才用完,這時醬料的蓋子上已經長霉了,但媽媽們都不曉得,食物發霉會與肝癌、胃癌、腎癌相關。注意:食物發霉了就不要再食用。

儲存不好的花生怎麼會產生黃麴毒素?因為台灣的氣候相對較潮濕,這樣的環境下容易長黴菌,而黴菌裡面有一分支叫做黃麴黴,裡面其中的一種會分泌黃麴毒素。長期吃黃麴毒素確實會得肝癌,早期台灣肝癌的患者很多,可能也跟這個有關係。

花生建議吃新鮮的最好,剛剛蒸熟、烘焙好的,直接撥開來吃最新鮮。買外面市售的花生,就買帶殼花生有真空包裝,一旦包裝打開之後,建議就是放進冷藏。同時花生製品一次也不要買太多,萬一吃不完又放太久,就直接丟棄。冷藏可以預防花生產生黃麴毒素,因為在攝氏12度以下雖然有機會長霉,但是不會長黃麴毒素,而我們冰箱冷藏通常在7度以下。

也提醒大家,衛福部有說明,不只花生製品,包含:五穀雜糧、堅果類、豆類、咖啡豆、南北乾貨類、辛香料、醃漬類食品、古法釀造製品、地瓜粉及麵粉等食材,也曾有遭受黃麴毒素波及的記錄。所以可以先從這三件事預防做起:

第一,選擇新鮮真空包裝;第二,購買來源標示清楚;第三,開封後放入冷藏。

防癌的重要飲食TIP:每天添加做菜抗癌三寶到餐點中

  • 青蔥:含微量元素硒,可降低胃液內的亞硝酸鹽含量,對預防胃癌有功效。硒也能幫助合成麩胱甘肽,麩胱甘肽有抗氧化的作用。常有人不喜歡蔥的刺激性氣味,這味道來自於有機硫化物、蒜素的揮發性成分,可以降低體內氧化壓力,幫助代謝有害物質,達到降低癌症的罹患率。另外,青蔥還有抗菌、抗發炎、舒張血管、維持腸道好的菌相⋯⋯等好處。
  • 薑:它的抗癌活性成分有薑酚、薑辣素、薑醇。其中的薑辣素進到人體後,有抗發炎與抗氧化的功能,有助抑制腫瘤生成。有些研究發現薑醇的功能可以抑制癌細胞移轉。一般市場上常分為:嫩薑、老薑、乾薑,其中老薑的薑辣素含量較嫩薑多,而乾薑外皮粗厚,通常搭配中藥材一起煎煮。
  • 大蒜:有人稱他抗癌之王,富含的蒜素、類黃酮具有防止腫瘤增生的效果,可抑制致癌物亞硝胺,還能增強免疫力,對於胃癌、大腸癌等有預防作用。吃蒜最有效的方式是生食,而且要蒜素跑出來必須先把大蒜切開,所以早期媽媽煮菜會把大蒜拍裂,這樣做是對的;再等10 到15 分鐘之後,也剛好是備料的時間,蒜素就會產生。

吃西式餐點時,會碰到把大蒜泡在橄欖油裡,有研究發現,大蒜保存在橄欖油中,可以加強植化素的功能,大家也可以試看看自製。

又到了芒果盛產的季節,芒果控肯定想念一口咬下軟嫩果肉,香氣瞬間在口中爆開的感覺。坊間流傳一個說法「芒果很毒」,真的是如此嗎?記者本身曾經一天吃5顆芒果,結果真的進醫院,專家表示,芒果含有致敏物質「漆酚」,可能引發蕁麻疹,除了要酌量,吃之前做好「2個步驟」就能減低過敏風險!

芒果皮含有致敏物質「漆酚」,食用前應確實清洗和削皮。(圖/Pixabay)

很多人到了夏天就期待吃芒果,除了香甜可口,芒果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C和維生素D,也有醣類、繕食纖維、葉酸、鈣、磷、鐵、鉀、鎂等微量元素。其中的維他命A、β-胡蘿蔔素對部分眼睛症狀有緩解作用,例如乾眼症。此外,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的研究發現,芒果含有的多酚類物質,可降低罹患癌症的風險,以預防乳癌和大腸癌最的效果最為明顯。

芒果的多酚、磷等礦物質,可抑制體內產生過多的自由基,進而傷害細胞,適量食用能延緩老化現象;芒果富含礦物質鉀和鎂,且鈉含量低,同時有助於調節血壓、保護心血管。

食用芒果對人體好處多多,何以坊間盛傳「芒果很毒」呢?這是因為有些人吃完芒果後身體會冒出紅斑、蕁麻疹或有呼吸困難的症狀。像是記者本身就曾在24小時內吃下4顆愛文芒果和1顆金煌芒果,過量食用導致蕁麻疹大爆發,除了四肢長滿紅疹,愈抓愈癢,還伴隨暈眩、無力等症狀,緊急上醫院挨一針抗組織胺才漸漸改善。當班的醫師說,芒果屬於「發物」,有些人吃多會誘發蕁麻疹,如果真的想吃,一次絕對不要超過半顆(愛文芒果的大小)。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透露,兒子只是嘴巴碰到芒果皮就腫起來,如果當初小心吃就不會有問題,因為通常引起過敏的物質位於表皮,有過敏體質的人享用芒果之前一定要確實清洗和徹底削皮,「皮必須去得很乾淨」,然後再切成塊狀食用。

芒果樹屬於漆樹科,樹幹、枝葉都含有「漆酚」,汁液容易沾到果皮上。(圖/Pixabay)

芒果導致一部分人過敏反應的物質,主要是「漆酚」,它會出現在果皮以及果皮附近0.5公分內的果肉和汁液當中,因此有營養師建議,切芒果應以「削」取代「撕」,尤其是果皮與果肉間的細毛要去除,就能有效避掉芒果的致敏物質。

中醫師張儷馨提醒,芒果、荔枝、龍眼都算是「很濕、很燥熱」的水果,吃多皮膚容易癢。最近遇到一些患者吃了芒果之後皮膚發生狀況,有人汗皰疹大爆發,加上最近常下雨,內外皆濕,情況更嚴重;也有人出現腸胃不適、頭暈甚至中暑等症狀。

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黃毓惠表示,我們每天吃水果的建議量是2份,1份熱量60大卡,150公克左右的愛文芒果大概就是1份了,一片接著一片吃很容易爆表。黃毓惠提醒,不要以為水果有益健康就不忌口,吃之前要考量熱量、糖分、致敏物質,如果知道自己吃甚麼會過敏,那以後就別碰比較好。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北投健康管理醫院副院長錢政平在官網上衛教指出,一名55歲的婦人因平時嗜吃精緻甜點及高油脂食物,有抽菸習慣,直到健檢時發現,身體數值肌肉量偏低、體脂肪高,胰臟有一處明顯異常訊號的腫塊表現,進一步檢查確認罹患胰臟癌。

該名婦人表示,平時身體沒有太明顯的不適症狀,偶爾會感覺腹部微悶脹感,過去大多以為是吃飯吃多了。對此,錢政平提醒,初期胰臟癌大多為沒有明顯表徵,若發生上腹悶痛、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非特異性症狀,容易被當成一般腸胃消化不良問題,因此難以察覺。

為此,錢政平點名胰臟癌高危險族群,包括肥胖、吸菸、遺傳慢性胰臟炎、糖尿病,以及家族中有遺傳性結腸癌、乳癌、卵巢癌及黑色素瘤家族史,務必提高警覺,若有異狀務必立即就醫。


想預防食道癌上身,除了遠離菸酒、檳榔,避免直接吃過燙的食物,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也推薦5類食物,包括富含維生素C、鋅離子和鈣離子的食物,以及綠茶和綠色蔬菜,其中莓果類可降低66%罹患食道癌的風險。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指出,食道癌的致病原因與抽煙、飲酒、吃檳榔、熱飲和胃食道逆流有關,若有這幾項危險因子的人,應特別留意進食後胸口的感受。但由於食道很有彈性,因此食道癌在初期是不會造成吞咽困難,當發覺吞東西有點卡卡的時候,通常代表腫瘤已經佔據70%的食道管徑,這時候多半已經是第三或第四期了。

想要遠離食道癌威脅,也可從飲食著手,吃出健康。錢政弘在《下班經濟學》分享,研究發現5類食物可達到抗癌效果:一、維生素C 

可降低42%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很多水果都含有維生素C,比如說芭樂等。二、綠茶 

錢政弘說,雖然其效果不如維生素C顯著,但仍可減少25%風險,「綠茶對我們消化道其實都不錯」。

三、鋅離子 

可減少22%風險,攝取來源包含蚵仔、蛤蜊或是南瓜籽。錢政弘指出,缺少鋅的人,特別容易得到食道癌

四、鈣離子 

錢政弘說,缺鈣的人比較容易得大腸癌,也比較容易得食道癌。想預防這些消化道癌症,補充鈣質很重要,但多數台灣人鈣質攝取不足,除了喝牛奶,也可補充黑芝麻。

五、綠色蔬菜和水果 

錢政弘說明,根據長期研究發現,吃生菜的效果較好,主要是因為葉酸含量多,而葉酸有助於胃、食道黏膜的修復,其他像是菠菜、蘆筍等綠色蔬菜也不錯。

水果的部分,莓果類最有效,可降低食道癌風險達66%,尤其黑莓、黑覆盆莓具抗癌效果,能夠抑制癌細胞在血管中生長。其他如草莓、桑葚、蘋果、梨子也很推薦。


吃保健品 並非毫無風險

吃保健營養品會有風險嗎?台北萬芳醫院癌症中心主任邱宗傑說:「不無可能!」他舉例,有的保健營養品做成一顆顆方便服用的丸劑,必須有賦形劑,也許含有亞硝基胺類,它在動物實驗中可能致癌,若經年累月的吃,累積在體內仍有風險。

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長、基隆長庚醫院情人湖院區血液腫瘤科教授王正旭說,泌尿道上皮細胞癌包括膀胱、腎盂和輸尿管等部位,膀胱癌只是其中的一種;研究顯示,它會致癌,和吸菸、環境汙染、砷中毒和馬兜鈴酸中草藥有關。而保健營養品成分若受汙染,或含不明的生長因子成分,不敢保證沒有問題。 

王正旭在門診時也曾看過有些癌症病患,不願意接受正規治療,卻聽別人介紹或自己買保健營養品來吃,他都建議病患先做治療,再來考慮要不要額外補充。

治癌飲食需攝取高蛋白、高熱量

振興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陳韻婷常被詢問,治癌時該怎麼吃?吃太好會不會助長癌細胞?她會提醒病患,不管是做化療或標靶治療,身體是要和癌細胞對抗的戰場,病患吃好、吃營養,才有體力和癌細胞打仗。

所以癌症病患在治療期間,需要高蛋白質和高熱量食物,例如肉類、魚類、蛋類是最好的選擇,直接透過飲食攝取,也較能避開保健營養品可能含有的添加劑或賦形劑;但如果吃不下,陳韻婷會建議病患吃高熱量的冰淇淋、蛋糕也沒關係,「吃得下最重要。

陳韻婷表示,雖然保健營養品可能含添加劑或賦形劑,有潛在風險,但健康的腸胃道需將肉類和蛋類等原型食物轉換成胺基酸再吸收,需要較長時間;保健營養品則大多運用技術,將營養成分萃取成小分子的胺基酸,吸收速度相對快,因此兩者各有利弊。

吃之前先詢問醫師 保健品補身3要點

至於有些保健營養品強調抗發炎、抗自由基,適合癌症病人吃,陳韻婷說,其實有些產品和化療藥物有所抵觸,建議先詢問過醫師或營養師再做選擇。

癌症病人吃保健營養品建議如下:

• 先接受癌症常規治療,等治療告一段落後再吃。

• 不要常吃同一種廠牌和同一種產品,萬一出問題才能避開風險。

• 將保健營養品列成清單,必要時帶著產品及包裝,請醫師、藥師或營養師評估是否適合使用,以免交互作用及不良反應,影響治療成效。


香腸、培根等加工肉品中多含有硝酸鹽及亞硝酸鹽,普遍被認為可能致癌。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研究團隊調查發現,國人吃下最多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的食物來源根本不是加工肉品,反而是蔬菜與米飯;調查亦指出,硝酸鹽與亞硝酸鹽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益,遠大於造成的健康風險。

硝酸鹽、亞硝酸鹽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和蔬菜、水果等食物中,亦作為合法的食品添加劑。但國際癌症研究中心(IARC)指出,硝酸鹽、亞硝酸鹽若伴隨肉、魚等進入人體,可能生成內源性亞硝基化合物,增加致癌的可能。

為了解硝酸鹽、亞硝酸鹽是否真有食安風險,陽明交大食品安全及健康風險評估研究所副教授林怡君和研究團隊走訪國內北、中、南、東傳統市場和量販店,調查42類國人飲食習慣中常見含硝酸鹽及亞硝酸鹽的食物,經烹調後分析、計算國人每天吃下的硝酸鹽及亞硝酸鹽膳食量。

調查發現,台灣民眾硝酸鹽飲食來源主要源自十字花科小葉菜類與高麗菜類,白米飯則為亞硝酸鹽的主要來源,都遠大於加工肉品。

陽明交大團隊再經毒理動力學模擬人體吸收、分佈與代謝,發現國人於各年齡層每日飲食所攝取的硝酸鹽、亞硝酸鹽具心血管效益,健康風險幾乎可達忽略程度,破除了國人對硝酸鹽、亞硝酸鹽部分迷思。

林怡君表示,硝酸鹽與亞硝酸鹽固然有風險,但也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好處。蔬菜富含的膳食纖維、維生素與多酚類,肉品的蛋白質與礦物質是人體營養重要來源,從研究結果來看,依國人飲食習慣每天吃下硝酸鹽及亞硝酸鹽對心血管好處應大於所造成的風險。

林怡君表示,硝酸鹽與亞硝酸鹽固然有風險,但也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好處。圖/陽明交大提供
林怡君表示,硝酸鹽與亞硝酸鹽固然有風險,但也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好處。圖/陽明交大提供
調查發現,台灣民眾硝酸鹽飲食來源主要源自十字花科小葉菜類與高麗菜類。圖/陽明交大提供
調查發現,台灣民眾硝酸鹽飲食來源主要源自十字花科小葉菜類與高麗菜類。圖/陽明交大提供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