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讓人食欲不振,忍不住想吃點冰冰涼涼的甜食,但這樣的行為,很可能會讓癌症找上身。日本營養師望月理惠子表示,夏天容易讓人增加體力消耗及食慾不振,許多人會吃冰消暑,但低溫及糖分過多都是癌細胞生長的最好環境,如果頻繁吃刨冰、冰淇淋等冰品,可能會提升罹癌機率,其中也包含被稱為致命癌王的胰臟癌,罹癌後5年存活率僅1成。
根據衛福部最新數據,台灣一年約有12.1萬人罹癌,平均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2022年國際期刊《癌症》研究指出,癌症與糖之間有直接相關,尤其是高蔗糖或高果糖容易使身體發炎。根據衛福部最新癌症報告指出,2022年台灣第7大癌症死因胰臟癌,雖然是首次進榜,但胰臟癌初期幾乎沒有症狀,一旦發現通常都是末期,5年內存活率僅10%,又被稱為「癌王」。
據《CTWANT》報導,營養師程涵表示,許多研究都證實乳癌、大腸癌、胰臟癌、食道癌、胸膜癌、小腸癌、子宮內膜癌,都與攝取過多的糖份有關,因為高血糖會損害胰臟,可能導致胰臟基因突變,增加罹患胰臟癌的機率。
法國研究團隊也在《英國醫學期刊(BMJ)》指出,他們收集了10萬個法國成年人的數據,評估攝取含糖飲料的份量,分析出含糖飲品攝取量和患癌風險之間的關聯。歷經長達9年追蹤研究後發現,每天多喝100毫升的含糖飲品,患癌風險就增高18%,雖然只是觀察結果,並無法直接確立因果關係。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也發現,每天飲用兩杯250毫升或以上的含糖、人工甜味劑汽水,罹患二型糖尿病風險提升26%,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或猝死風險提升35%,中風風險增加16%。
民間常傳出「癌細胞喜歡吃糖」的說法,攝取過多糖分會導致罹癌,到底是否為真?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說明,正確來說,事實是在食用過度的碳水化合物時,會使得血糖快速飆升,引發體內的一連串作用而增加癌症的風險。如果要防癌,除了高GI值(高升糖指數)的食物或精製糖要少碰外,研究發現,常吃高鈉食物與罹患胃癌風險存在著正相關,務必謹慎攝取。
洪永祥在臉書發文表示,癌症成因與飲食密切相關,其中「吃太甜太鹹」更是造成罹癌原因的第一名,並指出先前美國研究人員給小鼠餵食含糖很高的加工食品,結果發現,其罹患乳腺癌的風險增高,且增加癌細胞擴散到肺部的潛在風險;另一項加拿大魁北克拉瓦爾大學的研究也顯示,每周喝3杯以上、每杯約355毫升含糖飲料的女性,乳房組織密度會增加,提高細胞癌變的風險。而這樣就代表癌細胞喜歡吃糖嗎?洪永祥對此解釋,實際上是在食用過度的碳水化合物,如高GI值的食物或精製糖時,會導致血糖快速飆升,進而引發體內的一連串作用而有促癌風險。
除了注意別攝取太多甜食外,洪永祥也指出,根據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日前發表的報告指出,胃癌與攝取高鹽食物關係密切,當每天吃高鹽分、醃漬類、醬菜等食物,再加上本身有胃幽門螺旋桿菌,會增加患上胃癌的風險。
洪永祥最後也提供防癌建議,「不要養壞你的味蕾」,從小養成品嚐天然食物美味的習慣,減少高鈉、高GI值食物與精製糖的攝取,才能遠離癌症上門。
國外最新研究發現,長時間坐著不動會使人罹患癌症、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大增。不過,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黃軒也引用另外一篇國際期刊研究,直言長時間盯著手機螢幕的話,將加速視網膜老化,全因死亡率甚至會增加2%,提醒民眾若不想快速變老又短命的話,「放下手機,早早睡覺」就是最好的方法。
黃軒日前在個人臉書粉專發文指出,他近日閱讀了一篇刊登在國際期刊《老年醫學》中的研究,研究人員提到若長時間盯著手機螢幕,不但會使視網膜受到傷害,且每當看手機螢幕的時間增加1小時,視網膜的年齡就會衰老0.087年(約為32天),同時還會延遲入睡的時間。
該研究表示,長時間盯手機螢幕帶來的副作用,更容易影響到小於60歲的族群。另外,視網膜的生物學年齡與人體實際年齡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甚至能夠依此來判斷人們的健康狀況。研究人員發現,視網膜年齡每增加1年,該人的全因死亡風險就會增加2%,就連因心血管疾病以外的疾病死亡風險也會跟著增加3%。
黃軒最後也提醒,視網膜年齡差距可能會反映個體的健康狀況,因此「不要一天到晚盯著手機,會傷害眼睛」是具有科學依據的一句話,甚至可能縮短人的壽命。倘若想要減少手機對身體的影響,最簡單的方法莫過於「放下手機,早早睡覺」。
常聽到坊間說「癌細胞喜歡吃糖」,這樣的認知對嗎?尤其現在大家可能幾乎天天一杯手搖飲,攝取的糖分都過多了,詢問醫生表示,應該說吃過量的糖,可能會增加癌症風險,因為如果飲食攝取太多高糖高油,容易肥胖,而肥胖就是增加癌症風險的因子,另外像是台灣被稱為洗腎王國,洗腎病患中,就有一半的人是因為糖尿病引起的腎病變。長庚醫院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今天那個血流量還不錯,都到280。」
醫生仔細查看洗腎患者情況,血液透析病友一星期要來三次,每次平均做4小時透析,將多餘的水分和廢物移出體外,很多民眾可能直覺吃太鹹才傷腎,其實「太甜」也很傷身!
長庚醫院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你看我們國人,就大家都說台灣是洗腎王國,所以我們洗腎人口目前有9萬多人,所以一半以上都糖尿病,所以你看我們糖尿病,有分第一型跟第二型糖尿病,可是你不管是第一型或第二型糖尿病,大概就是說我們的教科書告訴我們說,三分之一都可能會有糖尿病相關的腎臟病變,那如果說你飲食裡面吃了,有糖尿病又有腎病變,就是說吃了很多甜的又沒有控制,就擔心說長久的話就影響了腎臟的功能。」洗腎病患有將近一半都是因為糖尿病併發症引起,數據驚人,而根據健保署統計,2023年洗腎人口是97262人,洗腎總支出的醫療花費,就燒掉將近447億元。
長庚醫院腎臟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顏宗海:「糖尿病病人容易會有血管病變,那血管病變又可以分為,大血管病變跟小血管病變,大血管病變就是說糖尿病引起的,他可能會什麼心肌梗塞腦中風,那小血管病變有三個,一個就是腎臟病變,一個是視網膜病變,一個是末梢神經病變,我們在腎臟科門診,很多腎臟科醫師都很在意,如果他的病人有腎功能不好,又有糖尿病,我們就會跟他叮嚀,你平常吃東西,一定要注意糖分的攝取。」
根據加拿大魁北克拉瓦爾大學的研究指出,每周喝3杯以上,每杯大約355毫升含糖飲料的女性,乳房組織密度會增加,提高細胞癌變的風險。
林口長庚副院長林永昌:「不管是國際衛生組織,或是說是各國的這種衛生單位,或是比較世界知名的醫院,事實上大家都說,這裡沒有直接的證據說,吃糖會得癌症,但是大家有一個共同的共識,是你吃過量的糖,會增加得癌症的風險,那為什麼吃過量的糖會得癌症的風險,其實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吃過量的糖會導致肥胖,那肥胖是一個很確定,已知的增加癌症的風險。」
吃太多碳水化合物攝取過多熱量,都會影響血糖的波動,還有容易肥胖,在2023年的癌症十大死因中,胰臟癌、卵巢癌、攝護腺癌相較於10年前排名都上升,專家指出共同的風險因子都是肥胖。
林口長庚副院長林永昌:「一些營養相關的癌症,譬如說女生常見的乳癌,子宮內膜癌,男性的攝護腺癌,還有大腸癌,這幾個是跟吃過多的,過去的文獻,覺得說,跟吃過多的營養比較相關的,但是如果是單純從肥胖這件事情來講,我們大部分的癌症,BMI比較高的,相對於BMI比較低的,都會增加對癌症的風險,所以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就是我們如果要防癌,要把我們的BMI控制在24以下那是最好的。」
台北長庚醫院營養師陳秉辰:「像最近天氣那麼熱,手搖杯很盛行,那加上說我們國人都喜歡吃水果,或是說普遍會認為喝蜂蜜水是健康的行為,但它們其實裡面也都是有額外的過多的糖類的攝取,其實以一般來說水果的部分,我們還是建議一整天大概,兩到三份的水果,是比較適合的,那一份的大小,如果用女性的拳頭來看,大概就是一個拳頭大。」營養師提醒水果不能過量,否則會吃進太多糖,高油、高鹽、高糖都要盡量避免,控制好體重體脂,能降低癌症找上身風險。
越來越多人知道甜食的危害,但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綜合多項研究發現,「原型水果」與「蜂蜜」會降低糖化血色素,且避免胰島素阻抗,進而預防糖尿病,且而降低糖尿病的併發症。「另外,因水果還有個別不同的植化素、纖維素,除可預防大腸癌外,還可個別預防不同的癌症。」
江守山在「奕起聊健康」節目中解析水果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他表示,綜合多項研究發現,原型水果會降低糖化血色素,且避免胰島素阻抗,進而達到預防糖尿病的效果,且因水果還有個別不同的植化素、纖維素,除可預防大腸癌外,還可個別預防不同的癌症。「真的蜂蜜」也有類似的效果。他表示,多項研究顯示,水果如常見的葡萄、火龍果、蘋果、芒果、藍莓等,會有「短空長多」的現象,也就是,吃水果的人在餐後2小時的血糖會高於不吃水果者,但卻有「滯後效應」,會降低下一餐的血糖數值,此有助於血糖控制。
「若我們劃出一個血糖面積圖,可發現吃水果可降低血糖面積,」他說明,這是因為多數水果除了有害健康的果糖外,更富含有益健康的植化素、纖維素,後兩者能使人體的血糖更低,維持在更好的水平。
他表示,由於其患者多為腎臟病患者,一半患者是因糖尿病導致的腎病變,「水果可降低糖尿病併發症的危險,所以我會要病人多吃水果。」
江守山並表示,一篇研究發現,蜂蜜可以改善糖尿病人的血糖及脂肪,效果與黑巧克力類似。
事實上,家醫科醫師李思賢也曾在其臉書表示,蜂蜜富含抗氧化劑和抗炎物質,可減少人體的氧化損傷和炎症。蜂蜜能促進傷口癒合,並能改善脂肪酸氧化和胰島素敏感性,上述優點使蜂蜜優於精製糖。
癌症連續42年為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除菸、酒、檳榔會致癌外,久坐行為也會致癌。久坐行為是指睡覺除外每天坐著或躺著6個小時及以上。研究發現,久坐會增加6種癌症的風險,例如乳腺癌、直腸癌等,還能降低癌症患者的存活率。
洪永祥在其臉書表示,醫學研究已證實約有5~10%的癌症來自遺傳,其餘的癌症成因則是與生活環境、習慣與飲食有關,也就是,日常生活養成經年累月的壞習慣是罹癌最大元兇。
他表示,久坐行為是指睡覺除外每天坐著或躺著6個小時及以上。「久坐不動」是非常確定的致癌因子,許多研究表明,久坐的生活方式與增加罹患各種癌症風險相關。2022年,知名期刊《歐洲流行病雜誌》刊登了一篇綜述論文,研究人員納入了來自77 項原始研究超过 20萬個癌症病例。研究發現,久坐行為會增加罹患6種癌症的風險,乳腺癌發病率增加8%、結腸癌增加25%、攝護腺癌增加8%、直腸癌增加7%、子宮內膜癌增加29%、卵巢癌增加29%。另外,久坐行為還能降低癌症患者的存活率,尤其,結直腸癌患者確診後的久坐行為增加其特異性死亡風險61%。
洪永祥建議,民眾可買一個會升降的辦公桌,儘量站著辦公,腿酸再坐,減少坐沙發看電視時間,且每坐30分鐘起來伸展與活動。
醫師黃軒表示,研究發現,與夜間睡眠時間為6到8小時的人相比,如果夜間睡眠時間小於6小時的人,罹癌風險升高41%,而一整天睡眠不足7小時的人,罹癌風險更增加69%。(圖/取自黃軒的臉書)
現代人工作忙碌,經常晚睡熬夜,營養醫學博士劉博仁表示,一位40歲工程師,長期晚睡、熬夜,在一次出血性腦中風後,工程師改掉壞習慣,早睡、適度運動、多吃蔬果與少吃油炸食物,自此變得健康。他表示,經常熬夜晚睡,會增加血壓不穩定及腦中風的風險。另有研究顯示,夜間睡眠時間小於6小時的熬夜者,罹癌風險會增加41%。
劉博仁在其臉書表示,上述男子長期晚睡熬夜,三餐不定時,喜歡吃油炸食物,健檢顯示,血壓偏高以及三酸甘油酯偏高,在一次工作到晚上突然頭暈頭痛,結果送到醫院去發現是出血性腦中風,住院開刀治療,後來平安出院。劉博仁表示,男子後來在他診間調理身體時,已改掉所有壞習慣,改為早睡、適度運動、多吃蔬果,少吃油炸。該男子在離開劉博仁的診間時表示,「從來不覺得這種悲劇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真的中風時才知道疾病都是自己造成的。」
熬夜除了增加血壓不穩與中風的風險之外,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在其臉書粉專表示,一篇於2023年7月發表在《癌症》國際期刊關於睡眠習慣、時間與癌症風險的研究。從14.萬多人的分析發現,睡眠時間短與癌症風險升高有關。
黃軒表示,研究發現,與夜間睡眠時間為6到8小時的人相比,如果夜間睡眠時間小於6小時的人,罹癌風險升高41%,而一整天睡眠不足7小時的人,罹癌風險更增加69%。
根據國外研究發現,1990年以後出生的人,更有可能在50歲之前罹癌,年輕癌友之所以增加,醫生認為跟抽菸、喝酒、含糖飲料、肥胖、熬夜等等原因有關,而像是常常攝取高糖分,會讓身體長期處在發炎狀態,就會增加罹患肝癌、胰臟癌、大腸癌等癌症的風險。根據自然評估臨牀腫瘤學研究發現,1990年以後出生的人更有可能在50歲之前得癌症,以年輕男性來說最常見的癌症是大腸癌,還有腎臟癌、肝癌、攝護腺癌和甲狀腺癌年輕女性的話,最常見的是乳癌其他包括大腸癌、子宮內膜癌、腎癌和甲狀腺癌,而年輕罹癌的危險因子當中包含熬夜失眠抽菸喝酒,還有環境汙染問題像是空汙,以及腸道菌群問題肥胖和含糖飲料,根據調查顯示,20到29歲每天飲用一杯以上含糖飲料的比率高達59.3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