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2日 星期日

吃辣比較不會死

 許多人愛吃辣,喜歡享受著味蕾和身體開始渴望燃燒的快感,那麽吃辣到底健不健康呢?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黃軒指出,吃辣其實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不過,他也提醒,若吃錯,恐見不到好處,還會傷害健康。

黃軒日前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研究顯示,喜歡吃辣的人,他們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會下降,為什麼會這樣?主要和三個東西有關係,分別是辣椒素(Capsaicin)、蛋白質受體(TRPV1)和一氧化氮( NO)。

辣椒素(capsaicin):具有促進血管擴張和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從而有助於降低血壓。研究顯示,經常攝取辣味食物的人群,其高血壓風險可能降低,尤其是在女性群體中。蛋白質受體(TRPV1):廣泛分布於神經和血管系統中,當辣椒素與TRPV1受體結合時,會引起一系列生理反應,其中包括促使血管內皮細胞釋放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是血管舒張的關鍵分子,它可以放鬆血管平滑肌,從而降低血管張力,使血管擴張,這有助於減少血液流動的阻力,最終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

因此,黃軒認為,適量且持續攝取辣椒素,搭配健康飲食,可對血壓調節及心血管健康產生積極影響,並建議大家要根據自身的耐受度來逐漸增加辣味食物的攝入量,才能避免對胃腸道造成刺激。

黃軒說,若不吃辣的人,吃那些不辣的甜椒,仍有助於降低缺血性心臟病和死亡率的風險。

黃軒提醒,吃辣時總和重油重鹽、又大魚大肉結合在一起,那肯定還是會胖的危機;研究也發現,吃辣的同時,又喝酒、抽煙,吃辣的好處就會被抵銷。

他最後也叮嚀,別只吃那種「紅油、辣椒醬、乾辣椒」之類的辣,這些都恐見不到的好處,還會傷害你的健康。

2024年9月18日 星期三

泌尿系疾病

58歲楊小姐,多年來受反覆泌尿道感染困擾,近期因為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加上左腰持續痠脹感數天而求診。安排超音波發現,左側腎臟內有3顆接近1公分大的結石,並且腎臟呈現出明顯的腎盂腎炎反應。

另外,47歲鄭先生,平時有規律的運動習慣,最近1年來不時感覺腰部容易酸疼,本以為是健身常見的肌肉酸痛,直到發現尿液中有雜質且排尿疼痛才來就診。檢查發現雙側腎臟都有超過2公分的結石堵住腎盂出口,並造成腎臟中度水腫。

泌尿道感染、泌尿道結石:如雞生蛋、蛋生雞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陳鵬指出,當泌尿道感染發生時,細菌可能附著在尿液中的結晶上,形成結石。反之已有結石的患者,結石表面也可能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增加感染的風險。根據研究分析,有泌尿道結石的患者發生尿路感染機率是一般人的5倍以上,泌尿道感染的患者也有近3成的機會會被診斷出體內有尿路結石。

常見結石引起的症狀有,泌尿道感染、血尿、頻尿、急尿、噁心、腰痛…等,結石阻塞在泌尿系統中除了引起不適症狀外,還會對腎臟造成影響,可能會引起腎臟水腫、腎臟功能衰竭等。

治療結石關鍵數字:0.5和2

陳鵬說,治療結石時,結石大小是影響治療選擇的關鍵因素。輸尿管內小於0.5公分的結石,使用藥物加上大量水份攝取,往往能促進結石排出。大於0.5公分的腎臟或輸尿管結石,可按照結石所在的位置、X光上顯影程度及患者的身體狀況,考慮非侵入性的體外震波碎石術或輸尿管內視鏡手術治療。

2公分以下的腎臟結石,除體外震波碎石術以外,使用逆行性軟式內視鏡手術治療有較好的結石廓清率。2公分以上的大型腎臟結石,則建議經皮穿腎內視鏡取石,或合併軟式內視鏡的雙鏡聯合手術,以達到最良好的結石清除效果。

所謂的逆行性軟式輸尿管鏡腎內碎石手術,是一種無額外傷口的內視鏡手術,軟式輸尿管鏡經由尿道沿著輸尿管進入腎臟,利用雷射或氣動方式將結石打碎,再將結石移除。 

最後陳鵬提醒,預防結石和泌尿道感染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喝開水。另外針對結石的預防,飲食上要注意三餐均衡,多攝取蔬果纖維且避免太鹹的食物,動物性蛋白攝取也要適量。

結石卡在泌尿系統或是經常反覆的泌尿道感染,長期可能會對腎臟功能造成不可逆影響,因此除了注意自身的保養,一旦有發生結石,應定期追蹤及接受適當的治療,才能免於結石造成的困擾與影響。





 女生天生尿道短,許多女性深受泌尿道感染的困擾。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一名35歲的女性上班族,一年泌尿道感染次數達3、4次,由於重複泌尿道感染會加速腎功能惡化,他因此建議,女子應多喝水、勿憋尿,另可多喝味噌湯來補充益生菌。女子照做後,除了不再泌尿道感染外,連過敏問題也消失了。

洪永祥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表示,上述女子是因頻尿、急尿、小便略帶血,前來就診,確診為是泌尿道感染,這類疾病經過一週抗生素就可治癒,但該女子表示平均每年都會泌尿道感染3、4次,非常困擾。女生天生尿道短,許多女性深受泌尿道感染的困擾。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一名35歲的女性上班族,一年泌尿道感染次數達3、4次,由於重複泌尿道感染會加速腎功能惡化,他因此建議,女子應多喝水、勿憋尿,另可多喝味噌湯來補充益生菌。女子照做後,除了不再泌尿道感染外,連過敏問題也消失了。

洪永祥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表示,上述女子是因頻尿、急尿、小便略帶血,前來就診,確診為是泌尿道感染,這類疾病經過一週抗生素就可治癒,但該女子表示平均每年都會泌尿道感染3、4次,非常困擾。


日本知名新聞節目主持人小倉智昭自1999年接手主持晨間資訊節目《とくダネ!》(特別情報),傳出本月9日因膀胱癌病逝,享壽77歲。醫師表示,膀胱癌病人大多以「無痛性血尿」為主要症狀,危險因子包括抽煙、中藥(例如含馬兜鈴酸)、職業環境及化學藥劑的接觸。此外,膀胱癌的特性為復發率高,約5~8成,可能在腎臟及輸尿管復發,危害腎臟功能。

小倉智昭2016年確定罹患膀胱癌,2年後因為病情惡化,導致膀胱大出血,最終選擇切掉所有膀胱,然而,癌細胞轉移到肺部,甚至又診斷出腎臟癌,隨後也切除左腎,今年12月初被醫院宣告無法治療,返家後,度過最後的人生。根據台中榮總醫院的網站,膀胱癌病人大多以無痛性血尿為主要臨床症狀。主要的危險因子為抽煙、職業環境及化學藥劑的接觸。近年來,某些中藥(例如含馬兜林酸成份)也被認為與膀胱癌相關,在洗腎及接受過腎移植的患者發生率也較高。

該院表示,目前膀胱癌治療仍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為佳。第一期低惡性度患者只需接受經尿道膀胱腫瘤刮除,視必要再加上膀胱內化學或免疫藥物灌注治療。第二期以上需作根除性膀胱切除,及骨盆腔,甚至後腹腔淋巴的清除及化療。

此外,膀胱癌的特性為復發率高,統計約在5~8成,甚至有可能在上泌尿道如雙側腎臟及輸尿管復發,造成阻塞性腎病變並影響腎功能。

該院提醒,患者必須接受定期膀胱鏡追蹤,尿液細胞學檢查及上泌尿道影像檢查,例如靜脈腎盂造影或電腦斷層檢查,才能在腫瘤復發時,早日接受診斷及治療,得到最好的控制效果,減少做全膀胱切除的風險。

2024年9月11日 星期三

攝護腺癌治療方法

黃煒軒表示,海福刀是1種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利用高強度的聚焦超音波,在即時影像導引下,精準對腫瘤進行消融。與傳統完全切除攝護腺手術相比,過程中幾乎不會出血,且不影響周圍組織,大幅降低性功能障礙和尿失禁等風險,讓患者在戰勝癌症後,仍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該名患者治療後,因將消融的腫瘤完全清除,長期排尿不順的困擾完全解除。

黃煒軒指出,國外文獻顯示,海福刀治療後5年存活率可達到90%以上,這與達文西攝護腺癌根除術的效果相當,顯示海福刀的治療效果相當優異。但提醒,海福刀適用對象為低度或中度危險性的早期攝護腺癌,且腫瘤大小上限約40-50克、惡性程度不能太高,若惡性較高或已轉移的病例則不合適。

黃煒軒建議,50歲以上男性應每年接受攝護腺癌篩檢,透過監測PSA值,以便及早發現可能存在的疾病,及早治療。

後來這名外籍患者上網搜尋醫療資訊,發現位於台灣的林口長庚團隊被喻為海福刀權威,經驗豐富,且價格僅有歐美國家的一半,因此決定飛至台灣接受治療。據了解,歐洲海福刀治療攝護腺癌,至少需100萬台幣,但林口長庚的國際醫療費用僅約50萬元。

崔克宏醫師指出,傳統外科手術治療攝護腺癌,採整顆摘除方式,約有三成患者術後出現尿失禁、性功能障礙。而海福刀治療僅利用微波就可殺死癌細胞,不用開腹,從肛門進入腹腔,利用探頭釋放高溫微波,殺死攝護腺裡的癌細胞,但能保留神經組織,不會影響性功能。

海福刀治療攝護腺癌沒有傷口、幾乎不流血,安全性高、復原快。但部分患者術後可能會有泌尿道感染問題,有痔瘡者可能併發肛門狹窄後遺症。至於該名外籍患者於1月上旬接受海福刀治療,手術相當成功,幾天後回診,並無排尿及感染問題。

林口長庚每年約收治190名攝護腺癌患者,其中兩成選擇海福刀,大部分仍以傳統外科手術為主,原因在於海福刀自費昂貴,約需36萬元;其次是海福刀僅適用於一、二期患者,晚期患者如選擇此項療法,則可能影響到術後十年的存活率,且復發機率較高。

此外,攝護腺高度如果超過4公分,也不適用海福刀。崔克宏醫師強調,由於關係到復發及存活率,並非每個攝護腺癌患者均可採用海福刀,因此,術前應謹慎評估,嚴格篩選病人。

崔克宏醫師提醒,泌尿道系統及攝護腺如果經常發炎,便屬於攝護腺癌的高危險群,應提高警覺。病人若有早期前列腺癌,除了手術,放射治療之外,海福刀也是一種選擇。病人如有攝護腺相關疾病,切記要到泌尿科門診,尋求泌尿專科醫師的檢查,才能獲得最佳治療方法。其實海福刀不是一種真正的刀,而是英文縮寫HIFU的中文簡稱;從英文全名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可發現,海福刀其實是一種超音波(ultrasound),中文全名應是「高能聚焦超音波」。

海福刀利用高能量聚焦的超音波,直接將標靶區域的癌細胞溫度瞬間上升到攝氏90度左右以破壞腫瘤組織;有別氬氦刀冷凍療法以低溫殺死癌細胞,海福刀則以高溫達到治療效果。

海福刀之所以不是刀的原因,在於這種微創手術根本不用開刀,也幾乎沒傷口,換句話說,微創手術過程中不需輸血,是新穎治療攝護腺癌的方法。

海福刀可精準定位,保留男性陰莖勃起所需的神經,也不像傳統根除手術可能有性功能障礙問題。其實海福刀不僅應用在攝護腺癌治療,同樣原理在大陸也曾用來治療膀胱癌、肝癌等癌症。由於這台儀器造價不菲,高達數億元,目前採用醫院都與廠商以合作案進行。

海福刀主要針對不適合接受根除手術或不願意開刀的病人,因無健保給付,患者需自費約30萬元,龐大醫療費用是海福刀最大限制。

另外,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海福刀微創治療,因海福刀精準定位特性,癌細胞越小、無轉移擴散是最佳治療時機,否則癌細胞一旦太大或轉移,即使再多「刀」也無能為力。

海福刀也有後遺症,醫師施作前會配合經尿道的攝護腺刮除手術,避免尿道狹窄機率。 當患者進行攝護腺癌海福刀手術後,常常會有泌尿道感染、堵塞以及頻尿等症狀,容易使患者有排尿困難、尿道狹窄的後遺症發生的機率。 因此醫師建議,若是患者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則需先經過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並觀察3週後,確定患者無出血等副作用後,再進行海福刀手術治療攝護腺癌以減少海福刀手術術後尿道狹窄等問題發生。


「鑽石歌王」林沖過去曾罹患攝護腺癌第3期、心臟病、糖尿病等,近年又因手術失血過多、意外摔倒,導致摔傷骨裂,緊急去手術,在鬼門關前走一遭。即便經歷過風風雨雨,但他不向命運低頭,即將在7日度過92歲大壽,今(5)日在南港舉辦生日晚宴,許多親朋好友都到場祝賀,《TVBS新聞網》直擊現況,他身體保持相當好,還在舞台上開啟演唱會,一口氣唱了8首歌,不減當年魅力。林沖在生日宴上,因為之前摔傷3次,導致現在只能坐輪椅登場,不過他打扮完全不馬虎,身穿白色長大衣,上面貼上許多碎鑽,相當華麗時尚,他開場帶來〈I Could Have Danced All Night〉、〈chotto matte kudasai〉英文歌曲,接著當他要開口帶來台語歌曲時,他笑說過去因為在香港、日本發展非常好,回到台灣都被問說「是香港人」,他強調自己是道地的台南人,所以帶來〈望春風〉、〈港都夜雨〉等台語組曲,帶動現場氣氛。由於歌曲輕鬆搖擺,台下朋友都上去幫忙伴舞,包含紀寶如、陳凱倫,熱鬧滾滾,台下還有許多不見的資深歌手米賽珍、金澎,可說是國寶等級的現場。而當他要準備唱〈莎麗娜戀歌〉時,還換起衣服,綁上頭帶,給出另一種不同風格,不過原本坐著輪椅的他,努力的站起來,他感性的說:「我很努力站起來,請大家原諒我,我還是不能走。」鼓勵了滿滿的親友,不少親友看到他這麼努力,當下落下眼淚。





然而隨著科技的進展及手術技術的 進步,以達文西機器人手臂系統輔助手 術可以減少神經血管不必要的損傷,因 此對術後勃起功能障礙似乎有較佳的結 果。但無法否認的,即使在一個達文西專家精細準確地做完兩側神經保留攝護腺切除 手術之後,還是會有一定比例(25%-75%)的病人遭遇到勃起功能障礙。面對如此困 境,還有辦法可以改善嗎?有的!就是術後陰莖復健的概念。 先從生理、病理學角度看起,一般正常男性在夜間到清晨期間,陰莖會有週期性 的勃起,適當的充血再消退就像是有氧運動,帶來足夠血氧而讓陰莖內皮細胞保持在 良好狀態。 但攝護腺手術後,因為周遭血管的損傷,術後海綿體處於低氧的狀態,進一步成細胞自我凋亡、膠原蛋白(collagen)增生、平滑肌纖維總量下降等改變,造成陰莖 走向纖維化而伸展性下降;另一方面,攝護腺旁控制陰莖勃起的神經於術中也可能損 傷或產生發炎反應,而讓陰莖在術後無法勃起。 陰莖功能的惡化,往往是在手術當下就開始,因此陰莖復健最重要的關鍵點就在 於”搶時間”—越早進行越好!要多早呢?研究上有比較術後六個月內或之後、三個月 內或之後等,發現都是以早期復健最為有效,因此目前專家共識建議一拔掉尿管便可 開始著手復健療程。 那復健內容是什麼呢?一般有幾項的治療可以選擇,第一項的治療最方便也最常 用的就是口服第 5 型磷酸二脂酶抑制劑(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inhibitor,以下簡 稱 PDE5-I),雖然全名不是那麼好記,但商品名卻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包括威而剛、 犀利士或樂威壯等。 這類的藥針對攝護腺術後的勃起障礙,可依劑型而有每天使用,一週兩到三次, 或者需要時使用等的不同療程,目前研究認為如何挑選並沒特別的差異性。當然,尋 求專業醫師協助及早開始服用且持續一段時程,效果相較更加明顯。 第二項的治療為負壓助勃器,把外管套在陰莖上,利用負壓作用被動式的讓陰莖 血流量增加,進而達到復健目的。然而,這裡提的是屬於醫療衛材,並非一般情趣商店販售的助性玩具,再者考慮到可能有過度充血損傷或疼痛等副作用,因此需要醫師 評估後才可購買及使用。一般建議療程每週至少五天且每天至少兩次,讓陰莖反覆充 血消退共約十分鐘,不宜太久否則易有副作用產生。 最後一項治療是在陰莖海綿體上注射前列腺素 E1(Prostaglandin E1, PGE1)也是 復健治療方式之一,但因為需打針相對侵入性較大,一般人接受程度比較不高,因此 會放在口服藥無效之後再行考慮。但目前的研究也發現,雙管齊下的治療 (combine therapy),例如同時給予口服 PDE5-I 的藥物搭配負壓助勃器,療效似乎比單一治療 (mono-therapy)效果還佳


頻繁往來台灣和越南的73歲台商,8年前被診斷攝護腺肥大和癌症指數偏高,因放不下工作而婉拒切片化驗,8年後確診攝護腺癌,癌腫瘤已穿透攝護腺且侵犯到膀胱。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放射腫瘤科梁家郡醫師表示,患者經42次快活光子刀治療,1年多持續追蹤檢查,今年7月正式宣告攝護腺癌完全消失,連癌症指數都幾乎驗不到,台商慶幸命大,決定退休養命。

這名台商多年以來就有解尿不順和頻尿的老毛病,認為是人老的現象,能忍就忍,直到8年前,在越南公司半夜起床解尿後回房睡覺,不知不覺發現內褲濕了一片,自知是殘尿浸溼,返台到泌尿科求診,診斷為攝護腺肥大,也發現癌症指數偏高,建議做攝護腺切片化驗,台商卻因工作繁忙而回去越南。頻繁往來台灣和越南的73歲台商,8年前被診斷攝護腺肥大和癌症指數偏高,因放不下工作而婉拒切片化驗,8年後確診攝護腺癌,癌腫瘤已穿透攝護腺且侵犯到膀胱。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放射腫瘤科梁家郡醫師表示,患者經42次快活光子刀治療,1年多持續追蹤檢查,今年7月正式宣告攝護腺癌完全消失,連癌症指數都幾乎驗不到,台商慶幸命大,決定退休養命。

這名台商多年以來就有解尿不順和頻尿的老毛病,認為是人老的現象,能忍就忍,直到8年前,在越南公司半夜起床解尿後回房睡覺,不知不覺發現內褲濕了一片,自知是殘尿浸溼,返台到泌尿科求診,診斷為攝護腺肥大,也發現癌症指數偏高,建議做攝護腺切片化驗,台商卻因工作繁忙而回去越南。

8年後,台商解尿困難更加嚴重,甚至已出現了血尿的症狀,才又到澄清醫院接受攝護腺切片化驗,診斷為攝護腺癌,癌症指數竟高達33.6(正常是小於4),再經核磁共振撿查,發現他的攝護腺癌為2.2公分×1.6公分,已穿透攝護腺表膜並侵犯上方的膀胱,台商決定接受抗賀爾蒙治療和快活光子刀放射線治療。

梁家郡醫師表示,患者接受每週5次,一共42次快活光子刀治療,完成療程後持續追蹤檢查,今年7月的核磁共振撿查結果,正式向台商賀喜,他的攝護腺癌已完全消失,原本被穿透的攝護腺也恢復,癌症指數已降到0.025,幾乎驗不到癌細胞存在。

梁家郡醫師指出,攝護腺癌的治療方法有開刀切除癌腫瘤和放射線治療。開刀切除癌腫瘤通常都會將攝護腺一併切除,有可能還得包尿布幾週防止暫時性尿失禁,而放射線治療治療的副作用,僅會出現患者的疲倦感,因為精準治療不會傷及鄰近器官,每天一次的光子刀治療,台商都坐公車往返醫院和住家。

梁醫師說,這些年來,在他的門診已超過75名患者接受光子刀治療攝護腺癌,將近90%攝護腺癌完全消失,5年的存活率幾乎達100%,有可能因攝護腺癌對放射線的敏感度高,治療的效果也相對高,至於少數攝護腺癌沒有完全消失,其原因是從治療後的核磁共振追蹤檢查發現若有似無的情況,可能是殘留的痕跡,至少沒讓癌腫瘤變大。


男性注意。攝護腺癌是隱形殺手,早期多無症狀易忽略,而延誤就醫,晚期5年存活率僅剩約20%,居國人10大死因第5位。醫師提醒,早期攝護腺癌的患者多半「無感」,如有排尿問題、下背痛等症狀應速就醫,同時,也呼籲50歲以上男性自費抽血檢查攝護腺特定抗原(PSA),甚至有家族史者應提早至45歲,以初步了解是否有致病風險。

據統計,在台灣攝護腺癌已是男性第五大癌症,且罹患人數逐年上升。從101年4735人增加到110年7481人,十年增幅達58%,不僅如此,罹患年齡也下降,越來越多50歲以下年輕男性診斷出攝護腺癌。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秘書長薛又仁指出,無症狀的年輕男性也可能因篩檢而發現癌症,因此必須提高健康意識並推動早期篩檢。83歲的蔡先生在與朋友討論攝護腺問題後,主動接受檢查,發現自己患有晚期攝護腺癌;61歲的鄭先生則是在一次感冒就醫時,發現尿液中有潛血,進一步檢查後意外確診為第三期攝護腺癌。薛又仁說,早期個案多半「無感」,加上攝護腺癌有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多患者在壯年時期確診。

三軍總醫院泌尿外科高建璋醫師指出,上述二位病友都是在沒有徵兆的狀況下確診,可以說是隱形的殺手,因此更顯示及早篩檢的重要性,即使看似健康也應定期檢查。亞洲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馮思中說明,晚期攝護腺癌患者往往已出現骨轉移,治療難度大幅提升,5年存活率僅約20%。因此,50歲以上男性可至醫院進行初步的攝護腺癌PSA檢測,及早診斷,根治癌症。如何治療?中華民國泌尿腫瘤關懷協會理事長歐宴泉指出,針對晚期或轉移性攝護腺癌的患者,現有治療策略包括結合新型治療方法與傳統療法,並可能包括短期化療的綜合治療方案。這種聯合治療策略能夠顯著提高存活率,而化療副作用可以透過與醫療團隊的合作有效緩解同時保持患者的生活品質。針對轉移性攝護腺癌患者常發生的骨頭轉移,目前也有能同時兼顧療效與患者生活品質的放射性同位素治療等治療選項。患者可與醫師討論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攝護腺癌的初期症狀與攝護腺肥大症狀很類似,包括夜尿、頻尿、解尿不乾淨、用力解尿等,攝護腺癌已成為男性國人常見的癌症,好發於60歲以上的年長者。在台灣臨床上發現有約30%的攝護腺癌患者確診時已經是第4期,癌細胞通常已轉移到骨骼等地方,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張文祿報導)


 高雄70歲陳先生2年前因血尿診斷出罹患攝護腺癌第2期,接受達文西攝護腺根除手術後卻漏尿,吃藥、電刺激、磁波椅等治療都無法改善,之後透過增生療法注射才不再滲尿,解除包尿布的困擾。

收治這名病患的民生醫院泌尿科醫師卓孟德說,達文西是根除攝護腺的精細手術,但要將大約50元硬幣大小的膀胱頸與像細如吸管的尿道吻合,難度不小,因此術後有人常出現排尿問題,若傷口癒合不良或體質上會產生縫線肉芽腫,都會導致憋尿的括約肌無法緊閉,造成漏尿。

卓孟德表示,醫院以膀胱內視鏡幫陳先生檢查,確定他因產生縫線肉芽腫,影響到括約肌收縮,甚至先前手術吻合處,也因過度結疤導致完全無收縮反應。因此安排了高功率雷射先切除掉肉芽腫,再於無收縮處給予增生療法注射(PRP)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術後隔天陳先生尿失禁的情形已有改善。兩周後,停吃漏尿口服藥,1個月後接受補強注射,再隔1個月,即使抱重物、牽機車或打噴嚏、咳嗽都不再出現漏尿。


不少人在立冬進補,但罹患三高或有攝護腺肥大的患者卻不適合。大甲李綜合醫院泌尿科醫師黃品叡表示,當歸鴨、羊肉爐等料理,吃多了容易上火,含酒精的湯頭,容易造成攝護腺發炎,吃太多恐會尿不出來,尤其烹煮時再放海鮮甲殼類的食材提味,湯頭含有高普林,對身體更是一大負擔。曾經有30多歲的年輕人,進補吃太辣結果尿不出來送急診,檢查指數都正常,詢問才發現原來是進補惹禍。

黃品叡說,攝護腺發炎的症狀包括頻尿、急尿、小便時有灼熱感,當攝護腺發炎腫脹後,小便會痛、甚至會尿不出來,如果腫脹的很嚴重,有可能10幾個小時都不會解尿,造成下腹部腫脹疼痛,這時就必須趕緊就醫。立冬進補國人愛吃的薑母鴨、羊肉爐、燒酒雞,大多添加米酒烹煮,原本罹患攝護腺肥大的患者,吃了含有酒精利尿的進補料理,會讓攝護腺急性腫脹,造成排尿困難。黃品叡說,攝護腺肥大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如果立冬貪吃進補補過頭,對身體沒幫助,更會造成負擔,建議「淺嚐即可」,一個月最多吃一、兩次就好。他透露,曾經有一名30多歲的男子,吃麻辣鍋進補,沒想到突然腹部疼痛,想尿卻尿不出來,檢查都沒發現特別異狀,追問才得知對方吃太辣,經過治療、打點滴便恢復正常,後續追蹤也沒有異常。

黃品叡指出,有攝護腺肥大的患者,建議平時多攝取含茄紅素、含鋅的食物,例如蕃茄、紅甜椒、芭樂、南瓜、花椰菜、牡蠣、海鮮等,要少吃紅肉,也要少吃刺激性的食物,例如咖啡、辣椒等,如果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攝護腺肥大,也沒有檢查過,只要發現解尿不順、力量變小、頻尿、急尿或經常半夜起床尿尿,甚至覺得膀胱脹脹的,有可能是攝護腺肥大。

另外,大甲李綜合醫院糖尿病衛教師鄭惠文說,患有三高的患者,不建議立冬進補。由於進補料理含油量高,還添加不少加工火鍋料、豆皮,或是玉米等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除了湯頭含高普林不適合吃,還會影響血糖,如果真的想要進補,要把湯頭上面的油脂過濾掉,分量控制在一小碗內,而且「補一次就好」,以免多補多傷身。


攝護腺癌(又稱前列腺癌)堪稱年長男性健康的隱形殺手,不少患者出現症狀並就醫時,已經進入病程晚期。醫師建議,50歲以上男性每年進行「PSA篩檢」,具有攝護腺癌家族病史者,則提前至45歲開始,及早掌握自己的攝護腺癌風險,平時則要留意自己是否出現排尿習慣變化,並在發現異常時及時就醫。

據統計,攝護腺癌個案年齡中位數為72歲,其死亡率在過去十年間增加44%,現已成為全國癌症死亡率第五名。而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攝護腺癌的發生率持續攀升,已經成為男性癌症發生率第三名,2022年確診個案數達9062例,年增長率高達 21%,為所有癌症之冠。

台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查岱龍表示,早期攝護腺癌通常沒有明顯症狀,因此患者多半在出現排尿異常、夜間頻尿或背部疼痛時才就醫,因此台灣有約33%患者在確診時是已經出現遠端轉移的第四期,相較於美國的8%高出甚多,推估與台灣攝護腺癌篩檢不夠普及有關。

他說,攝護腺癌的風險因素包括年齡、家族病史、肥胖與飲食習慣,男性50歲後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會大幅提升,此外,國內研究也發現,若家族中有父親或兄弟曾罹患攝護腺癌,個人罹癌風險將提高3.9倍。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泌尿腫瘤委員會主任委員吳俊德表示,早期攝護腺癌患者若醫師評估風險較低,可能採取積極追蹤、手術或放射線治療,若病程已發展至末期,則需要全身性的治療,目前以荷爾蒙療法為主,但部分患者會在2到3年後出現「轉移性去勢性攝護腺癌(mCRPC)」。mCRPC患者過去只能尋求第2線的標靶、化療等,但近年來已有新型抑制劑,配合新一代荷爾蒙療法,可提升轉移性去勢性攝護腺癌患者整體存活期近9個月,延長患者壽命。

查岱龍提醒,攝護腺癌可通過抽血進行PSA篩檢早期發現,建議年滿50歲以上男性應每年1次,有家族史者則建議45歲就養成每年篩檢的習慣,相關數值務必經過泌尿科專科醫師說明,以及早評估罹病風險。




成年男性到了一定年紀後,幾乎都會面臨「攝護腺肥大」的問題,但如何保養攝護腺?泌尿科醫師指出,其實從飲食攝取就能有幫助,透過深綠色蔬菜多等「三多三少」秘訣就能保養。

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泌尿科主治醫師張德撝表示,攝護腺(前列腺)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統的重要器官,位於膀胱下方,包覆尿道外圍。隨著年齡增長,攝護腺體積通常會逐漸變大。當體積超過20立方公分時,即可被診斷為攝護腺肥大。此外,攝護腺還可能發生發炎或癌症等疾病,因此男性學會如何保養攝護腺,對健康至關重要。

泌尿科醫師呂謹亨則說,根據統計,50歲以上男性約半數有攝護腺肥大的症狀,到了80歲,更是高達九成。如果出現頻尿、小便困難等五常見症狀時,就應該檢查並考慮透過手術治療。

張德撝分享以下簡單實用的「三多三少」保養秘訣,三多:多吃這些好食物

1、深綠色蔬菜多

常見的深綠色蔬菜如芥藍菜、地瓜葉等,富含抗氧化成分,能有效減少體內發炎反應,甚至有助於降低癌症風險。

2、豆類多

豆類食品含有豐富的大豆異黃酮。研究顯示,適量攝取大豆異黃酮有助於改善排尿流速及減輕殘尿感。平日可以多選擇豆漿、豆腐等豆製品。

3、番茄多

他特別推薦煮熟的番茄,因為加熱後的番茄可以提高人體對茄紅素的吸收效率。茄紅素具有抗氧化效果,對攝護腺健康有益。

三少:少吃這些不健康食品

1、紅肉少

像牛肉、豬肉等紅肉應盡量減少攝取。如果偏好吃肉,可以選擇魚肉或雞肉作為替代,對健康更為有益。

2、加工肉類少

培根、香腸、火腿等加工肉類通常含有大量添加物,可能對攝護腺造成刺激,應該儘量避免。

3、含糖飲料少

可樂、汽水、雪碧及手搖飲料中的高糖分可能會促進攝護腺增生。若無法完全戒掉飲料,建議選擇無糖或微糖版本。

張德撝說,男性攝護腺保養應該從日常開始,即使沒有症狀,也要重視健康管理。若已出現排尿困難、頻尿或其他症狀,不要拖延,現在的藥物治療效果很好,新一代手術技術也極大地降低了副作用,完全可以放心接受治療。

點擊收看【完整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R8w_SW_goA&t=378s

2024年9月5日 星期四

精煉植物油

 現代人外食機會多,而多數時候並沒有辦法餐餐都營養均衡。日前醫師就指出,平常吃的油脂種類相當多,然而有「一類油」比豬油還更須避免,且容易導致身體發炎。而美國研究指出,現代飲食充滿精緻糖易導致慢性疾病,然而研究卻發現與「這類油」更相關。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在「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臉書粉專指出,日常食用的油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其中不飽和脂肪又分為單元不飽和脂肪和多元不飽和脂肪。傳統觀念中,一般人最想避開的是飽和脂肪,不過實際上有一種脂肪比飽和脂肪更需避免,也就是多元不飽和脂肪中的「Omega-6脂肪酸」。

李思賢醫師表示,生活中常見的大豆油、葵花籽油、葡萄籽油、花生油、菜籽油和棉花籽油等植物油,都是富含Omega-6的種子油。過量的Omega-6脂肪酸會促進身體發炎,且這些油的提取過程需要高溫和有機溶劑的參與,導致製作過程中產生大量氧化自由基,對人體粒線體造成傷害。他同時稱這些為「精煉植物油」,藉此區分健康的植物油如:橄欖油、椰子油和酪梨油。此外,他也舉例,美國眼科醫師Chris Knobbe提出了「西方飲食」和「種子油假說」,認為現代飲食中高含量的精製糖和種子油是許多慢性疾病的主要驅動因素。Knobbe醫師引用數據指出,在1890年代,糖尿病的盛行率僅為0.0028%,而到了2016年,糖尿病的盛行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3%,也就是在126年間有「4643倍」的增長!

從其他疾病的角度來看,增幅也相似,如癌症、黃斑部病變和失智症。同樣,肥胖症的盛行率也從19世紀的1.2%增加到2018年的42.4%。Knobbe醫師認為,這些驚人的增幅與碳水化合物的攝取無關,反而與「植物油的普及」有密切關聯。

李思賢醫師指出,1965年以前,人類歷史上並不存在這些精煉植物油,一般食用的油脂主要是豬油、牛油和橄欖油等非加工油脂。而現代生活中,人體每日攝取的精煉植物油高達80克,相當於每天有720大卡的能量來自這些品質不佳的油。

李思賢表示,除了低醣飲食外,有醫師主張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也可改善糖尿病。不過,他認為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中也可能會缺乏很多必須的脂溶性維生素,也為該飲食方式的缺點。而現代人多外食,他認為外食最大敵人不僅是澱粉,還有植物油。他坦言,外食基本上使用的都是精煉植物油,也是他認為這幾年來導致代謝疾病的重要因素。他建議,過水是一個好方法,或是盡量選擇少油的健康餐廳,因此才有機會將精煉植物油的攝取降到最低。


健康資訊普及,越來越多人重視油品種類,醫師蕭捷健表示,堅果雖然健康,但花生油幾乎不含抗發炎的Omega-3,而富含害人體的Omega-6,使人體慢性發炎,而慢性發炎會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種疾病的風險,危害健康。

減重蕭捷健在其臉書表示,好的油脂能改善慢性發炎,還能減重。民眾在進行低碳水循環時,除了減少碳水攝取外,多攝取好油也能促進脂肪燃燒、穩定血糖與胰島素,有利整體健康。

至於什麼樣的油是好油,他表示,富含Omega-3和Omega-9是好油,過多Omega-6則容易造成身體發炎,由於外食常常會攝取到大量的Omega-6,所以平常應多攝取Omega-3和Omega-9油脂。

他表示,花生油的Omega3:6:9為0:36:48,幾乎不含Omega-3。雖然就烹調而言,花生油不容易被高溫氧化,但是omega-6含量高, 攝取過多容易造成身體發炎。

至於富含Omega- 3、Omega-9的油品,則為亞麻籽油、橄欖油、苦茶油、酪梨油。他表示,人體需要油脂的營養,缺少油脂,將缺乏關鍵荷爾蒙,讓身體出現大問題;掉髮,皮膚失去光澤,老化等問題都會開始發生。




\民眾黨北市議員林珍羽本身並不吸菸,卻得到肺腺癌,引發外界關注。醫師蕭捷健表示,台灣不抽菸的女性卻得到肺腺癌的比例,比美國高好幾倍。根據統計,大約有53%到83%的台灣女性肺腺癌患者沒有吸過菸,且這個數字在美國只有10%至20%。

醫師蕭捷健接著說,台灣女性罹患肺腺癌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空氣汙染,「特別是來自廚房裡的油煙。每天在高溫下炒菜,這些油煙可能會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所以,大家在選擇烹飪用油的時候,一定要多留意」。

醫師蕭捷健建議使用高發煙點的油,「比如酪梨油、苦茶油,這些油在高溫下不容易產生過多的油煙」,至於橄欖油的發煙點約在190度左右,「也千萬不能拿來高溫油炸。而像亞麻籽油這種低發煙點的油,千萬不要用來炒菜,因為它們在高溫下會分解,產生有害物質」。以前住在國外的時候,都是用電爐,火力真的有夠小,看來這也是減少肺腺癌的一個好方法。

另外,早期發現肺癌,治療效果會好很多,5年內的存活率也比較高,第一期患者的存活率可以高達60%到90%,但到了第四期,存活率就剩下不到10%。醫師透露,「在台灣,其實我們有很好的檢查工具,那就是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描(LDCT)」。如果是 50歲以上的男性或45歲以上的女性,而且有吸菸的病史或家族史,這個檢查是有健保給付的。所以,如果符合條件,千萬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藝人汪建民罹肺腺癌4期,抗癌10個月不敵病魔逝世,肺腺癌議題再度受到關注。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根據統計,大約有53%到83%的台灣女性肺腺癌患者沒有吸菸,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空氣污染,特別是廚房的油煙,提醒民眾選擇烹飪用油應特別留意,建議使用高發煙點的油,像是酪梨油、苦茶油;許多人會用的橄欖油千萬別高溫油炸;亞麻籽油則不能用來炒菜。

蕭捷健在臉書發文指出,台灣不抽菸的女性得肺腺癌比例,竟然比美國高好幾倍,根據統計,大約有53%到83%的台灣女性肺腺癌患者從來沒有吸菸,在美國只有10%到20%。

蕭捷健表示,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空氣污染,特別是來自廚房的油煙,他說以前在國外都是用電爐,火力很小,「看來這也是減少肺腺癌的一個好方法。」每天在高溫下炒菜,產生的油煙可能會增加罹患肺癌風險,蕭捷健呼籲民眾選擇烹飪用油時要特別留意,最好使用高發煙點的油,像是酪梨油或苦茶油,這些油在高溫下不容易產生過多的油煙。

蕭捷健提到,橄欖油發煙點大約在190度左右,千萬不能拿來高溫油炸;至於亞麻籽油這種低發煙點的油,則不要用來炒菜,因為它們在高溫下會分解,產生有害物質。

蕭捷健表示,早期發現的肺癌治療效果會好很多,5年存活率也比較高,第1期患者的存活率高達60%到90%,但到了第4期,存活率就剩下不到10%了。台灣有很好的檢查工具,就是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描(LDCT),50歲以上男性、45歲以上女性有家族病史,或50歲至74歲的重度吸菸者,檢查有健保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