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2日 星期日

吃辣吃鎂吃鈉保健食品

 許多人愛吃辣,喜歡享受著味蕾和身體開始渴望燃燒的快感,那麽吃辣到底健不健康呢?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黃軒指出,吃辣其實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不過,他也提醒,若吃錯,恐見不到好處,還會傷害健康。

黃軒日前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研究顯示,喜歡吃辣的人,他們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會下降,為什麼會這樣?主要和三個東西有關係,分別是辣椒素(Capsaicin)、蛋白質受體(TRPV1)和一氧化氮( NO)。

辣椒素(capsaicin):具有促進血管擴張和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從而有助於降低血壓。研究顯示,經常攝取辣味食物的人群,其高血壓風險可能降低,尤其是在女性群體中。蛋白質受體(TRPV1):廣泛分布於神經和血管系統中,當辣椒素與TRPV1受體結合時,會引起一系列生理反應,其中包括促使血管內皮細胞釋放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是血管舒張的關鍵分子,它可以放鬆血管平滑肌,從而降低血管張力,使血管擴張,這有助於減少血液流動的阻力,最終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

因此,黃軒認為,適量且持續攝取辣椒素,搭配健康飲食,可對血壓調節及心血管健康產生積極影響,並建議大家要根據自身的耐受度來逐漸增加辣味食物的攝入量,才能避免對胃腸道造成刺激。

黃軒說,若不吃辣的人,吃那些不辣的甜椒,仍有助於降低缺血性心臟病和死亡率的風險。

黃軒提醒,吃辣時總和重油重鹽、又大魚大肉結合在一起,那肯定還是會胖的危機;研究也發現,吃辣的同時,又喝酒、抽煙,吃辣的好處就會被抵銷。

他最後也叮嚀,別只吃那種「紅油、辣椒醬、乾辣椒」之類的辣,這些都恐見不到的好處,還會傷害你的健康。


你身體缺鎂嗎?鎂是維持身體正常運作的重要礦物質,參與肌肉收縮、神經傳導、骨骼健康及能量代謝等多項功能。營養師高敏敏分享,若你有疲勞、便秘、焦慮、常常想吃甜食、睡不好,可能都是身體缺鎂的警訊,建議從補充高鎂食物下手。

#堅果與種子

杏仁、腰果、南瓜籽和葵花籽是鎂的良好來源。適量食用堅果還能提供健康脂肪,有助心血管健康。

#全穀類

糙米、藜麥、燕麥和全麥麵包含有豐富的鎂和膳食纖維,可促進腸道健康並穩定血糖。

#深綠色蔬菜

菠菜、羽衣甘藍和綠花椰菜等深綠色蔬菜富含鎂和維生素K,對骨骼健康有益。

#豆類

黑豆、鷹嘴豆和紅豆等豆類不僅含鎂,還富含蛋白質和膳食纖維,有助於控制體重和提供飽足感。

#魚類

像鯖魚和鮭魚不僅是優質蛋白質來源,也含有鎂及對心臟有益的Omega-3脂肪酸。

#巧克力

黑巧克力(可可含量70%以上)含有鎂,適量食用對於舒緩壓力有幫助。

除了補充以上食物,也要盡量避免干擾鎂吸收的因素,像是高劑量的鈣補充劑、酒精及高脂飲食可能干擾鎂的吸收,過量的咖啡因也會增加體內鎂的流失,因此茶和咖啡應該適量飲用。


有些食物吃起來明明不鹹,卻還隱藏著高度鈉含量!營養師高敏敏在臉書專頁「高敏敏 營養師」指出,有些人覺得食物吃起來不鹹就覺得這很健康,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吃太多,引發健康危機,她列出9種隱藏的高鈉食材,比如奶油義大利麵、玉米濃湯、麵筋罐頭等,最讓人意外的鈉含量冠軍是麵線。

衛福部建議每日鈉攝取量總量不宜超過2400mg,約等於6公克的鹽,鈉是人體生存必須元素,能夠維持電解質平衡、神經傳導,讓肌肉能夠正常放鬆伸展,攝取過量可能會導致高血壓,增加心臟病與中風的風險,有水腫、腎臟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病史的患者要特別注意。高敏敏補充,當鈉離子攝取過多,身體會發出警訊,比如增加食慾、口渴、頻尿、水腫等,該好好檢視自己吃下肚的食物,改變飲食習慣。高敏敏列出9種食物,這些都隱藏著高鈉含量,最讓大家意外的麵線奪冠,這是因為製作麵線時會浸泡鹽水,會吸附滿滿的鈉,她建議在吃之前先用滾水川燙來稀釋;涼麵經過鹼水處理製造,麵條上也會吸附鈉元素,涼麵淋上醬料後更是加倍;鮮奶吐司裡也有不少的鈉含量,如果再加上果醬或其他配料,加在一起鈉含量簡直爆表,運動飲料雖然能解渴,但若沒有在運動時就喝運動飲料,可能會「補充太多」而造成反不少人會吃保健食品補充營養素如鐵、鋅、維生素等。西園醫院婦產科醫師邱筱宸發文分享,適當補充缺乏的營養素固然重要,但不要讓「怕缺乏」變成「補過頭」,例如鐵補太多會便秘、腸胃不適,身體累積過量的鐵,長期下來可能傷害肝臟、心臟等器官。邱筱宸提醒,透過均衡的飲食去攝取營養是最理想的方式,「保健品只是輔助,不是主角。 」

邱筱宸指出,吃素較不易獲取某些營養素(例如維生素B12),很多素食的朋友包含自己,為了補足營養習慣每天吃好幾種保健品,適量補充缺乏的有益健康,但不是「補越多越好」,如果沒有經過仔細評估,就有可能會發生「重複攝取」或「劑量過高」的情況。以下6大營養素,須特別留意補充量:效果。

麵線:每100克鈉含量2834mg,熱量303kcal 奶油義大利麵:一份鈉含量2371mg,熱量1185kcal 玉米濃湯:一碗鈉含量1386mg,熱量203kcal 麵筋罐頭:一個鈉含量1109mg,熱量303kcal 涼麵:每100克鈉含量2834mg,熱量653kcal 鮮奶吐司:一條鈉含量1102mg,熱量1300kcal 蘇打餅乾:每100克鈉含量800mg,熱量527kcal 蔥油餅:一片鈉含量715mg,熱量404kcal 運動飲料:一瓶鈉含量252mg,熱量144kcal

高敏敏提醒,減少吃這些食物能夠降低鈉含量攝取,但不代表從此不能吃美食,分享3種低鈉料理法能吃得健康又安心,比如多使用香草、香菜、辣椒調味,減少使用鹽巴,或使用檸檬這類的天然水果做沙拉,最好的飲食法是原型食物,減去不必要的調味,自然又健康。

一、維生素B12

吃純素者比較難從食物取得維生素B12,邱筱宸引述觀察性研究,內容指出血中B12含量異常升高超過正常值,可能和某些癌症風險增加有相關。但她強調,目前並沒有設定明確的「維生素B12安全上限」,血中B12過高是未察覺癌症的警訊,並非「B12本身會致癌」,但還是建議補充到維持血中濃度於正常範圍即可,過量並無額外好處。

二、葉酸

邱筱宸指出,它對準備懷孕的女性非常重要,建議備孕者要補充;但如果一般人每天額外補超過太多,尤其又多吃了複方營養品的情況下,可能會「掩蓋B12缺乏」,導致神經系統問題被延誤處理。

三、維生素B6

長期超過建議劑量可能引發手腳麻木、神經不適。

四、鐵

邱筱宸說明,鐵質補太多會便秘、腸胃不適(如噁心、腹痛、脹氣),還可能產生過多的自由基,引發體內氧化壓力和發炎反應,長期鐵過量累積在體內,可能損害肝臟、心臟等器官。

五、鋅

適量的鋅對免疫很重要,但過量會干擾其他礦物質的平衡。邱筱宸指出,長期「超高劑量」補充鋅會抑制銅的吸收,導致體內缺銅。

六、維生素A、D、E、K(脂溶性維生素)

這類比較容易累積在體內,不像水溶性者會從尿液排掉,補過量可能對各器官造成潛在負擔。 

最後,邱筱宸提醒補營養素的注意事項,首先是千萬別吃來路不明、標示不清的營養品,有時買到國外進口的,單位可能不一樣,要看清楚劑量;在食用時,應避免避免重複補充,有些成分在多種保健品裡面都有,重複吃就容易過量,也應按照建議劑量服用「不要自行加量」;有疑慮可和醫師討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