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歲楊小姐,多年來受反覆泌尿道感染困擾,近期因為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加上左腰持續痠脹感數天而求診。安排超音波發現,左側腎臟內有3顆接近1公分大的結石,並且腎臟呈現出明顯的腎盂腎炎反應。
另外,47歲鄭先生,平時有規律的運動習慣,最近1年來不時感覺腰部容易酸疼,本以為是健身常見的肌肉酸痛,直到發現尿液中有雜質且排尿疼痛才來就診。檢查發現雙側腎臟都有超過2公分的結石堵住腎盂出口,並造成腎臟中度水腫。
泌尿道感染、泌尿道結石:如雞生蛋、蛋生雞
書田診所泌尿科主任醫師陳鵬指出,當泌尿道感染發生時,細菌可能附著在尿液中的結晶上,形成結石。反之已有結石的患者,結石表面也可能成為細菌滋生的溫床,增加感染的風險。根據研究分析,有泌尿道結石的患者發生尿路感染機率是一般人的5倍以上,泌尿道感染的患者也有近3成的機會會被診斷出體內有尿路結石。
常見結石引起的症狀有,泌尿道感染、血尿、頻尿、急尿、噁心、腰痛…等,結石阻塞在泌尿系統中除了引起不適症狀外,還會對腎臟造成影響,可能會引起腎臟水腫、腎臟功能衰竭等。
治療結石關鍵數字:0.5和2
陳鵬說,治療結石時,結石大小是影響治療選擇的關鍵因素。輸尿管內小於0.5公分的結石,使用藥物加上大量水份攝取,往往能促進結石排出。大於0.5公分的腎臟或輸尿管結石,可按照結石所在的位置、X光上顯影程度及患者的身體狀況,考慮非侵入性的體外震波碎石術或輸尿管內視鏡手術治療。
2公分以下的腎臟結石,除體外震波碎石術以外,使用逆行性軟式內視鏡手術治療有較好的結石廓清率。2公分以上的大型腎臟結石,則建議經皮穿腎內視鏡取石,或合併軟式內視鏡的雙鏡聯合手術,以達到最良好的結石清除效果。
所謂的逆行性軟式輸尿管鏡腎內碎石手術,是一種無額外傷口的內視鏡手術,軟式輸尿管鏡經由尿道沿著輸尿管進入腎臟,利用雷射或氣動方式將結石打碎,再將結石移除。
最後陳鵬提醒,預防結石和泌尿道感染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喝開水。另外針對結石的預防,飲食上要注意三餐均衡,多攝取蔬果纖維且避免太鹹的食物,動物性蛋白攝取也要適量。
結石卡在泌尿系統或是經常反覆的泌尿道感染,長期可能會對腎臟功能造成不可逆影響,因此除了注意自身的保養,一旦有發生結石,應定期追蹤及接受適當的治療,才能免於結石造成的困擾與影響。
女生天生尿道短,許多女性深受泌尿道感染的困擾。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一名35歲的女性上班族,一年泌尿道感染次數達3、4次,由於重複泌尿道感染會加速腎功能惡化,他因此建議,女子應多喝水、勿憋尿,另可多喝味噌湯來補充益生菌。女子照做後,除了不再泌尿道感染外,連過敏問題也消失了。
洪永祥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表示,上述女子是因頻尿、急尿、小便略帶血,前來就診,確診為是泌尿道感染,這類疾病經過一週抗生素就可治癒,但該女子表示平均每年都會泌尿道感染3、4次,非常困擾。女生天生尿道短,許多女性深受泌尿道感染的困擾。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一名35歲的女性上班族,一年泌尿道感染次數達3、4次,由於重複泌尿道感染會加速腎功能惡化,他因此建議,女子應多喝水、勿憋尿,另可多喝味噌湯來補充益生菌。女子照做後,除了不再泌尿道感染外,連過敏問題也消失了。
洪永祥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表示,上述女子是因頻尿、急尿、小便略帶血,前來就診,確診為是泌尿道感染,這類疾病經過一週抗生素就可治癒,但該女子表示平均每年都會泌尿道感染3、4次,非常困擾。
日本知名新聞節目主持人小倉智昭自1999年接手主持晨間資訊節目《とくダネ!》(特別情報),傳出本月9日因膀胱癌病逝,享壽77歲。醫師表示,膀胱癌病人大多以「無痛性血尿」為主要症狀,危險因子包括抽煙、中藥(例如含馬兜鈴酸)、職業環境及化學藥劑的接觸。此外,膀胱癌的特性為復發率高,約5~8成,可能在腎臟及輸尿管復發,危害腎臟功能。
小倉智昭2016年確定罹患膀胱癌,2年後因為病情惡化,導致膀胱大出血,最終選擇切掉所有膀胱,然而,癌細胞轉移到肺部,甚至又診斷出腎臟癌,隨後也切除左腎,今年12月初被醫院宣告無法治療,返家後,度過最後的人生。根據台中榮總醫院的網站,膀胱癌病人大多以無痛性血尿為主要臨床症狀。主要的危險因子為抽煙、職業環境及化學藥劑的接觸。近年來,某些中藥(例如含馬兜林酸成份)也被認為與膀胱癌相關,在洗腎及接受過腎移植的患者發生率也較高。
該院表示,目前膀胱癌治療仍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為佳。第一期低惡性度患者只需接受經尿道膀胱腫瘤刮除,視必要再加上膀胱內化學或免疫藥物灌注治療。第二期以上需作根除性膀胱切除,及骨盆腔,甚至後腹腔淋巴的清除及化療。
此外,膀胱癌的特性為復發率高,統計約在5~8成,甚至有可能在上泌尿道如雙側腎臟及輸尿管復發,造成阻塞性腎病變並影響腎功能。
該院提醒,患者必須接受定期膀胱鏡追蹤,尿液細胞學檢查及上泌尿道影像檢查,例如靜脈腎盂造影或電腦斷層檢查,才能在腫瘤復發時,早日接受診斷及治療,得到最好的控制效果,減少做全膀胱切除的風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