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 星期五

癌症骨轉移

台中66歲男子,罹患擴散期小細胞肺癌,發現腦部與骨骼癌轉移。五年前,自費接受免疫治療合併傳統化療,治療後腫瘤消失,目前定期追蹤。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胸腔內科醫師劉旭崇指出,小細胞肺癌生長迅速、常被稱為肺癌中的惡霸。該患者超過五年存活期,顯示免疫治療的「長尾效應」,如今健保有給付,為病患帶來新希望。

劉旭崇表示,患者因咳嗽、呼吸急促及上半身水腫等症狀求醫,檢查發現右側肺部及縱隔腔出現約11公分大小的腫瘤,同時在腦部與骨骼發現癌細胞轉移,診斷時為擴散期小細胞肺癌,已不適合進行手術切除。劉旭崇說,當初病人接受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後,腫瘤迅速縮小,定期追蹤檢查也確認腫瘤已完全消失且無復發跡象。這幾年來,病人的生活品質保持良好,他對當初自費200萬元接受治療的決定深感值得,因為這延續了他的生命。劉旭崇說,小細胞肺癌具有惡性度高、快速增生及神經內分泌特性,診斷時九成以上病患無法接受手術治療,即使接受傳統化學治療或合併放射治療,多數病患仍易復發並產生抗藥性。因此,治療上相當具有挑戰性。幸運的是,自112年12月1日起,台灣健保已開始給付擴散期小細胞肺癌的免疫治療費用,過去一年多已有不少病患成功申請並接受該治療。

根據醫學研究,若僅採用傳統化學治療,擴散期小細胞肺癌病患的中位存活期僅約8–10個月;若這類病人接受化學治療時同時合併免疫治療可顯著延長存活期。而且免疫治療有所謂的「長尾效應」,也就是説部分病人接受免疫治療會產生持續性的長期療效,所以能明顯的得到長期疾病控制與存活期延長的好處。

劉旭崇表示,雖然擴散期小細胞肺癌的預後仍具挑戰,但現行肺癌診治指引推薦以免疫合併化療作為首選治療。免疫治療不僅開啟小細胞肺癌治療的新曙光,更為晚期癌症病患帶來長期存活的希望。


熱心助人形象永留人心!高雄市三民區鳳北里老里長鄭健村驚傳過世,享壽78歲;其妻子表示,太晚檢查出罹患攝護腺癌,才短短一個月,癌細胞擴散至骨頭,走路不穩掛急診,隨即陷入昏迷。倆人結髮50年了,這週末還原訂要去南投出遊,豈料病情急轉直下,2日天人永隔。鄭健村生前交代把家裡照顧好,自己對死倒是看得很開。立委李昆澤哀悼,搶救百年樹木、自立路橋拆除都有里長身影,非常不捨與難過。鄭健村於高雄縣市合併後連任第1、2、3屆里長,看得出在地深耕多年,拼命三郎個性造就他里內大小事都要管,妻子說,平日忙著里民陳情案,相信自己沒有病,自己抓中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家人苦口婆心勸說無效,直到最近突然走路不穩,緊急送急診後陷入昏迷,檢查才發現罹患攝護腺癌,住院治療期間,孫女還來探望,病情急轉直下,不到一個月,於2日離世。

「有醒來!我說要把他醫好帶回家」,妻子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自責,一切來得太突然,在病房日子裡,老伴交代把家庭顧好、里民大小事,鄭健村把死看得很開「活到現在這樣,隨時走沒關係」。妻子表示,靈堂設置在高雄殯儀館麒麟會館,6日開放弔唁。

死訊曝光,里民深感不捨,立委李昆澤也提到鳳北里、三鳳中街商圈這些年來的改變,鄭健村里長是背後很重要的推手,包含自立路橋拆除、中華地下道填平、舊三塊厝車站蒸汽火車頭爭取、百年老樹搶救、商圈周圍停車場、學校大小建設,都有里長努力的身影。這幾年,他跟著里長一起努力,常常看到鄭健村里長站在社區第一線,說到做事總是衝第一,卻又非常客氣、低調、不居功;今年4月份,他召開的防汛會議,鄭里長也抱著病體出席,持續為地方反映意見。現在里長已沒有病痛,一生圓滿,永遠感謝鄭健村里長。

議長康裕成也發文,很捨不得認真最顧社區的里長走了,強調他是默默做事的人,人很客氣不吹噓政績,有時自己都會忍不住幫他做點宣傳,實在捨不得他離開。



 57歲林先生是老菸槍,因咳嗽就醫後確診罹患肺癌,近來,感覺右側鼠蹊部及髖部隱隱作痛,站立行走時疼痛明顯。回診後發現,林先生右側近端股骨有癌症骨骼轉移,經醫療團隊綜合評估病況與病理性骨折的風險後,決定進行預防性固定手術,林先生也於術後6天順利出院,並維持良好的行走功能。部立臺南醫院骨科主治醫師郭育睿指出,癌症患者有相當高的機率發生癌細胞轉移到骨骼的風險,國人常見的癌症如乳癌、攝護腺癌、肺癌、腎臟癌及甲狀腺癌都有相當高轉移到骨骼的風險,然而因為相關症狀常被誤以為是一般的痠痛而延誤就醫,等到骨折才被發現癌細胞已轉移到骨骼,增加治療難度。

經診斷為癌症骨轉移後,若未達需開刀程度,或患者身體狀況不允許時,可採藥物或放射線治療等保守性治療方案。若癌症的骨轉移造成嚴重疼痛及結構上的弱化時,應考慮在出現骨折前,將骨轉移處做預防性的手術固定或置換,如情況允許,及早進行預防性的手術固定,才能有效處理。

郭育睿指出,若發生病理性骨折時,考量同時要處理骨折、腫瘤兩個問題,處理方式會根據患者預期餘命、期待的生活功能及品質等方面,進行評估不同手術處理的方式;從單純復位固定,到腫瘤切除、冷凍治療及固定、重建手術都是可能的作法。

郭育睿提醒,癌症患者平時除了定期追蹤全身骨掃描外,若出現莫名的腰痠背痛,或是在沒有受到外力就發生的肢體疼痛狀況時,應高度警覺是否為骨轉移而儘速就醫檢查。即使本身沒有癌症病史、家族病史的民眾,若出現體重異常減輕、伴隨肢體或軀幹疼痛,也應提高警覺,避免延誤潛藏的轉移性癌症。


美國前總統拜登(Joe Biden)的健康狀況一直是媒體關注的焦點,據《CNN》報導,拜登辦公室18日發布聲明,指出拜登被診斷出罹患攝護腺癌(prostate cancer),且已經擴散至骨頭。

現年82歲的美國前總統拜登拜登近幾年健康狀況一直不好,甚至還被認為是他退出2024年大選的主因。CNN主播塔珀(Jake Tapper)日前在共同著作的書《原罪:拜登總統的衰退、隱暪和競選連任的災難性抉擇》中提到,拜登在2024年競選期間身體狀況非常糟,幕僚甚至在討論要讓他坐輪椅。BBC報導指出,《原罪》作者提到拜登健康狀況惡化,最明顯的特徵是他行走時步履蹣跚。事實上,拜登4月26日在梵蒂岡出席方濟各的葬禮時,也被鏡頭拍到他走路需要兩個人攙扶。《原罪》作者加碼爆料,拜登越來越認不得人,2024年6月,拜登在競選活動上竟沒認出長期資助民主黨的好萊塢影星喬治克隆尼,事發之後,克隆尼投書《紐約時報》呼籲拜登退選。

不過,拜登的發言人澄清上述說法,直言拜登做事情非常有效率,他們歡迎爆料的人出來正面對決。《原罪》預計在20日發行,加上拜登在此時證實罹患攝護腺癌,勢必將會引發一波討論。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