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

貧血

 許多人認為貧血只是小毛病,但背後可能隱藏健康警訊。無毒教母譚敦慈提到,男性若出現貧血狀況,一定要特別注意,她的弟弟做體檢時,發現血色素稍微低一點,並沒有多加留意,隔了1個月後因發燒就醫,被診斷出罹患血癌,讓他們相當驚訝。

譚敦慈在健康節目《醫點不誇張》指出,女性每個月都有生理期,容易出現貧血狀況,但男性若有貧血,就要特別注意,她的弟弟37歲時做健康檢查,發現血色素稍微低了一點,大概是12.9左右(成年男性正常值為13到18),起初認為問題不大,未料1個月後弟弟因發燒就醫,確診罹患血癌,也就是白血病。新光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賴泓誌也在節目上指出,男生若出現貧血,有些情況可能是比較良性的問題,例如慢性痔瘡等,但也有潛在癌症風險,未經檢查無法確認,因此提醒民眾要特別注意。

針對低血壓與貧血的關係,賴泓誌指出,兩者不一定有直接關聯。他說:「有關低血壓的問題,其實低血壓跟貧血有時候可能是兩件事情。量血壓這件事情,其實代表只是自己的身體這樣血管裡面的一個壓力。但事實上貧血的人不一定血壓會比較偏低。通常在急性出血的時候,類似休克的情況,可能會造成血壓偏低。那有非常多的一些病人屬於慢性的貧血,其實不會有低血壓。」

賴泓誌提醒,有些民眾會誤以為低血壓就是貧血,「所以有些民眾會把低血壓跟貧血直接給它放在一起。那大概也是特別提醒說,假設有任何不舒服的時候,當然有些人是舊症。那不是只有單純血壓低才會發生貧血,有的人血壓正常,也可能有貧血的問題,所以適度的去做檢查是非常重要。」

台北慈濟醫院血液科主任高偉堯日前指出,血癌又稱為「白血病」,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血癌又可分為骨髓性、淋巴性兩種,前者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約3到5人,且是發生率最高的成人血癌;後者則是發生在小孩居多,骨髓是人體的造血器官,當骨髓癌變,不成熟的白血球過度增生,影響人體血液功能,侵犯其他器官,就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在症狀方面,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表現通常以感染、發燒、出血、貧血為主,研究發現可能與基因異常有關,治療上會在前期檢查時藉由白血球的數量、基因變化狀態等判斷預後狀況,決定病人是否要第一時間進行骨髓移植,不過移植半年內都必須密切追蹤,服用免疫抑制劑,以免發生排斥反應或是併發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