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

名醫自救功法

 

名醫自救:正確呼吸+改變生活,無藥可救的癌症完全治癒

「醫生的年齡比平均年齡少十歲。」這句話從一個醫師口中說出,格外令人震憾;但特別的是,說這句話的醫師,二十年前曾經確診罹癌,當時判斷只剩五年壽命。只不過到現在還生龍活虎般接受早安健康專訪,道出罹癌又靠自己完全治癒的過程。回顧起來,不僅是生活習慣、飲食的改變帶來轉機,著重呼吸的運動方式也成為趕走癌細胞的關鍵。

正確呼吸不缺氧,就能防癌

陳慕純醫師認為,當時所做的運動,包括靜坐與腹部呼吸,能夠改善身體內部的缺氧情況。

我們的身體除了大家熟知的肺部呼吸氣體交換外,在細胞的層級還有一個「內呼吸」,也就是透過微血管將氧氣帶給每一個細胞中的粒線體,就能產生人體需要的能量,「而產生的代謝廢物是二氧化碳,再由微血管帶走。

如果在內呼吸的部份氧氣不足,身體還是可以運作,但是缺氧環境卻成為癌細胞滋長的溫床,因為癌細胞不需要氧氣。當身體細胞能夠進行有氧呼吸,癌細胞也沒有成長空間。

正確呼吸調節自律神經,同樣能防癌

另一方面,陳慕純醫師指出,當時的他透過呼吸與生活作息改變,睡眠品質好,都會讓原本混亂的免疫系統功能正常,而這也是治癌的關鍵。很多癌症病患狀況不好,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調影響了免疫系統、睡不好,使得腫瘤幹細胞成長加速。「如果當時就有內核心(呼吸),復原的情況應該更快,不需要用到5年。」陳慕純醫師這樣說。

如果想要呼吸量多,關鍵其實是吐氣要深,要先把原有的空氣排出去,才能夠吸進更多空氣。陳慕純醫師就比喻,一杯水一定要先倒光,才能加更多水。不這麼做,體內多的是舊的、沒有換的氣排不出去,新進來的氣有限,其中氧氣的濃度就不會足夠,反而可能缺氧。

因此,呼吸的最基本原則,就是先吐氣,讓橫膈膜儘量往上移,接著再吸氣往下,肺部才有擴充的空間。內核心呼吸法的概念就此成形。

內核心呼吸法

應對病症:癌症、疝氣、頻尿、胃食道逆流、高血壓、失眠、脂肪肝、肝發炎、腸躁症、憂鬱、全身痠痛、 自律神經失調 

(示範:吳妍瑩瑜伽老師)

  1. 雙腳打開與臀部同寬,雙腳平行向前。膝蓋要放鬆,如此動作時臀部才比較能活動自如。

    1. 大腿間夾一顆適合大小的瑜伽球,幫助骨盆底肌群上提,同時也會感到腹部下方有力量。

      Tips:不用刻意買瑜伽球,家中有枕頭、抱枕或是小孩子玩的皮球也可以。

    2. 用手輕撫在肚臍下方腹部,感受一下內核心呼吸啟動的位置,這也是傳統所謂丹田的地方。

    3. 先緩緩地、儘量地把肺部的空氣吐盡。
    4. 第5.同時,雙腿開始用力夾緊,促使骨盆底肌群上提,讓腹部產生一種「聚氣結丹」感。

      Tips:骨盆底肌群上提時,可以想像成爬樓梯一樣,有「一、二、三」逐階往上的感覺。

    5. 重覆 5. 6.動作,每次持續練習 5 分鐘。

      Points:感受到肚臍下方有力量凝聚的感覺,代表成功。

    6. 輕輕地吸氣,再輕輕地吐氣。吐氣時尾骨(臀部)向前捲。

      Points:呼吸時鼻吸嘴吐,吐氣時可以發出「噓」聲,製造一點阻力讓腹部更有力量。

2024年10月17日 星期四

影響睡眠的食物

 營養師李婉萍在《健康晚點名》節目中分享,若想要擁有好的睡眠品質,睡前盡量別吃6種食物,

第1是吃太多紅肉,解釋因身體需要很辛苦地消化這些脂質,會導致無法睡眠品質受到影響;

第2種是加工肉品等高鈉食物,當人體攝取過多的鹽分,躺下後會導致水分不平均,進而影響睡眠和呼吸。

第3為高黏性的食物,例如麻糬、粽子等,其不易消化的特性也會讓睡眠受到影響;

第4種則是十字花科蔬菜,如高麗菜、白蘿蔔等,李婉萍表示,很多人會感到很意外,因它是公認的抗癌好食物,但實際上它們含有寡糖,雖有增加好菌的功效,但進入腸道後不好消化,容易造成脹氣和放屁,進而影響睡眠,不過,李婉萍也指出,適量吃不會有太大問題,要避免一次大量攝取恐造成反效果。

第5種是甜點,李婉萍透露過去曾遇過患者為緩解壓力,習慣暴飲暴食且特別喜歡吃甜點,結果睡覺經常被嗆醒,檢查發現是胃食道逆流,提醒胃食道逆流者睡前應避免吃甜點,「會讓睡眠品質更不好」;

最後則為酒精類,儘管睡前小酌會讓人更容易入睡,但也很容易起來,導致最後整個睡眠深度不夠好。

2024年10月16日 星期三

各種篩檢健檢

 胃癌、大腸癌可以「一次篩檢」!台大醫院發表全球首創胃癌、大腸癌的「一舉兩得」整合篩檢新模式,顛覆傳統單一篩檢概念,這項二合一糞便篩檢計畫,在傳統的大腸癌糞便潛血的基礎上,額外提供幽門桿菌糞便抗原的檢查,結果發現二合一篩檢可雙雙降低兩癌發生與死亡率,這項研發成果已於2024年10月1日刊登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期刊。國健署今年起也將在9個縣市試辦二合一糞便篩檢,未來將擴大到全國實施。

台大醫院醫學研究部副主任李宜家表示,大腸癌令人聞之色變,雖大腸癌發生率較胃癌高,但全球胃癌死亡人數卻多於大腸癌。而幽門螺旋桿菌是台灣常見疾病,則是胃癌主因,透過除菌治療可改善胃部健康,但多數幽門桿菌帶菌無明顯症狀,延誤治癒先機。研究團隊以電話邀約方式,提供兩種檢測服務,實際受測對象超過6萬人。最後比較民眾接受二合一糞便篩檢,以及單一糞便潛血篩檢結果,結果發現胃癌發生率可以降低32%,大腸癌死亡率降低28%。

李宜家指出,胃幽門螺旋桿菌篩檢非侵入式檢查有碳13尿素吹氣法、糞便抗原檢查,只要冷鏈運送得宜,兩者準確度皆達95%。研究團隊是在傳統的大腸癌糞便潛血的基礎上,額外提供幽門桿菌糞便抗原的檢查,在同一次糞便採檢的過程中,民眾可以同時檢測幽門桿菌抗原以及糞便潛血,降低了檢體採集的時間成本。



70歲男子健檢發現身體發炎指數CRP高達6 mg/l,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建議他戒除食用Omega-6油品,固定每天吃半碗十字花科蔬菜,包括高麗菜、花椰菜、白蘿蔔及大小白菜。2個月後,該名男子的CRP指數從6大幅下降至0.6。江守山強調,民眾平時應避免攝取過多Omega-6油品,多攝取十字花科蔬菜,才能有效改善體內慢性發炎問題,降低疾病風險。

江守山在健康節目《健康好生活》中分享,一名70歲男子健檢發現身體發炎指數CRP(C反應蛋白)高達6 mg/l,且有肌少症問題。他表示,「雖然年長者常有肌少症問題,但該男子可能不僅是因年齡大而導致肌少症,身體發炎指數飆高可能也是造成其肌少症的問題,因此需解決其身體慢性發炎的因子。」

經過排除男子有其他急性發炎、關節疼痛現象後,江守山建議男子在飲食上做出2項改變:一為戒除食用會引發身體發炎的Omega-6油品,例如大豆油;二為每天必吃半碗煮熟的十字花科蔬菜,包括高麗菜、花椰菜、白蘿蔔及大小白菜。

在男子配合醫囑,調整飲食習慣的2個月後,發炎指數CRP從6大幅下降至0.6。江守山指出,此案例顯示飲食調整對於改善健康的重要性。他補充說明,現代醫學已確認身體慢性發炎會增加癌症等疾病的風險,而CRP在健康人身上的平均濃度約為1,此名男子飆高的CRP指數,顯示體內有慢性發炎的問題存在。




隨生活方式及飲食改變,糖尿病發病率逐年上升。根據統計,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約10.3%,全國有超過230萬人有糖尿病困擾。肥胖及三高代謝症候群患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正常人的6.9倍,醫師提醒,民眾應及早透過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來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及併發症風險。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林永昌表示,糖尿病可能使身體的大小血管、神經系統逐漸產生病變,甚至引發腦中風、心血管疾病和慢性病。因此糖尿病的預防、早期診斷和治療十分重要,提前控制血糖,能幫助患者降低風險。

 而代謝症候群是糖尿病重要風險因素之一,林口長庚新陳代謝科醫師林怡瑄說明,代謝症候群主要症狀為肥胖、高血壓、高血糖、三酸甘油脂過高、好膽固醇過低,會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癌症等疾病風險,臨床統計,代謝症候群患者罹患糖尿病風險是正常人的6.9倍、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為2.5倍。 國健署調查,2017至2020年,20到64歲民眾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24.8%,相當於每4人就有1人罹患代謝症候群,並以男性30%盛行率高於女性20%。

 林怡瑄指出,家族遺傳、運動及睡眠不足、攝取過多脂肪都是代謝症候群主因,民眾可以透過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控制體重、戒菸、充足睡眠、定期健檢,預防代謝症候群,降低糖尿病與各項慢性病風險。

 桃園長庚新陳代謝科許嘉容醫師表示,糖尿病和肥胖息息相關,肥胖者體內累積過多脂肪,會引發一系列代謝異常和疾病,包括胰島素阻抗和三高症狀,增加糖尿病發生機率。應透過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來控制體重,藉以改善胰島素抗性,使血糖更好控制,減少共病症和併發症風險。

2024年9月22日 星期日

吃辣比較不會死

 許多人愛吃辣,喜歡享受著味蕾和身體開始渴望燃燒的快感,那麽吃辣到底健不健康呢?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黃軒指出,吃辣其實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不過,他也提醒,若吃錯,恐見不到好處,還會傷害健康。

黃軒日前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研究顯示,喜歡吃辣的人,他們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會下降,為什麼會這樣?主要和三個東西有關係,分別是辣椒素(Capsaicin)、蛋白質受體(TRPV1)和一氧化氮( NO)。

辣椒素(capsaicin):具有促進血管擴張和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從而有助於降低血壓。研究顯示,經常攝取辣味食物的人群,其高血壓風險可能降低,尤其是在女性群體中。蛋白質受體(TRPV1):廣泛分布於神經和血管系統中,當辣椒素與TRPV1受體結合時,會引起一系列生理反應,其中包括促使血管內皮細胞釋放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是血管舒張的關鍵分子,它可以放鬆血管平滑肌,從而降低血管張力,使血管擴張,這有助於減少血液流動的阻力,最終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

因此,黃軒認為,適量且持續攝取辣椒素,搭配健康飲食,可對血壓調節及心血管健康產生積極影響,並建議大家要根據自身的耐受度來逐漸增加辣味食物的攝入量,才能避免對胃腸道造成刺激。

黃軒說,若不吃辣的人,吃那些不辣的甜椒,仍有助於降低缺血性心臟病和死亡率的風險。

黃軒提醒,吃辣時總和重油重鹽、又大魚大肉結合在一起,那肯定還是會胖的危機;研究也發現,吃辣的同時,又喝酒、抽煙,吃辣的好處就會被抵銷。

他最後也叮嚀,別只吃那種「紅油、辣椒醬、乾辣椒」之類的辣,這些都恐見不到的好處,還會傷害你的健康。

2024年9月18日 星期三

泌尿道感染

 女生天生尿道短,許多女性深受泌尿道感染的困擾。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一名35歲的女性上班族,一年泌尿道感染次數達3、4次,由於重複泌尿道感染會加速腎功能惡化,他因此建議,女子應多喝水、勿憋尿,另可多喝味噌湯來補充益生菌。女子照做後,除了不再泌尿道感染外,連過敏問題也消失了。

洪永祥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表示,上述女子是因頻尿、急尿、小便略帶血,前來就診,確診為是泌尿道感染,這類疾病經過一週抗生素就可治癒,但該女子表示平均每年都會泌尿道感染3、4次,非常困擾。女生天生尿道短,許多女性深受泌尿道感染的困擾。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一名35歲的女性上班族,一年泌尿道感染次數達3、4次,由於重複泌尿道感染會加速腎功能惡化,他因此建議,女子應多喝水、勿憋尿,另可多喝味噌湯來補充益生菌。女子照做後,除了不再泌尿道感染外,連過敏問題也消失了。

洪永祥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表示,上述女子是因頻尿、急尿、小便略帶血,前來就診,確診為是泌尿道感染,這類疾病經過一週抗生素就可治癒,但該女子表示平均每年都會泌尿道感染3、4次,非常困擾。

2024年9月11日 星期三

攝護腺癌治療方法

黃煒軒表示,海福刀是1種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利用高強度的聚焦超音波,在即時影像導引下,精準對腫瘤進行消融。與傳統完全切除攝護腺手術相比,過程中幾乎不會出血,且不影響周圍組織,大幅降低性功能障礙和尿失禁等風險,讓患者在戰勝癌症後,仍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該名患者治療後,因將消融的腫瘤完全清除,長期排尿不順的困擾完全解除。

黃煒軒指出,國外文獻顯示,海福刀治療後5年存活率可達到90%以上,這與達文西攝護腺癌根除術的效果相當,顯示海福刀的治療效果相當優異。但提醒,海福刀適用對象為低度或中度危險性的早期攝護腺癌,且腫瘤大小上限約40-50克、惡性程度不能太高,若惡性較高或已轉移的病例則不合適。

黃煒軒建議,50歲以上男性應每年接受攝護腺癌篩檢,透過監測PSA值,以便及早發現可能存在的疾病,及早治療。

後來這名外籍患者上網搜尋醫療資訊,發現位於台灣的林口長庚團隊被喻為海福刀權威,經驗豐富,且價格僅有歐美國家的一半,因此決定飛至台灣接受治療。據了解,歐洲海福刀治療攝護腺癌,至少需100萬台幣,但林口長庚的國際醫療費用僅約50萬元。

崔克宏醫師指出,傳統外科手術治療攝護腺癌,採整顆摘除方式,約有三成患者術後出現尿失禁、性功能障礙。而海福刀治療僅利用微波就可殺死癌細胞,不用開腹,從肛門進入腹腔,利用探頭釋放高溫微波,殺死攝護腺裡的癌細胞,但能保留神經組織,不會影響性功能。

海福刀治療攝護腺癌沒有傷口、幾乎不流血,安全性高、復原快。但部分患者術後可能會有泌尿道感染問題,有痔瘡者可能併發肛門狹窄後遺症。至於該名外籍患者於1月上旬接受海福刀治療,手術相當成功,幾天後回診,並無排尿及感染問題。

林口長庚每年約收治190名攝護腺癌患者,其中兩成選擇海福刀,大部分仍以傳統外科手術為主,原因在於海福刀自費昂貴,約需36萬元;其次是海福刀僅適用於一、二期患者,晚期患者如選擇此項療法,則可能影響到術後十年的存活率,且復發機率較高。

此外,攝護腺高度如果超過4公分,也不適用海福刀。崔克宏醫師強調,由於關係到復發及存活率,並非每個攝護腺癌患者均可採用海福刀,因此,術前應謹慎評估,嚴格篩選病人。

崔克宏醫師提醒,泌尿道系統及攝護腺如果經常發炎,便屬於攝護腺癌的高危險群,應提高警覺。病人若有早期前列腺癌,除了手術,放射治療之外,海福刀也是一種選擇。病人如有攝護腺相關疾病,切記要到泌尿科門診,尋求泌尿專科醫師的檢查,才能獲得最佳治療方法。其實海福刀不是一種真正的刀,而是英文縮寫HIFU的中文簡稱;從英文全名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可發現,海福刀其實是一種超音波(ultrasound),中文全名應是「高能聚焦超音波」。

海福刀利用高能量聚焦的超音波,直接將標靶區域的癌細胞溫度瞬間上升到攝氏90度左右以破壞腫瘤組織;有別氬氦刀冷凍療法以低溫殺死癌細胞,海福刀則以高溫達到治療效果。

海福刀之所以不是刀的原因,在於這種微創手術根本不用開刀,也幾乎沒傷口,換句話說,微創手術過程中不需輸血,是新穎治療攝護腺癌的方法。

海福刀可精準定位,保留男性陰莖勃起所需的神經,也不像傳統根除手術可能有性功能障礙問題。其實海福刀不僅應用在攝護腺癌治療,同樣原理在大陸也曾用來治療膀胱癌、肝癌等癌症。由於這台儀器造價不菲,高達數億元,目前採用醫院都與廠商以合作案進行。

海福刀主要針對不適合接受根除手術或不願意開刀的病人,因無健保給付,患者需自費約30萬元,龐大醫療費用是海福刀最大限制。

另外,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海福刀微創治療,因海福刀精準定位特性,癌細胞越小、無轉移擴散是最佳治療時機,否則癌細胞一旦太大或轉移,即使再多「刀」也無能為力。

海福刀也有後遺症,醫師施作前會配合經尿道的攝護腺刮除手術,避免尿道狹窄機率。 當患者進行攝護腺癌海福刀手術後,常常會有泌尿道感染、堵塞以及頻尿等症狀,容易使患者有排尿困難、尿道狹窄的後遺症發生的機率。 因此醫師建議,若是患者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則需先經過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並觀察3週後,確定患者無出血等副作用後,再進行海福刀手術治療攝護腺癌以減少海福刀手術術後尿道狹窄等問題發生。


然而隨著科技的進展及手術技術的 進步,以達文西機器人手臂系統輔助手 術可以減少神經血管不必要的損傷,因 此對術後勃起功能障礙似乎有較佳的結 果。但無法否認的,即使在一個達文西專家精細準確地做完兩側神經保留攝護腺切除 手術之後,還是會有一定比例(25%-75%)的病人遭遇到勃起功能障礙。面對如此困 境,還有辦法可以改善嗎?有的!就是術後陰莖復健的概念。 先從生理、病理學角度看起,一般正常男性在夜間到清晨期間,陰莖會有週期性 的勃起,適當的充血再消退就像是有氧運動,帶來足夠血氧而讓陰莖內皮細胞保持在 良好狀態。 但攝護腺手術後,因為周遭血管的損傷,術後海綿體處於低氧的狀態,進一步成細胞自我凋亡、膠原蛋白(collagen)增生、平滑肌纖維總量下降等改變,造成陰莖 走向纖維化而伸展性下降;另一方面,攝護腺旁控制陰莖勃起的神經於術中也可能損 傷或產生發炎反應,而讓陰莖在術後無法勃起。 陰莖功能的惡化,往往是在手術當下就開始,因此陰莖復健最重要的關鍵點就在 於”搶時間”—越早進行越好!要多早呢?研究上有比較術後六個月內或之後、三個月 內或之後等,發現都是以早期復健最為有效,因此目前專家共識建議一拔掉尿管便可 開始著手復健療程。 那復健內容是什麼呢?一般有幾項的治療可以選擇,第一項的治療最方便也最常 用的就是口服第 5 型磷酸二脂酶抑制劑(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inhibitor,以下簡 稱 PDE5-I),雖然全名不是那麼好記,但商品名卻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包括威而剛、 犀利士或樂威壯等。 這類的藥針對攝護腺術後的勃起障礙,可依劑型而有每天使用,一週兩到三次, 或者需要時使用等的不同療程,目前研究認為如何挑選並沒特別的差異性。當然,尋 求專業醫師協助及早開始服用且持續一段時程,效果相較更加明顯。 第二項的治療為負壓助勃器,把外管套在陰莖上,利用負壓作用被動式的讓陰莖 血流量增加,進而達到復健目的。然而,這裡提的是屬於醫療衛材,並非一般情趣商店販售的助性玩具,再者考慮到可能有過度充血損傷或疼痛等副作用,因此需要醫師 評估後才可購買及使用。一般建議療程每週至少五天且每天至少兩次,讓陰莖反覆充 血消退共約十分鐘,不宜太久否則易有副作用產生。 最後一項治療是在陰莖海綿體上注射前列腺素 E1(Prostaglandin E1, PGE1)也是 復健治療方式之一,但因為需打針相對侵入性較大,一般人接受程度比較不高,因此 會放在口服藥無效之後再行考慮。但目前的研究也發現,雙管齊下的治療 (combine therapy),例如同時給予口服 PDE5-I 的藥物搭配負壓助勃器,療效似乎比單一治療 (mono-therapy)效果還佳


頻繁往來台灣和越南的73歲台商,8年前被診斷攝護腺肥大和癌症指數偏高,因放不下工作而婉拒切片化驗,8年後確診攝護腺癌,癌腫瘤已穿透攝護腺且侵犯到膀胱。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放射腫瘤科梁家郡醫師表示,患者經42次快活光子刀治療,1年多持續追蹤檢查,今年7月正式宣告攝護腺癌完全消失,連癌症指數都幾乎驗不到,台商慶幸命大,決定退休養命。

這名台商多年以來就有解尿不順和頻尿的老毛病,認為是人老的現象,能忍就忍,直到8年前,在越南公司半夜起床解尿後回房睡覺,不知不覺發現內褲濕了一片,自知是殘尿浸溼,返台到泌尿科求診,診斷為攝護腺肥大,也發現癌症指數偏高,建議做攝護腺切片化驗,台商卻因工作繁忙而回去越南。頻繁往來台灣和越南的73歲台商,8年前被診斷攝護腺肥大和癌症指數偏高,因放不下工作而婉拒切片化驗,8年後確診攝護腺癌,癌腫瘤已穿透攝護腺且侵犯到膀胱。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放射腫瘤科梁家郡醫師表示,患者經42次快活光子刀治療,1年多持續追蹤檢查,今年7月正式宣告攝護腺癌完全消失,連癌症指數都幾乎驗不到,台商慶幸命大,決定退休養命。

這名台商多年以來就有解尿不順和頻尿的老毛病,認為是人老的現象,能忍就忍,直到8年前,在越南公司半夜起床解尿後回房睡覺,不知不覺發現內褲濕了一片,自知是殘尿浸溼,返台到泌尿科求診,診斷為攝護腺肥大,也發現癌症指數偏高,建議做攝護腺切片化驗,台商卻因工作繁忙而回去越南。

8年後,台商解尿困難更加嚴重,甚至已出現了血尿的症狀,才又到澄清醫院接受攝護腺切片化驗,診斷為攝護腺癌,癌症指數竟高達33.6(正常是小於4),再經核磁共振撿查,發現他的攝護腺癌為2.2公分×1.6公分,已穿透攝護腺表膜並侵犯上方的膀胱,台商決定接受抗賀爾蒙治療和快活光子刀放射線治療。

梁家郡醫師表示,患者接受每週5次,一共42次快活光子刀治療,完成療程後持續追蹤檢查,今年7月的核磁共振撿查結果,正式向台商賀喜,他的攝護腺癌已完全消失,原本被穿透的攝護腺也恢復,癌症指數已降到0.025,幾乎驗不到癌細胞存在。

梁家郡醫師指出,攝護腺癌的治療方法有開刀切除癌腫瘤和放射線治療。開刀切除癌腫瘤通常都會將攝護腺一併切除,有可能還得包尿布幾週防止暫時性尿失禁,而放射線治療治療的副作用,僅會出現患者的疲倦感,因為精準治療不會傷及鄰近器官,每天一次的光子刀治療,台商都坐公車往返醫院和住家。

梁醫師說,這些年來,在他的門診已超過75名患者接受光子刀治療攝護腺癌,將近90%攝護腺癌完全消失,5年的存活率幾乎達100%,有可能因攝護腺癌對放射線的敏感度高,治療的效果也相對高,至於少數攝護腺癌沒有完全消失,其原因是從治療後的核磁共振追蹤檢查發現若有似無的情況,可能是殘留的痕跡,至少沒讓癌腫瘤變大。




攝護腺癌的初期症狀與攝護腺肥大症狀很類似,包括夜尿、頻尿、解尿不乾淨、用力解尿等,攝護腺癌已成為男性國人常見的癌症,好發於60歲以上的年長者。在台灣臨床上發現有約30%的攝護腺癌患者確診時已經是第4期,癌細胞通常已轉移到骨骼等地方,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張文祿報導)


 高雄70歲陳先生2年前因血尿診斷出罹患攝護腺癌第2期,接受達文西攝護腺根除手術後卻漏尿,吃藥、電刺激、磁波椅等治療都無法改善,之後透過增生療法注射才不再滲尿,解除包尿布的困擾。

收治這名病患的民生醫院泌尿科醫師卓孟德說,達文西是根除攝護腺的精細手術,但要將大約50元硬幣大小的膀胱頸與像細如吸管的尿道吻合,難度不小,因此術後有人常出現排尿問題,若傷口癒合不良或體質上會產生縫線肉芽腫,都會導致憋尿的括約肌無法緊閉,造成漏尿。

卓孟德表示,醫院以膀胱內視鏡幫陳先生檢查,確定他因產生縫線肉芽腫,影響到括約肌收縮,甚至先前手術吻合處,也因過度結疤導致完全無收縮反應。因此安排了高功率雷射先切除掉肉芽腫,再於無收縮處給予增生療法注射(PRP)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術後隔天陳先生尿失禁的情形已有改善。兩周後,停吃漏尿口服藥,1個月後接受補強注射,再隔1個月,即使抱重物、牽機車或打噴嚏、咳嗽都不再出現漏尿。


不少人在立冬進補,但罹患三高或有攝護腺肥大的患者卻不適合。大甲李綜合醫院泌尿科醫師黃品叡表示,當歸鴨、羊肉爐等料理,吃多了容易上火,含酒精的湯頭,容易造成攝護腺發炎,吃太多恐會尿不出來,尤其烹煮時再放海鮮甲殼類的食材提味,湯頭含有高普林,對身體更是一大負擔。曾經有30多歲的年輕人,進補吃太辣結果尿不出來送急診,檢查指數都正常,詢問才發現原來是進補惹禍。

黃品叡說,攝護腺發炎的症狀包括頻尿、急尿、小便時有灼熱感,當攝護腺發炎腫脹後,小便會痛、甚至會尿不出來,如果腫脹的很嚴重,有可能10幾個小時都不會解尿,造成下腹部腫脹疼痛,這時就必須趕緊就醫。立冬進補國人愛吃的薑母鴨、羊肉爐、燒酒雞,大多添加米酒烹煮,原本罹患攝護腺肥大的患者,吃了含有酒精利尿的進補料理,會讓攝護腺急性腫脹,造成排尿困難。黃品叡說,攝護腺肥大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如果立冬貪吃進補補過頭,對身體沒幫助,更會造成負擔,建議「淺嚐即可」,一個月最多吃一、兩次就好。他透露,曾經有一名30多歲的男子,吃麻辣鍋進補,沒想到突然腹部疼痛,想尿卻尿不出來,檢查都沒發現特別異狀,追問才得知對方吃太辣,經過治療、打點滴便恢復正常,後續追蹤也沒有異常。

黃品叡指出,有攝護腺肥大的患者,建議平時多攝取含茄紅素、含鋅的食物,例如蕃茄、紅甜椒、芭樂、南瓜、花椰菜、牡蠣、海鮮等,要少吃紅肉,也要少吃刺激性的食物,例如咖啡、辣椒等,如果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攝護腺肥大,也沒有檢查過,只要發現解尿不順、力量變小、頻尿、急尿或經常半夜起床尿尿,甚至覺得膀胱脹脹的,有可能是攝護腺肥大。

另外,大甲李綜合醫院糖尿病衛教師鄭惠文說,患有三高的患者,不建議立冬進補。由於進補料理含油量高,還添加不少加工火鍋料、豆皮,或是玉米等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除了湯頭含高普林不適合吃,還會影響血糖,如果真的想要進補,要把湯頭上面的油脂過濾掉,分量控制在一小碗內,而且「補一次就好」,以免多補多傷身。


2024年9月5日 星期四

精煉植物油

 現代人外食機會多,而多數時候並沒有辦法餐餐都營養均衡。日前醫師就指出,平常吃的油脂種類相當多,然而有「一類油」比豬油還更須避免,且容易導致身體發炎。而美國研究指出,現代飲食充滿精緻糖易導致慢性疾病,然而研究卻發現與「這類油」更相關。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在「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臉書粉專指出,日常食用的油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其中不飽和脂肪又分為單元不飽和脂肪和多元不飽和脂肪。傳統觀念中,一般人最想避開的是飽和脂肪,不過實際上有一種脂肪比飽和脂肪更需避免,也就是多元不飽和脂肪中的「Omega-6脂肪酸」。

李思賢醫師表示,生活中常見的大豆油、葵花籽油、葡萄籽油、花生油、菜籽油和棉花籽油等植物油,都是富含Omega-6的種子油。過量的Omega-6脂肪酸會促進身體發炎,且這些油的提取過程需要高溫和有機溶劑的參與,導致製作過程中產生大量氧化自由基,對人體粒線體造成傷害。他同時稱這些為「精煉植物油」,藉此區分健康的植物油如:橄欖油、椰子油和酪梨油。此外,他也舉例,美國眼科醫師Chris Knobbe提出了「西方飲食」和「種子油假說」,認為現代飲食中高含量的精製糖和種子油是許多慢性疾病的主要驅動因素。Knobbe醫師引用數據指出,在1890年代,糖尿病的盛行率僅為0.0028%,而到了2016年,糖尿病的盛行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3%,也就是在126年間有「4643倍」的增長!

從其他疾病的角度來看,增幅也相似,如癌症、黃斑部病變和失智症。同樣,肥胖症的盛行率也從19世紀的1.2%增加到2018年的42.4%。Knobbe醫師認為,這些驚人的增幅與碳水化合物的攝取無關,反而與「植物油的普及」有密切關聯。

李思賢醫師指出,1965年以前,人類歷史上並不存在這些精煉植物油,一般食用的油脂主要是豬油、牛油和橄欖油等非加工油脂。而現代生活中,人體每日攝取的精煉植物油高達80克,相當於每天有720大卡的能量來自這些品質不佳的油。

李思賢表示,除了低醣飲食外,有醫師主張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也可改善糖尿病。不過,他認為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中也可能會缺乏很多必須的脂溶性維生素,也為該飲食方式的缺點。而現代人多外食,他認為外食最大敵人不僅是澱粉,還有植物油。他坦言,外食基本上使用的都是精煉植物油,也是他認為這幾年來導致代謝疾病的重要因素。他建議,過水是一個好方法,或是盡量選擇少油的健康餐廳,因此才有機會將精煉植物油的攝取降到最低。

\


藝人汪建民罹肺腺癌4期,抗癌10個月不敵病魔逝世,肺腺癌議題再度受到關注。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根據統計,大約有53%到83%的台灣女性肺腺癌患者沒有吸菸,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空氣污染,特別是廚房的油煙,提醒民眾選擇烹飪用油應特別留意,建議使用高發煙點的油,像是酪梨油、苦茶油;許多人會用的橄欖油千萬別高溫油炸;亞麻籽油則不能用來炒菜。

蕭捷健在臉書發文指出,台灣不抽菸的女性得肺腺癌比例,竟然比美國高好幾倍,根據統計,大約有53%到83%的台灣女性肺腺癌患者從來沒有吸菸,在美國只有10%到20%。

蕭捷健表示,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空氣污染,特別是來自廚房的油煙,他說以前在國外都是用電爐,火力很小,「看來這也是減少肺腺癌的一個好方法。」每天在高溫下炒菜,產生的油煙可能會增加罹患肺癌風險,蕭捷健呼籲民眾選擇烹飪用油時要特別留意,最好使用高發煙點的油,像是酪梨油或苦茶油,這些油在高溫下不容易產生過多的油煙。

蕭捷健提到,橄欖油發煙點大約在190度左右,千萬不能拿來高溫油炸;至於亞麻籽油這種低發煙點的油,則不要用來炒菜,因為它們在高溫下會分解,產生有害物質。

蕭捷健表示,早期發現的肺癌治療效果會好很多,5年存活率也比較高,第1期患者的存活率高達60%到90%,但到了第4期,存活率就剩下不到10%了。台灣有很好的檢查工具,就是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描(LDCT),50歲以上男性、45歲以上女性有家族病史,或50歲至74歲的重度吸菸者,檢查有健保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