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

名醫自救功法

 

名醫自救:正確呼吸+改變生活,無藥可救的癌症完全治癒

「醫生的年齡比平均年齡少十歲。」這句話從一個醫師口中說出,格外令人震憾;但特別的是,說這句話的醫師,二十年前曾經確診罹癌,當時判斷只剩五年壽命。只不過到現在還生龍活虎般接受早安健康專訪,道出罹癌又靠自己完全治癒的過程。回顧起來,不僅是生活習慣、飲食的改變帶來轉機,著重呼吸的運動方式也成為趕走癌細胞的關鍵。

正確呼吸不缺氧,就能防癌

陳慕純醫師認為,當時所做的運動,包括靜坐與腹部呼吸,能夠改善身體內部的缺氧情況。

我們的身體除了大家熟知的肺部呼吸氣體交換外,在細胞的層級還有一個「內呼吸」,也就是透過微血管將氧氣帶給每一個細胞中的粒線體,就能產生人體需要的能量,「而產生的代謝廢物是二氧化碳,再由微血管帶走。

如果在內呼吸的部份氧氣不足,身體還是可以運作,但是缺氧環境卻成為癌細胞滋長的溫床,因為癌細胞不需要氧氣。當身體細胞能夠進行有氧呼吸,癌細胞也沒有成長空間。

正確呼吸調節自律神經,同樣能防癌

另一方面,陳慕純醫師指出,當時的他透過呼吸與生活作息改變,睡眠品質好,都會讓原本混亂的免疫系統功能正常,而這也是治癌的關鍵。很多癌症病患狀況不好,是因為自律神經失調影響了免疫系統、睡不好,使得腫瘤幹細胞成長加速。「如果當時就有內核心(呼吸),復原的情況應該更快,不需要用到5年。」陳慕純醫師這樣說。

如果想要呼吸量多,關鍵其實是吐氣要深,要先把原有的空氣排出去,才能夠吸進更多空氣。陳慕純醫師就比喻,一杯水一定要先倒光,才能加更多水。不這麼做,體內多的是舊的、沒有換的氣排不出去,新進來的氣有限,其中氧氣的濃度就不會足夠,反而可能缺氧。

因此,呼吸的最基本原則,就是先吐氣,讓橫膈膜儘量往上移,接著再吸氣往下,肺部才有擴充的空間。內核心呼吸法的概念就此成形。

內核心呼吸法

應對病症:癌症、疝氣、頻尿、胃食道逆流、高血壓、失眠、脂肪肝、肝發炎、腸躁症、憂鬱、全身痠痛、 自律神經失調 

(示範:吳妍瑩瑜伽老師)

  1. 雙腳打開與臀部同寬,雙腳平行向前。膝蓋要放鬆,如此動作時臀部才比較能活動自如。

    1. 大腿間夾一顆適合大小的瑜伽球,幫助骨盆底肌群上提,同時也會感到腹部下方有力量。

      Tips:不用刻意買瑜伽球,家中有枕頭、抱枕或是小孩子玩的皮球也可以。

    2. 用手輕撫在肚臍下方腹部,感受一下內核心呼吸啟動的位置,這也是傳統所謂丹田的地方。

    3. 先緩緩地、儘量地把肺部的空氣吐盡。
    4. 第5.同時,雙腿開始用力夾緊,促使骨盆底肌群上提,讓腹部產生一種「聚氣結丹」感。

      Tips:骨盆底肌群上提時,可以想像成爬樓梯一樣,有「一、二、三」逐階往上的感覺。

    5. 重覆 5. 6.動作,每次持續練習 5 分鐘。

      Points:感受到肚臍下方有力量凝聚的感覺,代表成功。

    6. 輕輕地吸氣,再輕輕地吐氣。吐氣時尾骨(臀部)向前捲。

      Points:呼吸時鼻吸嘴吐,吐氣時可以發出「噓」聲,製造一點阻力讓腹部更有力量。

2024年10月17日 星期四

影響睡眠的食物

 營養師李婉萍在《健康晚點名》節目中分享,若想要擁有好的睡眠品質,睡前盡量別吃6種食物,

第1是吃太多紅肉,解釋因身體需要很辛苦地消化這些脂質,會導致無法睡眠品質受到影響;

第2種是加工肉品等高鈉食物,當人體攝取過多的鹽分,躺下後會導致水分不平均,進而影響睡眠和呼吸。

第3為高黏性的食物,例如麻糬、粽子等,其不易消化的特性也會讓睡眠受到影響;

第4種則是十字花科蔬菜,如高麗菜、白蘿蔔等,李婉萍表示,很多人會感到很意外,因它是公認的抗癌好食物,但實際上它們含有寡糖,雖有增加好菌的功效,但進入腸道後不好消化,容易造成脹氣和放屁,進而影響睡眠,不過,李婉萍也指出,適量吃不會有太大問題,要避免一次大量攝取恐造成反效果。

第5種是甜點,李婉萍透露過去曾遇過患者為緩解壓力,習慣暴飲暴食且特別喜歡吃甜點,結果睡覺經常被嗆醒,檢查發現是胃食道逆流,提醒胃食道逆流者睡前應避免吃甜點,「會讓睡眠品質更不好」;

最後則為酒精類,儘管睡前小酌會讓人更容易入睡,但也很容易起來,導致最後整個睡眠深度不夠好。

2024年10月16日 星期三

各種篩檢健檢

 胃癌、大腸癌可以「一次篩檢」!台大醫院發表全球首創胃癌、大腸癌的「一舉兩得」整合篩檢新模式,顛覆傳統單一篩檢概念,這項二合一糞便篩檢計畫,在傳統的大腸癌糞便潛血的基礎上,額外提供幽門桿菌糞便抗原的檢查,結果發現二合一篩檢可雙雙降低兩癌發生與死亡率,這項研發成果已於2024年10月1日刊登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期刊。國健署今年起也將在9個縣市試辦二合一糞便篩檢,未來將擴大到全國實施。

台大醫院醫學研究部副主任李宜家表示,大腸癌令人聞之色變,雖大腸癌發生率較胃癌高,但全球胃癌死亡人數卻多於大腸癌。而幽門螺旋桿菌是台灣常見疾病,則是胃癌主因,透過除菌治療可改善胃部健康,但多數幽門桿菌帶菌無明顯症狀,延誤治癒先機。研究團隊以電話邀約方式,提供兩種檢測服務,實際受測對象超過6萬人。最後比較民眾接受二合一糞便篩檢,以及單一糞便潛血篩檢結果,結果發現胃癌發生率可以降低32%,大腸癌死亡率降低28%。

李宜家指出,胃幽門螺旋桿菌篩檢非侵入式檢查有碳13尿素吹氣法、糞便抗原檢查,只要冷鏈運送得宜,兩者準確度皆達95%。研究團隊是在傳統的大腸癌糞便潛血的基礎上,額外提供幽門桿菌糞便抗原的檢查,在同一次糞便採檢的過程中,民眾可以同時檢測幽門桿菌抗原以及糞便潛血,降低了檢體採集的時間成本。



70歲男子健檢發現身體發炎指數CRP高達6 mg/l,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建議他戒除食用Omega-6油品,固定每天吃半碗十字花科蔬菜,包括高麗菜、花椰菜、白蘿蔔及大小白菜。2個月後,該名男子的CRP指數從6大幅下降至0.6。江守山強調,民眾平時應避免攝取過多Omega-6油品,多攝取十字花科蔬菜,才能有效改善體內慢性發炎問題,降低疾病風險。

江守山在健康節目《健康好生活》中分享,一名70歲男子健檢發現身體發炎指數CRP(C反應蛋白)高達6 mg/l,且有肌少症問題。他表示,「雖然年長者常有肌少症問題,但該男子可能不僅是因年齡大而導致肌少症,身體發炎指數飆高可能也是造成其肌少症的問題,因此需解決其身體慢性發炎的因子。」

經過排除男子有其他急性發炎、關節疼痛現象後,江守山建議男子在飲食上做出2項改變:一為戒除食用會引發身體發炎的Omega-6油品,例如大豆油;二為每天必吃半碗煮熟的十字花科蔬菜,包括高麗菜、花椰菜、白蘿蔔及大小白菜。

在男子配合醫囑,調整飲食習慣的2個月後,發炎指數CRP從6大幅下降至0.6。江守山指出,此案例顯示飲食調整對於改善健康的重要性。他補充說明,現代醫學已確認身體慢性發炎會增加癌症等疾病的風險,而CRP在健康人身上的平均濃度約為1,此名男子飆高的CRP指數,顯示體內有慢性發炎的問題存在。




隨生活方式及飲食改變,糖尿病發病率逐年上升。根據統計,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約10.3%,全國有超過230萬人有糖尿病困擾。肥胖及三高代謝症候群患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正常人的6.9倍,醫師提醒,民眾應及早透過均衡飲食、規律運動來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及併發症風險。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林永昌表示,糖尿病可能使身體的大小血管、神經系統逐漸產生病變,甚至引發腦中風、心血管疾病和慢性病。因此糖尿病的預防、早期診斷和治療十分重要,提前控制血糖,能幫助患者降低風險。

 而代謝症候群是糖尿病重要風險因素之一,林口長庚新陳代謝科醫師林怡瑄說明,代謝症候群主要症狀為肥胖、高血壓、高血糖、三酸甘油脂過高、好膽固醇過低,會增加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中風、癌症等疾病風險,臨床統計,代謝症候群患者罹患糖尿病風險是正常人的6.9倍、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為2.5倍。 國健署調查,2017至2020年,20到64歲民眾代謝症候群盛行率為24.8%,相當於每4人就有1人罹患代謝症候群,並以男性30%盛行率高於女性20%。

 林怡瑄指出,家族遺傳、運動及睡眠不足、攝取過多脂肪都是代謝症候群主因,民眾可以透過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控制體重、戒菸、充足睡眠、定期健檢,預防代謝症候群,降低糖尿病與各項慢性病風險。

 桃園長庚新陳代謝科許嘉容醫師表示,糖尿病和肥胖息息相關,肥胖者體內累積過多脂肪,會引發一系列代謝異常和疾病,包括胰島素阻抗和三高症狀,增加糖尿病發生機率。應透過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來控制體重,藉以改善胰島素抗性,使血糖更好控制,減少共病症和併發症風險。

2024年9月22日 星期日

吃辣比較不會死

 許多人愛吃辣,喜歡享受著味蕾和身體開始渴望燃燒的快感,那麽吃辣到底健不健康呢?微創內視鏡重症醫師黃軒指出,吃辣其實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不過,他也提醒,若吃錯,恐見不到好處,還會傷害健康。

黃軒日前在臉書粉專「黃軒醫師 Dr. Ooi Hean」發文,研究顯示,喜歡吃辣的人,他們的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風險會下降,為什麼會這樣?主要和三個東西有關係,分別是辣椒素(Capsaicin)、蛋白質受體(TRPV1)和一氧化氮( NO)。

辣椒素(capsaicin):具有促進血管擴張和改善血液循環的作用,從而有助於降低血壓。研究顯示,經常攝取辣味食物的人群,其高血壓風險可能降低,尤其是在女性群體中。蛋白質受體(TRPV1):廣泛分布於神經和血管系統中,當辣椒素與TRPV1受體結合時,會引起一系列生理反應,其中包括促使血管內皮細胞釋放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是血管舒張的關鍵分子,它可以放鬆血管平滑肌,從而降低血管張力,使血管擴張,這有助於減少血液流動的阻力,最終達到降低血壓的效果。

因此,黃軒認為,適量且持續攝取辣椒素,搭配健康飲食,可對血壓調節及心血管健康產生積極影響,並建議大家要根據自身的耐受度來逐漸增加辣味食物的攝入量,才能避免對胃腸道造成刺激。

黃軒說,若不吃辣的人,吃那些不辣的甜椒,仍有助於降低缺血性心臟病和死亡率的風險。

黃軒提醒,吃辣時總和重油重鹽、又大魚大肉結合在一起,那肯定還是會胖的危機;研究也發現,吃辣的同時,又喝酒、抽煙,吃辣的好處就會被抵銷。

他最後也叮嚀,別只吃那種「紅油、辣椒醬、乾辣椒」之類的辣,這些都恐見不到的好處,還會傷害你的健康。

2024年9月18日 星期三

泌尿道感染

 女生天生尿道短,許多女性深受泌尿道感染的困擾。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一名35歲的女性上班族,一年泌尿道感染次數達3、4次,由於重複泌尿道感染會加速腎功能惡化,他因此建議,女子應多喝水、勿憋尿,另可多喝味噌湯來補充益生菌。女子照做後,除了不再泌尿道感染外,連過敏問題也消失了。

洪永祥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表示,上述女子是因頻尿、急尿、小便略帶血,前來就診,確診為是泌尿道感染,這類疾病經過一週抗生素就可治癒,但該女子表示平均每年都會泌尿道感染3、4次,非常困擾。女生天生尿道短,許多女性深受泌尿道感染的困擾。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一名35歲的女性上班族,一年泌尿道感染次數達3、4次,由於重複泌尿道感染會加速腎功能惡化,他因此建議,女子應多喝水、勿憋尿,另可多喝味噌湯來補充益生菌。女子照做後,除了不再泌尿道感染外,連過敏問題也消失了。

洪永祥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表示,上述女子是因頻尿、急尿、小便略帶血,前來就診,確診為是泌尿道感染,這類疾病經過一週抗生素就可治癒,但該女子表示平均每年都會泌尿道感染3、4次,非常困擾。

2024年9月11日 星期三

攝護腺癌治療方法

黃煒軒表示,海福刀是1種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利用高強度的聚焦超音波,在即時影像導引下,精準對腫瘤進行消融。與傳統完全切除攝護腺手術相比,過程中幾乎不會出血,且不影響周圍組織,大幅降低性功能障礙和尿失禁等風險,讓患者在戰勝癌症後,仍能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該名患者治療後,因將消融的腫瘤完全清除,長期排尿不順的困擾完全解除。

黃煒軒指出,國外文獻顯示,海福刀治療後5年存活率可達到90%以上,這與達文西攝護腺癌根除術的效果相當,顯示海福刀的治療效果相當優異。但提醒,海福刀適用對象為低度或中度危險性的早期攝護腺癌,且腫瘤大小上限約40-50克、惡性程度不能太高,若惡性較高或已轉移的病例則不合適。

黃煒軒建議,50歲以上男性應每年接受攝護腺癌篩檢,透過監測PSA值,以便及早發現可能存在的疾病,及早治療。

後來這名外籍患者上網搜尋醫療資訊,發現位於台灣的林口長庚團隊被喻為海福刀權威,經驗豐富,且價格僅有歐美國家的一半,因此決定飛至台灣接受治療。據了解,歐洲海福刀治療攝護腺癌,至少需100萬台幣,但林口長庚的國際醫療費用僅約50萬元。

崔克宏醫師指出,傳統外科手術治療攝護腺癌,採整顆摘除方式,約有三成患者術後出現尿失禁、性功能障礙。而海福刀治療僅利用微波就可殺死癌細胞,不用開腹,從肛門進入腹腔,利用探頭釋放高溫微波,殺死攝護腺裡的癌細胞,但能保留神經組織,不會影響性功能。

海福刀治療攝護腺癌沒有傷口、幾乎不流血,安全性高、復原快。但部分患者術後可能會有泌尿道感染問題,有痔瘡者可能併發肛門狹窄後遺症。至於該名外籍患者於1月上旬接受海福刀治療,手術相當成功,幾天後回診,並無排尿及感染問題。

林口長庚每年約收治190名攝護腺癌患者,其中兩成選擇海福刀,大部分仍以傳統外科手術為主,原因在於海福刀自費昂貴,約需36萬元;其次是海福刀僅適用於一、二期患者,晚期患者如選擇此項療法,則可能影響到術後十年的存活率,且復發機率較高。

此外,攝護腺高度如果超過4公分,也不適用海福刀。崔克宏醫師強調,由於關係到復發及存活率,並非每個攝護腺癌患者均可採用海福刀,因此,術前應謹慎評估,嚴格篩選病人。

崔克宏醫師提醒,泌尿道系統及攝護腺如果經常發炎,便屬於攝護腺癌的高危險群,應提高警覺。病人若有早期前列腺癌,除了手術,放射治療之外,海福刀也是一種選擇。病人如有攝護腺相關疾病,切記要到泌尿科門診,尋求泌尿專科醫師的檢查,才能獲得最佳治療方法。其實海福刀不是一種真正的刀,而是英文縮寫HIFU的中文簡稱;從英文全名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可發現,海福刀其實是一種超音波(ultrasound),中文全名應是「高能聚焦超音波」。

海福刀利用高能量聚焦的超音波,直接將標靶區域的癌細胞溫度瞬間上升到攝氏90度左右以破壞腫瘤組織;有別氬氦刀冷凍療法以低溫殺死癌細胞,海福刀則以高溫達到治療效果。

海福刀之所以不是刀的原因,在於這種微創手術根本不用開刀,也幾乎沒傷口,換句話說,微創手術過程中不需輸血,是新穎治療攝護腺癌的方法。

海福刀可精準定位,保留男性陰莖勃起所需的神經,也不像傳統根除手術可能有性功能障礙問題。其實海福刀不僅應用在攝護腺癌治療,同樣原理在大陸也曾用來治療膀胱癌、肝癌等癌症。由於這台儀器造價不菲,高達數億元,目前採用醫院都與廠商以合作案進行。

海福刀主要針對不適合接受根除手術或不願意開刀的病人,因無健保給付,患者需自費約30萬元,龐大醫療費用是海福刀最大限制。

另外,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海福刀微創治療,因海福刀精準定位特性,癌細胞越小、無轉移擴散是最佳治療時機,否則癌細胞一旦太大或轉移,即使再多「刀」也無能為力。

海福刀也有後遺症,醫師施作前會配合經尿道的攝護腺刮除手術,避免尿道狹窄機率。 當患者進行攝護腺癌海福刀手術後,常常會有泌尿道感染、堵塞以及頻尿等症狀,容易使患者有排尿困難、尿道狹窄的後遺症發生的機率。 因此醫師建議,若是患者有攝護腺肥大的問題,則需先經過尿道攝護腺刮除手術並觀察3週後,確定患者無出血等副作用後,再進行海福刀手術治療攝護腺癌以減少海福刀手術術後尿道狹窄等問題發生。


然而隨著科技的進展及手術技術的 進步,以達文西機器人手臂系統輔助手 術可以減少神經血管不必要的損傷,因 此對術後勃起功能障礙似乎有較佳的結 果。但無法否認的,即使在一個達文西專家精細準確地做完兩側神經保留攝護腺切除 手術之後,還是會有一定比例(25%-75%)的病人遭遇到勃起功能障礙。面對如此困 境,還有辦法可以改善嗎?有的!就是術後陰莖復健的概念。 先從生理、病理學角度看起,一般正常男性在夜間到清晨期間,陰莖會有週期性 的勃起,適當的充血再消退就像是有氧運動,帶來足夠血氧而讓陰莖內皮細胞保持在 良好狀態。 但攝護腺手術後,因為周遭血管的損傷,術後海綿體處於低氧的狀態,進一步成細胞自我凋亡、膠原蛋白(collagen)增生、平滑肌纖維總量下降等改變,造成陰莖 走向纖維化而伸展性下降;另一方面,攝護腺旁控制陰莖勃起的神經於術中也可能損 傷或產生發炎反應,而讓陰莖在術後無法勃起。 陰莖功能的惡化,往往是在手術當下就開始,因此陰莖復健最重要的關鍵點就在 於”搶時間”—越早進行越好!要多早呢?研究上有比較術後六個月內或之後、三個月 內或之後等,發現都是以早期復健最為有效,因此目前專家共識建議一拔掉尿管便可 開始著手復健療程。 那復健內容是什麼呢?一般有幾項的治療可以選擇,第一項的治療最方便也最常 用的就是口服第 5 型磷酸二脂酶抑制劑(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inhibitor,以下簡 稱 PDE5-I),雖然全名不是那麼好記,但商品名卻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包括威而剛、 犀利士或樂威壯等。 這類的藥針對攝護腺術後的勃起障礙,可依劑型而有每天使用,一週兩到三次, 或者需要時使用等的不同療程,目前研究認為如何挑選並沒特別的差異性。當然,尋 求專業醫師協助及早開始服用且持續一段時程,效果相較更加明顯。 第二項的治療為負壓助勃器,把外管套在陰莖上,利用負壓作用被動式的讓陰莖 血流量增加,進而達到復健目的。然而,這裡提的是屬於醫療衛材,並非一般情趣商店販售的助性玩具,再者考慮到可能有過度充血損傷或疼痛等副作用,因此需要醫師 評估後才可購買及使用。一般建議療程每週至少五天且每天至少兩次,讓陰莖反覆充 血消退共約十分鐘,不宜太久否則易有副作用產生。 最後一項治療是在陰莖海綿體上注射前列腺素 E1(Prostaglandin E1, PGE1)也是 復健治療方式之一,但因為需打針相對侵入性較大,一般人接受程度比較不高,因此 會放在口服藥無效之後再行考慮。但目前的研究也發現,雙管齊下的治療 (combine therapy),例如同時給予口服 PDE5-I 的藥物搭配負壓助勃器,療效似乎比單一治療 (mono-therapy)效果還佳


頻繁往來台灣和越南的73歲台商,8年前被診斷攝護腺肥大和癌症指數偏高,因放不下工作而婉拒切片化驗,8年後確診攝護腺癌,癌腫瘤已穿透攝護腺且侵犯到膀胱。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放射腫瘤科梁家郡醫師表示,患者經42次快活光子刀治療,1年多持續追蹤檢查,今年7月正式宣告攝護腺癌完全消失,連癌症指數都幾乎驗不到,台商慶幸命大,決定退休養命。

這名台商多年以來就有解尿不順和頻尿的老毛病,認為是人老的現象,能忍就忍,直到8年前,在越南公司半夜起床解尿後回房睡覺,不知不覺發現內褲濕了一片,自知是殘尿浸溼,返台到泌尿科求診,診斷為攝護腺肥大,也發現癌症指數偏高,建議做攝護腺切片化驗,台商卻因工作繁忙而回去越南。頻繁往來台灣和越南的73歲台商,8年前被診斷攝護腺肥大和癌症指數偏高,因放不下工作而婉拒切片化驗,8年後確診攝護腺癌,癌腫瘤已穿透攝護腺且侵犯到膀胱。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放射腫瘤科梁家郡醫師表示,患者經42次快活光子刀治療,1年多持續追蹤檢查,今年7月正式宣告攝護腺癌完全消失,連癌症指數都幾乎驗不到,台商慶幸命大,決定退休養命。

這名台商多年以來就有解尿不順和頻尿的老毛病,認為是人老的現象,能忍就忍,直到8年前,在越南公司半夜起床解尿後回房睡覺,不知不覺發現內褲濕了一片,自知是殘尿浸溼,返台到泌尿科求診,診斷為攝護腺肥大,也發現癌症指數偏高,建議做攝護腺切片化驗,台商卻因工作繁忙而回去越南。

8年後,台商解尿困難更加嚴重,甚至已出現了血尿的症狀,才又到澄清醫院接受攝護腺切片化驗,診斷為攝護腺癌,癌症指數竟高達33.6(正常是小於4),再經核磁共振撿查,發現他的攝護腺癌為2.2公分×1.6公分,已穿透攝護腺表膜並侵犯上方的膀胱,台商決定接受抗賀爾蒙治療和快活光子刀放射線治療。

梁家郡醫師表示,患者接受每週5次,一共42次快活光子刀治療,完成療程後持續追蹤檢查,今年7月的核磁共振撿查結果,正式向台商賀喜,他的攝護腺癌已完全消失,原本被穿透的攝護腺也恢復,癌症指數已降到0.025,幾乎驗不到癌細胞存在。

梁家郡醫師指出,攝護腺癌的治療方法有開刀切除癌腫瘤和放射線治療。開刀切除癌腫瘤通常都會將攝護腺一併切除,有可能還得包尿布幾週防止暫時性尿失禁,而放射線治療治療的副作用,僅會出現患者的疲倦感,因為精準治療不會傷及鄰近器官,每天一次的光子刀治療,台商都坐公車往返醫院和住家。

梁醫師說,這些年來,在他的門診已超過75名患者接受光子刀治療攝護腺癌,將近90%攝護腺癌完全消失,5年的存活率幾乎達100%,有可能因攝護腺癌對放射線的敏感度高,治療的效果也相對高,至於少數攝護腺癌沒有完全消失,其原因是從治療後的核磁共振追蹤檢查發現若有似無的情況,可能是殘留的痕跡,至少沒讓癌腫瘤變大。




攝護腺癌的初期症狀與攝護腺肥大症狀很類似,包括夜尿、頻尿、解尿不乾淨、用力解尿等,攝護腺癌已成為男性國人常見的癌症,好發於60歲以上的年長者。在台灣臨床上發現有約30%的攝護腺癌患者確診時已經是第4期,癌細胞通常已轉移到骨骼等地方,延誤治療的黃金時機。(張文祿報導)


 高雄70歲陳先生2年前因血尿診斷出罹患攝護腺癌第2期,接受達文西攝護腺根除手術後卻漏尿,吃藥、電刺激、磁波椅等治療都無法改善,之後透過增生療法注射才不再滲尿,解除包尿布的困擾。

收治這名病患的民生醫院泌尿科醫師卓孟德說,達文西是根除攝護腺的精細手術,但要將大約50元硬幣大小的膀胱頸與像細如吸管的尿道吻合,難度不小,因此術後有人常出現排尿問題,若傷口癒合不良或體質上會產生縫線肉芽腫,都會導致憋尿的括約肌無法緊閉,造成漏尿。

卓孟德表示,醫院以膀胱內視鏡幫陳先生檢查,確定他因產生縫線肉芽腫,影響到括約肌收縮,甚至先前手術吻合處,也因過度結疤導致完全無收縮反應。因此安排了高功率雷射先切除掉肉芽腫,再於無收縮處給予增生療法注射(PRP)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術後隔天陳先生尿失禁的情形已有改善。兩周後,停吃漏尿口服藥,1個月後接受補強注射,再隔1個月,即使抱重物、牽機車或打噴嚏、咳嗽都不再出現漏尿。


不少人在立冬進補,但罹患三高或有攝護腺肥大的患者卻不適合。大甲李綜合醫院泌尿科醫師黃品叡表示,當歸鴨、羊肉爐等料理,吃多了容易上火,含酒精的湯頭,容易造成攝護腺發炎,吃太多恐會尿不出來,尤其烹煮時再放海鮮甲殼類的食材提味,湯頭含有高普林,對身體更是一大負擔。曾經有30多歲的年輕人,進補吃太辣結果尿不出來送急診,檢查指數都正常,詢問才發現原來是進補惹禍。

黃品叡說,攝護腺發炎的症狀包括頻尿、急尿、小便時有灼熱感,當攝護腺發炎腫脹後,小便會痛、甚至會尿不出來,如果腫脹的很嚴重,有可能10幾個小時都不會解尿,造成下腹部腫脹疼痛,這時就必須趕緊就醫。立冬進補國人愛吃的薑母鴨、羊肉爐、燒酒雞,大多添加米酒烹煮,原本罹患攝護腺肥大的患者,吃了含有酒精利尿的進補料理,會讓攝護腺急性腫脹,造成排尿困難。黃品叡說,攝護腺肥大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如果立冬貪吃進補補過頭,對身體沒幫助,更會造成負擔,建議「淺嚐即可」,一個月最多吃一、兩次就好。他透露,曾經有一名30多歲的男子,吃麻辣鍋進補,沒想到突然腹部疼痛,想尿卻尿不出來,檢查都沒發現特別異狀,追問才得知對方吃太辣,經過治療、打點滴便恢復正常,後續追蹤也沒有異常。

黃品叡指出,有攝護腺肥大的患者,建議平時多攝取含茄紅素、含鋅的食物,例如蕃茄、紅甜椒、芭樂、南瓜、花椰菜、牡蠣、海鮮等,要少吃紅肉,也要少吃刺激性的食物,例如咖啡、辣椒等,如果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攝護腺肥大,也沒有檢查過,只要發現解尿不順、力量變小、頻尿、急尿或經常半夜起床尿尿,甚至覺得膀胱脹脹的,有可能是攝護腺肥大。

另外,大甲李綜合醫院糖尿病衛教師鄭惠文說,患有三高的患者,不建議立冬進補。由於進補料理含油量高,還添加不少加工火鍋料、豆皮,或是玉米等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除了湯頭含高普林不適合吃,還會影響血糖,如果真的想要進補,要把湯頭上面的油脂過濾掉,分量控制在一小碗內,而且「補一次就好」,以免多補多傷身。


2024年9月5日 星期四

精煉植物油

 現代人外食機會多,而多數時候並沒有辦法餐餐都營養均衡。日前醫師就指出,平常吃的油脂種類相當多,然而有「一類油」比豬油還更須避免,且容易導致身體發炎。而美國研究指出,現代飲食充滿精緻糖易導致慢性疾病,然而研究卻發現與「這類油」更相關。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在「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臉書粉專指出,日常食用的油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飽和脂肪和不飽和脂肪,其中不飽和脂肪又分為單元不飽和脂肪和多元不飽和脂肪。傳統觀念中,一般人最想避開的是飽和脂肪,不過實際上有一種脂肪比飽和脂肪更需避免,也就是多元不飽和脂肪中的「Omega-6脂肪酸」。

李思賢醫師表示,生活中常見的大豆油、葵花籽油、葡萄籽油、花生油、菜籽油和棉花籽油等植物油,都是富含Omega-6的種子油。過量的Omega-6脂肪酸會促進身體發炎,且這些油的提取過程需要高溫和有機溶劑的參與,導致製作過程中產生大量氧化自由基,對人體粒線體造成傷害。他同時稱這些為「精煉植物油」,藉此區分健康的植物油如:橄欖油、椰子油和酪梨油。此外,他也舉例,美國眼科醫師Chris Knobbe提出了「西方飲食」和「種子油假說」,認為現代飲食中高含量的精製糖和種子油是許多慢性疾病的主要驅動因素。Knobbe醫師引用數據指出,在1890年代,糖尿病的盛行率僅為0.0028%,而到了2016年,糖尿病的盛行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3%,也就是在126年間有「4643倍」的增長!

從其他疾病的角度來看,增幅也相似,如癌症、黃斑部病變和失智症。同樣,肥胖症的盛行率也從19世紀的1.2%增加到2018年的42.4%。Knobbe醫師認為,這些驚人的增幅與碳水化合物的攝取無關,反而與「植物油的普及」有密切關聯。

李思賢醫師指出,1965年以前,人類歷史上並不存在這些精煉植物油,一般食用的油脂主要是豬油、牛油和橄欖油等非加工油脂。而現代生活中,人體每日攝取的精煉植物油高達80克,相當於每天有720大卡的能量來自這些品質不佳的油。

李思賢表示,除了低醣飲食外,有醫師主張高碳水化合物飲食也可改善糖尿病。不過,他認為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中也可能會缺乏很多必須的脂溶性維生素,也為該飲食方式的缺點。而現代人多外食,他認為外食最大敵人不僅是澱粉,還有植物油。他坦言,外食基本上使用的都是精煉植物油,也是他認為這幾年來導致代謝疾病的重要因素。他建議,過水是一個好方法,或是盡量選擇少油的健康餐廳,因此才有機會將精煉植物油的攝取降到最低。

\


藝人汪建民罹肺腺癌4期,抗癌10個月不敵病魔逝世,肺腺癌議題再度受到關注。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根據統計,大約有53%到83%的台灣女性肺腺癌患者沒有吸菸,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空氣污染,特別是廚房的油煙,提醒民眾選擇烹飪用油應特別留意,建議使用高發煙點的油,像是酪梨油、苦茶油;許多人會用的橄欖油千萬別高溫油炸;亞麻籽油則不能用來炒菜。

蕭捷健在臉書發文指出,台灣不抽菸的女性得肺腺癌比例,竟然比美國高好幾倍,根據統計,大約有53%到83%的台灣女性肺腺癌患者從來沒有吸菸,在美國只有10%到20%。

蕭捷健表示,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空氣污染,特別是來自廚房的油煙,他說以前在國外都是用電爐,火力很小,「看來這也是減少肺腺癌的一個好方法。」每天在高溫下炒菜,產生的油煙可能會增加罹患肺癌風險,蕭捷健呼籲民眾選擇烹飪用油時要特別留意,最好使用高發煙點的油,像是酪梨油或苦茶油,這些油在高溫下不容易產生過多的油煙。

蕭捷健提到,橄欖油發煙點大約在190度左右,千萬不能拿來高溫油炸;至於亞麻籽油這種低發煙點的油,則不要用來炒菜,因為它們在高溫下會分解,產生有害物質。

蕭捷健表示,早期發現的肺癌治療效果會好很多,5年存活率也比較高,第1期患者的存活率高達60%到90%,但到了第4期,存活率就剩下不到10%了。台灣有很好的檢查工具,就是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描(LDCT),50歲以上男性、45歲以上女性有家族病史,或50歲至74歲的重度吸菸者,檢查有健保給付。

2024年8月22日 星期四

食品抗癌的有效過程

 

75歲的廣達董事長林百里,曾罹患肺腺癌,但透過積極治療、調整為清淡全素飲食,並保持樂觀的心態,成功抗癌19年並未再復發,前陣子還透露打算拚到80歲才退休。

根據《健康2.0》報導,林百里在2005年被診斷出肺腺癌後,聽從醫師建議,將飲食調整為清淡全素為主,甚至購入2萬坪農地種植有機蔬菜,少吃進口或加工過的蔬果。此外,林百里深信心態的影響力,他認為保持樂觀的心境對於身體健康至關重要。「當我們心開了,氣就會開,內分泌就會正常,身體自然就會很健康」,所以19年來他的肺腺癌並未有過復發。

營養師黃淑惠表示,林百里的養生之道著重於「回歸天然」,將飲食結構調整為以植物性為主。這種飲食方式與現代提倡的均衡飲食概念不謀而合,每天攝取3/4植物性食物、1/4動物性食物。

黃淑惠指出,美國心臟血管學院的研究證實,每天攝取2份水果、3份蔬菜有助於長壽。她並分析亞洲長壽地區的飲食習慣,發現這些地區的居民普遍喜愛食用新鮮水果,尤其是蘋果,以及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十字花科蔬菜。此外,這些居民還注重全穀類食物,如白腎豆,並搭配橄欖油、海魚等健康油脂,以及富含兒茶素的茶飲。


大腸癌去年奪走6000多位國人性命,其實從日常的食材中就可以攝取抗癌的養分,像是地瓜,可以因含有SPP蛋白質等抗癌物質,可以抑制大腸癌等癌細胞生長。不過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高溫可能破壞SPP蛋白質結構,建議若想達預防癌症功效,應該要回到最原始的吃法「水煮」地瓜,而不是烤地瓜。

地瓜是營養濃度最高且最便宜的蔬果,當中含有SPP蛋白質可抑制腫瘤生長,江守山表示,「不是一篇研究,而是很多篇研究」,都看到這樣抗癌的功效。江醫師提到,從最近一篇研究發現,在實驗室裡,兩組溶液都加進了大腸癌細胞,其中一組溶液中再加入從地瓜萃取的SPP蛋白質40mml,72個小時後進行觀察,沒有加SPP蛋白質溶液的癌細胞翻倍式成長,癌症成長曲線為7.8,有加入SPP蛋白質的溶液為2.2,兩者差距達到2.5倍。

江守山說,另一篇研究,則是在兩組溶液加了Dca8113癌細胞,同樣在其中一組額外加入從地瓜萃取的SPP蛋白質,48個小時後進行觀察,有加入SPP蛋白質的溶液,Dca8113癌細胞從0.4掉到0.1,而沒有加入SPP蛋白質的溶液,Dca8113癌細胞則從0.4成長至0.485。

根據《中時新聞》報導,江守山說,要吃進地瓜最多抗癌營養素,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用水煮,烤地瓜溫度太高,會破壞抗癌蛋白質結構,水煮不過攝氏100度,很多蛋白質都很耐水煮,水煮對地瓜抗癌蛋白質的影響不大,很適合癌症病人長期食用。



許多料理中都會添加大蒜增添風味,但除了能讓食材美味程度更上一層樓之外,大蒜實際上也富含驚人營養,營養功能醫學專家、醫師劉博仁在節目上指出,多吃大蒜助於降低大腸直腸癌發生的風險,並曝光1吃法「才有效果」。

劉博仁在《健康晚點名》節目中分享,大蒜中所含的蒜素(Allicin)是一種含硫化合物,而過去有研究發現,多吃大蒜者的大腸息肉會比較少,會降低部分大腸直腸癌的機會。

而料理蒜頭的方式相當多種,哪種吃法最有效果?劉博仁指出,只有生吃蒜頭才有效果,不論煮或烤都會導致它裡面蒜素被破壞掉,蒜素裡面都是辛辣的東西,而蒜頭切開剝開後經過空氣會氧化「變成一個很強抗癌的東西」,反觀若將蒜頭拿去煮,雖然有蒜香「可是它的抗癌物質其實弱得很」。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資料顯示,大蒜富含硫胺基酸、蒜素、礦物質鍺、鈣、銅、鐵、鉀、鎂、硒、鋅和維生素A、B1、C等,對人體好處多多。另外,有研究發現,蒜素已被證實具有防止腫瘤增生的效果,可抑制致癌物亞硝胺的形成與代謝,影響身體解毒系統之酵素的作用,與修補細胞和增強免疫力功能以抵抗癌症的侵犯。

另外,有調查也發現大蒜的攝取對於胃癌、大腸癌等有預防的作用。不過,加熱之後會降低蒜中的抗癌有效成分,最好食用方法是將生蒜切薄片或拍碎後,放置常溫中10分鐘,讓空氣與之接觸,讓蒜胺酸、蒜酶轉化為蒜素,提高抗癌的效用。而大蒜中的「蒜素」是有助人體的抗氧化劑,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達到預防血栓形成的效果。


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國外曾進行一項研究,在培養皿中加入癌細胞與不同蔬菜的萃取物,觀察癌細胞被殺死的速度,最終結果出爐,前6名依序為大蒜、韭蔥、蔥、抱子甘藍、高麗菜與綠花椰。

對此,江守山指出,榮登第一名的大蒜並非加入培養皿中就能殺死癌細胞,要先進行壓碎、切碎的動作,讓大蒜酶與大蒜元兩個成份充分混合,才能有效殺害癌細胞。江守山接著提到,有多篇研究證實,大蒜加熱後「抗癌的有效性會變差」。

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官網指出,研究發現,蒜素目前已被證實具有防止腫瘤增生的效果,可抑制致癌物亞硝胺的形成與代謝,影響身體解毒系統之酵素的作用,與修補細胞和增強免疫力功能以抵抗癌症的侵犯。另外,流行病學的調查也發現大蒜的攝取對於胃癌、大腸癌等有預防的作用。

官網中也提到,值得留意的是,加熱之後會降低蒜中的抗癌有效成分,最好能將生蒜切薄片或拍碎後,放置常溫中10分鐘,讓空氣與之接觸,能讓蒜中的蒜胺酸、蒜酶轉化為蒜素,提高抗癌的效用。







吃水果能降低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有些甚至還有助於抗癌。腎臟科名醫江守山提到,水果可減緩胰島素阻抗問題,降低中風、心肌梗塞風險,而且綜合所有研究來看,蔓越莓、萊姆、帶皮的蘋果還有抑制癌症細胞分裂的能力,食用時應選擇原型水果,而非果乾或果汁。

江守山接受「三立新聞網」《奕起聊健康》採訪表示,吃水果好處多,除了降低糖尿病併發症風險,還可減緩胰島素阻抗問題、幫助減重,甚至降低罹患中風、心肌梗塞的機率,也能降低壞膽固醇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

江守山指出,水果含有纖維素,能夠降低大腸癌風險,不過有些水果還能抗癌,綜合所有研究來看,水果界抗癌前三名分別是「蔓越莓、萊姆及帶皮蘋果」,只要一點濃度就能抑制癌細胞,有些水果就算吃再多,依舊看不見抑制癌症細胞分裂的能力。

江守山補充說,低劑量的蔓越莓、萊姆及帶皮蘋果,就顯現出抑制癌細胞分裂的能力,不過不少人得知蔓越莓能抗癌,就到超市買果汁來喝,不過果汁及果乾的效果都很差,建議吃原型的水果,頂多選擇冷凍乾燥品,若覺得蔓越莓太酸,可以添加一些「蜂蜜」。

癌症奇蹟康復,靠1蔬菜!一名女子罹患子宮內膜癌,一檢查竟發現體內塑化劑非常高,在醫生建議下多吃1蔬菜,9個月後「癌細胞通通不見」,奇蹟痊癒了,甚至能懷孕產子。

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在節目《健康晚點名》分享個案,一名年輕女子確診子宮內膜癌,若是癌症早期,婦科醫師會用高劑量黃體素來抑制癌細胞,但女子已做了3次切片,都是子宮內膜癌,連婦科醫師跟她說「很抱歉,為了避免癌細胞轉移出去,要得做子宮手術。」


劉博仁指出,他後來替女子做檢查,竟發現體內雙酚A等塑化劑非常高,便猜測女子工作時可能常接觸熱感應紙,一問之下對方每天買熱的飲料喝,有可能紙杯內的塑膠塗層,以及常用塑膠袋外帶熱湯,都會導致塑化劑過高。

劉博仁當下也叮囑女子,一定要跟婦科醫師密切配合抗癌療程,並替對方制定排毒規劃;他透露,他要求女子大量吃蔬菜,尤其是多吃「十字花科蔬菜」,而患者本身不愛喝水,在他的要求下,每天必喝2500C.C以上的水,而且一定每天運動,或者泡腳、泡澡,讓身體流很多汗。沒想到,女子乖乖遵守後,6個月後體內的塑化劑排得很乾淨,9個月後奇蹟康復了!劉博仁直言,患者在做第4次的子宮內膜切片手術後,竟發現「癌細胞通通不見」,而且運氣還不錯,之後順利懷孕,成功產子。

至於十字花科蔬菜有哪些?包括:白蘿蔔、綠花椰菜、白花椰菜、青江菜、高麗菜、大白菜、小白菜、苞子甘藍、結球甘藍、羽衣甘藍、大頭菜、油菜、芥菜、芝麻葉等。






2024年8月9日 星期五

大腦健康

 大腦可謂人體最重要的部位,該如何幫助大腦排毒、防範大腦發炎,預防失智症、帕金森氏症等腦部退化疾病?專家提出關鍵之一在於不要讓「大腦護城河」變成一攤死水,透過4招保持順暢流動,就能提升大腦排毒力!

腦脊髓液是「大腦護城河」,也有如「消防隊」幫助撲滅發炎

根據台灣動作專家協會的臉書粉專,物理治療師劉育銓把腦脊髓液稱為大腦的護城河,這是一種充斥在大腦周圍、由腦和脊髓中的脈絡叢組織合成的組織液,含有微神經膠細胞,且會不斷循環。而腦脊髓液的流動和循環主要有3大功能:

  1. 代謝者:腦脊髓液的代謝如同彈簧系統,能改變顱骨內的壓力,幫助動脈的膨脹和收縮,防止大腦內的血液有過大的改變。
  2. 溝通者:大腦運作複雜,腦脊髓液會穿梭在腦室間,協助分配神經的內分泌因子,幫助大腦傳遞訊號。
  3. 保護者:研究發現,腦脊髓液與淋巴系統相通,當腦內感染或發炎時,它會協助淋巴做消防的工作,有如大腦的「發炎消防隊」。

如果還是不太明白,可以參考日本矯正治療師山口勝美在著作《頭骨按摩》的形容,他比喻,大腦如果是一塊豆腐、那腦脊髓液就像豆腐包裝盒裡的水,作用是保護腦部、減少外部衝擊,且還有類似淋巴液的作用,能將養分運送至腦部、脊髓,同時回收老舊廢物。

池水發臭、毒素淤積,大腦就開始退化!一招檢測大腦排毒力

劉育銓治療師提醒,腦脊髓液一旦循環不良,可能因為代謝變慢使大腦混沌、功能不彰,甚至引起全身的功能障礙。此外,五官與頭顱內部息息相關,還可能有眼壓高、鼻塞、耳悶、顳顎關節問題等症狀。

心臟專科醫師林承箕也曾在健康節目《健康2.0》中形容,如果腦脊髓液替換的頻率變低,就像靜止的池水久了之後會發臭,當大腦毒素開始累積,就可能導致大腦加速退化。

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大腦排毒力好不好?」脊骨神經醫學博士彭士峰同台在節目示範檢測方法,只要檢查上肢肌力就可以略知一二,因為腦脊髓液的流動和肌力強弱有關。

  1. 受測者本人平躺在地,雙手往上伸直、掌心向外翻。先吸氣、吐氣各一次後,吸氣一次且憋住,此時雙手用力向內撐住。
  2. 另一人試著將受測者的雙手向外扳,如果雙手很輕易被打開,代表大腦排毒功能可能較差。(專家意見僅供參考,實際上腦脊髓液詳細資訊仍應以醫療院所提供之專業檢測為主)

清除失智毒素!日常做到這4招,讓腦脊髓液順暢流動、加強大腦排毒!為了提升大腦排毒能力,日常養生保健是幫助腦脊髓液順暢流動的重要一環。

  1. 多喝水:大腦的含水量約有75%。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曾於《劉博仁不藏私的健腦祕密》提及,若喝水不足,大腦腦脊髓液流動便會相對不足,使清除腦中廢棄物質效率變差,對大腦健康不利。劉醫師建議,一般民眾可用「體重乘以33」來計算每日飲水量;會大量流汗的夏天、有運動時則以「體重乘以40」計算。以體重60kg的民眾為例,平時每天約要喝1980ml、夏天或有運動流汗時,則應喝2400ml開水。
  2. 好好呼吸:物理治療師劉育銓指出,研究發現,人類呼吸過程會造成顱骨縫間的壓力變化,吸氣時,顱骨縫壓力降低,此時腦脊髓液便會劇烈的流動,「彷彿把大腦內的神經代謝廢物一次流出來一樣」。因此,讓腦脊髓液動起來的最好方式就是呼吸。
  3. 充足睡眠:根據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科技大觀園」資料,腦脊髓液的對流增強,能移除「β類澱粉蛋白」等引起失智症的腦神經系統有毒廢棄物。動物研究發現,小鼠正常睡眠時,會增加60%腦脊髓液流動空間,並增強它的對流與循環。
  4. 按摩頸部:美容矯正治療師山口勝美曾於《頭骨按摩》中說明,可透過按摩頸部的舌骨肌、闊頸肌活絡淋巴循環、腦脊髓液。具體步驟可以參考如下:
    • 抬起下巴,用雙手手指摩擦10次下巴至鎖骨的範圍;雙手按壓在鎖骨下方、下巴上抬,持續10秒。
    • 下巴往右上方抬高,用手指從左耳下方往鎖骨下方摩擦10次;雙手按壓在鎖骨下方、下巴往右上方抬高,持續10秒。另一側也同樣進行。

飲食內容不僅影響身體機能,也影響大腦功能。腎臟科醫師王介立表示,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吃越多加工紅肉,失智症的風險就越高,此外,若將加工紅肉替換為堅果、豆類或豆腐,可以將認知障礙大幅降低20%。他表示,他偶而仍會吃牛肉等紅肉,但只限於原型紅肉。

王介立在其臉書表示,來自美國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食用越多的加工紅肉,失智症的風險越大。該項研究追蹤超過13萬人、長達43年。所謂的加工紅肉為香腸、火腿、培根、煙燻牛肉。

他表示,該研究發現,相較於每月攝取不到3份,每週攝取約2份加工紅肉的人,日後出現認知障礙的風險會提高14%。不過,若將每天食用的加工紅肉替換為堅果、豆類或豆腐,可以將認知障礙風險降低20%。

他並表示,研究團隊指出,每天食用的加工紅肉每增加1份,與所謂的「認知功能老化」,例如語言與執行功能,增加1.6年相關。他坦言,他偶爾還是會吃紅肉,但僅限於原型紅肉,「而且我不吃不是美食等級的紅肉。」


《JAMA Network Open》的一篇研究,針對超過12萬名40至70歲參與者探討飲食數據,計算他們飲食中的「類黃酮攝取分數」,包含紅茶、綠茶、紅酒、蘋果、莓果、葡萄、橘子、葡萄柚、甜椒、洋蔥和黑巧克力等食材,接著再進一步分析與罹患失智症風險間的關聯,平均追蹤約9年的時間。

研究結果發現,每天多吃6份富含類黃酮的食物,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能降低近3成,而這項發現在遺傳風險較高的人、以及有憂鬱症的人當中最明顯:

  • 類黃酮分數最高的族群,罹患失智症風險較低。
  • 每天多吃6份富含類黃酮的食物,罹患失智症風險降低28%。
  • 比較不同種類的類黃酮可以發現,花青素(anthocyanin)、黃烷3醇(flavan-3-ol)降低失智症風險的效果最明顯,食材來源包含茶、莓果類、紅酒。

紐約北岸大學醫院老年醫學服務主任Liron Sinvani表示,目前政策並未特別強調應該多攝取類黃酮食材,不過該研究能讓大眾更關注這些植化素,就像多運動活動身體一樣,這是能自我掌控的改變,做到就有望降低失智症風險。而由於有其他研究發現,喝酒壞處會隨年齡增加,且紅酒的益處與風險一直有爭議,所以會建議從其他來源攝取類黃酮。

類黃酮是一類天然植化素的總稱,廣泛存在於各類蔬果中。比方說,民眾最常聽見的「花青素」,就廣泛存在於紅色、紫色蔬果中,如茄子、草莓、藍莓、葡萄等;茶中的「兒茶素」也是類黃酮家族的一員。其他例子還包括洋蔥的槲皮素、黑巧克力中的黃烷醇等。由於每種食材含有類黃酮都不盡相同,不妨均衡飲食,攝取各式各樣的營養吧。

除了飲食,研究也發現,高血壓、壞膽固醇過高、糖尿病、肥胖、憂鬱、聽力受損、視力喪失、缺乏運動、社交孤立等,也可能是失智症危險因子,由此可見培養健康的生活型態及改善三高問題,也能幫助遠離失智症、延緩退化喔!


2024年8月1日 星期四

攝護腺癌飲食禁忌

 

哪些食物會提高攝護腺癌風險?

根據哈佛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於 2015 年發布的一份研究,當確診攝護腺癌後,相較於攝取大量蔬果、魚類、全穀類和健康的油脂者,日常攝取較多紅肉、加工肉品、高油脂的乳製品及精緻穀物者,會增加死亡風險。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營養師呂玉如也指出,高油脂食物會增加體內自由基和促發炎物質,導致細胞受損。哈佛大學醫學院攝護腺癌專家葛尼克( Dr. Marc B. Garnick)也建議病患不要攝取動物性油脂或者要限制攝取量。

攝護腺癌飲食禁忌有什麼?可以吃蛋嗎?

如上題所述,過度攝取高油脂、紅肉、加工肉品等,都可能增加攝護腺癌的死亡風險。而梅約醫學中心(Mayo Clinic)則建議,如果想要降低攝護腺癌風險,可以嘗試以下的飲食方法。

  • 選擇低脂肪飲食

有研究顯示,男性每日攝取高量的油脂會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不過研究還無法證明過量油脂一定會造成攝護腺癌。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降低油脂攝取是我們整體健康有好處的,例如可以幫助體重控制。

  • 降低乳製品的攝取

部分研究結果顯示,攝取高量的乳製品,包括牛奶、起司等,會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

此外,也有許多人有疑問,攝護腺癌可以吃蛋嗎?針對這個問題,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與腫瘤內科資深主治醫師黃國埕解釋,這個說法最早的起源應是來自 2011 年的一個大型研究,由哈佛學者 Richman 發表,研究主要希望瞭解蛋、肉類的攝取跟攝護腺癌轉移或惡化的關係。結果從其中一項統計發現,每週食用 2.5 顆蛋以上的人,比起每週吃少於半顆蛋的人,增加了約八成攝護腺癌轉移或惡化的風險。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追蹤的 27607 位男性中,僅有 199 位因攝護腺癌過世。因此從相對如此低的人數中,要推導到吃蛋會增加攝護腺癌轉移或惡化風險的結論,可信度其實不高。

到了 2015 年,學者 Keum 針對過去的研究發表了一篇綜合分析,回顧了包括 2011 年 Richman 等的 10 篇報告,得到的結論是:

  1. 吃蛋不會增加得攝護腺癌的風險。
  2. 在每週吃 0.3 ~ 6.8 顆蛋的攝護腺癌患者中,每多攝取 5 顆蛋,癌轉移或惡化的風險,會增加 47 %。

這樣的結論該如何解讀?黃國埕建議,如果病友一天吃一顆蛋,是可以放心的。原因在於,對於這樣的研究,不要把單一因素過度放大。任何食物都有利弊,應把握「不過量」原則,就能分散風險。

攝護腺癌可以吃的水果有哪些?

可以考慮番茄。番茄富含茄紅素,對抑制攝護腺癌有幫助,而且要用油料理,因為茄紅素是脂溶性,透過油脂人體更好吸收。國外的文獻也建議,可以增加攝取富含抗氧化素的水果,例如莓果類、紅葡萄、李子、櫻桃等。

攝護腺癌可以喝雞精嗎?

中醫師指出,雞精偏食品,無論在癌症治療前、中、後都可當點心吃。但其蛋白質含量並不高,不能取代正餐。如果要喝雞精,建議買原味雞精,不要添加其他中藥材,以免和正在服用的藥物起交互作用。

攝護腺癌手術後飲食要注意什麼?

在進行了攝護腺癌根除性切除術後,該怎麼吃?以下根據術後進程分析:

排氣後:先試喝白開水。應避免奶類、以及酒類、咖啡因等刺激性飲料。

確認無腹脹、腹痛、嘔吐後:可開始米湯等清流質食物,再逐漸進展至稀飯、麵條等軟質飲食。最後才是恢復正常飲食,並採少量多餐的原則。

術後預防便秘:便秘易引起傷口出血。當進展至正常飲食階段後,要適度的纖維攝取,多吃全穀雜糧、蔬果等,以利排便。

攝護腺癌術後建議多攝取抗氧化素之食材,每日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飲食生活原則如下:

哪些食物會提高攝護腺癌風險?

根據哈佛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於 2015 年發布的一份研究,當確診攝護腺癌後,相較於攝取大量蔬果、魚類、全穀類和健康的油脂者,日常攝取較多紅肉、加工肉品、高油脂的乳製品及精緻穀物者,會增加死亡風險。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營養師呂玉如也指出,高油脂食物會增加體內自由基和促發炎物質,導致細胞受損。哈佛大學醫學院攝護腺癌專家葛尼克( Dr. Marc B. Garnick)也建議病患不要攝取動物性油脂或者要限制攝取量。

攝護腺癌飲食禁忌有什麼?可以吃蛋嗎?

如上題所述,過度攝取高油脂、紅肉、加工肉品等,都可能增加攝護腺癌的死亡風險。而梅約醫學中心(Mayo Clinic)則建議,如果想要降低攝護腺癌風險,可以嘗試以下的飲食方法。

  • 選擇低脂肪飲食

有研究顯示,男性每日攝取高量的油脂會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不過研究還無法證明過量油脂一定會造成攝護腺癌。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降低油脂攝取是我們整體健康有好處的,例如可以幫助體重控制。

  • 降低乳製品的攝取

部分研究結果顯示,攝取高量的乳製品,包括牛奶、起司等,會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

此外,也有許多人有疑問,攝護腺癌可以吃蛋嗎?針對這個問題,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與腫瘤內科資深主治醫師黃國埕解釋,這個說法最早的起源應是來自 2011 年的一個大型研究,由哈佛學者 Richman 發表,研究主要希望瞭解蛋、肉類的攝取跟攝護腺癌轉移或惡化的關係。結果從其中一項統計發現,每週食用 2.5 顆蛋以上的人,比起每週吃少於半顆蛋的人,增加了約八成攝護腺癌轉移或惡化的風險。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追蹤的 27607 位男性中,僅有 199 位因攝護腺癌過世。因此從相對如此低的人數中,要推導到吃蛋會增加攝護腺癌轉移或惡化風險的結論,可信度其實不高。

到了 2015 年,學者 Keum 針對過去的研究發表了一篇綜合分析,回顧了包括 2011 年 Richman 等的 10 篇報告,得到的結論是:

  1. 吃蛋不會增加得攝護腺癌的風險。
  2. 在每週吃 0.3 ~ 6.8 顆蛋的攝護腺癌患者中,每多攝取 5 顆蛋,癌轉移或惡化的風險,會增加 47 %。

這樣的結論該如何解讀?黃國埕建議,如果病友一天吃一顆蛋,是可以放心的。原因在於,對於這樣的研究,不要把單一因素過度放大。任何食物都有利弊,應把握「不過量」原則,就能分散風險。

攝護腺癌可以吃的水果有哪些?

可以考慮番茄。番茄富含茄紅素,對抑制攝護腺癌有幫助,而且要用油料理,因為茄紅素是脂溶性,透過油脂人體更好吸收。國外的文獻也建議,可以增加攝取富含抗氧化素的水果,例如莓果類、紅葡萄、李子、櫻桃等。

攝護腺癌可以喝雞精嗎?

中醫師指出,雞精偏食品,無論在癌症治療前、中、後都可當點心吃。但其蛋白質含量並不高,不能取代正餐。如果要喝雞精,建議買原味雞精,不要添加其他中藥材,以免和正在服用的藥物起交互作用。

攝護腺癌手術後飲食要注意什麼?

在進行了攝護腺癌根除性切除術後,該怎麼吃?以下根據術後進程分析:

排氣後:先試喝白開水。應避免奶類、以及酒類、咖啡因等刺激性飲料。

確認無腹脹、腹痛、嘔吐後:可開始米湯等清流質食物,再逐漸進展至稀飯、麵條等軟質飲食。最後才是恢復正常飲食,並採少量多餐的原則。

術後預防便秘:便秘易引起傷口出血。當進展至正常飲食階段後,要適度的纖維攝取,多吃全穀雜糧、蔬果等,以利排便。

攝護腺癌術後建議多攝取抗氧化素之食材,每日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飲食生活原則如下:

  • 採全穀雜糧類取代精製白米飯
  • 選擇低脂動物性蛋白質或黃豆蛋白
  • 烹調清淡低脂,以植物油清炒或橄欖油涼拌,避免高溫油炸、油煎等
  • 適度運動,每週應達 3 次以上(例如:散步、健走),並維持適當體重
  • 多攝取各種抗氧化營養素以維持身體免疫力。包括富含維生素C的奇異果、柑橘、草莓、芭樂;富含維生素E的小麥胚芽、南瓜子、堅果類、新鮮植物油;富含 β - 胡蘿蔔素的紅蕃茄、紅蘿蔔、枸杞、紅棗;富含類黃酮素的菇類、大蒜、黃豆、牛蒡、山藥、蘆筍等;富含吲哚類的綠花椰菜、洋蔥、高麗菜、甘藍菜、白菜等。

3 飲食預防攝護腺癌

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研究結果顯示,吃哪些食物一定可以預防攝護腺癌。然而,特定的飲食方式可以降低整體罹患癌症的可能性;對於罹患初期攝護腺癌的病人也有減慢癌症進展的幫助。這些飲食方式包括:

  • 適量攝取水果和綠色蔬菜

    哪些食物會提高攝護腺癌風險?

    根據哈佛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於 2015 年發布的一份研究,當確診攝護腺癌後,相較於攝取大量蔬果、魚類、全穀類和健康的油脂者,日常攝取較多紅肉、加工肉品、高油脂的乳製品及精緻穀物者,會增加死亡風險。

    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營養師呂玉如也指出,高油脂食物會增加體內自由基和促發炎物質,導致細胞受損。哈佛大學醫學院攝護腺癌專家葛尼克( Dr. Marc B. Garnick)也建議病患不要攝取動物性油脂或者要限制攝取量。

    攝護腺癌飲食禁忌有什麼?可以吃蛋嗎?

    如上題所述,過度攝取高油脂、紅肉、加工肉品等,都可能增加攝護腺癌的死亡風險。而梅約醫學中心(Mayo Clinic)則建議,如果想要降低攝護腺癌風險,可以嘗試以下的飲食方法。

    • 選擇低脂肪飲食

    有研究顯示,男性每日攝取高量的油脂會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不過研究還無法證明過量油脂一定會造成攝護腺癌。但從另一方面來說,降低油脂攝取是我們整體健康有好處的,例如可以幫助體重控制。

    • 降低乳製品的攝取

    部分研究結果顯示,攝取高量的乳製品,包括牛奶、起司等,會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

    此外,也有許多人有疑問,攝護腺癌可以吃蛋嗎?針對這個問題,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血液與腫瘤內科資深主治醫師黃國埕解釋,這個說法最早的起源應是來自 2011 年的一個大型研究,由哈佛學者 Richman 發表,研究主要希望瞭解蛋、肉類的攝取跟攝護腺癌轉移或惡化的關係。結果從其中一項統計發現,每週食用 2.5 顆蛋以上的人,比起每週吃少於半顆蛋的人,增加了約八成攝護腺癌轉移或惡化的風險。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追蹤的 27607 位男性中,僅有 199 位因攝護腺癌過世。因此從相對如此低的人數中,要推導到吃蛋會增加攝護腺癌轉移或惡化風險的結論,可信度其實不高。

    到了 2015 年,學者 Keum 針對過去的研究發表了一篇綜合分析,回顧了包括 2011 年 Richman 等的 10 篇報告,得到的結論是:

    1. 吃蛋不會增加得攝護腺癌的風險。
    2. 在每週吃 0.3 ~ 6.8 顆蛋的攝護腺癌患者中,每多攝取 5 顆蛋,癌轉移或惡化的風險,會增加 47 %。

    這樣的結論該如何解讀?黃國埕建議,如果病友一天吃一顆蛋,是可以放心的。原因在於,對於這樣的研究,不要把單一因素過度放大。任何食物都有利弊,應把握「不過量」原則,就能分散風險。

    攝護腺癌可以吃的水果有哪些?

    可以考慮番茄。番茄富含茄紅素,對抑制攝護腺癌有幫助,而且要用油料理,因為茄紅素是脂溶性,透過油脂人體更好吸收。國外的文獻也建議,可以增加攝取富含抗氧化素的水果,例如莓果類、紅葡萄、李子、櫻桃等。

    攝護腺癌可以喝雞精嗎?

    中醫師指出,雞精偏食品,無論在癌症治療前、中、後都可當點心吃。但其蛋白質含量並不高,不能取代正餐。如果要喝雞精,建議買原味雞精,不要添加其他中藥材,以免和正在服用的藥物起交互作用。

    攝護腺癌手術後飲食要注意什麼?

    在進行了攝護腺癌根除性切除術後,該怎麼吃?以下根據術後進程分析:

    排氣後:先試喝白開水。應避免奶類、以及酒類、咖啡因等刺激性飲料。

    確認無腹脹、腹痛、嘔吐後:可開始米湯等清流質食物,再逐漸進展至稀飯、麵條等軟質飲食。最後才是恢復正常飲食,並採少量多餐的原則。

    術後預防便秘:便秘易引起傷口出血。當進展至正常飲食階段後,要適度的纖維攝取,多吃全穀雜糧、蔬果等,以利排便。

    攝護腺癌術後建議多攝取抗氧化素之食材,每日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飲食生活原則如下:

    • 採全穀雜糧類取代精製白米飯
    • 選擇低脂動物性蛋白質或黃豆蛋白
    • 烹調清淡低脂,以植物油清炒或橄欖油涼拌,避免高溫油炸、油煎等
    • 適度運動,每週應達 3 次以上(例如:散步、健走),並維持適當體重
    • 多攝取各種抗氧化營養素以維持身體免疫力。包括富含維生素C的奇異果、柑橘、草莓、芭樂;富含維生素E的小麥胚芽、南瓜子、堅果類、新鮮植物油;富含 β - 胡蘿蔔素的紅蕃茄、紅蘿蔔、枸杞、紅棗;富含類黃酮素的菇類、大蒜、黃豆、牛蒡、山藥、蘆筍等;富含吲哚類的綠花椰菜、洋蔥、高麗菜、甘藍菜、白菜等。

    3 飲食預防攝護腺癌

    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研究結果顯示,吃哪些食物一定可以預防攝護腺癌。然而,特定的飲食方式可以降低整體罹患癌症的可能性;對於罹患初期攝護腺癌的病人也有減慢癌症進展的幫助。這些飲食方式包括:

    • 適量攝取水果和綠色蔬菜

    至少每天要吃五份蔬菜和水果,包括十字花科蔬菜,例如花椰菜、綠花菜、甘藍等。也可增加富含抗氧化素的水果,例如莓果類、紅葡萄等。此外也可以增加攝取煮過的番茄。番茄含有茄紅素,對防治攝護腺癌有幫助。

    • 改變蛋白質的攝取

    最好能降低牛肉、豬肉和羊肉等紅肉攝取。也盡量少吃奶油、美乃滋等。可以增加魚類攝取。根據一份 2010 年的研究指出,飲食中富含魚類的男性,發生移轉性攝護腺癌的風險會降低 44 %;攝護腺癌死亡的機率也會降低 63 %。鮭魚、鮪魚、鯖魚、鱒魚都是好選擇。

    • 攝取健康的油脂、改變烹煮方式

    多採用包括橄欖油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降低牛油等富含飽和脂肪酸的油脂。避免煎、炸等烹煮方式,改用川燙等較清淡的烹煮法。參考資料來源:Mayo ClinicHarvard T.H. ChanHarvard T.H. ChanEveryday Health台灣癌症防治網







常見QA五 攝護腺癌生活上有哪些需注意的地方?

對抗攝護腺癌,治療相當重要,不過黃書彬教授也指出,患者應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不要熬夜,要有健康的飲食狀態,多吃蔬菜水果,但紅肉尤其是煎的牛肉要少吃,因為煎牛肉可能會增加攝護腺癌的風險。

另外,高風險的攝護腺癌還是有復發的可能,因此黃書彬教授提醒,攝護腺癌接受過治療後,還是要定期檢測攝護腺特異抗原(PSA),每1-2年也要做影像學檢測(如:電腦斷層、核磁共振),配合醫師建議定期追蹤,以達到良好的攝護腺癌的治療效果。




[NOWnews今日新聞] 不少人在立冬進補,但罹患三高或有攝護腺肥大的患者卻不適合。大甲李綜合醫院泌尿科醫師黃品叡表示,當歸鴨、羊肉爐等料理,吃多了容易上火,含酒精的湯頭,容易造成攝護腺發炎,吃太多恐會尿不出來,尤其烹煮時再放海鮮甲殼類的食材提味,湯頭含有高普林,對身體更是一大負擔。曾經有30多歲的年輕人,進補吃太辣結果尿不出來送急診,檢查指數都正常,詢問才發現原來是進補惹禍。

黃品叡說,攝護腺發炎的症狀包括頻尿、急尿、小便時有灼熱感,當攝護腺發炎腫脹後,小便會痛、甚至會尿不出來,如果腫脹的很嚴重,有可能10幾個小時都不會解尿,造成下腹部腫脹疼痛,這時就必須趕緊就醫。立冬進補國人愛吃的薑母鴨、羊肉爐、燒酒雞,大多添加米酒烹煮,原本罹患攝護腺肥大的患者,吃了含有酒精利尿的進補料理,會讓攝護腺急性腫脹,造成排尿困難。黃品叡說,攝護腺肥大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疾病,如果立冬貪吃進補補過頭,對身體沒幫助,更會造成負擔,建議「淺嚐即可」,一個月最多吃一、兩次就好。他透露,曾經有一名30多歲的男子,吃麻辣鍋進補,沒想到突然腹部疼痛,想尿卻尿不出來,檢查都沒發現特別異狀,追問才得知對方吃太辣,經過治療、打點滴便恢復正常,後續追蹤也沒有異常。

黃品叡指出,有攝護腺肥大的患者,建議平時多攝取含茄紅素、含鋅的食物,例如蕃茄、紅甜椒、芭樂、南瓜、花椰菜、牡蠣、海鮮等,要少吃紅肉,也要少吃刺激性的食物,例如咖啡、辣椒等,如果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攝護腺肥大,也沒有檢查過,只要發現解尿不順、力量變小、頻尿、急尿或經常半夜起床尿尿,甚至覺得膀胱脹脹的,有可能是攝護腺肥大。

另外,大甲李綜合醫院糖尿病衛教師鄭惠文說,患有三高的患者,不建議立冬進補。由於進補料理含油量高,還添加不少加工火鍋料、豆皮,或是玉米等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除了湯頭含高普林不適合吃,還會影響血糖,如果真的想要進補,要把湯頭上面的油脂過濾掉,分量控制在一小碗內,而且「補一次就好」,以免多補多傷身。




完成了攝護腺手術之後,該如何養護呢?林口長庚醫院泌尿外科系主任崔克宏建議,治療攝護腺術後的照護方式如下:

1、少吃刺激性、動物蛋白食物:病患在接受手術治療後,由於傷口很脆弱,飲食要注意避免刺激性的食物,這些食物包括辛辣的食物、當歸麻油等太補的食物。另外,如檳榔、菸、酒等易使傷口充血,易導致傷口流血,在術後也建議避免。

另外,動物性蛋白太高的食物如牛肉、羊肉等也最好少吃,若要吃肉,建議可以吃白肉如魚肉、雞肉等,屬於較適合攝取的肉類食品。

2、多喝水、不憋尿:由於攝護腺位於骨盆腔內直腸前方、膀胱出口,其神經與直腸神經及膀胱連在一起,手術之後病患很容易有排尿的障礙,所以病患千萬不要憋尿,以免膀胱過度充血,引發攝護腺傷口出血。另外,攝護腺病患術後多會有血尿,因此要多喝開水,以利血尿排出,避免血塊塞住,建議一天至少要喝2000c.c.才足夠。

3、多吃高纖維蔬果:除了排尿障礙問題之外,攝護腺術後病患也很怕便祕的問題,因為一便祕就會不自主用力去解便,傷口往往因為過度用力而裂開、出血,所以,攝護腺術後病患切記要多吃高纖維的蔬果等,避免便祕問題困擾。

4、不做劇烈運動:除了飲食之外,攝護腺病患術後運動亦不宜太過劇烈,慢走及散步是比較適合的。如果運動過後,小便有急迫感或是血尿,就要馬上休息。

5、避免泡湯或泡澡:泡湯或泡澡形同對術後傷口進行熱敷,傷口很容易充血、出血,因此在做過攝護腺手術之後,建議要避免。

6、禁止塞肛劑及用甘油球灌腸:另外,由於直腸前方就是攝護腺,術後病患禁止塞肛劑及用甘油球灌腸,否則很容易刺激手術傷口出血。

7、不宜有性行為:攝護腺病患在術後暫時不宜有性行為,以避免傷口充血,增加發炎感染的機會,但建議可多做提肛的運動。


 預防攝護腺疾病飲食需注意?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飲食成分對於攝護腺癌的進展有顯著的影響。就不同國家的差異性來說,歐美國家的攝擭腺癌在世界上有較高的比率。相反地,生活在亞洲國家其攝擭腺癌發生的比率則較低。

西方國家其飲食習慣含有豐富的油脂,會刺激男性體內睪丸素之分泌並增加攝護腺細胞生長的速率,而造成攝護腺肥大及癌細胞產生的機率。

根據研究顯示,素食者及經常吃穀類、蔬菜及大豆類製品的人,罹患攝護腺癌的機率會比較低,其主要原因是這些食物脂肪含量很低,可降低睪固酮之分泌,且植物類食材也富含天然的纖維,可協助將睪固酮排出體外。所以,適當的脂肪攝取量及均衡飲食在預防或控制攝護腺癌是絕對有幫助的。

除了均衡飲食及降低脂肪的攝取量之外,目前在醫學上已有相關研究指出,抗氧化物、茄紅素及薑黃素等,對於攝護腺的保健是有幫助的。抗氧化物像是南瓜子、花椰菜,都是不錯的選擇;茄紅素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番茄及木瓜等;至於薑黃素像平時常吃的咖哩就含有薑黃素。另外,維生素C的攝取,對攝護腺的保健亦很有幫助,像是蘋果及柳丁等水果,維生素C的含量都相當豐富,是很好的選擇。


 攝護腺肥大最後會惡化成攝護腺癌嗎?

 攝護腺肥大與攝護腺癌兩者之間並無絕對關係,但通常有攝護腺肥大問題的患者,臨床醫師會幫你測量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PSA),檢測是否有罹患攝護腺癌的疑慮。不過別擔心,不是每位攝護腺肥大的男性都會罹患攝護腺癌,機率並不是很高。

攝護腺癌,早期沒有症狀,不易被發現,至今致病原因仍不明,美國癌症學會研判與年齡、種族、飲食與家族病史可能是危險因子。罹患攝護腺癌不必太驚慌,因癌細胞生長緩慢,病人的存活率高,只要好好接受治療,病人5年的相對存活率將近100%。


 性生活與攝護腺疾病有什麼關係?

 攝護腺是男性生殖系統的一個腺體,其分泌的液體可液化精液,使精子的活動力提高,同時可以保護及滋養精細胞,避免精細胞通過女性陰道時受到破壞。在性生活的過程中,透過射精,不僅可使攝護腺的平滑肌收縮、促進攝護腺液排入尿道,還可有很好的引流作用,避免沈積,所以適度的性生活對於攝護腺疾病的預防是有幫助的。


 攝護腺手術切除會不會影響性功能?

 性功能障礙則是指患者的陰莖無法勃起,或無法維持足夠的硬度以致無法進行性行為。有這種情況的患者,其陰莖知覺大致上是正常的,受到刺激也能達到高潮,然而勃起和射精的功能卻很不理想。如果服用一些藥物如威而鋼(Viagra)、犀利士(Cialis)、樂威壯(Levitra)等,可能會使得患者的性功能恢復一些。若是非常在乎勃起功能,根據目前的臨床追蹤資料指出,也可以考慮用術後勃起功能保留較好的海福刀治療,設法減少神經的傷害,以避免性功能障礙。


 哪些檢查可早期發現攝護腺疾病?

 攝護腺位於直腸前方、膀胱出口處,用手指伸進肛門就可以摸得到,所以可以透過肛門指診觸摸來發現,攝護腺是否有硬塊或是不平滑的情形。

另外,抽血驗攝護腺特異抗原(PSA)也是攝護腺疾病常做的檢查,PSA為攝護腺特有的蛋白,一旦組織遭到破壞,就會釋出逸散在血液當中,PSA值若超過4ngml,即視為異常。

肛門指診及抽血驗PSA都只是初步懷疑罹患攝護腺疾病的參考,若要確診,必需要透過「直腸超音波攝護腺切片」檢查,即在超音波導引下,因應攝護腺大小進行系統性的切片,做進一步的確認。

攝護腺疾病好發50歲以上的男性,所以,建議50歲以上的男性每年做1次肛門指診及PSA檢驗。但近年歐美也有不少男性早在40歲就罹患攝護腺疾病,建議父親及家族兄弟有人罹患攝護腺疾病的高危險群,於40歲以後每年做1次肛門指診及PSA檢驗。

 

【本文摘自 常春月刊353期】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見的惡性癌症,它在歐美男性好發率約癌症排名第二名,在台灣男性癌症十大死亡原因排名是第六名。前列腺癌在現在癌症的排名日漸上昇嚴重影響男性的身體健康。

前列腺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統的一部份,它的位置是在膀胱的出口處,直腸的前面。它的大小約栗子般一樣大小,因為它位置在膀胱出口處,所以常常引起排尿症狀。同時,前列腺是一個腺體,它會分泌男性精液的主要成份之一。

前列腺癌的治療上面,必須根據腫瘤大小、腫瘤分期、腫瘤惡性度、病人年齡、身體狀態的不同,前列腺癌的治療方法都不一樣。以前列腺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有根除性前列腺摘除手術、放射性治療、荷爾蒙治療、前列腺癌冷凍治療、海福刀微創標靶治療等。病人適合那一種方法來治療前列腺癌必須要與泌尿外科醫師討論後,找出最適合病人的治療方法。


歐盟認證 標準治療方法

以目前前列腺癌治療的方法以手術切除和放射治療具多,但是在國外、已在1933年後就研發有海福刀微創治療,海福刀它是利用一種高聚焦超音波,直接打在前列腺癌上的一種侵入性微創手術,它與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不同是沒有傷口,海福刀是利用超音波探頭經由肛門,放入直腸後,再發射高聚焦超音波射入前列腺癌組織內,殺死癌細胞,病人手術後疼痛、出血,復原都有大幅的減少。

目前國外的使用經驗來看,海福刀已經通過歐盟的認證,法國泌尿科醫學會已經將海福刀列入治療前列腺癌的標準治療方法,它在前列腺癌的治療特色是一是無傷囗微創手術,二是降低手術併發症,包括有傷口,出血,住院天數少,復原時間快等,三是手術後生活品質,例如手術後尿失禁現象,性功能保留勃起功能都有八成以上的保留。四是可以局部治療前列腺癌和保留性功能勃起神經,病人得以保住手術前的生活品質。


術後五年 八成存活率

根據國外的經驗,海福刀在癌症的控制方面,治療後前列腺特異抗原(PSA)下降快速,五年追蹤報告顯示,手術後PSA值約有九成以上小於0.2ng/mL,病人生活品質沒有影響。

手術後五年癌症存活率約八成以上,根據本人個人經驗,海福刀的手術後病人滿意度都是良好,海福刀治療與手術刀在早期前列腺癌之五年存活率都差不多,是一個前列腺癌的另外一種治療的選擇。

但是並非所有早期前列腺癌病人都適合海福刀治療,因為海福刀通常適合於前列腺癌早期的病人,癌症分期是第一和第二期內,前列腺體積小於等於三十克左右,病人不願意接受手術切除前列腺癌,病人要求治癒後的生活品質者,高齡者都是接受海福刀的適合人選。


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

但是因為海福刀治療後有排尿障礙,尿道狹窄,小便困難等發生的機會,根據個人經驗,海福刀手術後,常常發生泌尿道阻塞,感染,頻尿等現象。所以病人如果有前列腺肥大症者,必須要先接受經尿道前列腺括除手術後,觀察三週後,如果沒有出血等副作用後,再施以海福刀以減少手術後尿道狹窄的發生。

另外是如果前列腺癌細胞是高分化、高腫瘤分期的病人,前列腺體積太大者,PSA太高者、都有可能造成癌症經治療後容易復發,所以病人必須要與泌尿外科醫師詳細的討論後,再找出適合個人的治療方法。

現今前列腺癌的治療選擇多元化,普遍癒後情況良好,早期前列腺癌之病人的治療,可以選擇治療的方法很多,腫瘤全切除、局部切除、都是選項之一,前列腺癌微創標靶治療,是一可以選擇性治療或者全部治療的微創手術,病人可以根據個人病情和個人對於治療後生活品質的須求,與泌尿外科醫生詳細討論後,選擇適合自己個人化的治療方法,才是未來癌症治療的理想方法。

-本文章刊登於 美國世界日報 2016-02-20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老人吃「犀利士」(Cialis,tadalafil)竟然不是為了壯陽!宇平診所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分享,曾有藥師擔心地問:「老人家吃這種藥(壯陽藥)好嗎?」但其實犀利士不僅可提升性功能,還能治療一些泌尿道症狀,但應依醫師處方及建議下使用。

劉中平在臉書專頁「劉中平醫師的心臟科筆記」發文分享,其實早在2011年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就核准犀利士可用於治療男性攝護腺肥大引發的泌尿道症狀。這種藥物原本是透過抑制磷酸二酯酶5型(PDE5)的作用,提升細胞內cGMP的含量,從而讓平滑肌細胞放鬆,使血管擴張、增加陰莖內血流,促進勃起功能,犀利士和威而鋼都是依此治療男性的性功能障礙。然而使用一段時間後,意外發現頻尿、急尿、夜尿情況也跟著改善。

排尿障礙應該跟神經系統退化有關,那跟血管擴張劑有什麼關係?劉中平表示,經醫生們詳細研究才發現,PDE5抑制劑也能讓膀胱和攝護腺的平滑肌放鬆,減少泌尿道不正常收縮,並同時增進泌尿系統的血流,及減少局部發炎。最重要的是,這類藥物可以調控局部的神經反應,避免排尿過度頻繁和急促。

劉中平指出,經過10年臨床經驗,犀利士可在使用4週後就達成減少夜尿的效果,且研究顯示,平均75歲的病患都有療效,能顯著提升生活品質。因此若家人接受這種藥物治療,請不用大驚小怪,不過使用此藥物一定要在醫師建議和處方下使用。

攝護腺癌是男性常見癌症,受飲食西化、科技進步影響,在1980年每10萬人僅100人被診出攝護腺癌,到了2015年,則暴增為每10萬人5000例。新光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林鉅棟表示,攝護腺癌好發於65歲以上長者,台灣平均確診為74歲,但這些人有4分之1在發現時都已轉移,由於切片檢查具有偽陰性,歐洲指引建議,只要高度懷疑罹癌,就應接受融合切片檢查,以利及早發現、及早介入治療。

 林鉅棟指出,癌化是緩慢的進程,可能需要10年、20年或30年的時間。攝護腺癌雖較常發生在黑人、白人身上,但隨著生活習慣趨向西方,國內罹患攝護腺癌的人也越來越多。另外,感染性病、攝護腺發炎也都可能造成攝護腺癌,原因是身體發炎時,免疫細胞就會疲於奔命。林鉅棟表示,攝護腺癌好發於65歲以上長者,台灣平均確診年齡為74歲。由於攝護腺癌多長在直腸正前方,早期並不會有症狀,晚期則會有血尿、四肢水腫、食慾差、體重減輕、骨頭疼痛等。多達4分之1的患者確診時都已轉移,及早診斷相當重要。

 攝護腺癌的檢查工具包括抽血檢查、肛門指診、影像學檢查、攝護腺切片。林鉅棟說,攝護腺切片是確診的關鍵,但卻具有偽陰性,癌細胞若太小、長在死角,都會難以被發現。因此,歐洲的指引建議,只要高度懷疑罹癌,就應接受融合切片檢查,提升診斷率,以利及早發現、及早介入治療。

 林鉅棟也提醒民眾,預防攝護腺癌上門,應改變飲食習慣,少吃高油脂的食物,多吃青花菜、番茄等含有抗氧化劑的蔬果,減少發炎反應。若有吸菸則應戒菸,也要維持健康體重。




攝護腺的功用
攝護腺是一個包覆在男性近端尿道周邊的栗子狀腺體,是協助生育的重要角色,主要負責製造精液大部分成分以利精子游動受孕,另外攝護腺肌肉的成分在男性高潮時能夠將精液強力推擠到尿道,完成射精動作。然而,隨年歲漸長,攝護腺幫助生育的角色慢慢淡出人生舞台,不再被殷切需要的攝護腺卻會逐年增大擠壓尿道,為大齡男士帶來頻尿、尿急、尿間斷等下泌尿道症狀。除了攝護腺肥大帶來的困擾外,令人聞之色變的攝護腺癌症發生也同樣隨年華老去而增加。

攝護腺癌國內發生趨勢
根據國民健康署的統計資料,台灣男性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在2016年達到每十萬人30.1例,在男性癌症中排名第五位。攝護腺癌死亡率則是每十萬人6.9例。發生率與死亡率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預防與治療攝護腺癌是近年來的重要課題。

攝護腺癌治療可能對性生活的影響
早期攝護腺癌的治療主流包括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或積極監控;對於晚期攝護腺癌則以荷爾蒙治療為主軸。由於攝護腺主司生育,與男性勃起功能相關的神經與血管緊鄰攝護腺,手術與放射治療可能會損及勃起神經血管叢,繼而讓接受治療的男士們產生勃起功能障礙。至於荷爾蒙治療則會降低男士血中的睪固酮,影響患者的性慾。此外,罹癌的壓力與焦慮也是男士性生活不能忽視的殺手。

手術後的性功能障礙
性功能障礙是讓國內男士對攝護腺癌手術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手術後最常發生的性問題是勃起困難,根據統計,有六成患者術後會經歷程度不一的勃起功能障礙,一般需要歷時數周或一年以上慢慢恢復。另外,術後男士們會發生俗稱空包彈的無射精高潮,也可能會出現陰莖縮短與性慾低落的症狀。根據一份2012年針對293位接受手術的攝護腺癌男士研究顯示,年齡與手術前性功能是手術後勃起功能恢復的重要指標;越年輕,術前功能較佳的男士會有更佳的術後性生活。

手術後性功能障礙的預防
目前攝護腺癌手術技術對於尚未侵犯包膜外的攝護腺癌男士可以做到神經血管叢保留,以利術後勃起功能的恢復。不過傳統開腹式的手術出血量大,術野又深更不容易讓醫師看清楚,因此不利於精細的神經血管叢保留操作。直到2003年達文西機械手臂問世,提供醫師一個傷口小,操作精細穩定且不易疲勞的手術平台,因此大量的攝護腺癌傳統手術被機械手臂取代。根據美國SEER資料庫統計,達文西機械手臂在攝護腺癌手術的應用由2003-2004年的13.6%,一路上升到2011-2012年的72.6%。數篇前瞻性研究顯示,相較於傳統手術,利用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攝護腺癌症術後有較佳的勃起功能恢復。一份2016年韓國發表的統合性分析顯示,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手術後一年內勃起功能恢復的機會是傳統手術的1.41倍;因此,利用機械手臂輔助進行神經血管叢的保留能夠減少男士術後的勃起障礙。

不過,手術移除攝護腺後,高潮後無射精是攝護腺癌手術無法避免的症狀,惟無射精並不影響男士身體健康,至於術後仍考慮生育者,則建議由睪丸切片萃取精蟲進行人工受孕。

手術後性功能的復健
即使接受了神經血管叢的保留,仍有部分男士的勃起恢復的非常糟糕,可能的疾病生理假說有二,其一是手術中即便保留血管叢,仍不免周邊小血管的傷害造成組織缺氧與血液灌流不足。其二是術中的神經壓迫與牽扯所造成的神經失用症。因此有醫師認為,手術後增加陰莖的血液灌流能夠改善組織含氧,預防不可逆的勃起障礙。至於如何增加陰莖血液灌流?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讓陰莖盡可能及早充血勃起,這也就是手術後性功能復健的濫觴。在2009年一份針對41個國家301位泌尿科醫師做的調查顯示,有83.7%的泌尿科醫師相信性功能復健確實能帶來幫助。至於如何幫助陰莖及早勃起,95.4%的泌尿科醫師會選擇口服藥物(第五型磷酸二酯酵素抑制劑,例如威而鋼或犀利士),其次包括海綿體注射藥物、真空吸引器、尿道塞劑等治療。在2011年美國泌尿科醫學會再次的調查顯示出一樣的結果,口服藥物仍然是泌尿科醫師的首選的復健方式。

關於復健的成效,一份2009年的研究顯示,口服藥物復健在以下患者效果較差 : 1.年過六十。2.手術同時沒有接受神經血管叢保留。3.超過兩個以上的共病。4.術後超過半年以上才開始使用第五型磷酸二酯酵素抑制劑。5.使用第五型磷酸二酯酵素抑制劑超過一年以上仍無效者。因此,年輕、身體狀況較佳與及早投與藥物治療顯然是手術後勃起功能恢復的關鍵。

雖然泌尿科醫師普遍認為口服藥物確實有助術後勃起,但是藥物包括威而鋼、犀利士、樂威壯孰優孰劣?該怎麼服用?什麼時候服用?行房前才用藥嗎?還是長期服用?又要服用多久合適呢?截至目前這些問題仍沒有定論。不過一份2016年發表的網絡統合分析顯示口服第五型磷酸二酯酵素抑制劑每天服用、隔日服用、需要再用都有明顯的勃起成效。另外一篇2018年的前瞻隨機分派實驗探討接受機械手臂攝護腺手術的患者術後立即給予威而鋼復健,還是延遲三個月給予的差異;結果顯示術後一年的勃起功能及早投藥優於延遲給予。

海綿體注射一般為每週進行兩到三次,亦可以合併口服第五型磷酸二酯酵素抑制劑,同時使用口服與針劑可以減少注射需求,降低陰莖不適。對於口服藥物效果不佳或者無法接受神經保留手術的患者,使用海綿體注射是可以考慮的第二線治療方式。

真空吸引器又稱為負壓助勃器,對術後的勃起功能也有相當助益,好處是對於無法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可以使用,當然也能跟口服藥物併用。2018年一份針對攝護腺癌術後真空吸引器復健的統合性分析顯示,術後使用真空吸引器復健合併口服藥物比單用口服藥物效果更好;此外提早使用比延遲使用好。

目前針對勃起功能障礙另外有低能量體外震波治療。低能量震波會造成細胞細微創傷,增加局部發炎反應,聚集內皮原始細胞來促進新生血管生成。低能量震波治療的方式是利用機器經由震波探頭傳遞出震波,平均施打於陰莖海綿體六個不同的地方。在治療期間,不需要施打麻醉藥,也不需要服用止痛藥,目前在治療勃起功能障礙上也無嚴重併發症的報告。低能量震波在攝護腺癌術後性功能復健角色目前已有小規模文獻證實有效。

結語
攝護腺癌根除手術後性功能的健康越來越受到重視;手術前的性功能與年齡是影響性功能的預後因子,手術中神經血管叢的保留與達文西機械手臂的輔助減少性功能障礙的發生;手術後勃起功能復健的觀念受到越來越多泌尿科醫師的接受,可以採用的復健方式多樣,口服藥物、海綿體注射、尿道塞劑、真空吸引器以及低能量震波的應用,都是安全有效的選擇。

  從1998年俗稱藍色小藥丸的威而鋼(sildenafil)上市,到目前已有十一年的光景。包括隨後問世的犀利士(tadalafil)、樂威壯(vardenafil),這些俗稱壯陽藥的PDE5抑制劑,已大幅改變了勃起功能障礙的治療方式,也使更多有舉弱的病患願意就醫或接受治療,更帶動了男性醫學的蓬勃發展。這可說是性醫學領域中近年來最重要的發明之一。

  雖然目前PDE5抑制劑,在勃起功能障礙上已有相當好的療效及安全性;但在國外已有更革新的每日劑型的使用方式,提供患者不一樣的治療選擇。此外在部份較為困難的勃起障礙疾患,如攝護腺癌廓清手術後的ED患者,仍需更多的研究和共識來提供治療的指引。這些研究也進而發現PDE5抑制劑在NO/cGMP途徑之外的新作用機轉,及對勃起功能治療的新益處。此外PDE5抑制劑在下泌尿道症候群、陰莖持續勃起症等泌尿科疾患 ,甚至其他系統疾病,都顯現出治療上的新曙光。這或許都是當初藍色小藥丸上市時始料未及的,因此我們可以說PDE5抑制劑也有了新的進展,新的風貌。

  在這2010年的首期會訊中,除了拙作關於壯陽藥在別的疾患的應用之外,也邀請了馬偕紀念醫院台北總院和台東分院的江百凱醫師及李永樹醫師,就PDE5抑制劑在治療上的新進展,及在攝護腺癌手術後的應用等議題上來作介紹,讓大家可以更清楚了解PDE5抑制劑的新風貌。也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在生活上都能有更幸福、更美好的新風貌。


攝護腺癌的治療方式繁多,攝護腺根除手術為標準治療方式之一,漏尿及勃起功能障礙則為其常見後遺症。近年來由於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的長足進展,術後的後遺症顯著減少。經腫瘤評估而確認可行後,海綿體神經保留之攝護腺根除手術有更好的禁尿及勃起功能保護,目前也成為治療的首選。

術後勃起功能的好壞,取決於病人術前勃起的基準值、執刀者的整體手術量與其對神經保留的熟悉度。由於攝護腺癌的根除手術有不錯的完治率,病人的餘命期望值往往可達數十年之久。因此如何改善病人術後的生活品質,成為現今相關手術的重要課題。

對於攝護腺根除術後勃起功能障礙的成因,目前認為是海綿體神經及血管在術中有部分受傷,使得海綿體處於缺氧狀態,進而造成內部的平滑肌凋亡,促成膠原蛋白增生、纖維化,最終導致無法勃起且陰莖短小。

即使在手術中保留雙側海綿體神經,仍然可能使神經短暫失去傳導功能,根據文獻統計仍有25-75%的病人會經歷勃起功能障礙。對於勃起功能障礙,目前的治療建議盡早開始進行陰莖復健計畫,從拔除尿管後即可以開始進行。治療的時間建議超過12個月。

首選的治療建議使用口服藥物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PDE5 inhibitor)。再者,可以考慮使用真空吸引器、前列腺素E1(PGE1)海綿體注射、PGE1尿道灌注、體外震波。最後則為人工陰莖的手術。

第五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

大家所熟知的壯陽藥物,不論是威而鋼、犀利士、樂威壯,甚至台灣沒上市的avanafil,服用一段時間後,研究證明皆有成效,規則服藥的效果較有需求時才服用的成效佳,也建議盡早使用此類藥物。

真空吸引器

亦稱為負壓助勃器Vacuum erection devices (VED),是利用負壓的力量將海綿體充血,增加陰莖組織的氧氣濃度。復健時建議最少一週五天,早晚各一次,每次5-10分鐘。需避免施用時間過長使陰莖過長時間缺氧導致纖維化。

有需求者可在陰莖的根部扣上阻力的橡皮圈,避免充血海綿體消脹,幫助行房時的硬度。VED也可考慮合併其他治療一起進行。

前列腺素E1

對於PDE5 inhibitor效果不佳之病人,可以考慮嘗試前列腺素E1(PGE1)海綿體注射,幫助海綿體充血。最常見的副作用為注射處疼痛,最需要注意的副作用為陰莖異常勃起(1.8%),無即時處理可能導致陰莖海綿體損壞,因此藥物劑量的調整至關重要。PGE1尿道灌注的藥物也有同樣功效,常見的副作用則為尿道灼熱感,目前台灣沒有代理。

體外震波治療

在上述治療中效果不佳的病人,可考慮體外震波治療。其原理是由震波製造局部性的微小傷害,促使組織新生神經血管。配合PDE5 inhibitor治療,有報告指出效果不錯,但對於術後病人之復健目前尚無大型研究之結果。

人工陰莖

最後線的治療則是人工陰莖植入手術。此方法須破壞海綿體方能裝入人工陰莖植入物,手術風險較其他治療較高。植入物分為灌注型的二件式或三件式以及半剛性的一件式。雖然放在最後一線,但目前的研究指出對於勃起功能的改善程度比其他的治療更為顯著。

其他治療

關於勃起功能障礙的治療,目前仍有許多研究正在進行,包括幹細胞注射、自體血小板血漿PRP注射、基因治療…等等,這些治療的結果目前尚無完整的比較報告,但也非常值得期待。

陰莖也要復健?攝護腺癌威脅許多男性,但患者往往會因為術後可能對性功能的影響,而「寧死不屈」,醫師表示,手術之後只要能夠盡早進行陰莖復健,效果相當不錯。

奇美醫院泌尿外科醫師謝昆霖指出,依衛福部統計106年最新癌症死亡率排行,攝護腺癌分別在全國第6及男性第7名,且是少數死亡率持續上升的癌症。因此可知攝護腺癌對男性健康造成的威脅不可小覷。攝護腺癌依照影像學、攝護腺指數與切片病理報告分級,可對應出臨床分期,再考慮到病人年紀及身體狀況而有不同的治療選擇,從積極性觀察、荷爾蒙治療、放射治療到手術切除皆是選項。其中根除性攝護腺切除手術是一種有效且重要的治療方式。他表示,隨著科技進展及手術技術進步,以達文西機器人手臂系統輔助手術可減少神經血管不必要的損傷,對術後勃起功能障礙有較佳的結果。但即使在一個達文西專家精細準確地做完兩側神經保留攝護腺切除手術後,還是有一定比例25%-75%的病人遭遇到勃起功能障礙,術後陰莖復健可以改善。

攝護腺手術後,因為周遭血管損傷,術後海綿體處於低氧狀態,進一步造成細胞自我凋亡、膠原蛋白增生、平滑肌纖維總量下降等改變,造成陰莖走向纖維化而伸展性下降;另一方面,攝護腺旁控制陰莖勃起的神經於術中也可能損傷或產生發炎反應,而讓陰莖在術後無法勃起。

陰莖功能的惡化,往往是在手術當下就開始,因此陰莖復健最重要的關鍵點就在於”搶時間”—越早進行越好!要多早呢?研究上有比較術後6個月內或之後、3個月內或之後等,發現都是以早期復健最為有效,因此目前專家共識建議一拔掉尿管便可開始著手復健療程。第一項復健的治療最方便也最常用的就是口服第5型磷酸二脂酶抑制劑(以下簡稱PDE5-I),雖然全名不好記,但商品名卻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包括威而剛、犀利士或樂威壯等。這類的藥針對攝護腺術後的勃起障礙,尋求專業醫師協助及早開始服用且持續一段時程,效果相較更加明顯。

第二項的治療為負壓助勃器,把外管套在陰莖上,利用負壓作用被動式的讓陰莖血流量增加,進而達到復健目的。然而,這裡提的是屬於醫療衛材,並非一般情趣商店販售的助性玩具,再者考慮到可能有過度充血損傷或疼痛等副作用,因此需要醫師評估後才可購買及使用。

最後一項治療是在陰莖海綿體上注射前列腺素E1,但因為需打針相對侵入性較大,一般人接受程度比較不高,會在口服藥無效後再行考慮。但目前研究發現,雙管齊下的治療例如同時給予口服PDE5-I的藥物搭配負壓助勃器,療效似乎比單一治療效果還佳。也有研究指出骨盆區域放射治療可能造成神經發炎反應而讓男性勃起感覺力不從心。當男性病人經歷骨盆區域治療後,甚或一般健康男性遭遇到性功能障礙時,千萬不要病急亂上網尋求錯誤管道,以免結果不僅無法矯正外,甚至把性器官、心情跟另一半搞得更糟,呼籲應該要找泌尿男性學醫師就醫,進行標準的檢查和治療,方能重新抬頭挺胸頂天立地,這才是治本之道。

陽明院區泌尿科 許富順主任醫師

在本月舉行的2024歐洲泌尿科學會年會中,『柳葉刀』雜誌的攝護腺(前列腺)委員會專家警告,全球攝護腺癌的新案例將如海嘯般激增,到2040年,全線癌新增案例將是目前的兩倍,來到290萬人,死亡人數也將增加85%,達到將近70萬之譜。 造成攝護腺癌案例大幅增加的因素有,人口老化、先進國家的PSA檢測率和MRI核磁造影的診斷工具更佳精進、未開發國家的人口增加所致。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泌尿科主任許富順表示,台灣目前中老年男性也正遭遇攝護腺癌的嚴重打擊,在2022年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都上升到男性的第五名和第四名,一年因攝護腺癌死亡的人數超過1,800人。現在熟男之間,聽聞朋友罹患攝護腺癌,早已是常見的事情。 普世都知道,癌症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都能有較佳的存活率,在攝護腺癌也是如此。在2024歐洲泌尿科學會年會中,集合了來自超過50個國家、超過6,000位的的泌尿科醫師齊聚一堂,藉由科學實證的探討來面對治療攝護腺癌的挑戰。 過去對於早期(局部性)攝護腺癌的治療,超過八成都以根除性手術(其中又以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最多)來治療,目前都有不錯的療效,不過年紀較大的患者,恐不適合長時間的手術和出血。此外,術後尿失禁和陽痿的併發症,也讓熟男卻步。 由法國泌尿科學會主導的一項研究顯示,海福刀(HIFU)相較於達文西根除手術,對於攝護腺癌的控制(無復發率)相近,但是接受海福刀的患者,術後併發症少得多,而且生活品質較佳。 柯樂比教授(Coloby P.)在2024年歐洲年會上發表這項研究的結果:一共收錄了1,967個海福刀和1,361個根除性切除術的患者。許富順主任表示,這堪稱是近年來最大型的研究,其結果也將改寫治療指引。柯樂比教授首先解釋,所謂海福刀,是一種無創手術,也就是患者身上並無任何傷口,利用特殊探頭伸入患者直腸,發射高聚焦超音波將攝護腺癌腫瘤摧毀,所以完全沒有出血,採全身麻醉也不會痛。此項研究結果顯示,接受海福刀的患者,年齡比達文西根除性切除者大上約十歲;手術三年後的存活率,分別為97.1和99.4%,竟無顯著差別。患者最關心的併發症,例如長期尿失禁,從應力性尿失禁(腹部出力就會漏尿)評分表來比較,達文西切除術的患者比海福刀患者,多出16%的尿失禁比例。 許富順主任進一步說明,目前海福刀的科技翻新,陸續推出二代海福刀,優點是可以結合MRI做精準定位和局部治療,乃至於更先進的『海神刀』,首度結合AI人工智慧,自動導航系統來精確標靶治療腫瘤部位,保留正常組織,因此副作用更低,不易漏尿,也能保留勃起功能。 另一位來自法國里昂醫學中心的克魯茲教授(Sebastien Crouzet)也發表了海福刀術後十年的追蹤研究,攝護腺癌相關存活率為97%(里昂)和 99%(慕尼黑),可說攝護腺癌患者的福音。術後尿失禁比率僅2%。更有近九成患者保有正常勃起功能。不過克魯茲教授也提醒,海福刀術後患者需定期接受追蹤,若採局部治療者建議一年至兩年接受MRI磁振造影和切片檢查,以確保沒有復發。 陽明院區泌尿科主任許富順表示,最新的AI導航『海神刀』和二代海福刀已進入台灣,雖然自費需30餘萬元,但考慮術後不想漏尿或喪失勃起功能的患者,以及多種共病導致麻醉高風險的患者,都很適合。許富順醫師再次提醒,中年男性應留意自己的攝護腺健康問題,千萬不要輕忽,以為年紀大很自然。而已經診斷為攝護腺癌的患者也勿失志,目前有包括達文西根除性切除術、海福刀、海神刀和放射治療等選項,仔細與資深泌尿科醫師討論,選擇最適合的方式除掉癌症陰影,重獲健康。

一位70多歲的老翁發現罹患早期攝護腺癌,為了根治,必須動手術移除攝護腺。但術後發現,有勃起功能障礙的問題,就連服用威而鋼、犀利士等藥物都無法改善,直到使用負壓助勃器治療後才成功行房。

有位七十歲男性,熱愛運動、登山等戶外活動,兩年前因為血尿被診斷出攝護腺癌第二期,在家人積極建議下接受了達文西機械手臂攝護腺根除手術,手術前醫師告知術後排尿問題頂多就是偶爾會滲濕,但不會漏尿,豈料手術後開啟了無時無刻與包大人為伍的尿布人生,治療漏尿的藥物從一種吃到四種,吃得口乾舌燥困難吞嚥、雙眼乾澀視物模糊、便秘困難排便,接受過了電刺激、磁波椅等治療都無法改善,原本融洽的親子關係也因為愧疚到了冰點;最後原醫院的主治醫師建議他再接受人工尿道括約肌置入手術,但他已失去信心,聽聞病友介紹輾轉來到高雄市立民生醫院尋求泌尿科卓孟德醫師治療。

卓孟德醫師說明,達文西手術是目前攝護腺根除手術中最精細的手術,擁有一般微創手術的優點,但是其中的困難點在於要將大約五十塊錢大小的膀胱頸吻合到只有跟飲料吸管一樣細的尿道上,因此術後常出現的排尿問題主要來自於因體質產生的縫線肉芽腫、或是吻合傷口癒合不良影響憋尿的括約肌無法緊閉。

卓孟德醫師在確定病患的攝護腺癌有獲得良好的控制後,立刻安排膀胱內視鏡檢查,確定了病患括約肌吻合處有因為縫線肉芽腫影響括約肌收縮,另一位置吻合處過度結疤導致完全無收縮反應;跟病患討論完之後,安排了高功率雷射切除肉芽腫,並於無收縮處給予PRP(platelet-rich plasma增生療法注射)自體血小板生長因子,術後隔天已改善尿失禁,兩週後原本的漏尿口服藥物皆停用,一個月後接受補強注射,在隔一個月後即使抱重物、牽機車,或是打噴嚏、咳嗽都不會滲漏的情形出現。目前民生醫院泌尿科已經透過該治療幫助三十多位病友重拾尊嚴。

是否罹患攝護腺癌就一定要接受昂貴達文西攝護腺根除手術,或海扶刀手術?卓孟德醫師表示不一定,根據目前攝護腺癌治療指引,攝護腺癌的治療包括針對攝護腺局部治療(包括攝護腺根除手術、聚焦超音波治療、冷凍治療以及放射線治療),醫師評估依據惡化風險再額外搭配荷爾蒙治療。

民生醫院與高雄長庚醫院有簽署醫療合作備忘錄,對於擔心害怕開刀麻醉風險或是副作用的患者,或是經濟上無法負擔手術耗材費用,或是想接受全台唯二的質子放射線療程的患者,卓醫師會建議病患接受放射線治療,並且運用日本經驗,導入前導性輔助賀爾蒙治療(Neoadjuvant Hormone Therapy)的概念,減小攝護腺的體積,降低攝護腺外圍正常組織受到放射線照射傷害的嚴重度,若病患有保持性功能的考量,可以再開始前導性治療的同時安排陰莖復健療程,待完成放射線治療,攝護腺癌受到控制,即可開始恢復雄風的男性荷爾蒙補充療法,且治療過程並不會造成身體及心理太大的負擔,許多接受過治療完成的病患回診時常開玩笑地講,沒想到整個就醫過程那麼輕鬆,完全一掃之前緊張的陰霾,徹底解決了困擾的漏尿問題。




.


收治這名男子的台北耕莘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廖俊厚說,罹患攝護腺癌動手術的患者年紀大約都在60到70歲左右,很多患者在術前醫師都有告知可能會對神經肌肉造成損害,恐影響性功能。患者大多為了保命,也都說沒關係,直到術後因為明顯「舉弱」,需求無法滿足,而嚴重受挫。

廖俊厚說,勃起功能障礙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因為老化或是有糖尿病所造成,可透過像是威而鋼、犀利士、樂威壯等藥物對神經進行刺激來改善。另一種則是因為攝護腺癌手術,對神經造成損傷的勃起功能障礙,則無法透過藥物對神經刺激改善,對於這類患者可以考慮使用負壓助勃器,是一種先將透明陰莖套管套在陰莖上,再利用負壓幫浦,藉由負壓吸力使血液流入陰莖海綿體後,再將大小適中的張力環,套在陰莖根部,箝制血液回流,使陰莖持續勃起的物理療法。

馬偕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維恭說,馬偕醫院曾在2015年到2016年間,收治42位經口服藥物或陰莖海綿體藥物注射無效的不舉患者,當中有三分之一是「舉弱愛腺男」。經由負壓助勃器治療後,有9成5患者已經可以重新行房。

廖俊厚建議,如果對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可以使用負壓助勃器來治療,建議持續一年,可以幫助避免陰莖海綿體的壞死纖維化。但是蔡維恭提醒,負壓助搏器每次使用不得超過半小時,有患者用張力環阻止血液回流,但一用就是兩小時,差點讓小弟弟整根壞死。蔡維恭也建議,使用助勃器前,應該先讓醫師充分衛教,因為很可能吸錯地方,把蛋蛋及陰囊附近的皮膚都吸進去。